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职高专: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理 制度建设 齐向阳、康伟(企业) 1 合计 1 1 2 ( 2)探索系统培养 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等 职业学校相关专业 和 高职 高分子材料应用专业 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 以 高分子材料 生产过程为主线,根据岗位能力要求, 按照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确定 《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基础化学) 、 《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 (高分子化学)、 《 高聚物合成技术 》 、 《高分子材料 加工技术 》、《 高分子材料分析检测技术 》 等 5 门 对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起至关重要作用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建设。 1 门 按省 级精品课程 标准建设 , 2 门 按院 级精品课程 标准建设 , 由课程负责人 、课程任课老师和企业专家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 培养需求 、课程定位和 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依据岗位职业标准制定 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基于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类型,实际工作岗位和主要职业活动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 高分子材料 生产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融合文化基础知识, 体现教、学、做结合, 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配合校内 、 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完成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 明确教学要求和课程教学条件,提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实施建议,确立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考核方式,从考核主体、 内容、标准、方式等方面进行考核。 校企合作 组织完成 《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 (基础化学) 、 《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材料加工 技术 》、《高分子材料分析检测技术》 、 《 化纤生产 技术》 5 门 课程特色教材 的 编写。 调整公共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和第二课堂, 构建基于生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 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制定在实践岗位有突出贡献的技能型人才进入高职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学习的办法。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探索系统培养投入一览表见表 14。 表 14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探索系统培养投入一 览表 建设计划 负责人 资金投入(万元) 2020 年 2020 年 小计 中、高职 教学内容整合 张立新 、 康伟 (企业) 1 1 2 核心课程确定 张立新 、 康伟 (企业) 1 课程 体系论证 张立新 、 康伟 (企业) 1 合计 2 2 4 ( 3) 强化 实践 育人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建立 “ 校中厂 ” 实践教学基地,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 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在原有实训条件基础上,整合资源,并进行升级, 基于“双证融通、 技能递进 ”的 人才培养模式 创建的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 进一步扩建 高分子材料 合成 实训 室 、 高分子材料 分析 检测 实训 室 等, 聘请校内的双师型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实践,做到与企业要求零距离的对接。 建设规划见表 15。 表 15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一览表 实训 室 名称 仪器设备 名称 负责人 数量 (台 /套) 单价 (万元 ) 小计 (万元 ) 高分子材料 加工 实训 室 螺杆挤出 生产线(管材、造粒) 石 红锦 1 15 15 注射机 1 13 13 模具(注射用) 5 2 高分子材料 合成 实训 室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合成实训装置 一套 60 60 高分子材料 分析检测 实训 室 DPC 凝胶渗透色谱 1 40 40 合计 130 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 “ 互利互惠、合作共建 ” 的建设方式,结合近年毕业生就业和顶岗实习运行状况,新增 5 个校外实训基地(见表 16)。 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及生产环境实施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不低于半年。 校企共同制订学 生实习岗位标准、编写实习指导书,健全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及质量评价体系,将教学工作延伸到企业,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指导、考核和培养。 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投入见 表 17。 