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内容摘要:

刊物、出版单位、时间 1 林晓丽 基于神经网络的蛋白质折叠结构预测 研究 (D20202006)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 2020 立项, 2020 结题。 2 余 正红 基于 Hadoop 云计算平台的 WAP 网页自动分类系统 ( B20201104)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 指导性项目 , 2020 立项。 3 伍永豪 基于 GPS 和 3G 网络的高速公路安全行车智能预警系统( B20209105)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 指导性项目, 2020 立项。 4 尹朝庆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培养 IT 人才的模式与机制的研究( 2020B236)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 题, 2020 立项, 2020 结题。 5 尹朝庆 计算机技能实训平台建设的研究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重点教研项目 , 2020 立项, 2020 结题。 6 陈建勋 尹朝庆 余正红 伍永豪 于海平 周凤丽 江伟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重点教研项目,获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教研成果一等奖( ) 7 余正红 伍永豪 襄阳市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开发 横向科研 项目 , 襄阳市光彩田宇有限公司, — 8 余正红 伍永豪 襄阳市再生资源协会网站 横向科研 项目 , 襄阳市再生资源协会, — 9 余正红 伍永豪 襄阳市再生资源企业备案平台 横 向科研 项目 , 襄阳市商务局, — 10 李聪 伍永豪 余正红 彭璐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性能分析平台 横向科研 项目 , 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11 尹朝庆 余正红 伍永豪 于海平 江伟 Java 程序设计 重点 课程建设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重点 课程建设项目, 结题 12 聂玉峰 刘芳 朱倩 李雪燕 大学计算机基础 重点 课程建设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重点 课程建设项目, 结题 13 余红珍 基于 SMS 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现代电子技术 14 于海平 An Improved PSO Algorithm Based on Symmetric Distribution and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15 于海平 A phased adaptive PSO algorithm for multimodal function optimization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Technology,ICIC2020 18 16 林晓丽 Structure Optimization by an Improved Tabu Search in the AB OffLattice Protein Model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Networks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2020 (EI) 17 林晓丽 Protein Folding Prediction Using an Improved GeicAnnealing Algorithm The 19th Australian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2020). LNCS, SpringerVerlag( SCI) 18 林晓丽 Effective Protein Folding Structure Prediction with the Local Adjustment Tabu Search Algorithm. 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19 彭璐 基于数据仓库的 ETL 过程优化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 余正红 Jsp 课程设计改革探究 计算机教育 21 余正红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的研究 计算机教育, 22 于海平 优化型蚁群算法在 TSP 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3 彭璐 基于数据仓库的相似重复数据的识别与检测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4 于海平 面向对象的工作流建模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5 周凤丽 改进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在 Web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6 余红珍 基于 VB 的远程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7 刘芳 基于小波变换的非对称数字水印算法研究 计算机安全 专业教学条件 专业教学仪器 设备总值(万元) 近 三年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情况(万元) 专业图书藏量 专业期刊种类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85500 74900 序号 专业实验室名称 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 设备值 所开实验 项目数 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 及台套数 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室 8 104 2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 7 104 3 数字逻辑实验室 5 164 4 软件实验室 558 52 504 5 微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 6 102 6 图形图像处理实验室 27 96 注:教学仪器设备填报单台(套)价值 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 19 二、专业概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专业特色比较突出的本科专业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已拥有较强的基础。 该专业是城市学院培养各专业计算机基本技能的依托,是城市学院信息类相关交叉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是各相关专业培养具有“应用型”创新能力学生的引擎。 本专 业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当前主流的软件开发平台与工具,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使用网络提供信息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及IT 企业及各类服务外包企业就业,承担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与测试、网络集成与管理、数据库维护等计算机软件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的 特色 本专业的特色是:以满足我国 IT 行业、特别是当前人才需求旺盛的软件行业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人才要求为目标,坚持能力为重的培养目标,优化知识结构,强 化能力培养。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主动适应社会要求。 与同类学校比较,该专业培养应用软件人才专业特色突出,生源稳定,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高。 