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分析内容摘要:

老化失效造成漏油 更换相应的油封橡胶件 4 泄油孔被堵或无泄油 泄油孔被堵或泄油管未打开后泄油压力增加造成密封唇口变形接触面积增加摩擦产生热化使油封失效引起漏 油 清洗油孔更换油封打开螺塞 5 泄管过细 泄油困难泄油压力增加 适当增加管径 62 液压缸故障原因及排除 表 62 液压缸故障原因及排除 现象 原因分析 排除对策 一 活塞杆不能动作 1 压力不足 1 油液未进入液压缸 1 换向阀未换向 检查不换向原因并排除 2 系统未供油 检查泵阀的故障原因并排除 2 虽有油但没有压力 1 泵或溢流阀有故障 检查泵或溢流阀故障原因并排除 2 内部泄漏严重 更换密封 将活塞与活塞杆紧固 3 压力达不到压力值 1 密封失效唇口装反或有破损 更换密封件并正确安装 2 活塞环损坏 更换活塞环 3 系统调定压力过低 重新调整压力达到要求值 4 压力调节阀有故障 检查原因并排除 5 通过调速阀的流量过小 调速阀的流量大于缸内的泄漏量 2 压力达到要求仍不动作 1 液压缸结构上的问题 1 活塞端面与筒端面紧贴在一起工作面积不足故不能启动 端面上要加一条通油槽使工作油液迅速流向活塞的工作端面 2 具有缓冲装置的缸筒上单回路被活塞堵住 清除堵塞 2 活塞杆移动别劲 1 缸筒与活塞导套与活塞杆配合间隙过小 检查配合间隙并配研到规定值 2 活塞杆与夹布胶木导向套之间的配合间隙过小 检查配合间隙间隙修配导向套也达到要求的配合间隙 3 液压缸装配不良 活塞杆活塞和缸盖之间同轴度差液压缸与工作台平行度差 3 重新装配和安装对不合格零件应更换 3 液压缸背压腔油液未与油箱相通回油路上的调速阀节流口调节过小或连通回油的换向阀未动作 检查原因并消除 二 速度达不到规定值 1 内泄严重 1 密封件破损严重 更换密封件 2 油的粘度太低 更换适宜粘度的液 压油 3 油温过高 检查原因并排除 2 外载过大 1 设计错误选用压力过低 核算更换元件调大工作压力 2 工艺和使用错误造成外载比预定值增大 按设备规定值使用 3 活塞移动时别劲 1 加工精度差缸筒孔锥度和圆度超差 检查零件尺寸对无法修复的零件应更换 2 装配质量差 1 活塞活塞杆与缸盖之间同轴度差 按要求重新装配 2 液压缸与工作台平行度差 按要求重新装配 3 活塞杆与导向套配合间隙过小 检查配合间隙修配导向套孔达到要求的配合间隙 4 滑动部位有脏物 1 油液过脏 过滤或更换油液 2 防尘圈破损 更换防尘圈 3 装配时未清洗干净 折开清洗装配时要注意清洁 5 活塞在端部行程速度急剧下降 1 缓冲调节阀的节流口调节过小在进入缓冲选择时活塞可能停止或速度下 缓冲节流阀的开口度要调节适宜并能起缓冲作用 2 固定式缓冲装置中节流孔直径过小 适当加大节流孔直径 3 缸盖上固定式缓冲节流环缓冲柱塞之间间隙过小 适当加大间隙 6 活塞移动到中途发现速度变化 1 缸筒内径加工精度差表面粗糙使内泄量增大 修复或更 换缸筒 2 缸壁发生胀大当活塞通过增大部位时内泄量增大 更换缸筒 三 液压缸产生爬行 1 