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内容摘要:
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处理、加工、传递和使用,由此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的过程。 具体来说,信息资源开发就是将储存在信息源中的信息从不可得状态变为可得状态,再由可得状态变为可用状态,由低水平的资源利用状态变为高水平的利用状态的过程。 其中,信息资源的可得性状 态开发就是指怎样使信息资源能处于可以使用的状态。 对于电子政府来说,这个开发过程应该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的建立(如构建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施),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如建立政务处理用的各类数据库),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开发,政府工作人员可与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与他们的上级和下级、与他们服务的对象 — 人民群众实现信息沟通。 但是,信息系统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所有应该使用的信息资源都已经被利用了起来,只能说在技术上已经处于信息可被得到的利用状态。 至于信息系统中储存的信息资源是否被真正利用了,还有依赖于信息提供者的优质服务,信息用 户的使用能力。 在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中,政府的信息制度的配套和政府工作人员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的培养与培训,都是这一层次的政府信息资源开发的内容。 比如每个部门在制定计划前必须先提交一份信息调研报告,所有部门必须将有关政务处理情况按时上传到政府信息网中等,只有这一切实施了,才有可能真正通过计算机系统将信息资源较好地利用起来。 然而更高水平的信息资源利用,取决于对信息的深度开发,比如对信息的分析与研究。 现在在市面上看到的各种高级分析软件,如 OLAP、多元统计分析等一些智能化处理信息软件能辅助我们完成信息分析任务;此外 ,还取决于信息使用者对于信息分析利用的水平、技能。 如能够使用有关软件来处理数据,并依据数据能对事物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然后能由此作出决策。 就目前情况看,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还处在可用性层次水平上,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政府决策所需的信息资源开发不足,不少政府有用的信息尚未建成信息库,因此造成较大的信息缺口;一些信息质量差,可靠性不足,从而导致信息使用风险加大;政府信息资源重复采集、开发严重,浪费巨大;部分分割、地区封锁依然严重,信息交流受阻,造成人为的信息短缺。 因此在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任务还十 分艰巨。 信息内容资源开发的水平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 信息技术是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倍增器与生产力。 因此,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只有建立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之上的信息内容资源的开发才是最有效的;当然,信息技术的使用、先进的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信息内容资源开发的目标基础上的,离开这一目标,再好的系统也形同摆设,毫无意义。 因此,信息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协调发展、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与企业信息 化工程一样,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信息内容资源、信息系统、信息人员和设施手段、信息经费、信息用户以及有关的政策等要素。 各要素都有自己的独特作用,它们之间又密切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要从整体效益出发,根据整个政府业务对信息的实际需求和自身实力,将资源的收藏布局、系统建设、人员设备的设置、经费等统盘考虑,以小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产出。 (二)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主要任务 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 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是信息内容资源开发的基础,也是高效开发信息内容资源的根本途径,因此在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进行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或政府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我国国情和政府工作的特点,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的信息基础建设主要是建立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电子政务系统: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与内网有条件地互联,以及实现地区级政府涉密信息共享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 “三网一库”工 程的实施将大大降低政府工作者的工作强度,促进政府内部的信息共享、快速传递,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省人力、物力与财力,确保政务的高质高效率完成。 