表 16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 新增校外实训基地 序 号 实习基地名称 实习基地 性质 1 辽宁龙栖湾化纤有限公司 认识 实习 2 辽宁华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认识 实习 3 锦州永嘉化工有限公司 认识 实习 4 盘锦晟田化工有限公司 顶岗实习 及就业基地 5 大连博融新材料有限公司 顶岗实习 表 17 高分子材料应用 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投入一览表 建设内容 负责人 资金投入(万元) 2020 年 2020 年 小计 建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 杨连成 、韩燕来(企业) 1 合计 1 3) 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完善和创新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运行模式, 加强 实习实训教学过程监控;完善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文件及相关管理制度 ,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制定各种标准,整合专业群实训平台及专业方向实训,提升和完善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 的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和层次,围绕此目标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积极开展 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工作,扩大社会服务功能。 A. 实训基地环境、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 营造与企业对接的实践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入校如入厂、上课如上岗”的观念。 建立健全教学工厂管理制度和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实行校企共建、共管的体系。 B. 加强 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在满足教学的同时,提高其社会服务功能,为社会人员、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企业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紧密合作生产加工产品,学生实现生产性实训,企业取得了效益。 C. 加强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建设 ① 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双方人员参与过程的管理和质量考核,明确 专业与 企 业双方的权限和职责。 联合进行生产性实训环境规划和实训项目开发,制定运行规则、考核办法和保障措施,完善实训教学、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师资培训制度,并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强化校内外实训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② 制定 实训教学管理文件 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严格考核,不断改进与完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适合校内外实训(习)基地的教学管理、质量评价、质量监控及保障制度。 校企合作制 定专业实训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 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开发实训项目内容、项目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 编写专业实训、实习指导材料,包括指导手册、培训教材等,提高教学效果。 ③ 完善实训教学质量督导监控体系 完善学院实训教学督导、专业实训日常检查、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业教师互评三级监控体系,建立教学记录表、教学评价和建议表、业务考评表等 ,对教学质量进行 全过程 动态监测 ,保证 实训教学效果。 ④优化实训教学评价标准 校企合作 优化 考核评价体系,使实训教学考核评价更具有科学合理性。 对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 情况,与企业共同建立校企联合管理、评价与考核机制,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学质量。 在顶岗实习阶段,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顶岗实习管理组织机构。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内涵建设 见表 18。 表 18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内涵建设 一览表 建设计划 负责人 资金投入(万元) 2020 年 2020 年 小计 实训教学评价标准 杨连成 、韩燕来(企业) 校内实训基地 管理、安全等相关 制度 杨连成 、韩燕来(企业) 校外顶岗实习 工作流程 杨连成 、韩燕来(企业) 顶岗实习学生考核办法 杨连成 、韩燕来(企业) 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协议 杨连成 、韩燕来(企业) 合计 1 4)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利用第二课堂为学生开办 创新能力培养 培训班,让学生 学习创新理论,建立创新思维 ,实践创新方法。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及职业技能大赛 , 并选拔优秀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科技开发,将创新思维和方法应用 到实际学习活动中。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 创新能力培养 项目建设投入见表 113。 表 113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项目建设一览表 项目 建设计划 责任人 资金投入(万元) 2020 年 2020 年 小计 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每年 至少 开展科技创新项目 1 个 张立新 1 1 2 职业技能大赛 每年组织技能大赛 1 次 1 1 2 合计 2 2 4 ( 4) 转变培养模式 突出 高分子材料 特色, 围绕培养目标, 强化技能训练。 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通过广泛 的 社会调研和相关企业专家论证, 确定 人才知 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实际需要,将 培养 目标分解成 基本 能力 、专项 能力 、综合 能力等子目标,其中 基本 能力包括 化学实验技能、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日常交往礼仪等 , 是专 项 技能的基础。 专项 能力主要包括 高分子材料 生产单元设备运行与管理 等技能。 综合 能力包括 原料 的制备、产品质量控制及 多岗位化工设备运行 等技能,是学生在 工作 中直接应用的技能。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 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 50%。 