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和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课程培训教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检验与试验的质控系统主要责任人员(各单位可按压力容器制造具体情况增设,但不得少于八名),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有充分明确对本系统、环节、控制点负责的职责。  制订“质量保证手册”等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有章可循,统一思想,统一方法,统一步调,规范人们的质量行为和活动。 54  质量控制系统  质量控制环节  质量控制点  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 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结构  质量保证体系三大文件: 质量保证手册; 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作业(工艺)文件及质量记录表格(样品表格); 55 三、压力容器制造(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  准备工作; 运行; 运行有效标志; 自我完善机制  ( 1)全员宣传、教育、培训、指导、考核、贯彻实施、监督检查。  ( 2)定期质量分析、质量审核、管理评审、纠正 /预防措施、持续改进; 56 第三节编写和实施  一、质量保证手册及其管理  二、质量保证手册编写步骤  三、编写质量保证手册应注意事项 57  手册应符合法规标准要求; 手册符合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手册切合企业实际,具有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手册的完整性、正确性(不与法规标准抵触); 压力容器和 ISO9000手册至少目前不能二合一,不可能也不许可。 我国压力容器的质量 58  管理采用了要求最严的认证方法 ——制造许可证(市场准入证)和强制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制度。 ISO9000是适用各行业的质量管理标准,但是仅有质量保证体系要求,对产品没有任何具体要求,这要靠法规标准、合同协议作出规定。 59  四、质量保证手册基本格式和内容  压力容器质量保证手册目录(质量保证手册的结构)  质量保证手册批准颁布令 „„„„„„„„„„  1 前言 „„„„„„„„„„„„„„„„„„  2 引用或采用的法规标准 „„„„„„„„„„  3 术语和缩写 „„„„„„„„„„„„„„„  4 管理职责 „„„„„„„„„„„„„„„„ 60  5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  6 文件和记录控制 „„„„„„„„„„„„„ 7 合同控制 „„„„„„„„„„„„„  8 设计控制 „„„„„„„„„„„„„„„„  9 材料、零部件控制 „„„„„„„„„„„„„  10 工艺控制 „„„„„„„„„„„„„„„  11 焊接控制 „„„„„„„„„„„„„„„  12 热处理控制 „„„„„„„„„„„„„„  13 无损检测控制 „„„„„„„„„„„„„  14 理化检验 „„„„„„„„„„„„„„„  15 检验与试验控制 „„„„„„„„„„„„„  16 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 „„„„„„„„„ 61  17 不合格品(项)控制 „„„„„„„„„„  18 质量改进与服务 „„„„„„„„„„„„  19 人员培训、考核和管理 „„„„„„„„  20 其它过程控制 „„„„„„„„„„„  21 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 „„„„„„„„ 62 五、质量保证手册每章正文的格式目录 质量保证手册 章节号与标题 文件号 单位名称或标志 版次 /修订状态 第 页 共 页 1目的 /总则 引用法规标准对管理的要求 2范围 适用范围 职责 质控系统程序图(见教材附录 B— L) 质量活动(控制环节、控制点、即实施措施和方法) …… 6程序文件 7作业(工艺)文件及质量记录表卡 63 六、各质量控制系统建立和运行的一般程序  基础是:质量保证体系十八项要素。  根据质量保证工程师的提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代理人)任命主要质量控制系统的责任工程师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 充分明确责任工程师的职责和条件。 64 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领导下, 归口一或二个管理要素,编制质量控制系统、环节、控制点(质量保证手册的一或二章),相关的程序文件、作业(工艺)文件及质量记录表格等,以统一思想、统一方法、规范行为(有章可循)。 对本系统相关人员进行法规标准、 专业知识、质量保证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教育培训考核、指导贯彻实施方法(照章办事)。 65  监督检查验证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质量控制系统、环节、控制点。  正确处理和解决不合格问题是质量保证体系成熟的体现,贯彻持续改进。  满足法规基本条件和专项条件所规定的资源条件。 66  七、压力容器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程序图 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 管理职责 焊接控制 ( 焊工资格 、 工艺评定 、 焊接工艺与设备 )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文件和记录控制 质量改进与服务 人员培训、考核 及其管理 材料、零部件控制(含焊接材料) 作业(工艺)控制 设计控制 不合格品(项)控制 计量与理化金相试验 无损检测 其他过程控制 检验与试验控制 监督检验 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与设备 (焊接、热处 理等 ) 输入 输出 输入 产品实现 输出 客户 /市场 67 第四节 中国压力容器制造(设计)质量体系六个特点  采用最复杂,要求最严的质量认证方法,即实行制造资格许可制度和产品安全性能强制监督检验制度 68  ● 有一整套严实的法规标准对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七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监察和监督检验;  ● 建立由质量保证工程师领导的各专业责任工程师为核心的安全质量技术责任制进行自我控制;  ● 有明确的资格鉴定评审实施细则;  ● 有简明清晰质量控制程序图;  ● 有完整的质量记录表格(样表)作为质量体系运转中流通传递的凭证。 