20xx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04期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含解析内容摘要:

以死侍奉别人,但在勇士没有死的时候这样说,人们就不会了解。 B、 贤明的君主重视那些会导致身死国亡的大事, 而 糊涂的君主因轻视这些而遭致国危身困。 C、 伍 子 胥认为齐国对于吴国只是癣疥之疾,而越国对于是国是心腹大患,所以反对舍弃越国去进攻齐国。 D、 文 章 运用夫差亡国的事倒,说明了如果 没有 事先能察知事物变化的贤臣,国家就会遭受灭 亡的命运。 【小题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化未至则不知;化已至,虽知之,与勿知一贯也。 (4分 ) (2)今释越而伐齐,譬之犹惧虎而刺猏,虽胜之,其后患未央。 (4分 ) (3)女胡视越人之入我也 ?(2分 )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D 【小题 5】 (1)变化没有到来时不知道;变化出现后,即使知道了,却和不知道是一样的。 (重点词:化、虽、一贯) (2)现在舍弃越国去进攻齐国,这就像担心虎患却去猎杀野猪一样,即使获胜了,那后患也无穷尽。 (重点词:释、譬、虽、未央) ( 3)你怎么会看到越军侵入我的吴国呢。 (重点词:女、胡、入) 【解析】 【小题 1】 【小题 2】 13 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删”“调”“换”“补”的方法, 直译 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达到词达句顺。 ( 1)句中“ 化 ”, 变化 ;“ 虽 ”, 即使 ;“ 一贯 ”, 一样的 ,相同的。 (2)句中“ 释 ”, 舍弃 ;“ 譬 ”,譬如, 像 ;“ 虽 ”, 即使 ;“ 未央 ”,没有结束,可译为“ 无穷尽 ”。 ( 3)句中“ 女 ”, 你 ;“ 胡 ”, 怎么 ;“ 入 ”, 侵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译文】 以勇力侍奉别人,也就是以死侍奉别人。 勇士没有死的时候谈论以死侍奉别人,人们不会了解,等到勇士真的死了以后,人们虽然已经了解了他,但为时已晚,和不了解是一样的。 太凡智慧的可贵,就贵在能事先察知事物的变化上。 君主中的胡涂人却不是这样,变化没有到来时惜然无知,变化出现后,虽然知道了却又为时已晚,和不知道是一样的。 事情有些是可以失误的,有些是不可以失误的。 对于会导致身死国亡的大事,怎么能够失误呢。 这是贤明的君主所重视的,胡涂的君主所轻忽的。 轻忽这 一点,国家怎么能不危险,自身怎么能不困厄 ?行于危险困厄之道,遭致身死国亡,在于不能事先察知事物的发展变化。 吴王夫差就是这样。 伍子胥并不是事先没有察知事物的变化,但他劝谏夫差而夫差不听,所以吴国成为废墟,殃及先君阖庐。 吴王夫差要讨伐齐国,伍子胥说:“不行。 齐国与吴国,习俗不同,言语不通,即使我们得到齐国的土 14 地也不能与齐人相处,得到齐国的百姓也不能役使。 而吴国与越国接壤,道路相连,习俗同一致,言语相 就让君主打胜仗吧;上天不想灭亡吴国的话,就让君主打不了胜仗。 ”夫差不听。 伍子胥提起衣服,大步从朝廷中走了出去 ,说:“唉。 吴国的朝堂一定要荆棘丛生了。 ”夫差兴兵伐齐,与齐军在艾陵交战,把齐军打得大败。 回来以后就要杀伍子胥。 伍子胥说:“我怎么才能有一只眼睛留下看越军入吴呢。 ”说完就自杀了。 夫差把他的尸体投进江里,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国都的东门,然后说:“你怎么会看到越军侵入吴国。 ”过了几年,越人报复吴国,攻破了吴国的国都,灭绝了吴国的世系,捣毁了吴国的社稷,夷平了吴国的宗庙,夫差本人也被活捉。 夫差临死时说:“死人如果有知的话,我有什么脸面在地下见伍子胥呢。 ”于是以巾盖脸自杀了。 对于昏君,祸患到来之前无法使他明白祸患将 会来到;祸患到来以后,即使他们明白过来,也来不及了。 所以夫差临死时才知道他有愧于伍子胥,这时才知道还不如不知道的好。 5. ( 14届四川遂宁高三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光传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 童稚不戏弄。 父高称曰:“吾儿云间鹤,其兴吾门乎。 ”亲丧,哀毁如成人,有致赙者,悉辞之。 及葬,礼皆中节。 服除,游太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 调开化令,有政声,召赴都堂审察,时宰不悦,处以监当,改秩,知平江府常熟县。 朱勔父冲倚势暴横,光械治其家僮。 冲怒,风部使者移令吴江,光不为屈。 改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 建炎三年,车驾自临安移跸建康,除知宣州。 时范琼将过军,光先入视事,琼至则开门延劳,留三日而去,无敢哗者。 光以宣密迩行都,乃缮城池,聚兵粮,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谓之义社。 择其健武者,统以土豪,得保甲万余,号“精拣军”。 