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总)内容摘要:

管道敷设符合设计要求,并 经验收合格。 2 施工前应有施工方案,有详细的技术交底,并交至施工操作人员。 3 各种进场规格、品种、材质等符合设计要求,进场后进行相应验收,并对砂石进行检验,级配和含泥量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并有相应施工配比通知单。 4 通过压实试验确定垫层每层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 材料准备 1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料。 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或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 设计要求。 颗粒级配应良好。 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 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 3%。 3 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 2/3,并不宜大于 50 ㎜。 机具准备 蛙式打夯机、手扶式振动压路机、机动翻斗车、筛子、铁锹、铁耙、量斗、水桶、喷壶、手推胶轮车、 2m 靠尺等。 环境及作业条件准备 1 基土表面干净、无积水,已检验合格并办理隐检手续。 2 基础墙体、垫层内暗管埋设完毕,并按设计要求予以 稳固,检查合格,并办理中间交接验收手续。 3 在室内墙面已弹好控制地面垫层标高和排水坡度的水平控制线或标志。 4 施工机具设备已备齐,经维修试用,可满足施工要求,水、电已接通。 5 对扬尘的控制:配备洒水车,对砂石等洒水或覆盖,防止扬尘。 13 6 对机械的噪声控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 7 采用砂、石材、碎砖料铺设时,不应低于 0℃;当低于所规定的温度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冬期措施 . 施工人员的准备 1 管理人员:现场工长、质检员、放线员等 2 操作人员:打夯机操作工、电工、力工等 职业健康与施工安全措施准备 1 砂过筛时,操作人员应戴口罩、风镜、手套、套袖等劳动保护用品,并站在上风头作业。 2 现场电气装置和机具应符合施工用电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3 打夯机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防止漏电伤人。 两台打夯机在同一作业面夯实时,前后距离不得小于 5m,夯打时严禁夯打电线,以防触电。 4 配备洒水车,对干砂石等洒水或覆盖,防止扬尘。 5 现场噪声控制应符合有关规定。 6 运输车辆 应加以覆盖,防止遗洒。 7 夜间施工时,要采用定向灯罩防止光污染。 8 大型机械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 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 弹线、设标志 分层铺筑 洒水 夯实或碾压 找平验收 操作工艺 1 清理基土 铺设垫层前先检验基土土质,清除松散土、积水、污泥、杂质,并打底夯两遍,使表土密实。 2 弹线、设标志 在墙面弹线,在地面设标桩,找好标高、挂线,作控制铺 填砂或砂石垫层厚度的标准。 3 分层铺筑砂(或砂石) ( 1)铺筑砂(或砂石)的厚度,一般为 150~ 200 ㎜,不宜超过 300 ㎜,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 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 大面积的砂垫层,铺填厚度可达 350 ㎜,宜采用 6~ 10t 的压路机碾压。 ( 2)砂和砂石宜铺设在同一标高的基土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底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接槎处应注意压(夯)实。 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 3)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作成斜坡,每层接槎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 ~ ,并充分压(夯)实。 4 洒水 铺筑级配砂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洒水湿润,以保持砂的最佳含 14 水量,一般为 8%~ 12%。 5 碾压或夯实 ( 1)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作业时应严格按照试验所确定参数进行。 用打夯机夯实时,一般不少于 3 遍,每夯应保持落距为 400- 500mm,要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全面夯实。 采用压路机碾压,一般不少于 4 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 500mm。 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振实后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 2) 当基土为非湿陷性土层时, 砂垫层施工可随浇水随压(夯 )实。 每层虚铺厚度不应大于 200MM。 6 找平和验收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7 雨期施工 砂施工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有防雨排水措施,刚铺筑完或尚未夯实的砂,如遭受雨淋浸泡,应将积水排走,晾干后再夯打密实。 8 冬期施工 不得在基土受冻的状态下铺设砂,砂中不得含有冻块,夯完的砂表面应塑料薄膜或草袋覆盖保温。 砂石垫层冬期不宜施工。 9 质量控制 施工时 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干密度,砂垫层干密度以不小于该砂料在中密度状态时的干密度数值为合格;中砂在中密度状态的干密度,一般为 - ,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用贯入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为合格。 质量标准 一般规定 1 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 60mm;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 100mm。 2 砂石应选用天然级配材料。 铺设时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压(夯)至不松动 为止。 