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国道常州段改扩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成为一个整体,预留 PVC管孔道应畅通。 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 4 . 截面尺寸与长度要准确。 钢模放线与下料务必准确。 考虑到焊缝的收缩对模扇长度的影响,模扇的下料长度应较设计长度长 1/1000。 如模板长 度不足,则在组拼时在拼缝处稍加调整,若模板过长则不易处理。 模板面要平直,转角要光滑,焊缝要平顺,为此模板应采用对满焊,焊缝应打光磨平。 模扇间连接螺栓孔的配合要准确,在组装模扇时,相对位置要准确,焊缝要平顺。 端模要平正,预应力筋预留孔的位置要准确。 端模必须采用整体式,并保证有足够的刚度。 要求采用分节为 5m以上的组合钢模,模板的套数要满足现有的生产能力。 4 . 模板的安装与钢筋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之后安设。 一般在底板平整,钢筋骨架安装后,安装侧模和端模,模板不 应和脚手架发生联系,以免脚手架上运存的材料和人工操作引起模板变形。 模板安装的精度要求要高于预制梁的要求。 每次模板安装完后需通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侧模板横向上、下设对拉螺杆,防止侧模侧向变形和位移,并设压杆,以防芯模上浮。 4 . 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芯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现象可拆除。 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承受自重和其它可能的外荷载时方能拆除。 模板拆离梁体后,吊放到存放处,清洗、修理、涂油以供下次使用 4 . 工及安装 钢筋制作和安装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进场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规范进行钢筋力学性能试验,不合格不得使用。 在钢筋底模上计算出钢筋的位置,然后进行一次性绑扎。 受力钢筋搭接焊时,单面焊缝长不小于 10d,双面焊缝不小于 5d,焊缝宽度不小于 ,焊缝厚度不小于。 钢筋加工完成后,进行波纹管安装,安装前应详细检查波纹管是否有破裂、漏洞,如果有, 应切掉。 波纹管穿好时在力筋的导引下,顺定位钢筋内穿入骨架,接头处用胶带缠好,确保砼在强烈的振动下不漏浆。 为防止波纹管损坏而引起孔道堵塞现象,应预先在波纹管内穿入硬质塑料管,在浇注过程中,应不断抽动塑料管,确保钢绞线能够顺利穿入。 注意保护好埋设的波纹管,防止压扁变形,接头处应防止漏浆和卷口,焊接时钢花不得溅落在波纹管上。 波纹管定位按照图纸要求采用 „‟字箍 ,波纹管安装完毕后将其端部盖好 ,防止水或其它杂物进入。 钢绞线在下料设备上截取尺寸,应以相同的牵引力拉直,保证下料精度,同一时间下的料绑扎在一起,按设计 绑扎成束,每根钢绞线头部都要编号,并做出可靠的标识,注明长度、使用部位,并分别存放,防止错乱。 钢绞线的弯折处采用圆曲线过度,管道必须圆滑,定位钢筋在曲线部位间距为50cm,直线段间距为 100cm设置一组。 在钢筋骨架外侧应用专业的硬塑卡,和芯模定位块;保证钢筋骨架的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 4 . 预制梁开始前 ,首先进行试浇 ,试浇成功后才可进行大批量生产。 浇注砼前,对模板、钢筋、保护层、预埋件,预留孔道进行检查。 并认真检查模板的结构尺寸,中线位置、水平位置,脱模剂的涂抹,钢筋骨架的安装, 止浆垫的设置等情况,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浇注砼。 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进场;在浇注前,测定原材料的含水率,据此开出本次施工配合比,在浇注过程中,应经常测定拌合物的和易性和坍落度。 砼的浇注顺序:安装好侧模和钢筋后,先浇注底层砼,振捣密实后再放置芯模、顶板钢筋、并将芯模定位后再浇注腹板、顶板砼。 砼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连续浇注,不能停顿,一片梁必须在最初浇注的砼初凝前浇注完毕,砼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和高频附着式振动器,防止漏振和过振;在梁端部钢筋较密集,锚垫板下的砼可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 捣密实;在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应防止插破波纹管而导致漏浆堵塞波纹管。 浇注砼 ,应从梁的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在接近另一端时,为避免梁端砼产生蜂窝等不密实现象,应从另一端向相反方向投料。 