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施工技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施工技术交底内容摘要:
正确、光滑、无毛刺。 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 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 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 金属线槽的连接处不应在穿过楼板或墙壁等处进行。 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与消防设备采 用金属软管和可挠性金属管作跨接时,其长度不宜大于 2m,且应采用卡具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且端头用锁母或卡箍固定,并按规定接地。 暗装消火栓配管时,接线盒不应放在消火栓箱的后侧,而应侧面进线。 消防设备与管线的工作接地、保护地应按设计和有关规范、文件要求施工。 钢管内绝缘导线敷设和线槽配线要求 进场的绝缘导线和控制电缆的规格型号、数量、合格证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填写进场材料检查记录。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线或铜芯电缆,其 第 10 页 共 27 页 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 250V,最好选用 500V,以提高绝缘和抗干扰能力。 为满足导线和电缆的机械强度要求,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线芯截面最小不应小于 1mm2;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最小截面不应小于;多芯电缆线芯最小截面不应小于。 穿管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 40%,敷设于封闭式线槽内的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面积不应大于线槽的净截面积的50%。 导线在 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 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压接。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根管内或线糟的同一槽孔内。 横向敷设的报警系统传输线路如果采用穿管布线时,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宜穿入同一根管内。 采用总线制不受此限制。 火灾报警器的传输线路应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探测器的+线为红色, 线应为蓝色,其余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它颜色区分。 但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 导线或电缆在接线盒、伸缩缝、消防设备等处应留有足够的余量。 在管内或线槽内穿线应在建筑物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 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管口带上护口。 敷设于垂直管路中的导线,截面积为 50mm2 以下时,长度每超过 30m 应在接线盒处进行固定。 目前我国的消防事业发展很快,使用总线制线路控制的很多,对线路敷设长度,线路电阻均有要求,施工时应严格按厂家技术资料要求来 第 11 页 共 27 页 敷设线路和接线。 导线连接的接头不应增加电阻值,受力导线不应降低原机械强度,亦不能降低原绝缘强度,为满足上述要求,导线连接时应采取下述方法: 塑料导线 4mm2 以下时一般应使用剥削钳剥削掉导线绝缘层,如有编织的导线应用电工刀剥去外层编织层,并留有约 12mm 的绝缘台,线芯长度随接线方法和要求的机械强度而定。 导线绝缘台并齐合拢,在距绝缘台约 12mm 处用其中一根线芯在另一根线芯缠绕 5~ 7 圈后剪断,把余头并齐折回压在缠绕线上,并进行涮锡处理。 LC 安全型压 线帽:是铜线压线帽,分为黄、白、红三色,分别适用于 mm mm mm 4 mm2 的 2~ 4 根导线的连接。 其操作方法是:将导线绝缘层剥去 10~ 13mm(按帽的型号决定),清除氧化物,按规定选用适当的压线帽,将线芯插入压线帽的压接管内,若填不实,可将线芯折回头(剥长加倍),填满为止。 线芯插到底后,导线绝缘层应与压接管的管口平齐,并包在帽壳内,然后用专用压接钳压实即可。 如表 6图 63。 多股铜芯软线用螺丝压接时,应将软线芯扭紧做成眼圈状,或采用小铜 鼻子压接,涮锡涂净后将其压平再用螺丝加垫紧牢固。 铜单股导线与针孔式接线桩连接(压接),要把连接的导线的线芯插入接线桩头针孔内,导线裸露出针孔 l~ 2mm,针孔大于线芯直径 1倍时,需要折回头插入压接。 如果是多股软铜丝,应扭紧涮锡,擦干净再压接。 选用橡胶(或塑料)绝缘带从导线接头始端的完好绝缘层开始,缠绕 l~ 第 12 页 共 27 页 2 个绝缘带幅宽度,再以半幅度重叠进行缠绕。 在包扎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收紧绝缘带。 最后在绝缘层上缠绕 l~ 2 圈后,再进行回缠。 然后再用黑胶布包扎,包扎时要衔接好,以半幅宽度过压边进行缠绕,同时在包扎过程中收紧胶布,导线接头处两端用黑胶布封严密。 导线敷设连接完成后,应进行检查,无误后采用 500V、量程为0~ 500M 的摇表对 线对地、线对屏蔽层等进行 测试 ,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 于20M,读数时应采用 1 分钟后的读数为宜。 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安装要求 设备安装前准备工作 进厂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型号、数量、规格、品种、外观等进行检查,并提供给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有效的检测检验合格的报告,及其它有关安装接线要求的资料,同时与提供设备的单位办理进厂设备检查手续。 探测器安装 点型火灾探测器、气体火灾探测器、红外光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要求: 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符合要求,见表 63。 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 面积和保护半径 表 63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A 和保护半径 R 火灾探测 器的种类 地面面积 房间高度 层 顶 坡 度 θ S h θ≤ 15176。 15176。 θ≤ 30176。 θ 30176。 (m2) (m) A (m2) R (m) A (m2) R (m) A (m2) R (m) 感烟探测器 S≤ 80 h≤ 12 80 80 80 S80 6h≤ 12 80 100 120 第 13 页 共 27 页 h≤ 6 60 80 100 感温探测器 S≤ 30 h≤ 8 30 30 30 S30 h≤ 8 20 30 40 感烟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图 65 中的极限曲线 D1D11 (含 D9′ ) 所规定的范围,并由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A 和保护半径 R 确定探测器的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 一个探测器区内需设置 的探测器数量应按下式计算: N=AKS 式中 N—— S—— A—— K—— 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 的探测器数量(只),并取整数。 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 m2); 一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m2); 修正系数,重点保护建筑取 ~ ,其余取 在顶棚匕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时,梁的高度对探测器安装数量影响。 a 梁突出顶棚高度小于 200mm 的顶棚上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时,可不考虑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b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在 200mm~ 600 m m 时,应按图 66 和表 64来确定梁的影响和一只探测器能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 c 当梁突出顶棚 的高度超过 600mm,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应至少设置一只探测器。 d 当被梁隔断区域面积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应视为一个探测区域,计算探测器的设置数量。 当房屋顶部有热屏障时,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距离应符合表 65 的规定。 锯齿型屋顶和坡度大于 15176。 的人字型屋顶,应在每个屋脊处设置一排探测器,探测器下表面距屋顶最高处的距离应符合表 65的规定。 第 14 页 共 27 页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如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 45176。 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 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 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距顶棚(或屋顶)的距离 表 65 探测器的 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距顶棚 (或屋顶 ) 的距离 d (mm) 安装高度 顶棚 (或屋顶 ) 坡度θ h θ≤ 15176。 15176。 θ≤ 30176。 θ 30176。 (m) 最 小 最 大 最 小 最 大 最 小 最 大 h≤ 6 30 200 200 300 300 500 6 h≤ 8 70 250 250 400 400 600 8 h≤ 10 100 300 300 500 500 700 10 h≤ 12 150 350 350 600 600 800 5%时,则每个被隔开的部分应设置探测器。 探测器周围 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见图 67。 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见图 68,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是指在距离探测器中心半径为 范围内的孔洞用非燃烧材料填实,或采取类似的挡风措施)。 在宽度小于 3m 的走 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从中布置。 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 10m,感烟探测器安装间距不应超过 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 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消防施工技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施工技术交底
相关推荐
气罐至炉灶开关、气管是否紧固,有无漏气;每次用气后要立即关闭气罐开关; 液化气罐严禁倒置 或给气罐加温送气使用。 5. 如因乙方液化气 罐 保管使用不当,造成的事故由乙方承担。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年 月 日 液化气使用要求
,甲方有權按照其有關規定,對該投訴做出相應處理。 乙方應接受 並服從該處理決定。 乙方在甲方商場經營時在顧客售後服務方面,必須無條件的按華潤萬象城對顧客的《服務承諾》執行,並由華潤萬象城客戶服務中心全權解決。 第十條 人員管理 乙方為銷售商品,應派具有該項目商品專長、技能並經甲方認可之服務人員一到兩名(不少於 50平米 /1人的標準),常駐甲方之專櫃。 該人員須是乙方的職員,持有工作證、健康證
协会和 勘察设计单位反馈。 第八章 附则 第十五条 勘察设计单位在投保时,可以就保险条款中的内容与保险公司协商并形成补充约定。 约定事项参见《补充约定说明》(附件 2)。 第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0 【附件 1】 深圳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责任保险赔偿范围与赔偿计算 一、赔偿范围 建设 工程勘察设计 责任 保险的损失赔偿范围为: (一)因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原因造成的建设工程本身的损失
灭火行动组 成员:王小军、张炜、雷新峰,卓金章、王帮成、王贤标、周家成、刘火才、钟山刚、周阳 通讯联络组 王小军、陈泽民及所属员工 疏散引导组 王江有、苗亮、钟山刚、程彬、段鹏涛、周阳、张建军、曾众、杨卫杰、曾凡松、曹强军 、李辉、蒋亚叶、任俊才、王永亮 安全防护救护组 周家存、蔡焕东、任俊才及所属员工 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接警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判断火势情况后,组织火灾扑救
二次给予开除处理。 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一、为保证消防设施、器材的正常使用和维护,制定此制度。 二、公司保安部门负责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管理,由保安部经理 武建辉 为责任人,负责定期维护、检查 消防设施、器材,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处于正常有效状态。 三、对消防设施、器材要逐一登记在册,要结合防火巡查、检查 8 工作重点对消防设施、器材做到逐一的检查,定期进行检测并记录在案。 四、消防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