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桉树速生丰产林生产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当年造林成活率 95% (含 )以上;第二年保存率 90% (含 )以上;第三年保存率 85% (含 )以上。 6. 7造林密度 I类栽培 区造林密度可采用 l 250株/ hm2~ 1 666株/ hra2, IIa类栽培区造林密度可采用 2 222株/ hmz, Ⅱ b类栽培区造林密度可采用 1 666株/ hm2。 行株距配置可采用 3 mXl. 5 rn、 3 mX 2 m、 4 mXl. 5 m 或 4 mX2 m。 行向为东西向 (地势平坦的林地 )或与等高线平行 (坡度较大的丘陵山地 )。 在台风地区, 行向与风害方向垂直。 6. 8多个无性系配置造林 连片桉树无性系造林应使用多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连片造林面积控制在 100 hm2以内。 6. 9造林季节 根据当地气候安排造林 季节,广东、广西、福建以春季造林效果为佳。 6. 10植苗 雨后土壤湿润深度达 30 cm以上时可以定植苗木,定植时先除去育苗容器,然后将苗木放人穴中, 苗木根的底部应离搅拌基肥的土 3 cm以上,摆正、回土、压实,再在表面回一层松土,种植深度比原根际 深 2 cm~ 3 cm,干旱地、沙地应适当深栽。 6. 11补植 种植后一个月内及时检查苗木成活情况,发现死缺苗要及时选择同批苗木进行补植。 6. 12施肥 桉树施肥包括基肥与追肥,根据林地土壤肥力状况确定施肥种类与用量,具体参见附录 c。 3 LY/ T 17752020 6. 13林分抚育 6. 13. 1除草 采用人工割除或喷洒除草剂方法除去杂草,人工割除留存的草灌高度不超过 20 c139。 11喷洒除草剂时 要注意保护桉树植株。 杂草生长较旺的林地,在造林当年 (造林后 30天~ 60天 )和第 2年各除草一次。 山地杂草多时,在造林后 3~ 6个月还应除草一次。 6. 13. 2松土 人工松土以植株为中心,垦松其周围土壤,垦幅为 120 cm~ 150 c111见方,深度为 15 cm~ 20 c1139。 1。 机械松土,可在植株行间开犁进行松土。 6. 13. 3追肥 造林 后追肥 3次,有效施肥量参见附录 C。 追肥应与除草配合进行。 第 1次追肥在植株左右两侧 25 cm~ 30 39。 l处开沟施肥,肥料人沟后覆土;第 2次在株间挖施肥沟追肥;第 3次视树木冠幅大小情况 在行间或株间追肥。 6. 13. 4抚育采伐 纸浆纤维材原料林等短周期工业用材林不需进行抚育采伐,当出现病虫害、风灾后要及时伐除罹病 木、风倒木、风折木等无培育前途林木。 6. 13. 5林地管护 在易发生林火地段,主要的山脊线要设计防火线或防火林带,并尽可能利用天然屏障。 同时还需配 备护林员,设置嘹望台。 7主要病虫害防治 7. 1主要病害 7. 1. 1苗木主要病害 桉苗猝倒病、桉苗灰霉病。 7. 1. 2林分主要病害 桉树青枯病、桉树焦枯病、桉树黄萎病、桉树溃疡病。 7. 2主要虫害 白裙赭夜蛾、油桐尺蛾、桉小卷蛾、桉袋蛾、金龟子类、大蟋蟀、白蚁。 7. 3防治方法 参见附录 D。 8采伐更新 8. 1采伐 8. 1. 1轮伐期 桉树纸浆纤维材原料林 5年~ 8年。 伐后依靠萌芽更新成林的第 2代林,其轮伐期可比其上一代 林的轮伐期缩短 1年~ 2年。 8. 1. 2采伐方式 采用皆伐法,伐区面积视成熟林分而定,但要遵守国家有关森林采伐更新规定。 8. 2更 新 桉树林更新方式有植苗更新和伐根萌芽更新。 生长量达速生丰产林标准以上的优良林分,采伐后 可用萌芽更新方式。 萌芽更新可进行 1次~ 2次。 8. 2. 1植苗更新 重新整理林地、植苗造林。 无性系植苗更新时,更换无性系苗木。 4 LY 11 17752020 8. 2. 2萌芽更新 8. 2. 2. 1作业方法:伐桩高度不超过 i0 cm,电锯或油锯采伐,保持树桩树皮不撕裂。 8. 2. 2. 2更新季节:在无台风影响或有冬春低温阴雨连绵的地区,夏季更新;在春季阴雨连绵以及有台 风暴雨、冬季有寒潮袭击的地区 ,宜秋末至冬季采伐萌芽更新。 8. 2. 2. 3萌芽林管理:采伐后 1个月内松土 1次。 适合机耕作业的林地,可沿行间松土,宽度为行距的 60%,深度 20 cm以上。 不宜机耕的林地,人工在树桩周围松土,约 120 cm~ lSO cm见方。 当萌芽条高 达 1 m~ 1. 5 m时,开始第 1次定株,每桩保留生长最强壮的萌芽条 2条~ 3条,台风季节过后进行 第 2次定株,每桩保留生长最快、最粗壮的萌芽条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