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调查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吉市 延吉市 6 727 敦化市 敦化市 6 728 汪清县 汪清县 6 729 珲春市 珲春市 6 730 安图县 安图县 6 731 和龙市 和龙市 6 732 龙井市 龙 井市 6 733 辽源市 辽源市 6 734 东辽县 东辽县 6 735 东丰县 东丰县 6 736 通化市 通化市 6 737 梅河口市 梅河口市 6 738 辉南县 辉南县 6 739 柳河县 柳河县 6 740 通化县 通化县 6 741 集安市 集安市 6 742 白山市 白山市 6 743 靖宇县 靖宇县 6 744 抚松县 抚松县 6 745 江源县 江源县 6 746 临江市 临江市 6 747 长白县 长白县 6 如有后补充的重点湿地区,其顺序码 从 608 开始 顺 延 ; 第十八条 湿地斑块划分 湿地斑块是湿地资源调查、统计的基本单位。 下列区划因子之一有差异时,应单独划分 湿地斑块 : 1. 三 级流域不同 ; 14 2. 湿地 型 不同 ; 3. 县级行政区域不同 ; 4. 土地 所有权 不同; 5. 保护 状况 不同; 6. 湿地受威胁 等级 不同 ; 7. 湿地 主导 利用方式不同。 湿地 斑块 划分 最小面积为 8 公顷。 符合 上述 划分 条件, 但划分后 出现面积不足 8 公顷的斑块 时, 可不划分。 一般 调查 湿地区按 1— 4 款 划分湿地斑块 ,重点 调查湿地区按 1— 7 款 划分湿地斑块。 第十九条 湿地斑块的边界界定 1. 近海与海岸湿地 近海与海岸 湿地型 及 其界定标准按表 5 进行。 表 5 近海与海岸 湿地型 及其现地界定标准 代码 湿地型 现地界定标准 Ⅰ 9 河口水域 从近口段的潮区界(潮差为零)至口外海滨段的淡水舌锋缘之间的 永久性水域。 Ⅰ 10 三角洲 /沙洲 /沙岛 河口系统四周,冲积的泥 /沙滩,沙州、沙岛(包括水下部分,但低潮时能露出),植被盖度 30%。 2. 河流湿地 河流湿地 按 调查期内的 多年平均 最高水位所淹没的区域 进行边界界定。 河床 至河流 在 调查期 内的年 平均最高水位所淹没的区域为洪泛平原湿地,包括河滩、河心洲、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以及保持了常年或 季节性被水浸润 的内陆三角洲。 如果 洪泛平原湿地 中的 沼泽湿地 区 面积 不小于 8 公顷, 需单独 划 出其沼泽湿地型 , 统计为沼泽湿地。 如沼泽湿地区 小于 8 公顷, 则不必划出,而 统计到洪泛平原湿地中。 西部半 干旱区的断流河段全部统计为河流湿地。 半 干旱区 以外 的 常年断流的河段 , 连续 10 年 或以上 断流则断流部分河段不计算其湿地面积,否则为季节性和间歇性河流湿地。 河流 湿地型 及其界定标准按表 6 进行。 15 表 6 河流 湿地型 及其现地界定标准 代码 湿地型 现地界定标准 Ⅱ 1 永久性河流 永久性河流仅包括河床 部分。 采用的遥感影像图上有明显河道和 水流痕迹。 Ⅱ 2 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 在所用遥感影像图上有明显河道痕迹。 干旱地区 的全部 断流河段 包括在内。 Ⅱ 3 洪泛平原湿地 河床至河流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所淹没的河滩、河心洲、河谷、 季节性泛滥的草地、内陆三角洲。 Ⅱ 4 喀斯特溶洞湿地 喀斯特地貌下形成的溶洞集水区或地下河 /溪。 3. 湖泊湿地 如果湖泊周围有堤坝 ,则将堤坝范围内的水域、洲滩等统计为湖泊湿地。 如果湖泊周围没有堤坝 ,将湖泊 在 调查期 内的 多年平均 最高水位所覆盖的范围统计为湖泊湿地。 如果湖泊 内 水深不超过 2 米的挺水植物区面积 不小于 8 公顷,需 单独 区划,将其统计为沼泽湿地 ; 如湖泊 周围的沼泽湿地区面积 不小于 8 公顷,需单独 区划,将其统计为沼泽湿地 ; 如沼泽湿地区 小于 8 公顷, 则 统计到湖泊湿地中。 湖泊 湿地型 及其界定标准按表 7 进行。 表 7 湖泊 湿地型 及其现地界定标准 代码 湿地型 现地界定标准 Ⅲ 1 永久性 淡水湖 由淡水组成的永久性湖泊。 Ⅲ 2 永久性 咸水湖 由微咸水 /咸水 /盐水组成的永久性湖泊。 Ⅲ 3 季节性淡水湖 由淡水组成的季节性 或 间歇性淡水湖(泛滥平原湖)。 Ⅲ 4 季节性咸水湖 由微咸水 /咸水 /盐水组成的季节性或间歇性湖泊。 4. 沼泽湿地 在野外对沼泽湿地进行 边界界定时,首先根据其湿地植物的分布初步确定其边界,即某一区域的优势种 和特有种 是湿地植物时, 可 初步认定其为沼泽湿地的边界;然后再根据水 分 条件和土壤条件确定沼泽湿地的最终边界。 沼泽 湿地型 及其界定标准按表 8 进行。 