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资料内容摘要:
因为效果主要发生在低频,故称 “低频倒相箱 ”。 优点:体积更小,增加低频下限而不降灵敏度。 缺点:易低频拖尾 第六节、广播中心技术 广播中心是广播电台的核心,是广播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节目制作中心和播出控制中心两部分。 节目制作中心:节目的发源地和主体; 播出控制中心:广播中心最主要的技术部门。 如何实现录音棚的隔音。 播音室(录音棚) :基本要求:有适当混响时间、并且声音扩散均匀;应能隔绝噪声;种类:自然混响( 3000—)和强吸收的短混响( , 20—);隔音措施:地点选择,墙壁、门、窗、声锁、不平行窗、天花板、浮岛。 控制室 利用调音台对播音室送来的节目信号进行放大、音量调整、平衡、混合等加工和监听。 要求:一定的空间和混响时间。 语言播音室一般比音乐播音室简单 调音台 输入部分:以每个输入通道为一组,垂直排列,由信号选择开关、前置放大器、音质均衡器、声像移动器和电平控制器(滑动和旋转式)等构成。 4 倍 输出部分:有多个输出通道,包含调音电路(混合放大器)、主音量控制、监视仪表等。 监听:由监听输入和输出组成,各有功能;实际也由开关矩阵和混 合放大器组成。 指标:增益、频率特性、噪声、失真。 数字调音台 区别:数控台没有音频信号通过,数控部分的功能实际上是将普通台上各种控制键、钮和推子的状态由计算机改为数字信息对音频处理柜进行遥控。 音频处理柜:包含了所有的音频处理电路,从数控台接受数控信号,然后对音频处理。 信号实现通路最短,提高了声音质量。 语言节目的制作 以语言为声源的拾音和制作。 新闻中心具有特殊意义。 计算机系统有倍增作用。 最简单的录音系统。 文艺节目的制作 艺术再创作,对录音师要求高。 演播室有一定要求。 单点拾音(合唱类节目)。 多点 拾音(轻音乐)。 实况录音 : 提前准备,应有周密计划和安排; 设备要求:轻便、牢固; 大多使用转播车和小型流动设备 第二章、电视基础知识 第一节、光的基础知识 单色光:单一波长和波谱宽度小于 5nm 的光称为单色光,又称谱色光。 6 复合光: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光。 使人眼产生混合色,又称非谱色光。 如白光,最大的白色光源是太阳,阳光含有所有光的波长成分。 人眼能够感知直射光、反射光和透射光。 光源和色温( 1) 等能白光源的特点和概念。 一个光源发出的光由许多不同波长的谱色光组成,并且不 同波长的光辐射功率也不一样。 连续光谱:在一段波长范围内都有能量辐射; 线状光谱:只在若干波长点上有能量辐射。 日光在可见光范围内辐射功率分布较均匀;钠灯属于线状光源,发出特定黄色。 等能白光源 :在可见光范围内辐射功率完全均匀的假想光源,是人为规定的基准白色光源。 光源和色温( 2) 绝对黑体的概念。 绝对黑体 :能完全吸收入射光的物体。 当被加热时,能辐射出连续光谱,所以其光谱能量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 色温:绝对黑体在一定光色下的绝对温度。 阳光 早晨 2020K、白天 4800K、中午 6000K钨丝灯 2854K、卤钨灯 3200K 色温表示光源的光谱特性,而非光源的实际温度。 光源和色温( 3) 标准光源 A:色温 2854K,带橘红色,钨丝灯在 2800K 时发出的光。 能实际实现。 B:上午10 点和下午 4 点的直射阳光,不偏向任何色调,但不能用人工方法直接获得,由 A 光源通过滤色镜获得。 C:近似于阴天的漫射光,略带蓝色, 6800K,仅在自然界存在,间接获取法同上。 D 65:白天的平均照明光, 6500K,目前彩色电视中应用最普遍的光源。 E:等能白光,不实际存在, 5500K。 视觉机制:光 视网膜 光敏细胞 神经冲动 大脑 锥状细胞核杆状细胞以及特点。 锥状细胞 :感光灵敏度较低,在微弱光线下不起作用,属于明视觉细胞 能辨别出光的颜色,使人们能够感知自然界中绚丽多姿的色彩 在黄斑区内分布密集,分辨景物细节的能力很强。 杆状细胞 :感光灵敏度高,在暗淡环境也能感觉出景物的轮廓,属于暗视觉细胞 没有辨色能力,只能判断景物的黑白层次 相对稀疏分布于黄斑区之外,只能辨认轮廓,细节能力差。 视敏特性 指人们对不同波 长的光具有不同灵敏度的特征,即对于辐射功率相同的各色光具有不同的亮度感觉。 明视觉:最亮的光是黄绿光(波长 555nm),感觉最暗的光是红光和紫光。 暗视觉:最亮在 507nm 处。 视敏函数和相对视敏函数 人眼的亮度视觉范围 定义:人眼能够感受到的亮度范围。 总范围达 10 的九次方 cd(光亮度单位) 暗适应:瞳孔放大 4 倍,光通量 16 倍,椎状细胞转换为杆状细胞工作,时间几分钟 亮适应:数秒钟; 同一时间感受到的亮度范围。 亮度适中时为 1000: 1,当平均亮度较高或较低时,只有 10: 1,一般为 100: 1 视觉惰性和闪烁感觉 视觉惰性:视觉建立和消失的延迟。 分为消失惰性和建立惰性,前者又称为视觉暂留特性,比后者时间长,一般在 秒与 秒之间,与光脉冲强度有关。 画面出现连续感的重复频率称为融合频率, 16— 20HZ。 闪烁感觉:当脉冲光源的重复频率不太高时,人眼会跟随光源的变化产生一明一暗的感觉。 重复率提高,闪烁感减轻。 临界闪烁频率:不引起闪烁感的最低频率, fc 主要因素:背景亮度、光源亮度、明亮时间占空比 7 物体的颜色 ? 发光体: 即光源,颜色取决于自身的光谱功率分布,以直射光的形式被 感知。 ? 不发光体:通常所说的物体颜色。 颜色由反射光或透射光的光谱功率分布决定 决定因素:一,物体本身的发射特性或透射特性;二,照明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 颜色的三要素 亮度 :彩色光作用人眼而引起的视觉上的明亮程度。 复合光的亮度等于各分量光的亮度之和 色调 :彩色的颜色类别,它是决定彩色本质的基本参数。 饱和度 :颜色的深浅、浓淡程度,谱色光是饱和度最高的彩色,掺入的白光越多,饱和度越小,也称为色纯度。 色调和饱和度合称为色度,彩电传送的彩色图象,即是指传输的每个像素的亮度和色度。 三基色原理 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 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彩。 具。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