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内容摘要:

展的要求,各课程组大胆进行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①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新制订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将专业实践课的比例由 50%提高至 %;②以课堂、课间实训相结合为主体, 以课间见习为巩固课程实践教学的手段, 以课程结束和实习后综合技能训练为补充,开展了遵循任务驱动、情境模拟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设计的形式多样的技能实训活动;③适 时补充临床新技术,以弥补教材的滞后性;④改革以一次考核定成绩的评价方式,采取综合评价方式,即“课程技能成绩=平时成绩 +技能抽考成绩 +技能总考成绩”,其中“平时成绩=练习评价记录及实验报告 +临床见习报告 +情境模拟实训”;将以往仅由教师评价的单一评价改为护生自我评价、同学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的“三主体”评价方式。 ,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 为了培养护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我们实施了任务引领、岗位体验、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促进了护生对护理岗位、工作职责的感性认识,使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以提高护生的职业能 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当前 本专业教学已全部采取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且 制作 了 许多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大力进行基于网络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许多课件已上 传至 校园网,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 ,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专业带头人王艾兰教授系江苏省卫生高职护理专业带头人,近几年来,她主持和参研了省级课题 7 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 20 多篇;主编教材 4 本,组织了多项精品课程的申报,并主持《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及课程改革的建设工作, 同时 兼 任了多项社会职务,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 在专业带头人的统筹规划下,当前护理专业已拥有一支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业务素质精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护理专业教师共计 56 名,其中 教授 3 人、副教授 26 人、讲师 4 人、助理讲师 25人, 高级职称教师 占 %, “双师型”教师 达 70%以上 , 骨干教师占 45%以上,均具备核心课程设计能力 , 45 岁以下教师已取得硕士学位 者 占 %。 本专业 45%教师具备较强的“技术取向”课程设计能力; 所有 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由副教授主持,他们具有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熟悉临床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动态,能主动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并以此为基础主持课程的开发 与 设计;兼职教师均为二级以上医院的一线临床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均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职业教育 特点,开发和优选教材 本专业自主研发了一系列适于高职护生认知规律的特色教材,如: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整合了《护理药理学》和《护理实用人体学》;采用“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模式编写了 《 护理学导论和基础护理学》;为了满足实训的需要,各教研室自行开发了《 情境模拟实训手册》、《实验指导书》和《练习评价记录与实验报告册》。 以上系列教材中,《护理药理学》和《护理实用人体学》分别于 2020 年和 2020 年被批准为江苏省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根据“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思想,我院在教材建设方面加大了与盐城市第一、三人民医院护理专家的合作力度。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临床护理专家为主体”的原则,以保证教材的逻辑性与职业性,现已与以上两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