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实践报告考察家乡海蜇有感(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境的优化,为少年儿童社会 化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养份,同时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真诚积极的健康人格、向往真理、尊重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习惯,都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实现。 “虞山娃”情注“山文化” —— 石梅小学少先队课外教育活动案例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 顾惠芳 一、活动背景 石梅小学位于虞山脚下,是 一 所山麓建校,校里有山的百年名校。 凭借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学校少先队围绕“充分利用虞山文化资源,丰富少先队教育活动”作为研究课题,组成“虞山娃”别动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使孩子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历史、感悟今天, 让 队员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体验和成长。 二、活动组织 活动由学校德育组、少先队大队部协同课外教育机构共同组织,如:常熟市旅游局、市博物馆、市档案局、文化局、虞山琴社等多家单位。 在调查、考察等实践阶段,以小组活动为主,让学生自由结合成 3~ 5 人的小队;在总结评价阶段,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 三、活动目的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挥队员主体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文化教育活动, 使 少先队员真正认识虞山,了解虞山文化的丰富内容,感受虞山文化中的伟大力量,体验虞山文化的时代内涵,树立“常熟了不起,常熟人了不 起,做个了不起的常熟人”的坚定信念,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好全面准备。 四、活动意义 1. 通过活动,整合虞山文化资源,依托校本课程,推进少先队教育课程化,营造文化教育、少先队教育创新的良好氛围。 2. 积极配合常熟市政府实施的“亮山工程”,做到小公民关心大建设,通过少先队员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将活动成果向社会发布,使虞山成为常熟真正的骄傲。 五、实施过程: 1. 研究虞山遗址文化。 虞山 古称乌目山,因纪念吴文化始祖虞仲而更名。 虞山海拔 261 米,绵亘9 公里,峰峦回环,林木葱郁, 分别 有吴文化遗址和元、明、清军事遗址以及部分革命遗址。 这些遗址既有古老的传说,如“石梅”称呼的由来;也有确切的典故。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遗址已经“名存实亡”。 虞山娃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成假日小队,协同社会力量,对虞山遗址进行考察。 一是为了能更好地了解遗址背后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二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引导队员为保护和发扬虞山遗址文化积极思考,写出建设性的方案,为家乡做一点实事。 2. 研究虞山名人墓群。 在虞山的山上、山下、山坡,安葬着历代为常熟的历史作出贡献的名人,这些墓群构成了虞山文化的一隅。 他们 分别是 商代仲雍墓、春秋言子墓、 吴国国君周章墓、 明代瞿式耜墓、 明代言子祠、 清代王石谷墓、清代翁同龢墓等。 一 座名人墓就是一段历史、一段文化,研究这些墓群主要是为了研究他们的主人,领略他们的精神魅力、人格魅力以及艺术魅力等。 这项活动可以结合第 一 项,在考察的基础上翻阅大量资料,并请 554 全国校外、课外活动论文(案例)选编 专家帮助。 虞山娃们对这些名人墓的研究可以突出一些重点,如对两代帝师翁同龢的一生参与的重大政治活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过深远影响, 他深得颜真卿书法之精髓, 又 具有自己个性的书法形成了翁字的独特书风。 少先队大队部可组织虞山娃考察“游文书院”(此书 院处于我校与读书台之间),并在学校成立“小游文书院”,进行红领巾读书、书画活动。 3. 研究虞山风景名胜。 虞山周遍胜迹众多,素有“虞山十八景”之说,其中宝岩梅林、书台积雪、剑门奇石、双陵怀古、拂水晴岩、破山清晓、维摩旭日、辛峰夕照等景点与虞山不分彼此,给虞山带来了众多的游客和经济效益。 虞山娃们在研究这些风景名胜时,一方面要领略家乡自然景观的美,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这些景点的来历、历史故事以及文化内涵,同时积极向社会宣传,努力取得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力开发、建设虞山景观。 4. 研究虞山艺术流派。 古城常熟自古就有 “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 的诗赞。 小桥流水,虞山尚湖,风景秀丽的小城美景成为画家笔下的钟爱。 自明清之际开始,这里就因为书画出众而颇有名气,虞山画派就是当时最具特色的中国画流派 ,代表人物是黄公望。 以及 著名的虞山琴派 严天池、虞山诗派钱谦益、虞山印派林皋、王瑾等都是常熟历史上有名的艺术大师。 