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土方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施工设计放线、铺垫板、设置底座或标定立杆位置。 (3) 按定位依次紧闭起立杆、将立杆与纵横向连接固定,然后装设第一步的纵向和横向平杆,随校正立杆垂直之后予固定,并按此要求继续向上搭设。 (4) 剪刀撑、斜杆等整体拉结杆件和连墙 件随搭升的架子一起及时设置。 使用 : (1)作业层每 1m2架面上实际的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规定值。 (2)架面放置的材料码放整齐稳固,不影响施工操作和人员通行。 (3)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杆件、整体性杆件、连接坚固件。 (4) 每班工人上架作业时,先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问题存在,在排除和解决后方可作业。 (5) 在每次作业完成后,清理架面,将材料物品堆放整齐,垃圾搬运出去 挖土下沉 : 沉井每层挖土量较大,挖土采用人工进行。 根据土质情况,采用碗形挖土自重破土方式。 采用人工挖掘,从中间开始挖向四周,均衡对称地进行,使其能均匀竖直下沉。 每层挖土厚度 为 ~ m,刃脚处留 ~ m 宽土垅 ,用人工逐层全面、对称、均匀地削薄土层,每人负责 2~ 3 m 一段。 方法是分层逐渐往刃脚方向削薄土层,每次削 5~ 15 ㎝,当土垅挡不住刃脚方向全面、均匀、对称地进行,使均匀平稳下沉。 刃脚下部土方必须边挖边清理。 如为砂砾石或硬土层,当土垅削至刃脚,沉井仍不下沉或下沉不平稳,则须按平面布置分段的次序,逐段对称地将刃脚下掏空,并挖出刃脚外壁 10 ㎝,每段挖完后用小卵石填塞夯实,待全部掏空回填后,再分层刷掉回填的小卵石,可使沉井因均匀地减少承压面而平稳下沉。 在沉井 开始下沉和将沉至设计标高时,周边开挖深度应小于 30 ㎝,避免发生倾斜。 尤其在开始下沉 5 m 以内时,其平面位置与垂直度要特别注意保持正确,否则继续下沉不易调整。 在离设计深度 20 ㎝左右应停止取土,依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 土方吊运: 沉井内挖出的土方,装于容量 m3吊斗内 ,用起重机吊至井外用翻斗汽车运到弃土场堆放 .如来不及运输 ,可在沉井上立木扒杆 ,用小吊斗装土 ,垂直运输到井上 ,用手推车水平运输到土堤外临时堆放 ,以后再装翻斗汽车运出。 1测量控制与观测: 沉井位置的控制是在井外地面设置纵横十字控制桩 、水准基点。 下沉时,在井壁上设十字控制线,并在四侧设水平点,于壁外侧用红铅油画出标尺,以测沉降。 井内中心线与垂直度的观测系在井筒内壁纵横由等分或八等分标出垂直轴线,各吊垂球一个,对准下部标志板来控制,并定时用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偏差观测。 挖土时随时观测垂直度,当垂球离墨线边达 50 ㎜或四面标高不一致时,即应纠正。 沉井下沉过程中,每班至少观测两次,并应在每班下沉后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当发现倾斜、位移、扭转时,应及通知值班队长,指挥操作工人纠正,使在允许偏差范围以内。 当沉至离设计标高 2m 时,对下沉与挖土情况应加强观测,以防超沉。 1沉井封底: 本工程沉井封底时先铺砂垫层,再铺设厚 毛石,灌注水泥砂浆,浇筑 厚毛石混凝土, 1m 高钢筋混凝土底板。 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后,应先清除污 泥等杂物,超挖部分采用碎石夹砂填实,不得用土回填,待沉井 8 小时自沉累计不大于 10mm 时即可进行封底。 本工程沉井封底采用干封底的方法,在沉井内设集水井。 将地下水位降至底板下不能上升时,此时封底,在毛石混凝土上方增加 20mm厚钢板一层(直径为 6000mm) ,在其钢板中间加一根直径为 DN500*4m 无缝钢管(无缝钢管与钢板满焊)做为引水管 ,用直径 100mm 泥浆泵抽井底多余泥水。 待底板面层封完后,用混凝土堵漏剂把管口封堵严实。 在混凝土底板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应进行不间断抽水。 保持地下水位低于底板 30cm。 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停止排水,对集水井进行封堵。 底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应及时采用草帘满铺浇水湿润养护,并应防止阳光及温差的剧烈变化,以免底板出现收缩裂缝,影响沉井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功能。 1土方回填: ( 1) 施工准备 : 土方准备:回填土宜优先利用基槽和基坑内挖出的优质土。 回填土内不得含有有机杂质,粒径不应大于 50mm,含水量应符合压实 要求。 基底准备: 填土基底已按设计要求完成或处理好, 并办理验槽签证。 结构层准备:基础、地下构筑物等结构已达到规定强度已办好工程验收手续,且外墙防水层施工已完成。 标高准备:填土前,应作好水平高程的测设。 气候准备:雨天不应进行填方的施工。 ( 2) 施工工艺 : 回填土要求: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填方土料,严格控制含水量。 回填方法:自基坑四周同时进行,分层铺填,每层铺土厚度控制为 30c m。 压实方法:先对填土初步平整,采用蛙式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 每层均仔细夯实,对回填土应采用环刀按规范规 定的要求取样检验,填土压实后的干密度压实系数等都应符合设计要求。 ( 3) 质量标准 : 基底质量: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夯实标准: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取样确定压实的干密度, 应有 90%以上符合设计要求。 场地平整:标高≤ 177。 50mm; ( 4) 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护栏标志:土方回填时,对已拆除的护栏的危险地段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漏电保护:对蛙式打夯机必须作为漏电保护措施; 土方夯实:对回填土方进行夯实,应防止因虚铺土而造成人、机等的下陷。 ( 5) 文明施工措施: 现场清理:当天回填土方 ,应当天清理现场,保持整个施工现场的干净整洁。 路面清理:外取土方的车辆,应保证不带泥上路,同时应安排人员注意及时清扫保洁。 七、沉井施工的常遇问题与处理对策 (一)沉井倾斜: 原因分析: 沉井刃脚下的土软硬不均匀; 没有对称地敲碎刃脚下素混凝土垫块或没有及时地回填夯实,井外四 周的回填土夯实不均匀; 没有均匀挖土使井内土面高差悬殊; 刃脚下掏空过多,沉井突然下沉,易产生倾斜; 刃脚一侧被障碍物搁住,需及时发现和处理; 排水开挖时,井内涌砂; 井外弃土或堆物,井上附加荷重分布不均匀 ,造成对井壁的偏压。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加强下沉过程的观测和资料分析,现场倾斜及时纠正; 对称、均匀敲碎刃脚下素混凝土垫块,及时用砂或砂砾回填夯实。 在刃脚较低的一侧适当回填砂石或石块,加大阻力延缓下沉速度。 (二)沉井偏移: 原因分析: 大多由于倾斜引起,当发生倾斜和纠正倾斜时,井身常向倾斜一侧下部产生一个较大的压力,因而伴随产生一定的位移,位移大小随土质情况及向一边倾斜的次数而定。 测量定位发生差错。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控制沉井不再向偏移方向倾斜; 有意使沉井偏向相反 方向,当几次倾斜纠正后,即可恢复到正确位置。 加强测量的检查复核工作。 (三)沉井下沉过快: 原因分析: 遇软弱土层,土的耐压强度小,使下沉速度超过挖土速度; 长期抽水或因砂的流动,使井壁与土之间摩阻力减少; 沉井外部土体液化。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重新调整挖土,在刃脚下不挖或部分不挖土。 将排水法下沉改为不排水法下沉,增加浮力。 在沉井外壁与土壁间填粗糙材料或将井筒外的土夯实,增加摩阻力,如沉井外部的土液化发生虚坑时,可填碎石进行处理。 先封底后下沉: 在沉井下沉时遇到 土质软或含水量较大突然下沉时,立即通知监理、业主,根据实际情况与以往的施工经验与业主、监理、设计院协商后采取先封底后下沉方法进行施工。 在浇筑底板时,预留直径为 200mm 的预留孔作为沉井下沉的冲洗口与排水口。 预留孔的数量与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待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时再进行封孔。 再清理新旧砼的接口和除去松动的砼。 (四)沉井下沉缓慢或停沉: 原因分析: 井壁与土壁间的摩阻力过大; 沉井自重不够,下沉系数过小; 遇有障碍物。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继续浇灌砼增加自重或在井顶面均匀加重。 挖 除刃脚下的土或在井内继续进行第二层“锅底”状破土;用小型炸药 包爆破震动,但刃脚下挖空宜小,药量不宜大于 ,刃脚应用草袋等防护。 在井外壁用射水管冲刷井周围土,减少摩阻力,射水管也可埋在井壁混凝土内,此法仅适用于砂类土。 在井壁与土壁之间灌入触变泥浆,降低摩阻力。 清除障碍物。 (五)沉井超沉与欠沉: 原因分析: 沉井封底时下沉尚未稳定; 测量有差错;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当沉井下沉至距设计标高以上 ~ 的终沉阶段时,应加强下沉观测,等 8 小时的累计沉降量不大于 10mm时,沉井趋于稳定,方可进行封底。 加强测量工作,对测量标志应加固校核,测量数据须准确无误。 八、成品保护措施: 沉井下沉前第一节应达到 100%的设计强度,其上各节必须达到 70%的设计强度。 施工过程中妥善保护好场地轴线桩、水准点,加强复测,防止出现测量错误。 加强沉井过程中的观测和资料分析,分区、依次、对称、同步地拆除砖胎膜,发现倾斜及时纠正。 沉至接近设计标高应加强测量观测、校核分析工作,下沉至距设计标高 时,停止挖土和井内抽水,使其完全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或接近设计标高。 沉至设计标高经 2~ 3d 下沉已稳定,方可进行封底。 