为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将学习过程融入实际项目工作过程中 , 在校内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使学生掌握 高分子材料生产 的相关理论,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企业生产车间中实施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规范地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学会装置开停车、巡回检查、资料录取、填写生产报表、维护管理以及动态分析等技能,并考取高级 聚合生产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进行铁人精神教育,学习做人、做事的本领,进而获得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①教学方法 以 开车前的准备、预处理与输送、 生产过程 与控制、 产品分离与精制 等 生产工序 能力为目标,结合 高分子材料 生产 特点进行课程开发。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 现场教学、 小组讨论、 仿真 操作 、顶岗实习 等多种教学方法, 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 生产 相结合。 ②教学手段 通过与企业合作,由企业兼职教师提供车间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等音像资料,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并且通过多媒体设备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创设工作 情境 ,注重专业案例的积累与开发,以多媒体、录像与光盘、案例分析、在线答疑、 仿真 操作等手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 结合 高分子材料 生产实际,考虑 学校与企业的时空障碍。 与 辽宁龙栖湾化纤有限公司 、锦州石化公司橡胶车间、聚丙烯车间等企业 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 、虚拟运营 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 、工作 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③教学组织形式 结合 高分子材料 企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与教学内容的有效对接, 改变传统的按固定地点、固定模式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开展分组教学、灵活授课、弹性教学, 对专业课程选择典型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教学 ,对于不具备现场教学条件的,在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教师中进行教学。 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由教师进行操作性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明确知识点,掌握专业技能。 在 生产实习、 顶岗实习的组织安排上,适应 高分子材料 企业 工作的特殊性,采用 倒班 顶岗分阶段实习,由企业 学校共同考核评价。 ④ 课程内容 更新 根据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以及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时进行调整和滚动修订,保持课程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教学内容 要 根据企业技术进步的情况,每年进行更新,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 同步。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资金投入见表 19。 表 19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投入一览表 课程名称 建设计划 负责人 资金投入(万元) 2020 年 2020 年 小计 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 (基础化学) 调研, 确定课程标准及内容 马 超 、满克 (企业)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材建设 课程 资源库建设 合计 5 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 (高分子化学) 调研, 确定课程标准及内 容 张立新、满克 (企业)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材建设 课程 资源库建设 合计 5 高分子材料加工 技术 调研, 确定课程标准及内容 石红锦、郭士刚(企业)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材建设 课程 资源库建设 合计 5 高分子材料分析检测技术 调。辽宁高职高专: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埋件,须在锚板上钻振捣孔用来振实砼,但钻孔的位置及大小不能影 响锚板的正常使用。 2 当预埋件位于砼侧面时,可选用下列方法: ( 1) 预埋件距砼表面浅且面积较小时,可利用螺栓紧固卡子使预埋件贴紧模板,成型后再拆除卡子。 ( 2) 预埋件面积不大时,可用普通铁钉或木螺丝将预先打孔的埋件固定在木模板上,当砼断面较小时,可将预埋件的锚筋接长,绑扎固定。 ( 3) 预埋件面积较大时
和端面 2 T02 25m 麻花钻 钻孔 3 T03 3mm的面槽刀 加工端面槽 mm 4 T04 内孔车刀 车孔 5 T05 4mm 切槽刀 加工 59mm 的槽 6 T06 端面车刀 加工 182 的槽 7 D07 17mm 钻头 钻定位孔 4X 17mm 8 T08 40mm 端面铣刀 加工六面 9 T09 中心钻 钻中心孔 10 量具的选择
**通知 *** ****在 9 月 29 日完成初稿设计 30 日确定正式稿件 为写真材料。 10 月 5日前制作完毕。 Create PDF files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printer ()《药店促销方案及技巧案例分析》 带着猫咪去钓鱼 案例二 春节药店促销方案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 许多药店为促销做了大量准备
学院每年定期开展学生技能大赛,在学生原来参加省级大赛的基础上,争取进入决赛,保证 100%的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 格证书的同时,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提高到 6%。 六 、 专业 建设预算与管理 学院在财务处设置专人管理建设资金,由单位的纪检部门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按照上述预算进行检查。 实训基地 完善 一览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完成时间 用途 经费 (万元) 1 岗位 综合 实训室
4d。 ( 8) 监理与试验中心、 施工单位应对喷 射混凝土的厚度进行检测,如未达到设计厚度,应及时补喷至合格为止。 未经检查,不得擅自拆除排架。 其 他 锚喷支护工程竣工后,应按设计要求的质量合格条件进行验收。 施工单位应及时提供下列资料: ( 1) 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工地材料试验报告,代用材料试验报告。 ( 2) 锚喷支护施工记录。 ( 3) 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厚度、外观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