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157个试题内容摘要:

分) 答案: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 10 分) 11 / 136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评分:共 2分。 每对一处得 1分。 10.( 1)爱好 ( 2)不 ( 3)曾经 ( 4)善,好 评分:共 2分。 每空 11.( 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评分:共 4分。 每句 2分,意思对即可。 “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 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评分:共 2分。 每空 1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12(长春市 2020)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单,门人弟手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腾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窝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代文学家 (人名)。 (1分)。 (2 分) ① 援 . 疑质理( ) ②礼愈 至 . ( ) ③持汤 沃灌 . . ( ) ④同舍生皆 被 . 绮绣( ) ,除勤奋刻苦外,他还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请你把体会最深的两点写在下面。 (2分)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青少年时期的作者所思所行尽在于这种“好”与“乐”中,选文部分写了他好学乐学的种种情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 (2分)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时,运用肖像描写,分别描 述了自己和同舍生的服饰,这是怎样的写法。 他借此赠给马生的精神礼物是什么。 3分) 答案: (二)( 15分) 9. 明 宋镰 10.①引、提出 ②周到 ③浇水、灌溉 ④通“披”,穿戴 11.①诚实守信。 作者向人借书,从来都会准时归 还,不负约,所以能借到更多的书读②有 12 / 136 礼有节。 作者向“德隆望尊”求教时,总 是“色愈恭,礼愈至”,故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③安贫乐道。 同舍生都衣着华丽,作者却无艳 羡之色,坚守于学习之道。 ④勤奋刻苦。 为获取更多知识,作者不辞百里 向贤者请教。 寒暑无间,一心向学,终有所成 (以上答出两点即可给分,意思对即可。 ) 2分。 12.①家中贫困,常向别人借书来看,并且亲手抄写。 ②不辞路途遥远,到百里之外向名师请教。 ③寒冬之中,大雪深积,足肤冻裂,仍强忍其苦, 坚持学习。 ④不与同舍人攀比衣食之优越,而是专心致志读书,从中体味学习的“足乐”。 (以上答对两点即可给分、意思 对即可。 2分。 ) 13..对比(或“反衬”)锦衣玉食只是外在肤浅的享受,知识学习才是人生的至味。 13(长沙市 2020) (二)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 緼 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4分) ( 1)无从 致 . 书以观( ) ( 2) 走 . 送之( ) ( 3)同舍生皆 被 . 绮绣( ) ( 4)益慕圣贤 之 . 道( )。 ( 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虽愚,卒获有所闻 ”的原因是什么。 ( 2分) 答案: 14.( 1)得到( 2)跑( 3)通 “ 披 ” ( 4)的 15.因此,别人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得以博览群书。 (关键词 “ 以是 ”“ 假 ”“ 因 ” ,语义明确。 ) 16.( 1)因为 “ 我 ” 好学,以书为乐。 ( 2) “ 我 ” 的勤学好问。 ( 3) “ 我 ” 不畏艰辛,能吃苦。 14(朝阳市 2020) (一)阅读 [甲 ][乙 ]两段选文,回答 711题。 ( 15分) [甲 ]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13 / 136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 意 .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 . 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①。 其外 修 . 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 ② , 以 . 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③。 蒲苇莲芡 ④ ,有 A 之思;椅桐桧柏,有B 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 ⑤ 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 ]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 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 庄园。 汴 ( bi224。 n) :汴水。 ②余浸 :支流。 ③岩阜:假山。 ④芡 (qi224。 n):水生植物。 ⑤富:丰饶的物产。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 4 分) ( 1)醉翁之 意 . 不在酒 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佳木 秀 . 而繁阴 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修 . 竹森然以高 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以 . 为陂池 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4分) (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译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细读 [甲 ]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 ( 2分) 春季: _______________ 秋季: 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 [乙 ]文中的 A、 B处。 ( 2分) A: 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11. [甲 ][乙 ]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 1)情趣 ( 2)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 3)长 ( 4)把 ( 4 分。 解释对一个词语得 1 分。 ) 8.( 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 2)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 14 / 136 饶可以养家。 ( 4 分。 每句 2 分,第二句的翻译意思对即可。 ) 9.春季:生机勃勃或姹紫嫣红 秋季:秋高气爽或秋水怡人 ( 2 分。 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 ) 10. A 江湖 B 山林 ( 2 分) 11.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3 分。 意近即可。 ) 15(郴州市 2020) 二、阅读理解( 4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12题 .( 8 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苹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奚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 ( 2 分) ①委而 去 .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去: ②亲戚 畔 . 之。 畔: 10.用“ /”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 2 分)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11.翻译句子。 ( 2 分) 环而攻之而不胜。 12.盂子在文中指明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是 ,它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 ”(此空用文中原句作答)。 ( 2 分) 答案: 二、阅读理解( 42分) 9.参考答案:( 1)去:离开( 2)“畔”通“叛”,背叛 评分标准: 2分,每小题 1分。 10.参考答案:威天下 /不以 /兵革之利或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评分标准: 2分。 两种答案任答对一种计 2分。 11.参考答案: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评分标准: 2分,注意通顺,意对即可。 12.参考答案:人和 天下顺之 评分标准: 2 分,每空 1 分。 第二空用课文原文回答计 1 分,否则计 0 分。 16(成都市 2020)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6题。 (共 9分,每小题 3分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 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左臂挂念珠倚之 —— 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 15 / 136 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送 B.其两膝相 比者 比:靠近 C.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 D.钩画了了 了了:结束,完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罔不因势象形 B. 中轩敞者为舱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士卒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