底板和顶板为整断面浇注,腹板对称浇注,分层厚度不超过 30cm。 分层下料并振捣,上下层间隔时间不宜超过 (气温 30以下时)或 1小时(气温 30以上时)上层砼必须在下层砼振捣密实后方能灌注,浇注时应均匀、连续,在钢筋密集处,以插入式振捣棒辅助下料。 砼浇注时,应设专人检查模板、钢筋和预埋件、预留孔,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 应及时处理,并严格保护波纹管不损坏,不位移,不堵塞。 为避免孔道变形,浇注过程中不得用振捣器触及波纹管。 防止波纹管漏浆,在浇注过程中,不断地抽动 PVC管,以确保张拉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砼的强度,待初凝后,应及时覆盖并人工洒水养生;视天气温度,每天洒水 5~ 7遍,保证砼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一周以上。 砼施工时,温度控制在 5~ 32度之间,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降温或升温措施。 4 . 预应力钢束、锚具的各项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并在进场后按要求进行抽样试验,试 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张拉设备(千斤顶,油压表,油泵)使用前进行标定,标定后不再变更,每使用 200次或半年以上需重新标定。 钢铰线要妥善保管,防止锈蚀,以免影响到钢铰线的张拉及使用寿命。 当箱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0%后,方可对钢绞线穿束,穿束前端用卷扬机牵引,后段用人工协助,如果安装前管内堵塞,需处理好后再进行穿束。 钢束张拉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张拉顺序为(低松弛力筋): 0 (持荷 2min锚固 ) 预留张拉孔道应安装牢固,接头密合,弯曲圆顺,锚垫板平面应与孔道线垂 直,锚下螺旋钢筋必须紧贴锚垫板。 夹片放置应平齐,间隙均匀。 预应力钢束穿孔时应梳理顺直,每隔 1m用铅丝绑扎固定,不得有扭曲现象。 张拉前应先将张拉设备的油路、电路准备好,使千斤顶空载往返运行三次以上,排出油缸和油管内的气体。 张拉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张拉过程要求专人指挥,专人记录,专人开油压泵,专人测量伸长值,且梁的两端应进行通讯联系。 张拉时应缓慢进行,逐级加荷,稳步上升,两头张拉应同步进行,保证张拉持荷时间,千万不要操之过急,供油忽快忽慢,避免造成滑丝和断丝。 预应力钢束张拉各阶段伸长值量测要准确,精确到 mm,派专人并认真做好张拉各阶段的伸长量测记录。 每次张拉完毕,要及时计算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偏差是否小于177。 6%,如超过,应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方可连续张拉。 卸下千斤顶后,要检查锚具处每根预应力钢材上夹片的刻痕是否平齐,若不平则说明有滑丝、断丝情况,如有上述情况,应用千斤顶对其补拉,使之达到控制应力。 实测预应力构件上拱度,如上拱度实测值与理论值(误差率在 10%~+ 20%之间),基本正常,如超出此范围,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方可继续张拉。 在张拉过程中,应认真做好原始记录。 4 . 张拉结 束经检查合格后,将锚头密封好,方可进行压浆。 水泥浆严格按照实验室配合比进行。 压浆时每一次工作班应留取不少于三组试件,同条件养护。 安装压浆咀,并认真检查其阀门是否阻塞;水泥浆在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连续搅拌,压浆工作应一次连续进行,压浆顺序自下而上进行。 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 48h内,结构砼的温度不得低于 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 当气温高于 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压浆后多余的钢绞线采用砂轮切割,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对压浆饱满度有疑问的梁体,可采取 2次补压的方法,但注意补压的压力值。 4 . 对于连续端 封端前应安装堵头板(堵头板按设计图纸进行预制)四周采用水泥砂浆抹缝。 封端前必须排出芯腔内的养生水,将端头砼凿毛,绑扎锚端钢筋,安装封端模板后浇注封端砼。 板梁预制 台座是先张法施加预应力的主要设备之一,它承受预应力筋在构件制作时的全部张拉力。 台座必须在受力后不倾覆、不移动、不变形。 台座要有足够的刚度及强度,抗倾覆系数不应小于 ,抗滑系数不应小于。 张拉台座要求使用框架式台座。 此类台座由纵梁、横梁、横系梁组成框架,承受张拉力。 