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教学大纲内容摘要:
1) 熟悉交流毫伏表,频率计,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 2) 理解 R, L, C 元件并联电路中总电流和各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及其测定方法。 ( 3) 写实验报告。 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实验内容: ( 1) 调节正弦信号源输出, 使 VU 31 、 R=620Ω, C=0. 01uF, L=33mH 时,调节信号源频率输出,观察输出电压 的变化,找到使 达到最大值的频率为谐振频率,测量并描绘副频特性曲线。 ( 2) 调节正弦信号源输出,使 VU 31 、 R=1300Ω, C=0. 01uF, L=33mH 时,调节信号源频率输出,观察输出电压 2U 的变化,找到使 2U 的变化, 达到最大值的频率为谐振频率,测量并描绘副频特性曲线。 ( 3) 比较上述两种不同条件时的描绘副频特性曲线,加深对电路的通频带宽、品质因数的理解。 实验要求: ( 1) 熟悉交流毫伏表,频率计,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 2) 理解 R, L, C 串联谐振的条件 ,特点;掌握品质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 3) 写实验报告。 改 善功率因数实验 实验内容:( 1) 验证在 R, L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三角形关系; ( 2) 日光灯线路的接线和测量; ( 3) 电路功率因数的改善。 实验要求:( 1) 学会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功率表、电度表的使用。 ( 2) 加深理解在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的关系。 ( 3) 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 4) 撰写实验报告。 二端口网络实验 实验内容: 18 ( 1) 以直流电路单元板为 二端口网络实验电路,使直流电源电压 VU 151 ,测量输出端分别开路、短路时的 ,、 2SS12020 IIUU 计算出 22211211 AAAA 、 , 321 rrr 、 ; ( 2) 利用 321 rrr 、 连接 T 型等效电路,使直流电源电压 VU 151 ,测量输出端分别开路、短路时的 ,、 2SS12020 IIUU 与上述测量数据比较,验证电路的等效性。 实 验要求:( 1) 学会测定无源二端口网络参数( A 参数)的方法; ( 2) 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二端口网络特性及其等值电路。 ( 3) 写实验报告。 五、考核方式 考试、闭卷、笔试; 六、成绩评定 平时(练习、回答问题) 30%、实验: 20%、期末考试: 50%; 七、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经常鼓励、引导、启发学生对本课程中的电路模型、电路原理的应用、测量方法进行探讨,寻找其不足,对不完善的一些细微之处,加以补充、完善、提高。 八、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胡翔骏编 .电路分析(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6 参考书 [1]李翰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2]江泽佳主编.电路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3]周长源主编.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4]C . A . 狄苏尔,葛守仁著.林争辉主译.电路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9 19 《电气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 韩山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执 笔 人:陈洪财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中文名称:电气测量技 术 2. 课程英文名称: Electric Measure 3.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4.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5. 总学时 : 48(其中理论 36 学时 实验 12 学时) 6. 总学分 : 3 学分 二、本科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地位:本课程是高职教育类电气工程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安全用电常识;掌握电气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专 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作用。 任务:本课程的教学, 在电工学实训课开始前加入电气测量仪表的基本结构与使用方法,各种不同原理、不同用途的仪表的教学内容应放入对应章节的实训项目中; 在实训分析中逐步深入地学习误差理论和各种测量方法;最后使用少量的课时系统讲解电气测量的综合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训练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以训练,在理论课中应适度安排测试,在实践课中应注意对理论知识的提炼; 教学方法上: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为目的,采用“教、学、做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 1 章 安全用电常识 供电及安全 了解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及常见触电方式;掌握接地和接零的原理及应用 直流电路 20 第 2 章 电路基本物理量 欧姆定律; 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元器件识别,稳压电源、万用表的使用 掌握电压、电流、功率等电路基本物理量;熟练应用欧姆定律;正确分析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电阻的串、并联、混联; 第 3 章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验证克希荷夫定律 掌握电阻的串、并、混联及等效变换;熟练掌握并 会运用克希荷夫定律;能够正确分析和计算一般电路中某点的电位;掌握直流电流、电压的测量方法 电工仪表与测量的基本知识 测量方法的分类;电工仪表的分类;测量误差及其消除方法;工程上最大测量误差的估计; 了解测量方法的分类;掌握测量误差的分析;了解工程上最大测量误差的估计方法。 正弦交流电路 ;正弦量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正确理解正弦量三要素;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识别方法、特性及在交流电路中的计算 ;常用电子仪 器与测量方法 第 4 章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及其使用 基本仪器的使用;熟练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 路参数的测量 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电桥;兆欧表;掌握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熟练掌握功率表的使用熟练使用电桥和兆欧表。 第 5 章 三相电路 三相电压;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三相功率 三相电路的测量 掌握三相对称电压的特点及表示方法;掌握负载星接、角接各自的特点及线值、相 21 值的关系;掌握 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及测量方法 ;功率和电能的测量 ;电 动系功率表;三相功率的测量;三相有功电度表;三相无功电度表 三相有功电度表、三相无功电度表的使用 掌握功率和电能的测量方法;熟练使用功率表、三相有功电度表和三相无功电度表。 第 6 章 电路暫态分析 电路和 RL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全响应; 掌握 RC 电路和 RL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全响应;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第一 磁场基本物理量;磁性材料的磁性能;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了解磁场的基本物理量;了解磁性材料的磁性能;了解交流铁心线圈电路的特点 变压器;电磁 铁 掌握变压器的结构、原理、电压比、电流比;了解三相变压器常用的联接组别;掌握电压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的使用方法;磁的测量;磁场的测量;磁性材料的测量; 第 7 章 电工测量仪表的型式 磁电系仪表;电磁系仪表;电动系仪表; 掌握磁电系、电磁系、电动系仪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面板标识的意义等; 频率和相位的测量 ;频率的测量方法;电动系频率表;相位的测量方法;电动系相位表; 了解频率和相位的测量方法;了解频率表、相位表的使用。 