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区装置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作人员必须对槽车进行全面检查,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严禁充装: a) 槽车超期未作检查; b) 安全防火、灭火装置及附件不全、损坏、失灵或不符合规定; c) 未判明装过何种介质,或罐内没有余压者(新车及检修后槽车除外); d) 罐体外观检查有缺陷,不能保证安全使用,或附件有泄漏; e) 车辆无公安局车辆管理部门或交通监理部门发给的有效检验证和行驶证明; f) 罐体与车辆之间的固定装置不牢靠或损坏。 g) 槽车罐体号码与车辆号码不符; h) 接好槽车的接地线。 i) 根据充装数量核定槽车的充装容积或高度。 第三节 检修安全技术 一、检修作业安全操作 1) 拆修任何机泵设备(包括管道、 阀门、法兰)都要先与所在单位主管人员联系核对清楚,并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后方可进行。 拆卸前应将上下游阀门关闭,并泄尽压力。 2) 拆卸时应 注意不要一下将全部螺栓拆掉,以免存液(汽)喷出伤人。 拆卸安全阀或压力表时应先将手阀关闭。 3) 进入容器及油、水井检修。 检查前要取样分析,确保达到安全要求并办理 设备内 作业许可证 后方可进入。 在含有毒有害气体、液体部位作业,应配备适当的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 禁止单人进入,并派专人监护。 4) 禁止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抛物件或杂物,必要时应设警戒区,专人守护。 多工种上下交叉 5) 作业时要加强联系, 互相照顾,协同作业。 脚手架、踏板要绑扎牢固,跨步要符合规定要求。 6) 以上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进行特殊部位高空作业的人员,须经体格检查合格,并 按有关规定办理 高空安全作业许可证。 7) 容器等检修结束后,须经使用单位管理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并确认无遗留物、无堵塞等现象后,方可堵孔封盖。 8) 在散发易燃易爆气体、液体部位作业或在容器内清理可燃物残渣时,应使用木、铜质防爆工具,严禁用铁器撞击敲打。 9) 监火人在动火过程中不得擅离现场。 发现不按火票要求作业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动火。 动火结束或中间离开现场时,监火 人与动火人要共同检查现场,不留余火,并在《动火作业许可证》的验收栏中记载并签名。 10)检修中不得随意排放残油(气),不得使用汽油洗刷机件、工具。 不准堵塞消防通道。 11)吊装作业原则上不允许利用罐区的管线设备、建筑物、构筑物作为吊装锚点,特殊情况下要经过有关部门计算审批。 12)动火前应检查电焊把线,电焊把线不得破损,不能利用与生产设备有联系的金属构件作为电焊地线,应在动火点本体就近接地。 二、 检修阶段的安全 要求 检修阶段,常常涉及电工作业、拆除作业、动火作业、动土作业、高处作业、焊接作业、吊装作业、进入设备内作业等各种作 业。 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保证检修顺利进行。 以下 重点介绍动火作业和进入设备内作业 (一)、动火作业的安全 1) 动火作业必须经动火分析并合格后方可进行。 取样时间与动火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 3Omin,进入设备内动火 , 同时还需分析测定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 2) 在禁火区进行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 严格履行申请、审核和批准手续。 3) 动火前动火作业人员应将动火证交现场负责人检查 ,确认安全措施己落实无误后 ,方可按规定时间、地点、内容进行动火作业。 4) 动火地点或作业内容变更时 ,应重新办理审证手续 ,否则不得动火。 5) 高处进行动火作业和设备内动火作业时 ,除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外 , 还必须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和“设备内安全作业证”。 ( 二 )、设备内作业安全 1) 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设备内 安全作业审批手续 , 取证作业, 并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2) 设备内作业前 , 必须将该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安全隔离 , 并清洗、置换干净。 3) 入设备前 3Omin 必须取样分析 , 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氧含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 ,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 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 , 至少每隔 2h 分析一次 ,如发现超标 ,应立即停止作业 ,迅速撤出 人员。 