液压缸别劲 见前面 2 缸内进入空气 1 新液压缸修理后的液压缸或设备停机时间过长的缸缸内有气或液压缸管道中排气不净 空载大行程往复运动直到把空气排完 2 缸内部形成负压从外部吸入空气 先用油脂封住结合面和接头处若吸空情况有好转则将螺钉及接头紧固 3 从液压缸到换向阀之间的管道容积比液压缸同容积大得多液压缸工作时这段管道上油液未排完所以空气也很难排完 可在靠近液压缸管道的最高处加排气阀打 开排气阀活塞在全行程情况下运动多次把气排完后再把排气阀关闭 4 泵吸空气 见液压泵故障 5 油液中混入空气 四 缓冲装置故障 1 缓冲作用过度 1 缓冲节流阀的节流口过小 将节流口调节到合适位置并坚固 2 缓冲柱塞别劲 柱塞头与缓冲环间隙太小活塞倾斜或偏心 折开清洗适当加大间隙对不合格零件应更换 3 在柱塞头与缓冲环之间有脏物 修去毛刺并清洗干净 4 固定式缓冲装置柱塞头与衬套之间间隙太小 适当加大间隙 2 失去缓冲作用 1 缓冲调节阀处于 全开状态 调节到合适位置并坚固 2 惯性能量大 应设计合适的缓冲机构 3 缓冲节流阀不能调节 修复或更换 4 单向阀处于全开状态或单向阀阀座封闭不严 检查尺寸更换锥阀芯和钢球更换弹簧并配研修复 3 缓冲行程段出现爬行 1 加工不良如缸盖与缸筒不同轴 活塞与螺母端面垂直度不全要求造成活塞杆弯曲等 折开检查重新装配 2 装配不良如缓冲柱塞与缓冲环相配合的孔有信心或倾斜等 重新装配确保质量 63 溢流阀故障原因及排除 表 63 溢流阀故障原因及排除 现 象 原因分析 排除对策 一 无压力 1 主阀故障 1 主阀芯阻尼孔被堵 清洗阻尼孔过滤或更换油液 2 主阀芯在开启位置卡死 折开检修重新装配 3 主阀芯复位弹簧折断或弯曲 更换弹簧 2 先导阀故障 1 调压弹簧折断 更换弹簧 2 调压弹簧未装 补装 3 锥阀或钢球未装 补装 4 锥阀碎裂 更换 3 装错 进出油口装错 纠正 二 压力升不高 1 主阀故障 1 主阀芯或阀座锥面磨损或不圆 更换并配研 2 锥面处有脏物粘住 清 洗并配研 3 阀芯不能与 阀座严密结有卡滞 修配使之结合良好合 2 先导阀故障 1 调压弹簧弯曲或太弱或长度过短 更换弹簧 2 锥阀与阀座结合处封闭性差 检修更换使之达到要求 三 压力突然升高 1 主阀故障 主阀芯工作不灵敏在关闭状态突然卡死 如零件加工精度低装配质量差油液过脏 检修更换零件过滤或更换油液 2 先导阀故障 1 先导阀阀芯与阀座结合面突然粘住脱不开 清洗修配或更换油液 2 调压弹簧弯曲造成卡滞 更换弹簧 四 压力突然下降 1 主阀故障 1 主阀芯阻尼孔突然被堵死 清洗过滤或更换油液 2 主阀芯工作不灵敏在开启状态突然卡死 如零件加工精度低装配质量差油液过粘 检查更换零件过滤或更换油液 3 主阀盖处密封垫突然破损 更换密封垫 2先导阀故障 1 先导阀阀芯突然破裂 更换阀芯 2 调压弹簧突然折断 更换弹簧 五 压力波动不稳定 1 主阀故障 1 主阀芯动作不灵 有卡住现象 检修更换零件 2 主阀芯阻尼孔有时堵有时通 折开清洗检查油质 3 主阀芯与阀座锥面接触磨损不均匀 修配 或更换零件 4 阻尼孔孔径太大使阻尼作用差 适当缩小阻尼孔孔径 