采用钢筋混凝土在现场整体浇筑。 底板应 选择在硬地基上,若有局部软土需要处理,压实整平后铺设砾石层,浇注混凝土底板。 底板高要严格控制,要求底版平整、光滑,表面平整度控制在 2mm以内,即可直接做底模板。 要求地基不产生不均匀沉陷,底板制作必须平整光滑、排水通畅。 预应力筋放松,梁体中段起拱,两端压力增大,梁体端部的底模板应满足强度和重复使用的要求。 端模预应力筋孔的位置要求准确,安装后与定位板对应的力筋孔要求均在一条直线上。 由于施工中实际上存在偏差,力筋张拉时筋位有移动,制作时端模力筋孔径可按力 筋直径增大 2㎜~ 4㎜,力筋孔水平向还可以做成椭圆形。 先张法制作预应力板梁,预应力钢筋放松后板梁压缩量为 1‰,为保证梁体外形尺寸,侧模制作时要增长 1‰。 预应力筋下料长度按计算长度、工作长度和材料试验数据确定,采用钢绞线,在台座张拉端和锚固端尽量用拉杆和连接器代替预应力筋,以减少预应力筋的工作长度;长度为 6m及小于 6m先张构件的钢丝组成张拉时,下料长度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 2mm。 穿钢绞线。 将下好料的钢绞线运到台座的另一端,先张法是把钢绞线向前推的方法穿束。 纲绞线穿过端模及塑 料套管后在其前端安引导工具,以利于纲绞线沿直线前进。 引导工具就是一个钢管,前端做成圆锥形状。 穿束前各孔眼应统一编号,对号入座,防止穿错孔眼。 对于非标准梁板,施工时应根据其实际梁长进行预制,预应力筋相应加长,预应力筋的有效长度不变。 对于长线台座,预应力筋或者预应力筋与拉杆、力筋的连接,必须先用连接器串联后才能张拉。 采用一端张拉,另一端在张拉前要设置好固定装置。 张拉前应先安装定位板,检查定位板的力筋孔位置和孔径大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将定位板固定 在横梁上。 在检查预应力筋数量、位置、张拉设备和锚具后,方可进行张拉。 张拉工艺 先张法施加预应力工艺是在预制构件时,先在台座上张拉力筋,然后支模浇筑混凝土使构件成型的施工方法。 先张法张拉预应力筋,分为单根张拉和多根张拉;单向张拉和双向张拉。 单根张拉设备比较简单,吨位要求小,但张拉速度慢,张拉的顺序应不至使台座承受过大的偏心力。 多根张拉一般需要两个大吨位千斤顶,张拉速度快。 数根预应力筋张拉时,必须使它们的初始长度一致,张拉后每根力筋的应力均匀。 因此,可在预应力筋的一端选用螺丝杆锚具和横梁、千 斤顶组成张拉端,另一端选用墩粗夹具为固定端,这样可以利用螺丝杆的螺帽调整各根力筋的初始长度。 ( 1)张拉程序 钢绞线 0→初应力→ →б k(锚固)。 对于夹片式等有自锚性能的锚具,当使用低松弛预应力筋时张拉程序为: 0→初应力→ бk(持荷 2min)。 ( 2)断丝、断筋 张拉时预应力筋的断丝、断筋数量不超过下表中的要求 项次 类别 检查项目 控制数 1 钢丝、钢绞线 同一构件内断丝数不得超过钢丝总数的比例 1% 2 钢筋 断筋 不容许 钢筋的绑扎工作应在张拉 8小时完后进行 ,确保安全。 一般操作 采用螺丝杆锚具,拧紧端头螺帽,调整预应力筋长度,使每根预应力筋受力均匀。 一般施加 10%的张拉力,将预应力筋拉直,锚固端和连接器处拉紧,在预应力筋上选定适当的位置刻画标记,作为测量延伸的基点。 采用一端固定,一端多根张拉时,千斤顶必须同步顶进,保持横梁平行移动,预应力筋均匀受力。 分级加载拉至超张拉应力。 按预应力筋的类型选定持荷时间。 补足或放松预应力筋 的拉力至控制应力。 测量、记录预应力筋的延伸量,并核对实测值和理论值,其误差应在177。 6%之间。 如果不符合规定,应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张拉满足要求后,锚固预应力筋,千斤顶回油至零。 混凝土浇筑前 ,首先进行试浇 ,试浇成功后 ,再正式预制。 除符合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外,对于先张法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 1)振捣时应避免触及力筋和冲气胶囊。 ( 2)为防止冲气胶囊上浮和偏位,应派专人在浇注混凝土时随时检查定位筋和压块的固定情况。 放松预应力筋时应对称、均匀、分次完成,不得骤 然放松,放松时混凝土实际立方体强度不应低于设计标号的 90%,弹性模量必须达到设计值的 100%。 且放张时间应不少于 7天。 采用砂箱法或千斤顶法放松。 放松装置在预应力筋张拉前放置在非张拉端。 张拉前将砂箱活塞全部拉出,箱内装满干砂,让其顶着横梁。 张拉时箱内砂被压实,承受横梁反力。 放松预应力筋时,打开出砂口,让砂慢慢流出,活塞缩回,逐渐放松预应力筋。 在台座固定端的承力架与横梁之间,张拉前就安放两个千斤顶,待混凝土达到规定放松强度后,即可让两千斤顶同步回程,使紧 拉的力筋慢慢回缩,将力筋放松。 全部放松后,可用 “乙炔 氧气 ”烧割或用电弧切割外露钢筋,切割时要防止烧伤端部混凝土,切割后的外露端头,应用砂浆封闭或涂刷防蚀材料,防止生锈。 0块施工 0段结构复杂,梁体内预埋件、钢筋、预应力束及孔道、锚具密集交错,端面与待浇段密切相连,砼难于入模,难于振捣,其施工的主要难点是:内外模板安装、竖向预应力钢筋吊装以及砼入模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