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综合提灌系统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摘要:

240 墙单面挂线, 370 墙双面挂线,并且随时采用托线板检查其平整度和垂直度,其偏差必须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e. 墙体的拉结筋和局部构造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门窗 安装 门窗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门窗检查→立门窗框→其它工种配合、检查校正→安窗扇→ 安装五金→检查验收。 施工方法 1. 检查预留洞口的尺寸,室内抹灰前安装完门窗框。 2. 安装时,要弹出门窗框的竖向边线和水平标高线。 使外立面窗上下一条水平线,达到外观 效果良好。 3. 门窗框与洞口侧边的间隙中,填塞矿棉,然后用油膏封住两边。 4. 门窗安装后要检查开启、关闭,缝隙间合适无阻滞。 5. 安装前根据吊顶的设计标高在四周墙上弹线,弹线要清楚,位置准确。 6. 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得超过 300mm,若超过增设吊杆,以免主龙骨下坠。 机电 设备安装工程 提灌站 需安装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水泵、电机及配套 设备等。 本方案先就 主要 安装方法进行描述 ,然后将对一些重要工艺设备的安装特殊技术规定作进一步阐述。 施工流程 及施工要点 设备安装工艺流程 设备开箱检验 施工准备 设备卸车与保管 基 础 检 验 二次搬运 设备本体就位 找正找平 传动部分调校 精度复查与二次灌浆 试运行 附属设备安装 施工准备 设备安装前施工现场应具备下列条件: ⑴土建工程已基本结束,即基础具备安装条件,基础附 近的地下工程已基本完成,场地已平整; ⑵施工运输道路畅通; ⑶施工用的照明、水源及电源已备齐; ⑷起重运输机械具备使用条件,所需 各种工具,仪器均已备齐; ⑸备有零部件、配件及工具等的贮存设施; ⑹设备周围及上方的工艺主管已安装完毕; 设备吊装与运输 ( 1)吊装 本工程中设备重量不大,采用 汽车吊进行现场施工作业。 对于一般设备可采用钢丝绳绑扎于设备吊耳处进行吊装,而对于无吊耳的钢构类设备及较精密设备则须采用吊装软索进行吊装,以免划伤设备表面及影响设备本体精度,无吊耳设备其吊点选择须征得业主或设备供应商的同意。 在正式吊装前应进行试吊,试吊的目的就是检查机具在载荷工况下的受力状况,确认一切正常方可正式吊装,试吊时,被吊设备一般脱离地面、 支撑件或拖排 15~ 20CM 左右,此时应进一步考核吊机的制动性能是否正常。 吊装时施工人员不得在设备下面、受力索具附近及其它有危险的地方停留,吊装时任何人不得随同设备或吊装机具升降。 在吊装作业区设置警戒线,并作明显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该警戒区。 ( 2)运输 设备运输前,应对路面的宽度、承载能力、弯道以及沿途障碍等进行调查核算,确保设备能安全顺利地通过 , 运输车辆应有可靠的制动装置。 为防止设备在载体上移动或晃动,应用钢丝绳或手拉葫芦等封车,钢丝绳应采用绳卡紧固。 设备 检验 设备 安装前要进行 检验,要 会同业主或成套设备供应商有关人员共同参加,按照装箱清单进行,其工作内容包括: ⑴对照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包装箱号、箱数并检查包装情况; ⑵检查随机技术资料及专用工具是否齐全,非标设备及危险场所的设备应有详细试验记录; ⑶对主机、附属设备及零、部件进行外观检查,并核对零部件的品种、规格、数量等; ⑷检验后应提交有签证的检验记录; ⑸设备的各零部件,若暂不安装,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妥善保管,严防变形、损坏、锈蚀、老化、错乱或丢失等现象; ⑹凡与设备配套的电气、仪表等设备及配件,应由各专业人员进行验收,按型 号、位号妥善保管; ⑺设备开箱应将设备搬运至安装地点附近进行,以减少开箱后搬运工作,重要零部件放在专用木板架上而不要放在地上,设备上的防护及包装应按顺序适时拆除,不要过早拆除。 