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诗歌鉴赏综合训练新课标地区20xx高考内容摘要:
处理情景关系的。 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赏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 (1)女主人公拿起刀尺要为行人缝制寒衣,突然想到与行人千里相隔,行踪不知,音讯不闻,寒衣制成也无法寄达,只能 “ 废裁缝 ” ;心烦意乱、郁闷痛苦的思妇更加无心施以 “ 膏沐 ” 来修饰容貌了。 “ 寸心郁纷蕴 ” 写出了思妇对行人担忧挂念却又无能为力的痛苦无奈之情。 (2)诗歌的开头因景生情,引起下文,霜气、秋风从北而来,风霜的凄寒引起 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挂念。 结尾以景结情,秋夜漫漫,思绪万端,流萤飞动,白光点点,秋风萧瑟,木叶纷纷,这凄寒的夜景进一步烘托出思妇纷乱苦痛的心境。 诗歌助读: 这是一首闺怨诗。 一、二句,用 “ 霜气 ”“ 秋风 ” 描摹秋天寒冷的状况。 三、四句,写闺中女子因感受到风霜的凄寒,联想到了行人的寒冷,于是动手为行人缝制罗衣。 五、六句, “ 废 ” 表现抒情女主人公矛盾的心情,不为行人做寒衣,担心对方挨冷受冻;为他缝制,又无法寄达。 “ 罢 ” ,表现抒情女主人公没有心思梳妆打扮。 七、八句,写出行人的远离,抒情女主人公内心的郁闷、痛苦。 以上八句,从 物候变化的凄寒,欲裁衣而终于废刀尺的动作,罢膏沐而心灰意懒以及女主人公苦闷的心情等表现闺中怨情。 最后两句,用飞萤、木叶的夜景来烘托思妇的纷乱凄凉之情。 “ 乱纷纷 ” ,不仅写出落叶之状,而且写出思妇此时苦痛的心境,在结构上又与 “ 霜气下 ”“ 秋风度 ” 相照应。 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菩萨蛮 【元】张翥 郎情秋后萧疏叶。 妾心陌上悠扬蝶。 何处望归鞍。 春云山外山。 梨花新月下。 独自烧香罢。 惟有梦相寻。 惊鸟啼夜深。 (1)请结合对词的理解,谈谈 “ 郎情秋后萧疏叶。 妾心陌上悠扬蝶 ” 妙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案: (1)用秋后萧疏的树叶来比喻心上人渐淡的情意,用田间飞舞的蝴蝶来比喻女子纷乱的思绪。 两句构成鲜明对比,将女子内心的幽怨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哀婉动人。 (2)下阕融情于景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 词人借助梨花、新月、惊鸟等意象,营造出凄清惨淡的意境。 女子夜晚独自在花下焚香祈祷,盼望远行的 情郎归来,相思无果,只能在梦中找寻。 把女子内心的幽怨和思念之情写得绵绵无尽。 诗歌助读: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女子对远行的情郎的思念之情。 上阕开头用秋后萧疏的树叶来比喻心上人渐淡的情意,用田间飞舞的蝴蝶来比喻女子纷乱的思绪,两句构成鲜明的对比,将女子内心的幽怨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哀婉动人。 接着写女子向远处张望情郎而无果,只见到远处山上飘浮的云朵。 下阕具体描述了女子夜晚独自在花下焚香祈祷,盼望远行的情郎归来,相思无果,只能在梦中找寻,但又被深夜惊鸟的叫声唤醒。 词人借助梨花、新月、惊鸟等意象,营造出凄清惨淡的意境。 词 人巧妙地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子内心的幽怨和思念之情写得绵绵无尽。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浣溪沙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 [注 ]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 宝鸭: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的头饰。 (1)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 请赏析 “ 绣面芙蓉一笑开 ” 中 “ 开 ”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xx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诗歌鉴赏综合训练新课标地区20xx高考
相关推荐
曲中的一个小小音符罢了。 我一定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奏响我人生的凯歌。 或:谢谢您的夸奖。 虽然我现在在大海中找到了一颗珍珠,但大海中还有千万颗美丽的珍珠等待我去寻觅。 (4)老师,请您和同学们为我骄傲吧,我获得了一等奖。 感谢这么长时间以来您对我的辛勤培育和同学们对我的帮助,谢谢你们。 技法 ,有的放矢 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
给张兆和寄信的事,“可怜”既包含着被张兆和从信中“挑毛病”的委屈,又有着一种可爱的幸福感。 13 B. 沈从文说“一本历史书除了告诉我们些另一时代最笨的人相斫相杀以外有些什么”,说明他认为历史书上记录的事件是 不真实的。 C. 作者说“这时节我软弱得很”是因他“爱了世界,爱了人类”,内心也变得更加温和,对世间万物有了更多的爱意与深情。 D. 本文以第一人称口吻叙写,亲切动人,流畅自然
或小孩子那里,可能却相当陌生。 事实上,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补充历法,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传承保护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一步。 ( 光明网时评频道) 材料二: 让二十四节气回归日常生活
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说明广东省政府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 (16分 ) 37.( 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大 %, 2020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在短短 30 余年创造了西方 200 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 西方经济学界以苏联、东欧为参照,不能合理解释中国改革与经济高速增长并行的独特现象
. 5 1 (本小题满分 14分 ) 通过 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学家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赖于老师引入概念和描述问题所用的时间。 讲座开始时,学生的兴趣激增,中间 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学生的兴趣保持较理想状态,随后学习的注意力开始分散。 分析结果和实验表明,用 f(x)表示学生掌握和接受概念的能力, x表示提出和讲授概念的时间(单位:分钟),可有以下公式:
30176。 角,当 B取某一值时必有一个满足条件的 x ,同时必有 tan30hx。 考点:本题考查带电 粒子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运动。 16.【 2020唐山高三 12 份月考】 如图 a 所示,水平直线 MN下方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 现将一重力不计、比荷 qm= 106 C/kg的正电荷置于电场中的 O 点由静止释放,经过 π1510- 5 s后,电荷以 v0= 104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