69 第五节 质量管理基本要素的确定  根据 TSG Z0004- 20xx《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编制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其中涉及 18个质量管理要素。  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表卡等。  制造单位根据生产的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主要生产过程控制的内容,确定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 70 要素。 生产过程中所涉及质控环节均应包括在质量保证体系中;不涉及的环节, 体系中可不反映。  按照新规范对于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 “ 其它过程控制 ” 是指在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对其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加以特别控制的过程。  按照 194号文为依据制定的质量保证手册需按照新规范进行修改和变更,主要注意以下四点。 增加 “ 合同控制 ” 要素,将 “ 压力试验控制 ” 要素 71 并入 “ 检验与试验控制 ” 要素之中。 将压力试验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入到检验与试验责任人员职责和权限之中。 3 、将手册中各要素的排列顺序、名称及内容按照新规范对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根据产品生产过程特点有其它过程控制要求的,可参照培训教材第十九章设立其它过程控制要素。 72  通过上述修改,按照质量保证体系要素编制质量保证手册,及支持这些要素的程序文件和作业(工艺)文件及质量记录表格。 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工艺)文件及质量记录表格构成了质量保证体系的三个层次文件。 73  按照质量保证体系要素编制质量保证手册,及支持这些要素的程序文件和作业(工艺)文件及质量记录表格。 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工艺)文件及质量记录表格构成了质量保证体系的三个层次文件。  案例:封头制造单位少设计控制一个要素。 但要增加模具管理控制和来料加工控制两个必要的其它过程控制要素,因而也是 18个要素。 74 第六节 编写程序文件应注意事项  由于每一个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都由若干个程序文件支持,而这些程序文件在 TSG Z0004中仅用了一句话, 10几个字或几十个字来表述,具有指导性,但很原则不具体。 如无损检测分包要求这一段话仅有几十个字的表述。 我们认为编写程序文件应注意: 75  必须编制有程序文件,并有名称、编号。 如 NDE分包要制定 “ 无损检测分包管理规定 ” 和文件编号或在 “ 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 中加以明确。  文件内容与有关规定一致,不与法规标准相悖。 如 “ 无损检测分包管理规定 ” 中至少应有分包方评价、分包协议签署和分包项目的质量控制的内容。 76  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企业仅有 3005的射线机,那么透照厚度大于 40mm的射线检测才进行分包。 对于 A2级企业、 UTII级不足 3人 项,则 UT需分包。 77  第七节 新法规、标准出台或原法规、标准已经修订替换要做哪些工作。  A、收集现行有效的法规、标准;  B、组织学习,正确理解领会,进行教育培训;  C、对问题点可请示报告;  D、组织编制、修订质保手册、相关程序文件、作业(工艺)文件及质量记录表卡; 78  E、需要时完善有关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艺装备、检测手段;  F、明确全面正式实施时间,贯彻质保手册、程序文件、作业(工艺)文件及质量记录表卡新增或调整的规定;  G、开始运转后不断完善不适应之处,使新法规、标准的要求得以正确过渡实施,确保质量体系正常运行。 79 第八节、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思路 为了保证压力容器及其承压部件的安全可靠,满足客户要求,通过实施质量 保证体系 来实现。 根据质量管理的思想、理论、原则、方法和压力容器法标准的要求,厂长 (经理 )授权任命质量保证工程师和所需的专业责任工程师建立质保体系,按 22号令和 TSG Z000420xx规定的 18个基本要素, 80 制定一整套协同一致、行之有效的文件〔 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作业(工艺)文件及质量记录表格 〕 ,实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安全质量技术责任制”,进行自我控制,使产品制造全过程处于持久稳定的受控状态,而且任何工作或生产活动均具可追溯性的质量记录表卡提供证实。 定期进行质量分析、内部审核、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纠正 /预防措施,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 真正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法治厂、从严治厂”。 81 法规标准和专业技术是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控制系统责任工程师的基础。 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控制系统责任工程师是集质量、技术、管理为一体的管理者,负责建立并领导一个充分、适宜、有效的质保体系 —— 质控系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