基础验收及处理 ⑴基础移交时,应有质量合格证明书及测量记录,在基础上应明显地画出标高基准线及基础的纵横中心线,重要设备的基础应有沉降观测点; ⑵对设备基础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露筋等永久性缺陷; ⑶按有关土建基础图及设备的技术文件,对基础的尺寸及位置进行详细复测检查,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上述各 项若不能满足技术规定要求时,对于检验结果呈报业主,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改正,直至达到规定的要求后,再进行设备安装; ⑷设备安装前应对基础做如下工作: A、需要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应铲出麻面,麻点深度一般不小于10mm,密度以每平方分米内有 3~ 5 个点为宜,表面不允许有油污或疏松层; B、放置垫铁处(至周边 50mm)的基础表面应铲平,其水平度允许偏差为 2/1000mm; C、地脚螺栓孔内的碎石、泥土等杂物和积水,必须清除干净。 设备就位及找正找平 本工程中设备安装就位方式有两种,静设备及部分小设备只 需按设计位置摆放到相应的位置即可,此部分设备就位后要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动设备及较大静设备则需利用地脚螺栓灌浆后固定。 本方案着重介绍动设备的安装方法。 垫铁布置 ⑴在地脚螺栓两侧应分别各放一组垫铁(两斜一平为一组); ⑵垫铁表面平整,无氧化皮、飞边等,斜垫铁的斜面光洁,斜面一般为 1/20~ 1/10,对于重心较高或振动较大的机器采用 1/20 的斜度为宜; ⑶斜垫铁应配对使用,与平垫铁组成垫铁组时,一般不超过四层,薄垫铁应放在厚斜垫铁与平垫铁之间,垫铁组的高度一般为 30~70mm; ⑷垫铁直接放置在基础上,与基 础接触应均匀,其接触面不小于50%。 平垫铁顶面水平度允许偏差为 2mm。 各垫铁组顶面的标高应与机器底面实际安装标高相符; ⑸设备找平或者垂直后,垫铁组应露出底座 10~ 30mm。 地脚螺栓两侧的垫铁组,每块垫铁伸入设备底面的长度,均应超过地脚螺栓,应保证设备底座受力均衡,若设备底座的底面与垫铁接触面不够时,垫铁组放置的位置要保证底座座落在垫铁组承压面的中部; ⑹设备用垫铁找平、找正后,用 的手锤敲击检查垫铁组的松紧程度,应无松动现象,用 的塞尺检查垫铁之间及垫铁与底座底面之间的间隙,在垫 铁同一断面处从两侧塞入的长度总和,不得超过垫铁长(宽)度的 1/3。 检查合格后应随即由电焊工在垫铁组的两侧进行层间点焊固定,垫铁与设备底座之间不得焊接。 地脚螺栓 ⑴放置在预留孔中的地脚螺栓其立杆部分应无油污和氧化皮,螺纹部分应涂上少量油脂。 放置螺栓时应垂直,地脚螺栓不应碰孔底,螺栓的任一部位离孔壁距离不得小于 15mm,当一次灌浆结束,拧紧地脚螺栓螺母,螺栓必须露出 ~ 3 个螺距,螺母与垫圈、垫圈与底座间的接触应良好; ⑵拧紧地脚螺栓应在预留孔内的砼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进行,拧紧力应均匀; ⑶在钢架 上设备的地脚螺栓,主要是定位、放线,当放线结束后,进行相应的开孔,一般采用磁力电钻进行开孔,禁止气割; ⑷预埋于基础中的地脚螺栓,在基础验收时,进行测量检验核对无误后,即可按上述步骤进行设备安装。 设备找平及找正 ⑴设备上作为定位基准的面、线和点对安装基准线的平面位置及标高的允许偏差,请见下表: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平面位置 标高 与其它设备无机械联系时 177。 5 177。 5 与其它设备有机械联系时 177。 2 177。 1 ⑵设备找平时,安装基准线的选择和水平度的允许偏差要根据某台设备类型或设计 要求进行,一般横向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安装基准部位的纵向水平度允许为。 不得用松紧地脚螺栓的方法调整找平和找正。 ⑶设备找平及找正时,安装基准线测量点,一般按下列部位选择: A、设备的加工平面; B、支承滑动部件的导向面; C、转动部件的轴颈或外露的表面; D、联轴器的端面及外周面; E、设备上加工精度较高的表面。 灌浆 ⑴地脚螺栓孔的灌浆工作,必须在设备的初步找平、找正后进行,二次灌浆工作,一般要在隐蔽工程检查合格,机器的最终找平、找正后 24 小时内进行,否则在灌浆前应对机 器的找平、找正数据进行复测核对。 ⑵与二次灌浆层相接触的底座底面应光洁无油垢,无防锈漆等。 ⑶二次灌浆层的高度一般为 30~ 70mm。 ⑷在捣实地脚螺栓预留孔中的砼时,不得使地脚螺栓歪斜或使设备产生位移,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 ⑸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须用水冲洗干净并浸湿。 ⑹地脚螺栓预留孔内及二次灌浆层的灌浆用料,一般以细碎石砼为宜,其标号应比基础砼的标号高一级。 附属设备及管道安装 附属设备应按设备或设计技术文件及规范要求进行安装,附属设备安装后,内部应保证清洁、无异物。 