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汇编内容摘要:

设; ③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 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热切愿望。 ④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协调发展。 六、 材料一 :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然而,当今“舌尖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 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 2020亿元,相当于 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已经刻不容缓。 材料二 :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有代表递交提案,建议将“勤俭节约”纳入基本国策,坚持不懈地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不断提升公民的节约意识,使之成为公民基本的道德准则,自觉提高道德素养。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树立勤俭节约意识的原因。 ( 1 1 分) 37. ⑴①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文化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有利于推动经济、政治的发展。 ( 3分) ②文化塑造人生。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 要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 3分) 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 3分) 3 ④树立勤俭节约意识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有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 2分) 七、 材料二 在 2020 年 l月 28 日,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 14 次提及 “和平发展 ”。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的 “和而不同 ”“以和为贵 ”的理念,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重要价值观。 中华民族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交流的千古佳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睦近交远。 ( 2)结合材料二,运用 “文化传承 ”和 “中华文化 ”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如何做到和平发展。 ( 12 分) ( 2) ①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崇尚 “和而不同 ”,既要认同本 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3 分) ② 积极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合作,增进理解,相互借鉴、融合。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3 分) ③ 继承、弘扬 “以和为贵 ”的优秀文化传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睦近交远。 ( 3 分) ④ 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胸怀,接受有益的外来文化。 (3 分) 八、 材料二: 2020 年 春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