4) 适当的通风措施 , 确保设备内空气良好流通。 5) 足够的照明 , 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 36V。 在潮湿或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 12V, 所用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6) 有腐蚀、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物料的设备内作业时 , 必须按规定佩戴适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器具。 7) 设备内动火 , 必须按规定同时办理动火证和履行规定的手续。 8) 设备内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 , 并与设备内作业人员保持有效的联系。 9) 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 , 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 , 必须立即撤出;若需继续作业 ,必须重新办 理进入设备内作业审批手续。 10) 作业完工后 , 经检修人、监护人与使用部门负责人共同检查设备内部 , 确认设备内无人员和工具、杂物后 ,方可封闭设备孔。 三、管线冲洗和吹扫 检修完成后需要对所检修设备内外进行吹扫和表面清洗,保证所检修设备内无杂物。 (一)、管线冲洗、吹扫处理时注意事项: 1) 检查扫线介质压力,必须大于油品管线的压力,若油品管线压力较大时,要先放压。 扫线过程中,要保证扫线介质的压力、流量。 2) 使用气体介质扫线前,必须利用扫线介质管线上的排凝阀将管线内的凝水排净。 扫线时,要全线贯通不得留有死角,有死角的地 方要采取间隔扫线的方法扫线。 3) 油品管线一般扫向油罐或放空系统,扫线时先开启油品管线末端的阀门,再开扫线管的进口阀。 冲洗吹扫管线完毕时,应在终点拆法兰检查排放。 4) 扫向油罐时,原则上经立管从上部进罐,开风后在末端通过管线的声音判断是否见风,见风后反复开关末端阀门数次,以保证管线吹扫干净。 扫向浮顶罐时应严格控制进风量。 5) 吹扫时流量表、控制阀应走副线,无副线时将其拆下用短管代替,压力表应关闭。 6) 扫线结束后依次关闭管线末端至始端阀门,扫线结束撤压后,与系统相连处应加盲板与系统隔离。 吹扫后的过滤器应打开,清除过滤网上的 杂质,防止滤网堵塞。 7) 闪点低于 60℃的油品管线不准用非净化风风扫线,以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8) 两端固定,中间又无热补偿的管线不准用蒸汽扫线,以防热胀冷缩太大,破坏两端设备和管线。 9) 有沥青防腐层的地下管线,不准用蒸汽扫线,以免温度升高,沥青软化,破坏防腐层。 10) 无论任何介质都不准往合格油罐内扫线,以免影响合格产品质量。 11) 用蒸汽扫线时不准阀门开的过快,以防水击损坏管路和设备。 12) 严禁将大量蒸汽从罐底部进入油罐,也不可将大量热油扫进罐内,以防突沸。 对于小容积罐更应注意,进汽时间要短,有必要可打开量油孔,甚至透光孔,吹扫 完毕再关闭量油孔,透光孔。 (二)、清洗过滤器 开工保运期间因管线系统内的杂质可能未彻底清除,需根据机泵运行情况对机泵过滤器进行清理。 机泵运行状态稳定后,机泵过滤器便可长期连续、可靠地工作 ,一般一年清洗一次。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清理机泵过滤器: 1)使用期限超过一年。 2)压差超过。 3)机泵不上量,分析可能是机泵过滤器堵塞时。 第四节 紧急情况处理措施 一、停水 冷却水全面中断时十分少见的,但由于误操作或冷却水总管破裂可能产生此类事故。 冷却水事故,为了避免泵的损坏,除有备用冷却水源 外,使用冷却水的泵应立即停车,不用冷却水的泵,除少数必要的外也应停车,自启动的泵应手动停车摘掉联锁。 一旦消防水中断,夏季不能给储罐喷淋,罐压很容易超高。 应注意球罐压力上升情况,观察压力调节阀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如果自动调节阀失灵,马上打到手动位置,当压力超出正常操作范围时,及时打开排放阀,给储罐泄压,直到操作压力为止。 对于常压储罐夏季应注意观察罐顶呼吸阀是否好用,如果呼吸阀失灵,应拆除呼吸阀,以免收付料作业时,损坏储罐。 设有洗眼器 的地方 ,主要用新鲜水,一旦新鲜水故障,应用干净桶装满饮用水备用。 二 、停风 仪表风出现故障,停下来之后,首将各气动调节阀打到手动位置。 对压力罐上的调节阀。 打到手动位置之后,要观察罐压力情况,当压力超高时,打开排放阀,给储罐泄压。 仪表风停时,栈台气动鹤管失去作用,保持当时状态,待仪表风正常后重新调整。 三、停汽 停蒸汽,水管线的伴热停汽之后,水能够打循环的一定要打循环,不能的一定要在水管线的适当位置找几处排放点,使管线内的水处流动状态,以免管线冻坏。 一定要注意将蒸汽管线上的所有倒淋和排空打开,放净管线内存水,以免再启用蒸汽管线时,发生水击,同时防止冬季冻坏管线。 冬夏季常需 伴热的工艺管线失去伴热作用,能不启用的管线暂不启用,必须启用的可用人工方法加强管线的保温。 常压罐内的氮封系统停止使用。 四、停电 对于正在卸车的泵,如果停电,应停止卸车,停泵,关好泵的出入口阀。 对于连续运转的自动泵应手动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