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套筒窑工艺流程内容摘要:
成品排出窑,由高温耐热胶带输送机送往成品系统。 物料在窑内由窑顶向窑下流动的过程中,还将进行 4次物料的再分布,这种再分布可以保证气流在物料之间的流动更均匀,生产的产品质量更好。 这 4次再分布是通过窑壳与内套筒之间的连接结构实现的。 首先,原料从旋转料仓加入窑内时,会碰到上内套筒的悬挂梁 (500t为 6根 , 300t为 5根 ),因为上内套筒是通过悬挂梁悬挂在窑顶的,这是第一次再分布。 然后向下在上拱桥进行第二次再分布,在下拱桥进行第三次再分布,最后在出料平台的出料机第四次再分布。 这四段再分布结构,上下之间是两两错开的,且夹角为 30176。 (500t窑 ,300t则为 36176。 )。 接着,我们介绍环形套筒窑内的气流走向。 了解环形套筒窑, 主 要理解环形套筒窑内的气流,根据各气流的性质,我们可以将环形套筒窑内的气流分为五种:石灰冷却空气、内套筒冷却空气 (其中下内套筒冷却空气为助燃空气) 、 驱动风、循环风和废气。 以下我们依次介绍这五种气流。 1. 石灰冷却风 环形套筒窑在高温废气风机的抽力作用下,在窑内形成微负压,使得石灰窑内的气流不会喷出窑外。 这样实现了环形套筒窑的设备在线维护,且现场工作环境非常好。 因为窑内的微负压环境,石灰冷却空气通过风管自然吸入窑下料仓内,风管上设有电动调节阀,可以调节进风量。 石灰冷却风进入窑下料仓后,在料仓里冷却石灰后,通过出料平台出料机的成品之间的空隙进入窑内。 穿过窑内冷却带后,由循环气体入口进入下内套筒上段内部,与其余气体一起组成循环风。 具体气体流向见下图: 2. 内套筒冷却空气 内套筒为双层钢壳结构,形成内套筒环隙空间,内套筒冷却空气在环隙空间内流动。 因为内套筒在窑内,虽然内套筒内、外壁均有耐火材料,但仍需在内套筒环隙空间内通入冷却空气进行强制冷却。 内套筒冷却空气由离 心风机提供 ,为保证内套筒在设备意外状况下的安全,内套筒冷却风机为一用一备两台。 内套筒冷却空气通过管道输送至窑前,然后分为下内套筒冷却空气和上内套筒冷却空气。 下内套筒冷却空气从窑下料仓进入到下内套筒下段底部,然后沿着下内套筒下段粉尘排出管的环隙空间向上流动,在下内套筒上、下段连接立柱的开孔进入下内套筒上段的环隙空间。 最后由下内套筒上段上部的内套筒冷却空气导管(上拱桥内)排出下内套筒,后由管道引入窑换热器平台上的下环管,也称为助燃空气环管。 此时,下内套筒冷却空气约为 200℃。 (另说明:意大利弗卡斯公司设计的 套筒窑,也有在下内套筒。环形套筒窑工艺流程
相关推荐
.体育(总学时 84:其中理论 10学时,实践 74 学时) 通过体育课教学,结合每天的早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和正确进行自我锻炼、增强体质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现毕业生身体素质的 21 基本要求。 6.实用写作(总学时 48:其中理论 24 学时,实践 24学时) 通过本课程学习,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废水处理、医药技术等方而的重要分离技术。 膜分离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 1)一般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 、 能耗低; ( 2) 膜分离过程可在常温下进行,特别适合于热敏性物质 (如果品、酶、药物 ) 的分离分级和浓缩;( 3) 适于膜分离过程的对象广泛, 大到肉眼看得见的颗粒, 小到离子和气体分子; ( 4) 膜分离过程装置简单、操作容易、易于自动控制, 维修方便。 由于膜材质价 格高
: A。 A. 距离路边超过 30 厘米 B. 在有禁停标线路段停车 C. 距离加油站不到 30 米 D. 停车占用非机动车道 答案: C。 A. 在非机动车道停车 B. 在有禁停标志路段停车 C. 在公共汽车站停车 D. 停车占用人行道 答案: C。 A. 5 米以内 B. 10 米以内 C. 50 米以内 D. 30 米以内 答案: C。 答案:正确。 答案:错误 50米以内的路段不能停车。
C、保持 80 米以上 D、保持 100 米以上 答案: D 15这个标志是何含义。 A、停车领卡 B、停车缴费 C、 ETC 通道 D、停车检查 答案: A 160、夜间行车,驾驶人的视野受限,很难观察到灯光照射区域以外的交通情况,因此要减速行驶。 答案:对 16夜间行车,遇对面来车未关闭远光灯时,应减速行驶,以防两车灯光的交汇处有行人通过时发生事故。 答案:对 16夜间尾随前车行驶时
) A、口、眼、手 ___B、心、眼、手 ___C、心、眼、口 3子在 (____)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论语 子罕》中 ) A、山上 ___B、川上 ___C、河上 3庄子《逍遥游》中表现的庄子的主要思想是 (____)(《庄子》中 ) A、追求自然之美 ___B、追求绝对的自由 C、追求怡然自得之乐 3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下列说法对的是 (____)(《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