九、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下沉过程中的偏差情况,虽然是过程控制,但偏差太大影响到终沉标高,尤当刚开始下沉时,应严格控制偏差不要过大,否则终沉标高不易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下沉过程中的控制,一般可控制四个角,当发生过大的纠偏动作后,要注意检查中心线的偏移。 封底结束后,注意检查底板与井墙交接处是否渗水,在地下水丰富的情况下,混凝土底板未达到一定强度时,还可能会发生地下水穿孔,造成渗水,因此必须做好封底期间的降水工作。 十、 安全保证措施与应急救援: ( 一)安全保证措施 沉井下沉时,在四周的影响区域内,不得有高压电线杆、地下管道、固定式机具设备和永久性建筑物,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 检查沉井的制作高度,以免使重心离地太高(以不超过沉井短边或直径的长度为宜。 特殊情况时,必须有可靠的计算数据,并采取必要的技术保护措施。 空压机破碎砖胎膜时,必须有专人统一指挥,分区域,按规定顺序进行。 并在破碎砖胎膜及下沉时,严禁施工人员从刃脚、底梁和隔墙下通过。 检查沉井的内外脚手及支模架。 要求做到内外脚手架拆除完毕,内部除5支梁底模排架可不拆除外,其他架子也应拆 除。 上下爬梯等设施均不得固定在 井壁上,以防沉井突然下沉时被拉倒发生事故。 沉井顶部周围应设防护栏杆。 井内的水泵、水力机械管道等设施,必须架设牢固,以防坠落伤人。 沉井下沉前应把井壁上拉杆螺栓和圆钉割掉。 特别在不排水下沉时,应全部清除井内障碍和插筋,以防割破潜水员的潜水服。 沉井下沉时如遇有淤泥质粘土或亚粘土,井内的工作平台应用活动平台,严禁固定在井壁、隔墙和底梁上。 沉井发生突然下沉,平台应能随井内涌土上升。 沉井如采用水下混凝土封底时,工作平台应搭设牢固,导管周围应有栏杆。 平台周围应有栏杆。 平台的荷载除考虑人员、机具重量外,还应考虑漏斗和导管堵塞后,装满混凝土时的悬吊重量。 (二)应急救援: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法》和《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沉井下沉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 项目应急救援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事故报告与现场保护: 事故发生后,工程项目部必须立即向公司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科长及工程负责人报告。 公司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安全生 产管理科长及工程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调集力量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救护,同时应将事故信息立即报告工程所在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 在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后,事故发生单位(工程项目部)必须配合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科及有关负责人在 24 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按上述所列程序和部门逐级上报。 事故发生后,公司协助事故发生项目部迅速组织抢险救护工作,立即组织力量对事故现场实行严密保护,防止随意挪动或丢失与事故有关的残骸、物品、文件资料等,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导交通需要移动现场 物件的,应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写出书面记录,采用拍照或录像手段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和物证。 事故情况通报及调查处理: 重特大事故发生后,指挥部要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迅速将事故灾情及抢险救治、事故控制、善后处理等情况按分类管理程序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上报,并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逐级传达到现场指挥领导和参与事故处理的人员。 事故现场调查组要抓紧时间做好重、特大事故的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工作。 上级事故调查组到达现场后,如实汇报事故调查初步情况,提供相关调查取证 资料,并根据上级调查组要求,按照行业对口关系,专职负责分工,抽调力量,协助进行深入调查取证工作。 发生管涌事故的预防: 若采用干封底时,为防止外侧土压力过大,导致沉井内部突然产生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