进行这项研究,虞山娃们不仅要学习、传承文化,还要在学校里开辟“红领巾琴社”,邀请常熟的古琴专家来校指导,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 5. 研究虞山地方特产。 常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是江南富庶之地。 出产了许多脍炙 人口、经久不衰的名特优物产。 与虞山相关的有白云水蜜桃、桂花栗子、宝岩水晶杨梅、松树蕈、剑门绿茶等。 在这些著名的特产里,还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了解这些故事,学会向别人介绍、推荐,使虞山特产走向国内外是这项活动的重点。 在虞山娃们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将要在校本教材《烹饪新视野》中增加制作地方特色小吃“石梅盘香饼”、“桂花栗饼”等内容,使活动落到实处。 六、活动评估 开展“‘虞山娃’情注‘山文化’”的课外教育活动,是为了使 同学们更加了解 虞山 、关注 常熟,增强对 家乡 、对社会的责任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在活动中和活动后分 别考察组织者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征文 、日记、 摄影 、 绘画 、手抄报、队活动 等形式 对学生 进行评 价;通过对家长的问卷、座谈等形式,了解活动的实效性及影响度。 七、活动结果的呈现方式 1. 编著《虞山文化知多少》的校本课程读本(初稿)及相关音像资料; 2. 形成 一 支虞山文化小导游队伍,推介研究成果; 3. 成立“小游文书院”、“红领巾琴社”,使校园充满书香、琴声魅力; 4. 将虞山文化渗透到将要扩建的石梅新校舍的人文景观中,营造良好氛围; 5. 成果形成《 “虞山娃”情注“山文化” 》文萃。 少先队特色活动与校本 课程构建及对学生的影响 —— 徐州市户部山小学“户部快乐导游”研究 江苏省徐州市公园巷小学 戴 雷 一、研究背景 2000 年 2 月该校依托已有的少先队导游特色活动优势,选择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户部快乐导游”活动作为重点,把徐州市博物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楚王陵、云龙山、戏马台、民俗博物馆等 6 个景点作为少先队导游实践基地。 二、少先队导游特色活动与校本教材的构建 1. 通过少先队活动形成三大课程框架 ( 1)活动课程。 抓住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开展少先队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构建起活动课程。 ① “我来设计”导游团徽、团旗、导游名称活动。 ②“六个一”活动:看一看家乡风貌,认识徐州;听一听景点介绍,了解徐州;说一说景点内容,感受徐州;写一写家乡风貌,赞美徐州;唱一唱导游歌曲,宣传徐州;画一画家乡美景,热爱徐州。 ③“我当小导游”、“我爱家乡”征文及“导游小报”设计,“我能行,我来撰写导游词”等活动,指导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创造性开展活动。 ( 2)综合课程。 组织学生通过开展讲座、交流、调查、视听、探索、模拟、创作、实践等多种活动方 活动案例 555 式,根据其年龄特点,通过活动构建起分层次的综合课程。 ①基础层阶段模式:感受 美景、表达训练、想像训练。 ②提高层阶段模式:自学景点知识、室内情境导游、谈体会认识。 ③ 创新层阶段模式: 景点探究 、参加导游实践活动 、 导游词再创作 、 情境导游 、 成立编写组 、 编写交流 、 成果展示。 ( 3)实践课程。 每周日上午是该校小导游员景点导游活动日。 徐州市博物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等景点是学生导游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 总的要求是:老师带队指导,学生自主,计划活动,形成序列,主动参与,勇于创造。 2. 通过少先队活动,确立“教材”的观念,形成“校本教材” ( 1)通过活动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转化而成教材。 在校本课 程开发中关注对自然环境(云龙山)和社会环境(徐州民风、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开发以徐州市博物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楚王陵、戏马台、云龙山、民俗博物馆六个景点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快乐小导游》。 ( 2)通过活动主动探索历史知识,编辑补充教材。 景点导游词中有许多可探究的知识点,如:对博物馆“玉器”、“陶器”、“瓷器”的探究;对云龙山景点“凉亭”、“大文豪苏东坡”、“伟人毛泽东”的研究;对民俗博物馆“民居”、“地方戏曲”、“民间艺术”等方面内容的探究。 学生把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收集、整理成册 ,形成如《可爱的凉亭》、 《天工汉玉》等校本补充教材。 三、少先队导游特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1. 社会交往技能逐步提高。 小导游员们深入到景点中学习导游专业知识,热情为游客导游讲解,经过锻炼成长,他们在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提高。 我们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受调查的学生有 78 人,范围为四、五、六三个年级,形式是将参加导游与不参加导游的学生进行对比。 