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内容摘要:
、企业能工巧匠、高校知名学者兼职教学,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 双师型 ” 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建设基础 1.行业和区域背景分析 近年来, 我国水利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为国民经济 增长 、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和国家经济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别是 2020年中央一号 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的 发布,是新中国成立 62 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 文件提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 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 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在河北省乃至全国有良好的行业、产业及地域背景。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必将需要大批从事水利、土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 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面对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各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教育又有了新的要求,具体到该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水利、土木工程施工与施工管理技术的,“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技术人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水利投人的增加,专门的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人员需求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 本专业的职业岗位主要是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相关的 岗位。 职业岗位主要有项目经理、施工员、造价员、测量员、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质量控制及检验、资料员等。 能够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预算编制、工程测量、工程图绘制、工程招投标、竣工资料编制等,特别适应水利建设一线发展需要。 为此,本专业的社会需求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而具有广阔的前景。 3.专业建设基础 ( 1)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构想,适应高职改革新形 势要求,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设计了“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方向、四个模块”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2)形成了“立足 水利宽就业”的专业特色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以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作为本专业的主导方向,交通工程与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是本专业就业方向的重要补充。 ( 3)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过硬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现有基础课、专业课任课教师共 41 人,其中专业课教师 28 人,“双师型”教师 25 人,占 89%。 在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邀请校外兼职教师进行教学指导。 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中心、青年教师、兼职教师为补充的的教师结构体系。 ( 4)实验实训基地条件优良 本专业先后建成了建筑材料、材料力学、土力学、工程测量、金工实 训等校内实验实训室 10 个。 近年来,本专业共创建了 50 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了现有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 ( 5)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初步建成了工学结合、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设计了“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方向、四个模块”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初步建成了工学结合、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 6)建立了全面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学校建立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并从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教师、学生、管理等方面)入手,形成了一整套定期检查制度、通报制度、教学工作评价反馈制 度、听课评课制度、学生测评制度等。 ( 7)高水平的职业能力与素质教育 本专业加强专业教育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 为适应社会对就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将“多证书”制度纳入教学计划。 学生在具备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同时,还可以考取测量员、造价员、制图员等资格证书。 ( 8)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互惠双赢 一方面通过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直接参与专业的建设及日常教学;一方面创建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学生专业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等各项实践环节的质量。 另一方面,教师为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使得校企合作落到实 处。 ( 9)较高的就业与社会评价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本专业就业率逐年提高, 2020 年达到 97%。 通过对 2020 届、 2020 届、 2020 届毕业生进行的跟踪调查反映,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表现评价较高,满意率为 100%。 二、专业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 1.专业建设思路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 依托 水利、建筑、交通 行业,构建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专业为主体、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特色专业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 和 素质教育为主线、专业建设为重点、课程改革 为核心,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完善“工学结合、 校企共建 ”人才培养体制。 为 河北省及周边省市的水利、建筑、交通建设培养一线技能型专门人才。 2.专业建设目标 ( 1)改革、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行业资源,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突出“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 2)加强 素质教育 与 能力培养 构建以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岗位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践训练体系,进一步增加实训环节,大力提高实践课时。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改革方案,企业参与 学生培养全过程,把职业技能认证课程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去。 ( 3)师资队伍建设 建好两支队伍即校内 “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校外“专家技术型”兼职教师队伍。 ( 4)强化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完成现有 10 个 校内 实验实训室的 扩 建 和改建,更新落后的仪器设备; 重点建设水利 、土木 工程施工技术实训 场 ,成为融实训教学、技能鉴定、培训为一体,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实验实训 基地。 在现有 50 个 校外实习 实训 基地基础上,增建 10 个能长期安排学生 专业认识实习和 顶岗实习的校外实习 实训 基地。 ( 5)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设《工程施工》、《水利工程测 量》、《水利工程概论》、《水工钢筋混凝土结 构》和《工程概预算》等 5 门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的规划教材和教学课件。 通过3 年的建设,使其中 2 门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其它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重点针对职业技能认证课程和实训课程加强教材建设,与企业共同开发和编写符合工学结合特点的《 工程施工技术实训 》 和 《 工程 概预算 仿真实训 》等教材。 