2 先导阀故障 1 调压弹簧弯曲 更换弹簧 2 锥阀与锥阀座接触不好磨损不均匀 修配或更换零件 3 调压螺钉由于锁紧螺母松动而松动 调压后应把锁紧螺母锁紧 六 振动和有噪声 1 主阀故障 阀座与主阀芯几何精度差棱边有毛刺 更换不合零件 去除毛刺 阀体内有污物使配合间隙增大和不均匀 检修更换零件 2 先导阀故障 1 锥阀与阀座接触不良 产生尖叫声 圆度误差在 001mm 以内 2 调 压弹簧轴心线与端面不够垂直针阀会倾斜造成接触不均匀 提高锥阀精度表面粗糙度应达到 Ra04um 3 调压弹簧弯曲 更换弹簧 3 系统存在空气 泵吸空气系统存在空气 排除空气 64 减压阀故障原因及排除 表 64 减压阀故障原因及排除 现 象 原因分析 排除对策 一 无二次压力 1 主阀故障 主阀芯在全封闭位置卡死 阻尼孔被堵 修理 更换零件和弹簧过滤或更换油液 2 无油源 未向减压阀供油 检查油路排除故障 二 不起减压作用 1 使用错误 1 泄漏口螺塞未拧开 将螺塞拧开 2 泄漏管细长弯头多阻力大 更换符合要求的管子 3 泄漏管与大回油管道相连阻力太大 泄漏管道必须与回油管道分开单独回入油箱 4 泄漏通道被堵 清洗泄漏通道 2 主阀故障 主阀芯在全开位置时卡死 修理更换零件检查油质 3 锥阀故障 调压弹簧太硬弯曲卡住不动 更换弹簧 三 二次压力不稳定 1 主阀故障 1 主阀芯与阀体几何精度差动作不灵敏 检修使其动作灵活 2 主阀弹簧太弱变形或在主阀芯中卡住使阀芯移动困难 更换弹簧 3 阻尼小孔时堵时通 清洗阻尼小孔 2 锥 阀故障 1 锥阀与阀座接触不良如锥阀磨损严重锥阀面有伤痕锥阀或阀座不圆锥阀与阀座同轴度差 研磨锥阀面达到要求 2 调压弹簧弯曲变形 更换弹簧 3 吸入空气 系统中有空气 排除空气 四 二次压力升不高 1 外泄漏 1 顶盖结合面漏油其原因如密封件老化失效螺钉松动或拧紧力矩不均 更换密封件坚固螺钉并保证力矩均匀 2 各处有漏油 紧固并消除外漏 2 锥阀故障 1 锥阀与阀座接触不良 修理或更换 2 调压弹簧太弱 更换 65 顺序阀故障原因及排除 表 65 顺 序阀故障原因及排除 现 象 原因分析 排除对策 一 始终出油因而不起顺序作用 1 阀芯在打开位置上卡死 修理使配合间隙达到要求 2 单向阀在打开位置上卡死 3 单向阀密封不良 修理使单向阀密封良好 4 调压弹簧断裂或漏装 更换或补装弹簧 5 未装锥阀或钢球 补装 6 锥阀或钢球碎裂 更换 二 不出油 不起顺序作用 1 阀芯在关闭位置上卡死 修理使滑阀移动灵活 2 锥阀芯在关闭位置卡死 清洗或更换管道 3 控制油液流动不畅通 过滤或更换油液 三 调定压力值不符合要求 1 调压弹簧调整不当 重新调整所需的压力 2 弹簧变形最高压力调不上去 更换弹簧 3 滑阀卡死移动困难 修配过滤或更换油液 66 液控单向阀故障原因及排除 表 66 液控单向阀故障原因及排除 现象 原因分析 排除对策 一 油液不逆流 单向阀打不开 控制压力过低 提高控制压力 控制阀芯卡死 清洗修配使阀芯灵活 单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