16 表 8 沼泽 湿地型 及其现地界定标准 代码 湿地型 现地界定标准 Ⅳ 1 藓类沼泽 只在高寒区域有分布,发育在有机土壤、具有泥炭层的以苔藓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沼泽。 Ⅳ 2 草本沼泽 由水生和沼生的草本植物组成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Ⅳ 3 灌丛沼泽 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 淡水沼泽。 Ⅳ 4 森林沼泽 以乔木森林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Ⅳ 5 内陆盐沼 受盐水影响,生长盐生植被的沼泽。 以苏打为主的盐土,含盐量应 %;以氯化物和硫酸盐为主的盐土,含盐量应分别大于 %、 %。 Ⅳ 6 季节性咸水沼泽 受微咸水或咸水影响,只在部分季节维持浸湿或潮湿状况的沼泽。 Ⅳ 7 沼泽化草甸 为典型草甸向沼泽植被的过渡类型,是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过分潮湿、通透性不良等环境条件下发育起来的,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区的沼泽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区具有高寒性质的沼泽化草甸。 Ⅳ 8 地热湿地 由地热矿泉水补给为主的沼泽。 Ⅳ 9 淡水泉 /绿洲湿地 由露头地下泉水补给为主的沼泽。 5.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包括面积 不小于 8 公顷的 库塘 、 运河、输水河 、 水产养殖场 、 稻田等。 人工 湿地型 及其界定标准按表 9 进行。 表 9 人工 湿地型 及其现地界定标准 代码 湿地型 现地界定标准 Ⅴ 1 库塘 包括 为蓄水、发电、农业灌溉、城市景观、农村生活 而 导致的积水区 ,包括水库、农用池塘、城市公园景观水面等。 Ⅴ 2 运河、输水河 为输水或水运而建造的人工河流湿地,包括 以 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沟、渠。 Ⅴ 3 水产养 殖场 包括淡水养殖的鱼池、虾池和 沿岸 高位养殖场所。 淡水养殖场一般有规则分布在自然湖区和河流湿地周边,区划时 与 农用库塘 相区别。 沿岸 高位养殖场区划时与 近海与海岸湿地相区别。 Ⅴ 4 稻田 种植 水稻 的农 田。 17 第二十条 湿地编码 为适应湿地管理标准化、信息以及湿地调查工作的需要,每一个斑块应具有 一个唯一的标识码, 即 湿地编码。 湿地编码分为两部分 : 第一部分为 湿地 区 编码 , 固定位是 7 位 , 其编制原则为: 1. 编码第一 、二 位 为 省代码。 2. 编码第三位 为湿地类,为数字 1- 5。 3. 编码第 四 位为 扩充码,暂时为 0。 4. 编 码第五 、六、七 位为 湿地区顺序码。 第二部分为湿地斑块编码, 由调查数据汇总后,自动生成。 外业调查时,湿地斑块顺序码以湿地区为单位,按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的顺序,从 001 开始编写。 18 第四章 一般调查 第二十一条 调查方法 采用以遥感( RS)为主、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为辅的 “3S”技术。 即 通过 遥感解译获取 湿地型 、面积、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平均海拔、 植被类型 及其 面积、 所属 三级 流域等信息 ; 通过野外调查、现地访问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 水源补给状况 、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等数据。 在多云多雾的山区,如无法获取清晰的遥感影像数据,则应通过实地调查来完成。 一、遥感判读准备工作 1. 获取调查区相关图件和资料 图件:包括调查区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湿地、流域等专题图; 资料:包括调查区有关的文字资料和统计数据等。 2. 遥感数据源的选择 遥感数据的获取应在保证 调查 精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特定的数据源。 一般应保证分辨率在 20m以上,云量小于 5%,最好选择与调查时相最接近的遥感影像 ,其时间相差一般不应超过 2 年。 3. 