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教案内容摘要:

? 不是单一链状结构,而是交错链状的网络结构。 网络的参与者通过优势互补结成联盟,供应 链之间的竞争是通过这种网络进行竞争的。 ? 供应链模型内容:供应链模型主要描述供应链的决策内容,包括:采购决策、制造决策、运输决策、存储决策和销售决策。 供应链模型作用: ? 确定在应用条件下最优的库存和服务水平对应关系; ? 帮助决策人员分析、预测供应链中的不确定因素,确定安全库存和订货策略,优化投资; ? 进行 what- if 分析 *,帮助决策人员评估各种方案以及选择其中最有利的方案; ? 进行面向供应链 M 的设计,评价不同设计和工艺对供应链运行中库存和服务水平的影响,通过协调提高整体效益。 A 1 A 2BDECCB 1B 2A教案格式( 2 学时) ( 2020 ~ 2020 学年第 2 学期第 10 周星期 一 第 4 节 ) 教学内容 第三章 供应链系统建模与优化 第三节 供应商选择问题建模与分析 教学目的 与 要求 目的:作为供应链系统建模的经典问题,合作伙伴选择和评价非常重要 要求:了解供应商选择的问题概述;掌握合作伙伴选择的 12 钟定量模型;了解合作伙伴的评价和选择步骤 教学重点 1. 供应商选择问题 2. 合作伙伴综合评价 教学难点 合作伙伴选择的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及演示教学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及板书教学 教学过程 及 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运用 共计 90 分钟教学 其中: 复习巩固约 3 分钟; 提问讨论引入课题约 2 分钟; 新课教学约 80分钟; 布置作业约 2 分钟; 预习要求约 0 分钟; 板书设计约 3 分钟; ? 供应商选择问题概述 ? 供应商选择问题 ? 合作伙伴选择的方法 直观判断法 招标法 协商选择法 采购成本比较法 ABC 成本法 层次分析法( AHP) ? 合作伙伴综合评价、选择步骤 □√ 1. 一对一提问、回答; □√ 2. 一对多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暂不回答; □√ 3. 演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暂不回答,通过引导,师生共同分析; □ ,以提问的方式指导学习;(适合于略讲部分的内容的学习) 备 注 供应商选择问题 1。 合作伙伴:重要伙伴(少而精),次要伙伴(相对较多) 2。 选择合作伙伴考虑的主要因素 产品质量,价格。 存在的问题 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课 后 总 结 合作伙伴综合评价、选择步骤 ? 1。 分析市场环境 ? 2。 确立合作伙伴选择目标 ? 3。 制定合作伙伴评价标准 ? 4。 成立评价小组 ? 5。 合作伙伴参与 ? 6。 评价合作伙伴 ? 7。 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 教案格式( 2 学时) ( 2020 ~ 2020 学年第 2 学期第 10 周星期 一 第 4 节 ) 教学内容 第四章 生产物流 系统建模 与仿真 第一节 生产物流系统模型 第二节 设施布置规划与建模 教学目的 与 要求 目的:作为系统仿真的生产物流建模问题,要认真把握学习,进而深入学习仿真建模知识; 要求:了解生产物流系统特征和模式;了解生产物流模型的建立过程;掌握设施规划问题的内容 教学重点 法 教学难点 1. 系统模型中的模型抽象方法 2. 设施布置的内容和基本类型( SLP法的工作程序) 主要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及演示教学(如系统建模分析和演示)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及板书教学 教学过程 及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运用 共计 90 分钟教学 其中: 复习巩固约 3 分钟; 提问讨论引入课题约 2 分钟; 新课教学约 80分钟; 布置作业约 2 分钟; 预习要求约 0 分钟; 板书设计约 3 分钟; ? 生产物流系统概述 ? 生产物流的特征 ? 生产物流系统模式 ? 生产物流系统模型建立 ? 生产物流系统仿真 ? 设施规 划问题概述 ? 设施布置的内容和基本类型 ? 设施布置计划与方法 □√ 1. 一对一提问、回答; □√ 2. 一对多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暂不回答; □√ 3. 演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暂不回答,通过引导,师生共同分析; □ ,以提问的方式指导学习;(适合于略讲部分的内容的学习) 备 注 图 生产物流系统模式 课 后 总 结 图 生产物流系统仿真的一般过程 原材料设备劳动力能源资金信息等产品位置转移各种劳务能源信息成品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业务活动生产加工信息处理管理工作等输入系统转换 输出反馈市场环境市场环境(1 ) 某生产环节问题的确定(2 ) 设置目标及制定计划(3 ) 建立模型 (4 ) 数据收集(8 ) 仿真运行与分析(7 ) 编写程序(1 0 ) 分析(1 1 ) 结束(9 ) 进一步运行(5 ) 验证(6 ) 确认教案格式( 2 学时) ( 2020 ~ 2020 学年第 2 学期第 10 周星期 一 第 4 节 ) 教学内容 第四章 生产物流 系统建模 与仿真 第三节 运输与装卸系统仿真 教学目的 与 要求 目的:作为系统仿真的基础,运输和装卸是衔接生产环节的部分 要求:了解 运输与装卸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理解事件法描述装运系统等 教学重点 1. 系统模型中的抽象模型和形象模型; 2. 运输与装卸系统仿真 教学难点 1. 系统模型中的模型抽象方法; 2. 系统建模的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及 演示教学(如系统建模分析和演示)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及板书教学 教学过程 及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运用 共计 90 分钟教学 其中: 复习巩固约 3 分钟; 提问讨论引入课题约 2 分钟; 新课教学约 80分钟; 布置作业约 2 分钟; 预习要求约 0 分钟; 板书设计约 3 分钟; ? 运输与装卸系统仿真概述 ? 仿真示例 ? 用事件法描述装运系统 ? 装运系统试验设计 □√ 1. 一对一提问、回答; □√ 2. 一 对多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暂不回答; □√ 3. 演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暂不回答,通过引导,师生共同分析; □ ,以提问的方式指导学习;(适合于略讲部分的内容的学习) 备 注 课 后 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