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论文设计说明书内容摘要:

考虑,两套模具都采用倒装复合模。 排样的确定 搭边值的 确定 排样时,冲件之间以及冲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余料叫搭边。 它的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保证冲出合格的冲件,便于送料。 搭边数值取决于以下因素: ( 1)件的尺寸和形状。 ( 2)材料的硬度和厚度。 ( 3)排样 的形式(直排、斜排、对排等)。 冲裁金属材料的搭边值 查得搭边值 a=3mm,b=4mm 确定条料步距 简单计算零件展开后的长度 L=, 零件宽度 b=40mm 步距: l=b+a=40+3=43mm ( 21) 宽度: B=L+2 b=+2 4= ( 22) 画出排样图 根据以上的内容,可以确定出制件的排样图,如图 22 所示。 图 22 排样图 毛坯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零件所用的 5 0 0])2640([2 mmS  ( 23) 材料的利用率为 000000 0 0100  Bl S ( 24) 冲裁压力中心的确定 如对毛坯进行加工必须要用到压力机。 而压力机位置的确定必须先确定压力中心。 其 出公式如下: 1 1 2 2 1121niin n inn iiLXL X L X L XX L L LL   ( 25a) 1 1 2 2 1121niin n inn iiLYL Y L Y L YY L L LL   ( 25b) 本次设计中制件的结构为中心对称图形,且材料分布均匀,因此压力中心的位置一定在制件的中心位置,即中心点处。 各部分工艺力的计算 对模具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可知第一套模具一共要有落料力、冲孔力、卸料力、推件力、压料力。 这 五种力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模 具的运动。 这几 种力是为了压力机的选择做准备。 第二套模具有冲孔力、 弯曲 力、顶件力、卸料力四种力共同作用完成零件的成型,并为选压力机做准备。 落料力、冲孔力的计算 bLtF  ( 26) 式中 F —— 冲裁力 ( N) ; L —— 工件外轮廓、或孔的周长 (mm); t —— 材料厚度 ( mm) ,t=3mm; b —— 材料的抗拉强度 ,查得 ab MP350。 所以 KNF L t1 b  落 KNLtF b   KNLtF b   . 1 K 61  落FF 式中 186 FFF  、落 —— 分别为毛坯落料力、冲孔力 弯曲力的计算 U形件弯曲 tr tF b  B0自 ( 27) 式中 自F —— 自由弯曲力( N) ; K—— 安全系数,一般取 K=; B—— 弯曲件的宽度( mm); T—— 弯曲件的材料的厚度( mm) ; r—— 弯曲件的内圆角半径( mm) ; b —— 弯曲材料的抗拉强度( aMP ),查课本 , b 取 440 aMP 则 2  自F 所以第二套模具的冲裁力为 : 1 0 3. 3 5 K 182  自FF 卸料力、顶件力、推件力的计算 FK  卸卸F ( 28) FK  推推 nF ( 29) FK  顶顶F ( 210) 式中 卸F 、 推F 、 顶F 分别为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的系数,由表 21 取 卸F =,推F =, 顶F =。 对于设有顶尖装置或压料装置的弯曲模,顶件力或卸料力课近似取自由弯曲力的 30%~80%,且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视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F、 卸F 、 推F 、顶F 依次为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 N)。 此设计中的第一套模具当中的卸料力 、顶件力、推件力 分别为 : 2 6 . 2 8 4 KN6 5 7 . 10 . 0 4FK 11  卸卸F 2 9 . 5 7 KN6 5 7 . 10 . 0 4 5FK 11  推推 nF 3 2 . 8 5 5 KN6 5 7 . 10 . 0 5FK 11  顶顶F 第二套模具的 卸料力、顶件力、推件力分别为: 22  自卸卸F 4 . 6 5 KN1 0 3 . 3 50 . 0 4 5FK 222  推推 nF 5 . 1 7 KN1 0 3 . 3 50 . 0 5FK 222  顶顶F 表 21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系数 材料及厚度( mm) K卸 K推 K顶 钢 ≤ ~ > ~ ~ > ~ ~ > ~ ~ > ~ 铝、铝合金 ~ ~ 紫铜、黄铜 ~ ~ 总力的计算 所有在模具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力已算出,取所有力之和即求出总力 则 11111  顶推卸总F ( 211) 0 3 . 3 5FFFF 22222  顶推卸总F ( 212) 为安全起见,防止设备超载,公称压力按总压力的 倍来计算 . 3 F1 11  总公称F . 3 F1 22  总公称F 压力机的选择 按照公称压力选取压力机。 