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山西陕西)内容摘要: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 15 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 10 分) 41.(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 1960 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 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45.(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 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 359 “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 1000 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 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竞多达 906 卷, 770 余 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 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 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 20 篇、 620 条、 27600 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 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 8 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 7 分) 46.( 15 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8 年 8 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