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换挡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内容摘要:

— 机械工程课程设计 3)操纵槽:宽度为 ? mm ,深度为 18mm,对称面与换档叉头端面的距离为 ,两侧面几底面的表面粗糙度为 Ra m?。 4)换档叉脚端面:厚度尺寸为 ? mm,表面粗糙度 Ra m? ,对孔Φ 的垂直度为 ,外端面与操纵槽的距离为 ? mm。 5)换档叉脚内侧面:宽度尺寸为 51 0?mm,表面粗糙度为 Ra m?。 两端倒角 45176。 二、工艺过程设计 2. 1 定位基准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 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定位粗基准是要能加工出精基准,同时要明确哪一方面的要求是主要的。 粗基准的选择应以下面的几点为原则: 面作粗基准。 ,应选不加工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则应选择该表面为定位粗基准。 ,应选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基 准,以保证该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在铣床上加工变速器换档叉时,以 ? 内孔作为粗基准。 满足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应从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出发,同时考虑装夹方便,夹具结构简单。 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尽量选零件的设计基准作精基准,可以避免因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误差,这一原则称为“基准重合”原则。 ②尽可能使工件各主要表面的加工,采用统一的定位基准,这是“基准统一”原则。 ③当零件主要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很高时,应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原 则。 ④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即“自为基准”。 ⑤选择的定位精基准,应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的材料为 35钢。 常用的毛坯件有铸件、锻件、型材、冲压件和焊接件等。 考虑到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经常承受交变载荷及冲击性载荷,因此应该选用锻件,以使金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机械工程课程设计 属纤维尽量不被切断,保证零件工作可靠。 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故可采用模锻成型。 确定毛坯的技术要求 1)铸件无明显的铸造缺陷 2)未注圆角为 R3~5 3)拔摸斜度为 7176。 4)机加工前正火 ,消除内应力 绘毛 坯图 根据零件图所示的零件结构形状 ,在各加工表面加上加工余量 ,绘制毛坯图。 制订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的拟订是制定工艺规程的关键,其主要任务是选择各个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确定各个表面的加工顺序和工序的组合内容,它与定位基准的选择密切相关。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条件下,应考虑机床的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降低。 工艺方案分析:由于零件表面精度要求较高,所以安排了粗铣和精铣。 考虑 ? 孔的精度要求较高,安排为钻、 扩、 铰加工。 1.综上分析,确定的加工路线方案一如下: 工序 Ⅰ 粗铣叉口 19? 两内侧面。 工序 Ⅱ 粗铣 16? 56 两侧面。 工序 Ⅲ 粗铣叉口前后两侧面。 工序 Ⅳ 粗铣 槽及 ? 面及 ? 面及 11? 面。 工序 Ⅴ 精铣叉口两内侧面。 工序 Ⅵ 精铣 16? 56 两侧面。 工序 Ⅶ 精铣叉口前后两侧面。 工序 Ⅷ 精铣 ? 面。 工序 Ⅸ 钻并扩铰 ? 孔。 工序 Ⅹ 攻 M1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