信息内容资源的开发 ( 1)信息源的发现、识别 开发政府信息内容资源,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哪些是政府所需要的信息源,这些信息主要来自哪些部门、哪些机构、哪些人群。 这既包括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资源,如本部门的文件资源;也包括与本部门有政务联系的部门资源,如工作程序、规则;还包括政府其他职能部门提供的公共数据,如价格数据、经济统计数据等;以及公共信息机构提供的数据,如各个大数 据库机构提供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分析文献,政治局势分析文献,各国政府出版物等;此外与政府部门业务有关的横向纵向、上级下级部门人群,基层企业以及一切接受政府服务的机构与公众群体,都是政府获取信息反馈、接受指令的重要信息资源。 ( 2)信息获取与发布渠道的开辟 掌握了信息源,仅仅解决了哪里有信息的问题,至于怎么才能获取到,则涉及到信息渠道的建立问题。 为高效获取政府信息资源,首先需要开辟传递信息的技术物理渠道,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内联网、外联网、公共信息网的建设。 此外信息源获取渠道的开辟还包括人工信息传递通道或网络的建设, 比如如何通过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实现各个政府部门的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全政府部门甚至全社会资源的共享,通过合理信息交易机制,实现公共信息部门信息资源的有偿使用等。 ( 3)信息资源收集、处理、存储、分析业务的开展 政府部门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设立相应的岗位,配备相应的信息人员,以完成愈来愈庞大的政府信息资源收集、处理、存储、分析业务,比如建立负责政府“三网一库”正常运转的信息中心,或委托有关机构代理;设立信息主管,负责全面的信息开发与管理工作;建立各部门的信息收、处、存、用的信息制度,要求各部门在处理政 务的同时完成对政府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与利用,具体包括将有关政府文件信息定期发布至网站;将各种重要的经济统计数据输入至数据库;各部门之间实行无纸化;定期提交各类数据分析报告等。 四、信息资源管理 为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与高效开发,我们将面对太多的问题进行决策与规划,在实际中需要对太多的实施操作进行协调与控制,这就是信息管理的重要价值。 信息管理的概念 在现代管理中,通常理解的管理指这样的一种过程:即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一系列职能活动,合理配置和优化运用各种资源,以达到提高活动效 率,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信息是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工具,也是使各项管理职能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 从本质上说,管理就是通过信息来协调内部资源、外部资源与预定目标的关系,从而实现系统的功能。 因此,管理的水平与效能与管理过程中流动着的信息利用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然而这里所说的信息管理则是指对信息活动本身的管理。 “信息管理”这个术语自 20 世纪 70 年代在国外提出以来。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
相关推荐
文) 6 换部分组成。 转换后的 数字信号送给控制器处理,由控制器完成 对 该数字量的处理 , 驱动显示 模块 完成人机间的信息交换。 此部分对软件的设计要求比较高,系统的大部分功能都需要软件来控制。 在扩展功能上,本设计增加了 一个 过载 、欠量程 报警 提示。 系统总体 设计 方案 比较与论证 在设计系统时 ,针 对各个模 块实 现的功能来设计电子秤的方案有以下几种: 方案一 数码管显示方案
分数形式表示,单位与物理量需折行排时,分数 线要划在上一行的行末。 以百分数表示的量,一般用“ φ B/%”表示。 4)表内栏目线 ,顶线和底线。 表中文字为六宋,数字及英文为 Times New Roman,行距为 12pt。 列间一律用制表位对齐。 示例 表 1 DPMA 与 DFT 算法的性能比较 Performance parison between DPMA and DFT
总结 选择顶岗实习是我从上大一就决定了的事情,如今实习已经结束,回想这四个多月的经历发现自己收获了很多。 顶岗生活丰富多彩也充满了酸甜苦辣。 但是选 择它我无悔。 下面我对自己的顶岗生活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 一、自信登讲台,紧张不再来 清楚地记得初登讲台是面对 80 多双眼睛自己内心的忐忑不安,当时感觉自己做自我介绍是声音都在打颤,后来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慢慢的可以自信的站在讲台上
关拨在暂停位置上时,计数器停止计数,处于保持状态;当暂停/连续 开关拨在连续时,计数器继续递减计数。 系统设计框图如图 21 所示。 如果根据实验所提供的参考器件,还可在秒脉冲发生模块上做些变化,前者产生的脉冲周期直接是 1 秒;如果让其产生的秒脉冲频率为 10Hz,触发脉冲输出的方波周期为 秒,再将该脉冲信号送到由 74LS161 构成的十分频器,由 74LS161 输出的脉冲周期为 1秒
六级,进行天数倒计时。 本 设计 采用了 74LS190 集成芯片作为计数电路, 信号发生器 作为计数脉冲, 74LS48作为 4 线 7 线 译码器和 7 段 BCD 码数码管作为显示器 ,74LS147 作为置数电路。 然后确定了电路的大致设计,再使用 Multisim 电路仿真画出画电路原理图。 最后调试各部分功能,使得系统能完成倒计时。 关键词:倒计时器;仿真;计数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