现将参加导游学生的回答情况分析如下: ( 1)当你向游客推荐自己,被游客拒绝时。 调查数据说明学生在活动中,已经懂得怎样面对不同游客,面对不同的回答,同时也反应出小导游员敢于面对游 客,进行思想交流,心理素质较好。 ( 2)假如你应邀参加一次活动,一次比赛时。 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对一些社会交往活动是很感兴趣的,他们乐于参加活动,帮助别人,有交往的意识,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 3)一位同学邀请你参加她的生日,可是,任何一位来宾你都不认识。 调查数据再一次说明小导游员渴望与人和睦相处,乐于帮助同伴的良好心态。 ( 4)在街上,一位陌生人向你询问火车站的路径,这是很难解释清楚的,况且,你还有急事。 调查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明确的交往意识,主动告诉或主动把陌生人引向火车站方向,而不是拒绝陌生人,体现一 种助人为乐的思想。 2. 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 抽取参加导游活动的学生和没参加活动的学生各 65 名进行了受挫体验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 1)在你有问题向同学请教时,同学拒绝帮助你。 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导游活动的开展,学生能正确对待挫折,克服困难,把受挫当作磨砺自己意志的一次契机,不为困难吓倒,不被挫折难倒。 ( 2)在班队会上发表自己见解时,同学对你表现出不信任的表情,你怎么办。 调查数据说明,参加导游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 ,遇到困难能摆脱和改变困境,从逆境中奋起,消除挫折带来的不利影响,面对困难能坦诚 相待,迎接挑战。 ( 3)在生活中,你会遇到许多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你是怎么办的。 调查说明学生遇到困难时,寻求疏导是一种有效的排解方法。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参加导游的同学能正确面对困难,把遭受困难的消极情绪逐步恢复成心胸开朗的心理常态。 3. 激发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志趣,发展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学生参加导游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随机选取了 65 名小导游员和 65名非导游员进行问卷调查,对他们的责任感、阅读兴趣、语言、观察、组织能力,耐挫、合作交际能力、处理信息、创新能力进行调查,了解到小导游员的学识、修养、技能、综合素质明显高于其他同学。 景点导游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演练舞台,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大课堂,丰富了孩子的人生阅历。 通过调查研究,户部山少先队导游特色活动构建起了校本教材,形成了 3 大课程框架,影响促进了学生社会交往技能、心理素质及多种能力的发展提高。 556 全国校外、课外活动论文(案例)选编 “向各行业致敬”体验活动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山八路小学 陈绮雯 一、课题提出 在过去一年里,为响应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发出的大力开展“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的号召,并以“齐齐体验,各有发现”为口 号,开展了丰富的活动。 实践表明,少先队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正在一天天提高。 在新的学期里,我校少先队组织将围绕这一中心开展“向各行业致敬”的主题活动。 二、目的要求 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 如何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需要,具备迎接未来社会挑战的素质,是我们肩负的重任。 正确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接触社会,让他们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这个多彩的世界,通过在各行各业中的亲身实践,体验这些社会角色的酸、甜、苦、辣,使学生自发地养成尊重为建设祖国 付出汗水的劳动人民,了解社会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三、活动内容及方式步骤 活动时间 : 2002 学年 具体安排: 1. 查访、准备阶段( 2002 年 9月): ( 1)调查队员对哪些行业感兴趣; ( 2)拜访彩虹社区内的单位,提出本方案,争取社区的支持。 2. 发动阶段( 2002 年 10 月): ( 1)由中队选取校外阵地,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我校“自主管理我能行”科研课题,确定中队的研究小课题以及活动计划; ( 2)“向各行业致敬”见面会( 10 月 28 日下午)。 3. 开展阶段( 2002 年 11 月 ~ 2020年 1 月 ): ( 1)各中队按计划开展活动; ( 2)在队干培训时交流活动。社区实践报告考察家乡海蜇有感(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