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内容摘要:
)队 长 和主管工程师 是施工操作的组织者,对所施工的工程质量负直接责任。 ( 2) 、领导班组人员严格按技术交底的图纸、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并以《验标》规定进行检查,对无技术交底的工程或上级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施工,对技术人员、领工员的技术交底,未及时向本班组其他人员交待清楚,造成返工浪费,负有直接责任。 ( 3) 、做好文明施工,保持良好的生产秩序,努力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帮助班组成员练好基本功,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实现“一专多能”。 12 ( 4) 、把好材料使用质量关,对不合格的材料 有权拒绝使用;对不合格的分项工程,属上道工序的不接,属本工序的不交,在工程施工中,坚持计量标准。 ( 5) 、组织本班组人员做好质量评定工作,经常对质量上存在的问题研究改正措施,对本班组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不合格产品,应主动组织返修,直到合格为止,及时消除质量事故隐患。 ( 6) 、参加 项目部组织 的质量检查,根据班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对策计划。 ( 7)严格执行对各工序的质量验收制度。 操作工人 质量责任 ( 1) 、努力学习技术,做到“三懂四会”,即懂设备性能、懂质量标准、懂操作规程、会看图、会维修、会检测、争取达 到一专多能。 ( 2) 、遵守劳动纪律,听从指挥、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技术复杂和特殊工种操作前,应经过专门培训,在未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前,不能上岗操作。 ( 3) 、严格把住质量关,坚持按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施工,不合格材料不使用,不合格工序不交接,不合格工程和产品不交工,要爱护国家财产,爱护材料及半成品、做到精心维护,精心施工。 ( 4) 、凡属不按操作规程、不按施工图纸和技术交底以及不按应知应会操作,造成返工或质量事故者,要负直接责任,并受行政和经济处罚。 第三章 质量 管理制度 一、 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在使工程从图纸向实体的逐步转化过程中起媒介和保障作用。 13 通过技术交底使操作者(基层管理人员、领工员、班组长、工人)掌握工艺流程、施工方法,了解技术标准,按交底的几何尺寸将工程付诸实施,完成工程从图纸向实体的逐步转化。 总工程师、工程部长、各队技术主管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对施工调查和设计文件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提交建设、设计单位解决。 总工程师组织工程技术部门向其他生产、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作业层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本工程综合性技术交底。 交底前应作充分准备,以会议宣讲和书面形式交清设 计意图和主要标准、施工安排、技术措施、工程的特点和特殊要求。 工程部负责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重点控制工程的技术交底、安全交底,技术组负责分项工程和各项临时工程的技术交底。 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长期反复进行交底工作,在其工作量中占有很大比例的份额,是技术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技术交底的偶然疏漏就有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失,技术人员应加强责任心,仔细核对交底内容,技术交底执行技术复核制。 技术交底要求: (1)、重点工程,必要时由上一级总工程师组织人员共同参加。 (2)、总工程师或主管生产的领导 应组织对作业层进行综合性技术交底。 综合性技术交底的内容:工程主要技术条件、设计标准;工程部位及组成;主要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步骤,施工场地布置;施工准备工作;使用的机具设备;材料的规格、数量、质量要求及使用部位;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使用部位及配合比;劳力组织;创优计划、主要质量措施;安全措施、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科研项目 14 和实施计划;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 (3)、工程部长组织对技术人员进行单项技术交底。 现场技术交底必须有书面资料,交底书内必须有工程质量标准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且有编制、复核、接收 人签字,并标注日期。 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复核制。 ( 1) 、综合性技术交底由工程部长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并复核,总工程师签发。 ( 2) 、作业层技术交底由工区技术主管编制,工程部长复核。 ( 3) 、各级技术人员应仔细核对交底内容,确保技术交底正确无误。 各级技术人员不得将设计文件、标准图、施组文件等不加标注和修订简单复印分发,必须对原图和资料进行分解,重新组合并附加解释,对可能疏忽的细节要特别说明,提出工艺标准、质量标准和克服通病的措施;对于重要、复杂的工艺等,要制定专项技术交底或作业指导书予以明确。 对基层的技术交底必须要有明确的工艺标准及操作要求。 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有权监督作业班组按技术交底书、作业指导书和专项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施工,发现偏差及时进行纠正;特殊情况下,有权暂停施工,并在事后提供相关书面报告。 