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熟练掌握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 掌握支路电流法的要领;正确列出方程式 叠加原理; 叠加原理;理解并掌握叠加原理,正确应用其分析计算电路;戴维南定理 熟练掌握戴维南定理的内容; 第 8 章 复杂交流电路分析 正弦交流电路一般分析方法 ; R、 L、 C 串联电路 掌握 R、 L、 C 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功率关系;正确理解电压、电流、功率三 22 角形的意义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 掌握阻抗的串联与并联的计算;掌握 RLC 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的特点及应用;交流电路的频率特 性 了解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功率因数的提高 日光灯安装及功率因数提高 掌握电感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方法及计算;熟练掌握功率表的使用及电感参数的测量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见实验课大纲) 五、考核方式 考试 六、成绩评定 作业 +考试 七、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加强硬件学习:在实 训分析 中逐步深入地学习误差理论和各种测量方法; 最后使用少量的课时系统讲解电气测量的综合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训练非常重要。 这 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以训练,在理论课中应适度安排测试,在实践课中应注意对理论知识的提炼。 八、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电气测量》 陈立周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年 7 月第 2 版。 《电工仪表与测量》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23 《计算机控制系统》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 :韩山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执 笔 人 : 谢琳洁 一 、 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中文名称 : 计算机控制系统 2.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3. 课程类别 : 必修 4. 总学时数: 48( 理论 36 , 实验 12 , 上 机 0 ) 5. 总学分 : 3 学分 二 、 程性质与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其作用是教学生如何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建立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熟悉计算机控制的动态分析方法,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综合设计方法,并具有研制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初步能力,为从事计算机控制技术方面的控制系统的设计打下基础。 三、 课程内容 ( 一 ) 绪论 教学内容要点:( 1)计算机控制的一般概念 (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及特点 ( 二 )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过程通道 教学内容要点:( 1)过程通道的基础知识 ( 2)过程参数的采样原理及数字滤波原理 ( 3)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 4)典型 A/D 转换器、 D/A 转换器与 CPU 的接口 ( 5)过程通道中的抗干扰问题 ( 三 ) 数字控制器的模拟化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 1)模拟调节器的常用离散化方法 24 ( 2) PID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 3)常用的改进型 PID 数字控制器 ( 4) PID 数字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 ( 四 ) 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 : ( 1)最少拍无差系统的控制器设计方法 ( 2)最少拍的无波纹系统的控制器设计方法 ( 3)用大林算法设计数字控制器 ( 五 )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的一般步骤 ( 2)常用数字滤波原理及程序设计 ( 3)直流伺服系统及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实例 ( 六 )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保证 教学内容要点:( 1)可靠性指标的基本含义及计算方法 ( 2)提高系统硬件可靠性的常用措施 ( 3)提高系统软件可靠性的常用方法。 四、 基本要求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特点及分类; 掌握过程通道特别是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的组成、设计方法; 掌握数字控制器的两种基本的综合设计方法 —— 模拟化设计方法、直接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熟悉系统硬件和软件抗 干扰的常用措施;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 点和难点 数字控制器的模拟化设计 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模拟化设计方法、直接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教学大纲
相关推荐
高一下学期结束 往后的部分高二上学期 18 学时进行 完 10 电子邮件的用法 申请邮箱,管理邮件,发送邮件 上机练习,同时做博客试题(备注 3) 11 12 第三章 网络是如何工作的 第一至三节 网络组成、工作原理及规划 内堂讲授,课件演示 13 落实上节知识点 上机考试理论知识 14 第四节 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 物理实验室(备注 4) 15 理论知识回顾 测试前三章的水平测试选择题
也可以和经济发达地区共同享有同样的资源设备。 因此教育云能进一步的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化。 教育设备经费投入的变化:教育云可以为学校节约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存储等硬件设备的购买和维护成本,学校可以免费使用市教育局提供的云服务,即使是一台配置很差的计算机也能运行计算量很大的科学计算。 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也不管使用什么客户端,接入云端后,都会获取到同一个虚拟桌面,就像使用同 1 台计算机系统。
电子邮件 1)收电子邮件 ⑴登录搜狐网站 入邮箱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个人邮箱。 ⑵在邮箱的主界面左侧,点击“收信”或者“收件箱”超链接,可以查看邮箱收到的所有信件,单击“未读信件”则只会看到已经收到但还没有阅读的邮件。 2)发电子邮件 ⑴登录搜狐网站 邮件”链接,进入邮箱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个人邮箱。 ⑵在邮箱的主界面左侧,点击“写信”然后在收件人栏中输入收件人地址
将 百事中国食品有限公司运输委托请求转化为订单 模拟操作软件 8 货货运代理业务运作 认知国际货运代理 会用自己的言语讲清国际货运代理的概念、国际货代的服务对象、国际货代的责任;理解常用国际贸易术语 ①了解国际货代基本知识 ②解释常用的国际贸易术语的含义 ③国际货代的服务对象、国际货代的责任; 案例分析法 第一步,播放货运代理介绍视频,由学生总结货代基础知识 第二步,介绍贸易术语,学生讨论案例
课程设计说明书 8 音频集成功率放大器原理 LM386 是一种音频集成功放,具有自身功耗低、电压增益可调整、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录音机和收音机之中。 LM386 内部电路 LM386内部电路原理图如图 4所示。 图 4 LM386内部电路原理图 与通用型集成运放相类似,它是一个三级放大电路。 第一级为差分放大电路, V1 和 V V2 和 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