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基因工程、生物技术-word论文可编辑内容摘要:

( 4)图中 ③ 的 Ti 质粒调控合成的 vir 蛋白,可以协助带有目的基因的 T— DNA 导高中生物辅导网 京翰教育中心 人 植 物 细 胞 , 并 防 止 植 物 细 胞 中 对 T— DNA 的降解。 ( 5)已 知转基因植物中毒素蛋白只结合某些昆虫肠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使细胞膜穿孔,肠细胞裂解,昆虫死亡。 而该毒素蛋白对人类的风险相对 较小,原因是 人 类 肠 上 皮 细胞。 ( 6)生产上常将上述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混合播种,其目的是降低害虫种群中的 基因频率的增长速率。 答案: ( 1) 4 ( 2) 2 1 ( 3)复制 ( 4) DNA 水解酶 ( 5)表面 无 相应的特异性受体 ( 6)抗性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 ( 1)由于上述两种酶形成的末端不一样,所以被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切割之后所形成的高中生物辅导网 京翰教育中心 片段有 AA、 AB、 BA、 BB 四种切法形成的四种片段。 ( A 表示 HindⅢ, B 表示 BamHⅠ ) ( 2)同时被两种限制酶切割有两种不同的目的基因,即 AB 和 BA,所以重组质粒有两种。 Bst l 与 BamHⅠ 酶 切割的末端一样,所以同时用这两种限制酶切割只能形成一种目的基因,所以只能形成一种重组质粒。 ( 3)质粒要进行复制才能更多的表达出产物,所以重组之后要能复制。 ( 4)酶具有专一性, 对 T— DNA 的降解 酶为 DNA水解酶。 ( 5)生物的细胞表面的受体具有特异性,人类肠上皮细胞没有昆虫肠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 所以该毒素蛋白对人类的风险相对较小( 6)自然选择是普遍存在的, 纯种种植自然选择会使害虫抗性基因频率快速增长。 所以混合种植降低害虫的抗性基因频率的增长速率。 ( 09 上海卷) 37.( 9 分)人体细胞内含有抑制癌症发生的 P53 基因,生物技术可对此类基因的变化进行检测。 高中生物辅导网 京翰教育中心 (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通常包括________和 ________。 ( 2)上图表示从正常人和患者体内获取的 P53 基因的部分区域。 与正常人相比,患者在该区域的碱基会发生改变,在上图中用方框圈出发生改编的碱基对,这种变异被称为 ________。 ( 3)已知限制酶 E 识别序列为 CCGG,若用限制酶 E 分别完全切割 正常人和患者的 P53基因部分区域(见上图),那么正常人的会被切成 ________个片段,而患者的则被切割成长度为 ________对碱基和________对碱基的两种片段。 ( 4)如果某人的 P53基因部分区域经限制酶 E 完全切割后,共出现 170、 2 290和 460 碱基对的四种片段,那么该人的基因型是 ________(以 P+表示正常基因, Pn表示异常基因)。 答案: 高中生物辅导网 京翰教育中心 ( 1)从细胞中分离 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 2)见下图 基因碱基对的替换(基因突变) ( 3) 3 460 220 ( 4) PP??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 (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直接分离和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两种; ( 2)仔细对比正常人与患者的基因序列可知是 CG 碱基对变为了 TA 碱基对,这种变化属于基因突变; ( 3)正常人 P53基因终于两个限制酶 E 的识别序列,完全切割后可产生三个片段,患者 P53基因中有一个限制酶 E 的识别序列发生突变,且突变点位于识别位点内,这样患者就只有一个限制酶 E 的识别序高中生物辅导网 京翰教育中心 列,切割后产生两个片段,分别为290+170=460 对碱基, 220 对碱基; ( 4)正常人经限制酶 E 完全切割后产生三个片段, 290 对碱基、 170 对碱基和 220对碱基,患者产生两个片段 460 对碱基和220 对碱基,则该人的基因型应为 P+P。 细胞工程 ( 09 全国卷Ⅰ) 4.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 错误 . . 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B.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C.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 F1的表现型一致 D.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 F1 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 答案: C 解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植物细胞,从而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高中生物辅导网 京翰教育中心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植物体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 紫茉莉枝叶的性状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现型应与母本一致, 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因为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本。 故 C 错误。 ( 09 浙江卷) 1.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都 需 用 2CO 培养箱 B.都须用液体培养基 C . 都 要 在 无 菌 条 件 下 进 行 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 C 解析 :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动物成体的体细胞离体培养用液体培养基,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植物成体的体细胞离体培养不一定用液体培养基,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故 C正确。 高中生物辅导网 京翰教育中心 提取 ① ② ③ 病毒 RNA DNA A 基因 A 基因 表达载体 受体 细胞 A 蛋白 小鼠皮下 小鼠骨髓瘤细胞 效应 B 淋巴细胞 X 抗 A 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 09 山东卷) 35.( 8 分)(生物一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 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 RNA 病毒, 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疾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请回答: ( 1)过程①代表的是。 ( 2)过程②构建 A 基因表过载体时,必须使用 和 两种工具酶。 ( 3)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是 ,获得的 X是。 (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 可 选 用 图 中 基 因 工 程 生 产 的 所制备的疫苗。 高中生物辅导网 京翰教育中心 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 与已知病毒进行 比较 ;或用图中的 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答案: ( 1)逆转录 (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限制性内切酶) DNA 连接酶(两空可以互换) ( 3)细胞融合 杂交瘤细胞 ( 4) A 蛋白 核酸(基因)序列 抗 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解析: 本题以图展示了疫苗的生产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过程,考察了中心法则、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科技。 ( 1)中心法则中,对于少数的以 RNA 为遗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