1 技术交底书面资料应填写 清楚 一式三份。 交底人和接 收 人应当面交接、解释明白确认无误后双方签认,其中一份由交底人留存备查 ,一份留质检部备案。 1 工程技术人员应建立管段工程范围内技术交底台帐。 二、 过程 “ 三检 ” 制度 项目部实行三级质量管理机制即:施工班组、 主管工程师 、 质检工程师 三级 15 质量管理体系。 各级质量管理机构均设专人负责,配备相应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加强现场监控能力。 开工前检查内容及要求 开工前由项目队施工技术部门将施工技术交底及相关作业指导书报项目 质检 部 备案。 施工中检查内容及要求 ① 施工测量及放线报项目 质检 部汇同测量监理工程师复验; ② 桩基工程 、支护工程、(基础工程)基坑验槽、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砼工程、防水工程 、连续梁各工序 及隐蔽工程 均需执行 “ 三检 ” 制。 隐蔽工程的检查 隐蔽工程在 施工 前必须按要求检查设计和规范规定的所有质量指标项目,先由工班自检合格后,报 主管工程师验收 ,并作如实、详细的记录。 合格后报项目质检 部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进行质量专检,合格后签发自检合格意见向监理部报验。 隐蔽工程的检查结果应具体明确,检查手续及资料应及时办理不得补办。 定期进行工程质量大检查 项目部建立施工质量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每月进行一次,由项目部领导主持,有关部门和专职质检员参加。 检查后应及时提出总结和改进工作的措施。 16 三、 隐蔽工程全过程现场旁站监控制度 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检查验收是施工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 为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各主管 工程师 应做好隐蔽工程施工记录。 试验室完成规定试验项目取样和试验检测。 隐蔽工程的检验应在工程隐蔽前进行。 工程部应 指定专人对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的施工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 主管 工程师和质检工程师加强对隐蔽工程的巡回检查和监督,对不按设计图纸、规程、规范施工的行为及时纠正。 隐蔽工程报验程序:由负责该项隐蔽工程的主管 工程师 组织自检,经认定全部符合技术要求后,报专职质检工程师检查 检查, 由质检工程师在检查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证,监理工程师检查验证合格签字后,该项工程方可进行隐蔽,进入下道工序。 关键部位验收程序:由负责该项关健部位的主管 工程师 组织自检,经认定全部符合技术要求后,报分部技术负责人,由分部技术负责人组织工程部、 质检 部 和安全部 等相关人员参加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 自验合格后由质检工程师检查签证认可,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证,验证合格后并签字。机电工程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
相关推荐
光伤害 V 3 6 3 54 2 加强安全防护 按要求穿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16. 管道焊接 电焊把线绝缘层破皮漏电 触电伤害 V 3 6 7 126 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使用前检查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 项目(单元)名称: 机电 工程 给排水 安装 工程 Q/XX — 表 1 序号 作业活动 (产品、服务、区域) 危险源 可能导致 的事故 判别 依据 (IV) 作业条件危险性 评价
2。 5kg 1 件 水泵维修组 22 小绞车 11. 4KW 2 部 设备库 23 低防开关 660V/80A 2 台 设备库 24 低防馈电 660V/200A 2 台 设备库 25 动力电缆 25mm2/16mm2 各 200 米 供电队 26 埋吸胶管 直径 100、 150 各 100 米 设备库 27 活头法兰盘 直径 100、 150 各 6 件 设备库 28 万用表 MF14 1
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 金属的可锻性是表示金属在热状态下经受压力加工时塑性变形的难易程度。 影响因素包括 金属的成分 、 金属的组织 、 加工条件 ( 变形温度 、变形速度、应力状态) 影响金属冷成形的主要力学性能参量有哪些。 答: 屈服强度 、 应变硬化指数 、 塑性应变比 、 均匀变形量 、 和断裂总应变量 轧制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提高轧制件的质量。 答: 冷轧 、 热轧 、 纵轧、横轧 、
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要求。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系统技术:即以整体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毕设用纸 7 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
, 22( ) a r c ta n1nn,即 2221()12nnAfff , 22( ) a r c ta n1nnfffff 将 fn = 800Hz, = , f = 400Hz,代入上面的式子得到 A(400) ,
后,即可将各套装部件解体,以待正式组装。 水泵的总装与调整 将水泵的所有部件都经清理、检查和修整以后,就可以进行 组装 工作了。 组装水泵按与解体时相反的顺序进行,回装完成后即可开始如下的调整工作: 1)首级叶轮出水口中心定位 准备好一块定位片 (其宽度 K 是经测量后得出的 ),把定位片插入首级叶轮的出水口。 将转子推至定位片与进水段侧面接触 (此时首级叶轮与挡套、轴肩不能脱离接触而产生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