本专业的 优势 ( 1)课程体系和 实践教学体系的 设计科学合理 本专业 课程体系 的 设计科学合理,尤其 实践教学 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突出了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紧跟了行业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根据 “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相关课程的 教学内容 组合成递进型的 学习 整体。 ( 2)教研、科研项目成果显著,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近 4 年,该专业专任教师参研教研项目 46 人次,参研科研项目 21 人次,占专业专任教师人数的 100%;发表学术论文 57 篇。 该 专业 已拥有一支理论知识较新、教学、教研与研发能力较强的专任教师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9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4 人,讲师 12 人,助教 1 人;博士学位教师 1 人,在读博士教师 1 人,硕士学位教师 14 人。 ( 3) 实验室与 校外实习基地 建设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该 专业 现有实验室 9 个,总投资 万元。 可以开出 21 类专业实验和8 种课程设计,能够完成本专业所有实践教学任务。 实验开出率 100%,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 100%,已经与相关企业签约共建实训实习基地 9 处。 ( 4)重点课程建设有成效 于 立项的 校级重点课程“ Java 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 VB)”于 结题验收,通过评审。 并 有 2 门 校级重点课程 建设 在 2020 年 立项。 ( 5)毕业生的质量得到社会认可,专业对口就业率高 该 专业有 3 篇毕业论文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20202020 届毕业生的当年就业率均在 90%左右, 2020 届就业率 %, 2020 届就业率 %,专业对口就业率高,毕业生的 质量得到社会认可,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20 三、专业建设规划 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把该专业建设成教学理念先进、专业特色鲜明、教学条件优良、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声誉好、与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接合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力争在“十二五”期末,该专业达到全国同类高校一流水平。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专任教师队伍。 大力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研发能力,组织教师申请与参加教研、科研项目;逐年提高中青年教师中的高级职称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梯队。 随着 IT 技术的发 展, IT 产业内部出现了专业化发展变化,社会对 IT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变化。 随着 IT 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 IT 人才需求的变化,该专业也应随之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始终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毕业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 进一步加强对合作企业的考察和遴选,与实力强、服务好的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加强校外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专业建设经费,加大对该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增加设备的数量和质量。 逐年增加学生实习实训的生 均经费,提高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 社会声誉, 进一步提高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含考研),提高生源质量。 21 建设思路与方案 根据企业的需求,按已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培养方案实施的任课教师及实验室,按课课程 /实践环节的要求,组织教学过程,保证培养质量。 联合申报并完成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科研项目,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联合研究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课题。 校企合作已申报立项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 2 项;已组成校企合作联合课题组在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立项横 向科研项目 2项; 2020年 9 月,已申报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 4 项。 上述科研项目由专职教师和相关企业工程师及部分学生参加。 学生部分的课程设计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将邀请相关企业工程师担任指导教师,同专职教师共同指导。 其中,部分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可来自于企业的项目。 双方将开展有利于双方发展的交流活动。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专任教师队伍 大力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研发能力;组织教师申请与参加教研、科研项目。 逐年提高青年教师中的高级职称比例,三年内中青年教师副教授达到 8 人左右,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梯队 . 对该专业现有的校内实训项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逐年更新、滚动发展,适时引入当前先进的开发技术、平台与工具的教学内容与实训项目,进一步凸现培养学生应用软件开发能力的专业特色 , 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加大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力度 ( 1) 2020 年 10 月, 新建“校企合作产学研校内基地”,新购高配 PC 机 20台和服务器 1 台及网络 设备。 ( 2) 2020 年 11 月,完成 “ 图形图像处理 实验室 ” 实验 设备更新,新购 图形图像处理 实验设备(高配 PC 机) 120 台。 ( 3) 2020 年, 更新“ 单片机应用技术实验室 ”的 实验 设备,推进使用仿真平台进行 单片机应用技术实验。 并扩展到 “嵌入式软件开发”。 ( 4) 2020 年, 更新“ 数字 逻辑 电路实验室 ”的 实验 设备。 ( 5) 2020 年, 更新“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 ”的 实验 设备。 ( 6) 2020 年, 新建 “ 手机软件开发 实验室 ”。 逐年增加学生实习实训的生均经费 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该专业 20202020 届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 90%, 2020 届就业率 %。 今后,该专业将进一步提高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含考研)和就业质量。 22 保障措施 ( 1)组织保障 学院成立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本科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监控、督促、检查。 学校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能予以充分的支持和有力的指导,能进一步提升凝聚专业特色、扩大专业优势。 ( 2)制度保障 为确保专业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学院 已 建立 有 教学、 人事 、 实验室 建设、财 务 、审计等 系列 管理规定与制度,能切实保证专业建设项目规范有序进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