经查阅模具大典, 可选取公称压力为 1000kN 和 160kN开式 可倾工作台 压力机,其有关技术参数为如表 22 所示。 表 22 压力机的技术参数 本章小结 本章节主要是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与计算,确定了制件的冲裁方案、排样图,计算出了毛坯的尺寸和材料的利用率,选定压力机确定了压力中心,以及计算出各工艺力,最后通过计算出总压力、公称压力选择了压力机。 公称压力 /kN 1000 160 发生公称压力时滑块离下极点距离 /mm 10 5 滑块固定行程 /mm 140 70 标准行程次数(不小于)(次 /min) 60 115 (最大闭合高度)活动台位置(最低 /最高) /mm 500/260 300/160 闭合高度调节量 /mm 110 60 (标准型)滑块中心到机身距离(孔深) /mm 320 160 (标准型)工作台尺寸(左右前后) /mm 900 600 450 300 (标准型)工作台孔尺寸(左右前后) /mm 420 230 220 110 (标准型)工作台孔尺寸(直径) /mm 300 160 (标准型)立柱间距离(不小于) /mm 420 220 模柄孔尺 寸(直径深度) /mm 5030 50 70  工作台板厚度 /mm 110 60 第 3章 模具的结构计算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是本次设计需要重点解决的对象,其中包括落料的凸、凹模刃口尺寸;以及冲孔的凸、凹模刃口尺寸。 在确定工件零件刃口尺寸计算方法之前,首先要考虑工作零件的加工方法及模具装配方法。 结合该模具的特点,工作零件的形状相对比较简单,适合采用线切割机床分别加工落料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以及卸料板,这种加工方法可以保证这些零件各孔的同轴度,使装配工作简化。 因此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就按照凸模和凹模分开加工的方法。 这种加工方法的特点是模具的凸凹模具有互换性,制造周期短,便于成批制造。 缺点是为了保证初始间隙在合理的范围内,需要采用较小的凸模、凹模公差才能满足 凹凸   minmax ZZ 的要求。 确定凸、凹模间隙及制造公差 查《实用冲压设计技术》表 318 得凸、凹模间隙 mmZ  mmZ  材料除了  和  有公差要求外其余为自由公差,取 IT14 级,则 X=,凸凹模制造公差按 IT7 级精度选取,由《实用冲压设计技术》附录表 D查得: 对于 冲  孔: 凹 = 对于冲 6 孔: 凹 =; 对于落料尺寸 : 凹 =; 对于落料尺寸 26mm: 凹 =; 对于落料尺寸 40mm: 凹 =; 对于落料尺寸 161mm: 凹 =。 落料是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查询《冲压工艺学》根据公式,落料以凹模为基准  0D D x    凹凹 ( 31)  0m inD D Z  凸凸 凹 ( 32) 式中 D凸 、 D凹 —— 落料凹模刃口名义尺寸( mm)。 凸 、 凹 —— 凸、凹模的制造公差; minZ —— 最小冲裁间隙; x —— 磨损系数 ,与冲件精度有关;  —— 冲裁件的公差,未注公差的毛坯尺寸按照 IT14 设计; D —— 落料件公称尺寸( mm); 所以落料( ) : mmxD ))D   (( 凹凹  mmZxD 0 i n1 ))D   (( 凸凸  式中 x查《实用冲压设计技术》表 317 得, x=;  查附录表 D,  = 落料( 26mm) : mmxD ))D   (( 凹凹  mmZxD 0 i n2 ))D   (( 凸凸  式中 x查《实 用冲压设计技术》表 317 得, x=;  查附录表 D,  = 落料( 40mm) : mmxD ))D   (( 凹凹  mmZxD 0 i n3 ))D   (( 凸凸  式中 x查《实用冲压设计技术》表 317 得, x=;  查附录表 D,  = 落料( 161mm) : mmxD ))D   (( 凹凹  mmZxD 0 i n4 ))D   (( 凸凸  式中 x查《实用冲压设计技术》表 317 得, x=;  查附录表 D,  = 冲孔时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式中查询《冲压工艺学》根据公式,冲孔以凸模为基准 0=d d x 凸凸 ( ) ( 33) m in 0=d d Z  凹凹 凸( ) ( 34) 式中 d —— 冲件的公称尺寸 ( mm) ; d凸 、 d凹 —— 冲孔凸、凹模刃口尺寸 (mm); 凸 、 凹 —— 凸、凹模的制造公差;由表 31查取; minZ —— 最小双边合理间隙( mm); x —— 磨损系数 ,与冲件精度有关;  —— 冲裁件的公差,未注公差的毛坯尺寸按照 IT14 设计; 所以冲孔(  ): mmxd 0 )d   )((凸凸  mmZxdd i n1 )()(   凹凹  式中 x查《实用冲压设计技术》表 317 得, x=;  查附录表 D,  = 冲孔( 6 ): mmxd 0 2 2 )d   )(( 凸凸  mmZxdd i n2 )()(   凹凹  式中 x查《实用冲压设计技术》表 317 得, x=;  查附录表 D,  = 弯曲凸、凹模的刃口尺寸计算 弯曲凸、凹模间隙,凸、凹模制造公差按 IT7 级精度选取 mmtC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