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葫芦丝的演奏技法内容摘要:
深吸一口气,这时的吸气往往自然松弛,或者弯下腰做深吸气,最容易感觉到你自己的腹部周围有明显的扩张感,这样容易找到正 确吸气的感觉。 最佳的呼气就是呼出的气流越均匀,则发出的声音越平稳,呼出的气流越充实,发出的声音越宽厚。 十八、初学者呼吸中容易产生的问题 吸气时挺胸收腹,双肩耸起,颈部肌肉紧张,横隔膜向上提 21 起,使气息憋在上胸部,外表看来似乎气息饱满,实则吸气量很小,因为肺叶受隔膜挤压,不能充分张开,同时由于方法错误,演奏时间稍长,常会引起胸部憋闷或阵痛,此外在呼气时,横隔膜、腹肌对于气息的控制能力也大大减弱,是不可取的。 吹奏时,不加掌握横隔膜、腹肌的控制力量,而使之完全松懈下来,使气息失去节制 ,造成呼气过猛或不均匀不平稳等现象,从而使演奏的流畅与连贯程度受到严重的影响。 以上两中常见毛病都是由于没有正确掌握呼吸方法而造成的。 纠正的办法是参照正确的呼吸方法所讲的要领, 细心体会,反复练习,以求尽快正确掌握胸腹式呼吸法。 只要方法正确, 不需要太久的时间就可以把这个重要的项目掌握。 十九、最详细的关于呼吸的方法 呼吸是人体生理的正常活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者非常重要,方法不对既不能吹好葫芦丝,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方法正确符合人体生理的自然规律,不但能很好地演奏,还能锻炼吹奏 者的肺扩量,使人体得到更多的氧气,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的能力。 腹肌和横膈膜的运动能促使肠胃的蠕动,增强食物的消化,促进人体的健康。 呼吸的生理机制由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以及由此引起的肺被动地扩张(吸气)和回缩(呼气)而实现。 以肋骨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形式称为“ 胸式呼吸,其特点 主要依靠胸廓中、上 22 部肋间肌的运动使气吸人胸腔。 其明显特征是肩向上抬,呼吸运动主要在胸廓中进行,吸气时横膈膜有些向上收,不能主动帮助呼吸动作,影响了胸腔容积向下扩展,因胸廓扩张受肋骨制约,所以吸气量不能达到人体吸气的最大容量,加 上抬肩使上部肌肉紧张,呼气时也不易控制,因此容易使人紧张、疲劳。 以膈和腹壁肌肉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形式称为“腹式呼吸”。 它的特点是整个腹腔(包括平常讲的“小肚子”,也称丹田)向外扩张。 腹部无骨骼包围,伸缩范围大,吸气量较大。 但由于胸部没充分运动,整个腹部运动内脏移位较大,气吸在下部,呼气时较费力,容易使人疲劳。 用胸的下部和腹的上部同时运动力主的呼吸称为“胸腹式呼吸”,它是人体在自然状态下呼吸的有意识扩大。 吸气时胸腔的下部和腹腔的上部同时向四周扩张,胸腔与腹腔之间的横隔膜同时下沉,随着肌肉运动,鼻子吸气, 肺内进入空气。 吸气时下腹(小肚子)肌肉同时收缩,不便小肚向外扩张,而让气在上腹和下胸吸满。 呼气时胸下部肌肉和腹上部肌肉同时收缩,横服膜向上顶,下腹肌肉和臀部肌肉以至提肛肌都处于收缩状态,使吸人的气形成压力,源源不断地从口腔中吹出。 开始体会胸腹式呼吸的方法,可以平静地躺在床上仔细琢磨身体平常自然呼吸时的方法,然后再将其扩大,进行深呼吸。 这样就能正确掌握胸腹式呼吸的要领。 吹奏时的呼吸与平时的呼吸是有所不同的,因吹奏中吸气量 23 大,一般都用口鼻同时吸气,以加快速度。 吸气也分慢吸和快吸两种,一般在乐曲开始前和演奏速度 慢、旋律优美的曲子中可用慢吸的方法。 要求吸气饱满充足,但也不要吸到不能再吸的极限,以免肌肉紧张,吹奏时无法控制。 快吸一般用在快速乐曲中和没标换气记号的连续吐音之间(俗称“偷 气 ”)。 吸气时间有长有短,肌肉紧张度有大有小,但吸气方法都使用胸腹式。 吹奏时的呼气不是平常从两个鼻孔和口腔中自然呼出去的,而是从由嘴控制的“风门”(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吹出去的,所以胸腹肌肉收缩形成的压力和两颊以及嘴唇的有力控制(又称”嘴劲”、“口劲”),使吹出的一股气息(又称,旧风 U 形成均匀的、有节制的、有压力的气柱将葫 芦丝吹响。 