又栅险要二十三所谨戍之,厘城止为十地分,分巡内外,昼则自便,夜则守城,有警则战。 苗租岁输邑者,悉命输郡。 初欢言不便,及守城之日,赡军养民,迄赖以济。 事闻,授管内安抚,许便宜从事,进直龙图阁。 溃将邵青自真州拥舟数百艘,剽当涂、芜湖两邑间,光招谕之,遗米二千斛。 青喜,谓使者曰:“我官军也,所过皆 以盗贼见遇,独李公不疑我。 ”于是秋毫无犯。 他日,舟过繁昌,或绐之曰:“宣境也。 ”乃掠北岸而去。 时秦桧初定和议,将揭榜,欲籍光名镇压。 上意不欲用光,桧言:“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议自息。 ”遂用之。 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 光本意谓但可因和而为自治之计。 既而桧议彻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光极言戎狄狼子野心,和不可恃,备不可彻。 桧恶之。 桧以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光于榻前面折之,又与桧语难上前,因曰:“观桧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盗弄国 15 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 ”桧大怒明日光丐去高宗 曰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朕退而叹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 光曰:“臣与宰相争论,不可留。 ”章九上,乃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改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十一年冬,中丞万俟禼论光阴怀怨望,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 越四年,移琼州。 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吕愿中又告光与胡铨诗赋倡和,讥讪朝政,移昌化军。 论文考史,怡然自适。 年逾八十,笔力精健。 又三年,始以郊恩,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 至江州而卒。 孝宗即位,复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致 赙 . 者,悉辞之 赙:钱物 B、舟过繁昌,或 绐 . 之曰 绐:欺骗 C、既而桧议 彻 . 淮南守备 彻:撤除 D、光于榻前面 折 . 之 折:告发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光械治 其 . 家僮 其 . 远而无所至极邪 B、统 以 . 土豪 恐前语发, 以 . 状语武 C、 乃 . 除资政殿学士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乃 . 今得闻教 D、至江州 而 . 卒 吾尝终日 而 . 思矣 【小题 3】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8分) ( 1)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 ( 4分) ( 2)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 撰国史,狱成。 ( 4分) 【小题 4】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李光为官有何特点。 请简要概括。 ( 5分) 【小题 5】用斜线“ /”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 8处)( 4分) 桧大怒明日光丐去高宗曰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朕退而 叹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1)( 4分)同郡人杨炜上书李光 ,指责他因攀附权相谋取高官 ,中了狡猾的敌人的奸议 ,毁掉了平日的气节。 ( 2)( 4分)住在琼州八年 ,次子李孟坚因被陆升之诬告为私撰国史而获罪 ,被定案。 【小题 4】( 5 分)答:①刚正不阿, 秉公执法;②顾全大局,不计名利;③不畏权贵,敢于直谏;④深谋远虑,行事周密;⑤爱抚吏民,深得民心。 (每点 1分,共 5分。 答到其他要点,只要文中有,也同样给分。 ) 【小题 5】(限 8 处)( 4 分)桧大怒 /明日 /光丐去 /高宗曰 /卿 昨面叱秦桧 /举措如古人 /朕退而叹息 /方寄卿以腹心 /何乃引去( 4 分,划对 8处,给 4 分;划对 7 处,给 3分;划对 6处,给 2分;划对 5处,给1分。 划错 1处,扣 1分,扣完 4分为止。 ) 16 【解析】 【小题 1】 词、虚词意义 、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等,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责”“堕”“隳” “坐”“以”“狱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 E级。 【参考译文】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 人。 童年时就不好玩耍 ,他的父亲李高称赞说 :“我的儿子是云间的飞鹤,或许会使我家门兴旺。 ”父亲去世,他悲痛得像成人一样,有人送来财物 ,他都谢绝了。 到下葬时,礼节非常合乎法度。 守丧期满 ,进入太学 ,考中崇宁五年进士。 调任开化令,施政有声望 ,朝廷召他到都堂考察,当时宰相不喜欢他,任命他为监当,变更官职 ,做了平江府常熟县知县。 朱勔的父亲朱冲倚仗权势横行无度 ,李光捆绑了他的家僮治罪。 朱冲很生气 ,暗示讽劝部使者改调他到吴江 ,李光不因此而屈服。 改任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 17 建炎三年 ,皇帝从临安移驾到建康 ,授任他为宣州知州。 当 时范琼将要率军经过 ,李光先入州处理政事 ,范琼到了就打开城门慰劳 ,留住三天后离去 ,没有敢哗变的。 李光认为宣州离行都最近 ,于是修理城池 ,积聚军粮 ,登记地方百姓 ,按保伍分编 ,称为义社。 选择其中健壮的人 ,用土豪来统率 ,得到保甲一万多人 ,号称“精拣军”。 又在二十三处险要之地设立兵营谨慎戍守 ,把全城分为十处地方 ,分别巡逻内外 ,白天自由行动 ,晚上守城 ,有敌情就参战。 苗租按年交县的 ,都送到州里。 当初人们纷纷指责不方便 ,到守城时 ,赡养军民的花费 ,最终靠此来补充。 政事传到朝廷 ,被任命为管内安抚 ,允许他见机行事 ,晋升为直龙图阁。 溃将邵青从真州率数百艘舰船 ,在当涂、芜湖两县之间剽掠 ,李光招抚劝说他 ,送给他二千斛大米。 邵青非 十一年冬天 ,御史中丞万俟禼指责李光暗怀怨恨 ,贬职为建宁军节度副使 ,安置在藤州。 过了四年 ,移置琼州。 住在琼州八年 ,次子李孟坚因为被陆升之诬告为私撰国史 ,被定案 ;吕愿中又告发李光与胡铨诗赋唱和 ,讥谤朝政,调至昌化军。 他议论文章考证历史 ,怡然自得。 年过八十 ,笔力精健。 又过了三年 ,才因为郊祭之恩 ,复官任左朝奉大夫 ,任其自便居住。 到江州去世。 孝宗即位后 ,追任为资政殿学士 ,赐谥号为“庄简”。 6. ( 14届山东烟台高三一模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上运使孙司谏①书 王安石 伏见阁下令吏民出钱购人捕盐,窃以为过矣。 海旁之盐,虽日杀人而禁之,势不止也。 今重诱之使相捕告,则州县之狱必蕃,而民之陷刑者将众,无赖奸人将乘此势,于海旁渔业之地搔动艚户,使不得成其业。 艚户失业,则必有合而为盗,贼杀以相仇者,此不可不以为虑也。 某为县于此两年,见所谓大户者,其田多不过百亩。 百亩之直,为钱百千,其尤良田,乃直二百千而已。 大抵数口之家,养生送死,皆自田出,州县百须,又出于其家。 方今田桑之家,尤不可时得者,钱也。 今责购而不可得,则其间必有鬻 田以应责者。 夫使良民鬻田以赏无赖告讦之人,非所以为政也。 又其间必有扞州县之令而不时出钱者,州县不得不鞭械以督之。 鞭械吏民,使之出钱,以应捕盐之购,又非所以为政也。 且吏治宜何所师法也。 必曰古之君子。 重告讦之利以败俗,广诛求之害,以失百姓之心,因国家不得已之禁而又重之,古之君子盖未有 18 然者也。 购将安出哉。 出于吏之家而已,吏固多贫而无有也;出于大户之家而已,大家将有由此而破产失职者。 安有仁人在上,而令下有失职之民乎。 在上之仁人有所为,则世辄指以为师,故不可不慎也。 使世之在上者,指阁下之为此而师之,独不害阁下之义乎。 公家日以窘,而民日以穷而怨。 常恐天下之势,积而不已,以至于此,虽力排之,已若无奈何,又从而为之辞,其与抱薪救火何异。 窃独为阁下惜此也。 循今之法而无所变,有何不可,而必欲重之乎。 今阁下为之,盖迫于公家用调之不足,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以纾一切之急也。 虽然,阁下亦过矣,非所以得财利而救一切之道。 今之时,士之在下者,浸渍成俗,苟以顺从为得,而上之人亦往往憎人之言,言有忤己者,辄怒而不听之。 故下情不得自言于上,而上不得闻其过,恣所欲为。 伏惟留思而幸听之。 (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改) 【注】①孙司谏:指两浙转 运使孙甫,当时他正担任右司谏一职。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重诱之使相辅告,则州县之狱必蕃 蕃:繁多,众多。 B、则必有合而为盗,贼杀以相仇者 贼:伤害,杀害。 C、又其间必有扞州县之令而不时出钱者 扞:触犯,抵触。 D、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 权:权变,变通。 【小题 2】下列备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 乃 . 直二百千而己 ②项伯 乃 . 夜驰之沛公军 B、①则其问 必 . 有鬻田以应责者 ②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