设备试运转 设备试运转前,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主机及附属设备的就位、找平、找正检查及调整等安装工作全部结束,并有齐全的安装记录; B、二次灌浆达到设计强度,基础抹面工作应结束; C、保温及防腐等工作已基本结束; D、与试运转有关的水、气、汽等公用工程及电气、仪表系统满足设备本身的需求。 试运转的步骤是: 先无负荷,后负荷;先部件后组件,再进行单台设备试运转;先单机后联动,最后配合业主完成全 部 设备联动试车。 设备负荷试运转的负荷大小及运转时间应按相应的施工规范及业主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 A 设备试 运转所采用介质,应根据设计及实际条件决定,若无特殊规定,泵一般以水为介质,压缩机一般以空气或氮气为介质。 试运转时应严格防止电火花及飞溅物引起的火花产生。 B 设备在启动前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 A)设备的电气、仪表控制及安全保护联锁等设施动作应灵敏可靠; ( B)排气或排污完毕; ( C)有压力油系统供油的设备,各注油点的油量、油温、油压达到设计要求,用其它形式供油的设备,供油状况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 D)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工作的设备,启动前必须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预热或预冷; C 试运转中应重点检查以下项目 : ( A)有无异常噪音、声响等现象; ( B)轴承温度应符合设备的技术文件规定,若无特殊规定,滚动轴承的温升不应超过 40 度,其最高温度一般不应超过 75 度,滑动轴承的温升应不超过 35 度其最高温度一般不应超过 65 度; ( C)检查其它主要部位的温度及各系统的压力等参数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D 试运转结束后应立即作好以下工作 ( A)断开电源及动力源; ( B)消除压力及负荷等(包括放水、放气等); ( C)检查并复紧设备上各紧固部分; ( D)装好试运转前拆卸的或以前未装的部件; ( E)清理现场; ( F)整理试运转各项记录。 电动葫芦 电动葫芦车轮轮内缘内侧与工字钢或单梁大车梁轨道翼缘的间隙应为 3— 5mm; 链式电动葫芦的链轮槽应保持在同一铅垂面上,链条在运行时不应有歪扭、卡住和严重磨损现象; 电气仪表安装工程 本工程电力系统 10KV 高压侧采用双电源进线、单母线运行方式,主供电源与备用电源采用自动重合闸,互为联锁,引出两路出线至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双变压器单母线分段运行的结线方式。 本工程的主要范围为动力及变配电系统。 主要实物工程量如下: 空气开关 ,各类配电柜,各类电力电缆。 主要施工程序 : 预留预埋→低压柜安装→用电及控制设备安装→电缆桥架及保护管安装→电缆敷设及穿线→电缆头制作及电机检查接线→电气设备交接试验→单机试车→无负荷联动试车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一般说明:本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图施工;图纸上未作要求的,按合同约定的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当设计图纸与标准规范有矛盾时,按设计变更或依甲方代表的要求进行施工。 预留预埋 在土建施工过程中。 安装与土建配合,进行配管的预埋及安装基承板预埋。 低压柜、控制柜安装前应先安装基础槽钢,基础槽钢与预埋件焊接连接,接地可靠,安装后的基础槽钢高 于抹平后地面 100mm,配电柜安装应横平竖直,摆列整齐美观。 排列安装时,先就位中间一台,找准位达到要求后固定,再将配电柜靠紧调整固定。 配电柜安装必须符合《电气装置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192)》中对盘柜的要求。 电气工程的调整、调试、试运行 ( 1)调试方案 电气调试作为电气工程的关键工序,一旦中标,我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编制具体详细的调试方案。 调试工艺流程图如下: 熟悉图纸及技术交底 → 人员进场及仪器、仪表准备 → 熟悉工艺流程和调试方案 → 安装、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