吹奏中的呼气也不要呼到不能再呼的极限,以免肌肉紧张发颤,而应留二分余气,便于下次吸气迅速,使乐曲吹奏能自然连贯地进行。 为了增大肺扩量,使气息更充足,平常可坚持长跑、游泳和做深呼吸运动。 二十、演奏中,如何把握气息的顺畅 保持气息的顺畅要注意以下几点: 吸九分气、吹八分气,虽然说要想吹出大量的气就要先吸入较多的气,但是将气吸到十分饱满时,就会造成整个上半身,特别是胸部的紧张,继而发生胸闷憋气的现象。 吹气时,如果将气完全吹尽再换气,就会使换气紧张,继而造成气息补充不足。 24 呼吸时一定要遵 守上面的原则。 注意乐谱的换气记号。 自由、盲目性的换气,不仅会造成气息补充的不足与紧张,同时会破坏乐句的完整,使旋律的进行杂乱无章。 这一点在练习新乐曲时要特别注意,要养成严格按谱演奏的良好习惯。 注意生理上的松弛。 生理上的紧张是实际演奏中的重大障碍,生理上的紧张往往会造成耸肩、挺胸、皱眉、脖子发硬、双臂及手指僵硬等现象,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呼吸紧张。 二十一、如何进行气息训练 吹奏长音是进行气息训练的重要方法。 长音的练习分为平直长音与力度变化长音 (气震长音) 练习两种。 进行平直长音练习时,不要使 用腹震音,保持各音力度的平稳与音色的饱满。 一口气吹一个音,每个音吹奏 8 拍,由最低音到最高音依次往复练习, 应做到“音头音尾要干净,音体保持不抖动”。 进行力度变化长音练习时,每音同样吹奏 8 拍,也不要使用腹震音,力度由弱 — 强 — 弱,要注意强音的厚实与弱音的纯净。 对于想把葫芦丝学好的朋友来说,长音的练习尤其重要,因为长期持之以恒地吹奏长音,是训练气息力度、气息变化、音色、发音的纯净度、体会气息下沉部位乃至锻炼整个生理控制的良好方法,学习者切不可因为长音练习枯燥无味就忽视长音的持久性练习。 坚持吹长音是练习基本 功的重要内容。 二是“气震长音”, 25 应做到“音头不能软,音体不能板,音尾不能散”。 音头加吐音产生冲击力,可避免音头出咕音。 “音体不能板”是长音的主体不能平板、呆板、死板,加上气震音以后音色就更美化了。 “音尾不能散”是长音结束时可渐弱,但不能出现咕音,更不能把用不完的余气都用力随音尾放出。 咕音和强放气的收尾,都会使尾音变散了。 “气震长音”不是由头至尾用同样力度和速度产生音波,可按照“吐、平、慢、快、平、收”的过程练习。 练习吹长音不仅能增加肺活量,对于把握音准、音量、音色、音乐表现了都有好处。 练“平音长音”时要保持 气息平稳,音准、音量、音色不变。 练“气震长音”时,气息力度、速度可有变化,“渐强起,减弱收,音准关键在两头” ...... 二十二、演奏中,在呼吸方面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吹奏乐曲的过程中,应预先设计好换气的位置,吹奏中常在乐句末尾、下句开始之前换气。 较长的乐句,则可以在句中小的停顿处急速换气等等,总之,在以不影响乐曲的连贯与流畅为原则。 在演奏中,如果等一口气用完了再换气,不仅会影响到乐曲的节奏,还会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因此,在第一口气没用完时就应该换第二口气。 如果某个音需要延长,则应在这个音演奏完 了再换气。 在乐曲的结束音之前,一般不要换气,否则 会 使整个结束句有不完整 的感觉,一般可在休止符或前一个乐句结束时换气。 在吹奏有连续短时 休止符的乐句时,也要在一个乐句结束 26 时换气,不要在所有休止处都换气,否则会感到气喘,并影响演奏效果。 在演奏快速的乐曲或练习曲时,更应注意换气的适当,一般可在上行音或下行音的后面进行换气,或者在时值较长的音符后面换气。 二十三、呼吸中要避免的错误 关于呼吸方面的问题,我们这里已经是非常的全面与详细了,但这又是个大问题,如果不注意,会严重影响到演奏的效果,所以反复提一下是有好处的 ,请大家参考。 1 、吸气时两肩不能端起,应该放松、自然。 2 、吸气呼气时,喉部不能紧张,应该放松、自然。 3 、呼气时,腹部肌肉不能松弛、保持提起状态。 4 、吸气上时不能单独用鼻子吸气、应该用嘴、鼻同时吸气。 要达到整个呼吸过程轻松舒畅,上下贯通,气流自如没有滞气的感觉。 自 如控制呼吸,才能完美表现感情。 葫芦丝既能演奏强烈、激昂、奔放的音调,又能演奏优美、典雅和如泣如诉的乐曲。 气息控制是葫芦丝表现各种感情的重要一环,它要求吹奏者在表现乐曲内容时,使口劲、口风、风门以及它在吹孔上靠前靠后的位置变化和音量 、音色、音准达到全面、细微、熟练、完美的配合。 气息控制的要求是: 1 .音量能强能弱。 2 .音准做到强而不高,弱而不低。 3 .