遥感数据 源 处理 对遥感数据要以湿地资源为主体进行图像增强处 理,并 根据 1:5 万地形图 进行几何精校正。 经过处理的 遥感影像 数据,按标准生成数字 图像 或影像图。 4. 解译人员的培训 为了保证遥感数据解译的准确性,要对参加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悉技术标准,掌握 GIS 与遥感技术的基础理论及相关软件的使用。 解译人员除进行遥感判读知识培训外,还应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野外实践培训等。 5. 建立分类系统及代码。 具体 参 见湿地分类技术标准与湿地编码规定。 19 二、建立 解译标志 1. 选设 3- 5 条调查线,调查线选设原则为: ( 1)在遥感假彩色上色彩齐全 ( 2)对工作区有充分代表性 ( 3)实况资料好 ( 4)类型齐全 ( 5)交通方便 2. 线路调查 通过对遥感假彩色像片识别 , 利用 GPS 等定位工具,建立起直观影像特征和地面实况的对应关系。 3. 室内分析 依据野外调查确定的影像和地物间的对应关系,借助有关辅助信息(湿地图、水系图、 湿地 分布图及有关物候等资料),建立遥感假彩色影像上反映的色调、形状、图形、纹理、相关分布、地域分布等特征与相应判读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 4. 制定统一 的 解译标准,填写判读解译标志表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判读类型的定义、现地景观形成统一认识,并对各类型在 遥感信息影像上的反映特征的描述形成统一标准,形成 解译标志 ,填写判读解译标志表。 不同遥感影像资料或 遥感影像资料时相差异大的,应分别建立遥感 解译标志。 5. 判读工作的正判率考核 选取 30- 50 个判读点,要求判读人员对 湿地型 进行识别,只有 湿地型 正判率超过 90%时才可上岗。 不足 90%进行错判分析和纠正,并第二次考核,直至正判率超过 90%。 并填写判读考核登记表和修订判读解译标志表。 三、判读解译 1. 人机交互判读 判读工作 人员 在正确理解分类定义的情况下,参考有关文字、地面调查资料等,在 GIS 软件支持下,将相关地理 图层叠加显示,全面分析 遥感影像 数据的色调、纹理、地形特征等,将判读类型与其所建立的 解译标志 有机结合起来,准确区分判读类型。 以面状图斑和线地物分层解译。 建立判读卡片并填写遥感信息 20 判读登记表。 2. 图斑判读要求 以图斑为基本单位进行判读时,采用遥感影像图勾绘判读或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进行勾绘判读为主, GPS 野外定位点为辅。 判读勾绘图斑界线须与遥感影像图上不同类型变更线相吻合,并且闭。 邻景(幅)应自然接边,数据具有严格的拓扑结构不存在错误。 每个判读样地或图斑要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编号,作为该判读单位 的唯一识别标志。 并按判读单位逐一填写判读因子,生成属性数据库。 必填属性数据不能为空值,相关图层(类型图斑与线状地物、类型图斑与权属界线等)的空间关系必须正确。 要素与面要素既要进行几何位置接边,又要进行属性接边。 3. 河流的判读 判读范围为宽度在 10m以上、长度在 5km 以上的河流。 如果遥感 影像 达不到解译要求,可以采用典型调查的方式进行 , 即 借助地形图 和 GPS 野外 定点 调查现地调绘。 4. 双轨制作业 以样地为单位进行判读时,要求两名判读人员对同幅地形图内的遥感判读样地分别进行判读登记。 判读类型一致率 在 90%以上时,可对不同点进行协商修改,达不到时重判。 以图斑为单位进行判读时,要求一人按图斑区划因子进 行图 斑 区划并进行判读,另一人对前一人的区划结果进行检查,发现错误时经过协商进行修改;区划确定后第二人进行 “ 背靠背 ” 判读,判读类型一致率在 90%以上时,可对不同图班进行协商修改,达不到时重判。 判读结果须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数字化录入至图形据库中。 提交成果采用 Arc/Info 格式。 5. 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是对 遥感影像 的处理、 解译标志 的建立、判读的准备与培训、判读及外业验证等各项工序和成果进 行检查。 组织对当地熟悉和有判读实践经验的专家对解译结果进行检查验收,对不合理及错误的解译及时纠正。 四、 湿地型 的 判读精度要求 沼泽湿地 85%以上 21 其它 湿地 90%以上 第二十二条 一般 调查 湿地斑块的 调查 内容 1. 湿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