大力推进“多证书”制度,提高毕业生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比例和数量。 ( 6)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校园网、电子图书馆等现代信息技术 条件,扩展学生知识面和自主学习能力。 ( 7)改革考试制度与方法 大力改革考试制度与方法,建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 8)社会服务 充分发挥专业师资和实训条件的优势,面向社会、行业开展技术服务、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与咨询服务,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建设 完善更新由学科带头人、骨干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负责人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设计专业方向、制定人才 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探索“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内容、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的方向。 (二)学生培养规模和专业方向设计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招生规模控制在 80 人左右。 专业方向设计为河北省及周边省市培养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定位: 立足 河北 、辐射 周边 省市,为水利、建 筑、 交通行业各类企事业单位服务。 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建造工程师、监理 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利、土木工程常用的施工与管理技术,具备在生产第一线解决工程 实际问题的能力、“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学训交替,工学结合, 4+1+1”的人才培养模式。 “ 4+1+1”指的是 4个学期的校内理论知识教学(其中包括随课堂理论教学进行的实验、上机操作等), 1 学期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实训、设计等),在第六学期集中安排 1 学期的校外实习实训教学(顶岗实习)。 (四)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完善 构建 体现岗位 职业 需求与 能力培养为本位 “工学结合” 的课程体系。 见图 2。 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职 业发展 基本素质 基本技能 专业技能 职业技能认证 修养与法律基础 概论 综合英语 体育 高等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 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 工程力学 工程制图与识图 建筑材料 土力学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水工钢筋砼结构 水力学 工程经济学 工程施工 水利工程监理概论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施工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水利工程概论 建筑概论 交通工程概论 水利工程定额与造价 施工组织与网络计划 水利工程测量 实用软件应用 工程概预算 科技写作 钢结构 工程 资料管理 基础工程 供配电技术 就业指导 图 1 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2.课程建设 ( 1)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在对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对 课程进行整合,把能够体现本专业职业能 力 培养的 《工程施工》、《水利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概论》、《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工程概预算》 5 门课程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到2020 年完成 5 门核心课程建设。 ( 2)精品课程建设 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力争用 3 年左 右的时间,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核心课程中的《工程施工》、《水利工程测量》,按照校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核心课程中的《水利工程概论》、《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工程概预算》等。 ( 3)教材建设 与 水利工程施工 企业合作,按照 “学训交替 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 和高 素质技能型专门 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制 订 专业核心课程 规划 教材编写大纲 , 编写 出 5 门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并制作配套的教学 课件。 (五)“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 ( 1)培养、引进 2 名高素质专业带头人 培养现有专业带头人 1 名。 面 向省内外引进“专家型”专业带头人 1 名,要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15 年以上的水利部门工作经历,在本行业有较高知图 2 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 素质拓展训练 技能训练 技能证书考核 岗位综合训练 入学教育 毕业教育 军训、劳动 社会实践 社团活动 文体活动 „„ 校内外实验 校内外实习、实训 课程设计 科技活动 „„ CAD 考证 测量员考证 造价员考证 „„ 顶岗实习 „ 名度,能够引领专业教学团队在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与实施方面开展工作。 ( 2)培养 4 名骨干教师 在专业教师中选拔 4 名具有硕士学位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青年教师,通过参加行业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到企业锻炼等方式,及时 跟踪水利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 , 提高 专业 技术水平、实践动手能力。 骨干教师 至少取得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资格证书中的一个。 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 3 名 “ 双师型 ” 青年教师。 选拔 3 名青年专业教师分别到 水利工程建设生产一线 锻炼, 通过参加生产活动、集中培训, 使其能独立承担专业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 , 单独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 参与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写。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增聘 6 名兼职教师。 从河北省水利工程局、沧州水利工程处、河北大元建设集团等单位聘请 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 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重点承担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的工程现场教学、专题讲座等实训教学任务。 深度参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产学结合项目研究、实训指导等教学环节,强化校企合作,促使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进行相 互交流学习。 (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工程测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相关推荐
因为 KAm h 0 0 1 1 0 (常数 ) 则任意情况下二氧化碳的比容: 15 KhAmhV 所以,只要在实验中测得 t=20℃ , p=100ata 时的 h0值,计算出 k 值后,其它任意状态下的比容 V 值均可求得。 2.列数据表及绘制 PV 图。 实验数据计算整理后,绘制出实际 CO2气体 PV 的关系图。 八、实验报告的要求 1. 简述实验目的、任务及实验原理。
丁苯橡胶 万吨 /年 ≥ 5 < 5 丁基橡胶 万吨 /年 ≥ 3 乙丙橡胶 万吨 /年 ≥ 2 丁腈橡胶 万吨 /年 ≥ 1 ④高效低毒农药 吨 /年 ≥ 1000 5001000 < 500 6 合成材料及加工 树脂成型加工 万吨 /年 ≥ 3 13 < 1 塑料薄膜 万吨 /年 ≥ < 塑料编织袋 万吨 /年 ≥ 500 < 500 油漆及涂料(不含高档高漆) 万吨 /年 ≥ 4 14 <
大于 3m,平均不大于 ;超深不宜大于 ,平均不大于 .工程水下炸礁专项施工方案 13 三 、工期安排 施工目标 ( 1) 工程质量目标: 优良。 ( 2) 施工工期目标:确保按 要 求节点工期 完成合同规定范围内的施工任务。 ***年 ***月 ***日开工。 ***年 ***月 ***日前完成取水明渠临时围堰基槽水下炸礁与清碴工作(含基槽东侧 30m 范围),同时完成验收。 ***年
筋加工机械 装修机械 111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 1工程机械专用零部件 1其它专用工后里访侄太喷狰允刀赡薛爷淖巧使樟傻蔼雪愤圭武渔函劈句嗽傅案节弦剖冻翠造圈丙旦画洪际俞佣嫂瓣匙沃愉房沏稍圭揪隋廓蒸滓祭婶砒牛汰蹋惶 塔式起重机 工程机械图片说明详细分类工程机械 挖掘机械 铲土运输机械 工程起重机械 机动工业车辆 压实机械 路面机械 桩工机械 混凝土机械 钢筋加工机械 装修机械
日 1对取弃土(碴)用地及 取弃土场变化引起的土石方运距改变的承诺 致: 我方完全理解你方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是单价一次包死风险合同,我单位若中标本标段,对取弃土(碴)用地及由于取弃土 (碴 )场变化引起的土石方运距改变承诺如下: 一.在施工过程中,我单位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指定的取弃土(碴)场取弃土(碴)。 其用地严格控制在设计数量内,超出部分增加的费用由我单位自行承担。 二.在施工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