音色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 要达到气息控制的三个要求就必须做到: 1 .口劲松,口 27 风缓,风门大,使音量强而音色不噪,音不升高。 2 .口劲足,口风急,风门小,使音量弱,音色不虚,音不降低。 初学者首先要将葫芦丝的音量、音色全部吹出来,象秋水老师说的那样,坚持最基本的长音训练,不要急于练习气息控制,以免分散精力。 等熟练掌握基本吹奏法和有一定运气功夫后,再逐步练习气息控制。 二十四、关于舌头与手指的运用 舌生在口腔底部,由三种方向排列的横纹肌组成。 吹奏时舌在口腔中的各种运动对葫芦丝的发音有各种影响。 舌体横纹肌的不同收放,使舌体向各个方向弯曲、伸展,吹奏中由于舌体横纹肌的交替收放,使舌与上颚时而贴近,时而离开,对呼气起着“开关”的作用,造成呼气的时断时续,使吹奏的葫芦丝音产生分奏的音乐效果,如吐音、打音、叠音等。 舌在不用时应自然放松地收于口腔下部,以使口腔打开,增大气流的通道。 葫芦丝需要双手持筒,开 闭 指孔,才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来。 因此要使每个手指灵活而有弹性,能持久、独立地活动和相互配合,就需要进行严格地训练。 吹奏时双臂和手要松弛,手指自然弯曲,用第一节指肚中部轻轻盖严 音 孔(小葫芦丝管径小.孔距近,用指尖按较合适)。 开放音孔时,手指不要抬得过高,大约 28 离指孔一到一点五厘米左右。 手指过高动作不迅速,影响吹奏速度;手指太低会使音准变低、音量变小、音色变闷。 手指盖闭音孔要严密,不能漏气,但也不要僵硬。 当迅速开闭指孔(颤音)和连续从上至下按闭指孔时,都应有弹性地击打发音孔。 这时不吹葫芦丝也可听见指肚击打音孔发出的同吹时一样音高的基本音(低音)。 平常不拿葫芦丝也可进行手指各关节(尤其是第三关节)的放松和击打动作的训练,频率由慢渐快,越快越要保持松驰和弹性。 无名指一般最不灵活,更要加强训练,小指不用时,要轻贴附管,不要用小指活动来帮助其他手指。 这样在以后吹奏各种颤音和装饰音时,就能轻松流畅,运用自如。 二十五、怎样练习才可以使手指灵活 长时间练习快速“颤音”、“打音”以及各种快速的活指练习曲,可以较好的增加手指的灵活性。 现在许多教材上都有专门的练习手指的练习曲,初学者可对照教材进行相应的练习。 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为达到速度上的要求而使用蛮力 ,应注意肢体的放松,手指的按音应具有弹性。 好的手指应是“松、快、准、有力”。 其中松是指演奏时不能用力去捏 音筒,而应是将手指自然松弛的放在音筒 上。 “ 快 ” 是指在演奏如颤音及快速音型是快速敏捷。 “ 准 ” 是指手指与气息、舌头配合要默契,手指的灵活不光是指手指能运动得很快,同时也是指要具有有效性,即气、指、舌的有效合理配合。 “ 有力 ” 是指手指按音动作具有弹性与 29 适当的力度,手指按音孔时会发出轻轻的“梆梆”声。 手指灵活的练习也可以在不拿葫芦丝情况下的日常生活中进行。 长时间坐车或看电视时,即可以将手指放在腿上练习颤音。 有关手 指灵活的练习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长期持续地维持手指灵活是一个葫芦丝演奏者永久性的任务。 二十六、气息、舌头、手指三者的关系 气息是吹葫芦丝的首位要素,其次才是舌头、手指。 气息是看不见,摸不着,掌握起来较难,我通常把气息比作弦乐器的右手弓子,如运弓不当,琴就不能很好地震动,也不会发出好听的声音。 我们很多吹奏者气息沉不下去,浮在上面,就象拉琴右手大臂夹在肋下一样。 如果气息没有解决,舌头和手指的功能是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要吹好葫芦丝,气息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最难掌握的一关。 它看不到,也摸不着,全 凭感觉。 吹奏者气息沉不下去,浮在上面除了气息的原因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气流速度与口形没有协调好,就象弦乐中弓子在弦上运走的速度与弓子压弦的磨擦力的关系没有解决好一样。 吹奏者只有反复体会琢磨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我认为良好的气息需要运用胸腹式呼吸方法来完成。 做到吸气到位,呼气与口形的肌肉要协调,同时还要加强口形肌肉、呼吸肌肉的控制能力。 舌头在吹奏中运动一方面依靠舌的肌肉收放来进行,另一方面是依靠气息的冲击而进行的,我认为不能单纯地依靠其中某一方面来完成舌头在吹 30 奏中的运动。 吹葫芦丝需要双手持筒,手指必须开闭音孔 才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来。 要求手指既能独立活动,又能紧密配合。 手指开放音孔时,不宜抬得过高,过高会影响演奏的速度,也不宜过低,过低会影响发音的准确和音量,声音也会含糊不清。 手指按孔要严密,不能漏气,但也不要按得僵硬,要有弹性,要使吹奏出的音色有弹力,不仅仅依靠手指的运动来达到,还要有饱满的气息来配合。 二十七、怎样辨别发音的好坏 一个完整的音可以细分为三个部分:音头、音腹和音尾。 音头。00葫芦丝的演奏技法
相关推荐
强、吃苦耐劳,尽管他有着 “三起三落 ”的悲惨遭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祥子的奋斗经历和人生结局正诠释了 “好人自有好报 ”的道理。 C.《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斯威夫特,主人公是格列佛。 该作品通过讲述格列佛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抨击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罗兰创作的《名人 传》,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和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三位伟人苦难坎坷的一生
声伴奏。 ” 师生合作采用引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进行读文。 回读全文,交流:你觉得泉水怎么样。 喜欢它吗。 自愿展示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二、想象 丁冬的泉 水还会流到哪里。 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 为大家做些什么。 补充说句子: 泉水流到 ,它看见了 ,泉水说:“ ” 三、积累 读课文,自愿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仿照书上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句子。 四、练习 填空 (
特点赋予的,这些规范性公文一经发布,便成为全社会的行为规 范,无论社会组织或个人都应当依照执行,不可违反。 ⑶ 传递信息作用。 公文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党和政府的决策、方针、设想和意图等,常常是通过公文的传递而取得的。 ⑷ 公务联系作用。 各机关单位在处理日常事务工作中,经常要与上下左右有关的机关单位进行联系。 ⑸ 凭据记载作用。 公文是机关公务活动的文字记录。
4)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理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 18 5) 混凝土搅拌应计真计量,按配合比投料,每罐投料顺序为:石子 — 水泥 — 砂子 — 水。 严格控制加水量。 搅拌要均匀,最短时间不小于 90s。 6) 基础混凝土宜分层连续浇筑完成,施工时,采用干硬性混凝土,以防止混凝土流淌。 每浇筑完,表 面原浆抹平。 7)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
符合中国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橡胶密封胶垫预成实芯硫化的结构密封垫用材料》 GB 1 0 7 1 1 的有关规定。 22 玻璃承重垫块、铝合金之间的隔热垫块: 均采用邵氏硬度为 8 5177。 5 的硬质 P V C 塑料块或氯丁橡胶块, 并模压成型。 玻璃垫块应放置在板块的二个 1 / 4 边长处, 玻璃托片与承重垫块的长度应根据结构计算确定, 但不应小于 1 0 0 m m。 两种不同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