主控项目 1 砂和砂石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砂应采用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 2/3。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 2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干密度(或贯入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试验纪录。 一般项目 1 表面不应有砂窝、石堆等质量缺陷。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2 砂垫层的砂石垫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中表 的规定。 检验方法 :应按本标准 中表 的检查方法检验。 15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15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标高 177。 20 用水平仪检查 3 坡度 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1000, 且不大于 30 用坡度尺检查 4 厚度 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 1/10 用钢尺检查 资料核查项目 1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批验收记录 ,见表。 2 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3 施工配合比单。 4 各摊铺层的隐蔽验收及其他有关验收文件。 5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干密度(或贯入度)试验记录。 6 土壤中氡浓度检测报告。 成品保护 垫层铺设完毕,应尽快进行上一层的施工,防止长期暴露;如长时间不进行上部作业应进行遮盖和拦挡,并经常洒水湿润。 搞好垫层周围排水措施,刚施工完的垫层,雨天应作临时覆盖,不得受雨水浸泡。 冬期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受冻。 已铺好的垫层不提随意挖掘,不得在其上行驶车辆或堆放 重物。 炉渣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一般要求 炉渣垫层适用于建筑地面工程中面层下的垫层,构造层主要铺设在水泥类基层上隔绝或减缓温差变化较大的部位。 炉渣垫层按其所配制材料组成有四种做法:一是用纯炉渣铺设为炉渣垫层;二是用石灰与炉渣拌合铺设为石灰炉渣垫层;三是用水泥与炉渣拌合铺设为水泥炉渣垫层;四是用水泥、石灰与炉渣拌合铺设为水泥石灰炉渣垫层,以上统称为炉渣垫层。 炉渣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 80 ㎜,其构造做法见图: 16 基土(原状土或压实填土)炉渣垫层楼地面工程炉渣垫层构造简图炉渣垫层水泥类基层楼面结构层(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楼板)D 80D垫层厚度 水闷炉渣外表面应加保温材料覆盖,防止受冻。 做炉渣垫层前 3d做好房间保暖措施,保持铺设和养护温度不低于 5℃。 已铺好的垫层应适当护盖 ,防止受冻。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1 进行技术复核,基层标高、管道埋设符合设计要求,并经验收合格。 2 施工前应有施工方案,有详细的技术底,并交至施工操作人员。 3 各种进场原材料规格、品种、材质等符合设计要求,进场后进行相应验收,并有相应施工配比通知单。 4 施工前应有施工方案,有详 细的技术交底,并交至施工操作班全体人员。 5 严格控制各道工序的操作质量,配料应准确掌握配合比,搅拌要均匀,并严格控制加水量。 6 铺设炉渣时加强厚度和平整度的检查,滚压密实均匀,加强成品的养护等,以确保达到要求的强度。 材料准备 1 炉渣:炉渣内不应含有有机杂质和未燃尽的煤块,粒径不应大于 40mm(且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 1/2),且粒径在 5mm 及其以下的颗粒,不得超过总体积的 40%。 2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3 熟化石灰:石灰应用块灰,使用 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 5mm 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也可采用磨细生石灰,或用粉煤灰、电石渣代替;采用加工磨细生石灰粉时,使用前加水溶化后方可使用。 机具准备 搅拌机、手推车、石制或铁制压滚(直径 200mm,长 600mm)、平板振动器、平铁锹、计量器、筛子、喷壶、浆壶、木拍板、 3m 和 lm 长木制大杠、笤帚、钢丝刷等。 环境及准备 1 结构工程已经验收,并办完验收手续,墙上水平标高控制线已弹好。 2 预埋在垫层内的电气及其设备管线已安装完(用细石 混凝土或 1: 3 水泥砂浆将电管嵌固严密,有一定强度后才能铺炉渣),并办完隐蔽验收手续。 17 3 穿过楼板的管线已安装验收完,楼板孔洞已用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 4 地面以下的排水管道、暖气沟、暖气管道已安装完,并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 施工人员准备: 1 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工长、现场技术员、质检员、放线员等。 2 熟练的搅拌机操作工、振捣工、及找平抹灰工等施工前均以了解施工要点并到位。 3 技术培训安全技术交底。 职业健康与施工安全措施准备 1 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 求: ( 1)炉渣、石灰过筛、闷水、 拌合料拌合和垫层铺设以及 装卸使用白灰等含有有害粉尘等施工材料时,操作人员应戴手套、穿胶鞋、戴防护眼镜及口罩、 手套、套袖等劳动保护用品,并站在上风头作业。 由于粉尘对肺器官影响较大,长期接触容易引起肺部疾病。 ( 2)在施工过程中现场配备洒水车,对干炉渣等洒水或覆盖,防止扬尘。 车辆运输应加以覆盖,防止遗洒。 开挖出的污泥等应排放至垃圾堆放点。 2 安全措施 : ( 1)检查机具设备是否完好,运转是否正常,同时应检查外漏的旋转部分防护罩是否完好且牢固,机器保护接地是否完好,否则应立即返 修,机器不得带病工作,以免工作时伤人。 ( 2)施工机械用电应符合现场施工用电有关规定,夯填垫层前,应先检查打夯机电线绝缘是否完好,接地线、开关是否符合要求;使用打夯机应由两人操作,其中一人负责移动打夯机胶皮电线。 ( 3)打夯机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防止漏电伤人。 两台打夯机在同一作业面夯实时,前后距离不得小于 5m,升打夯时严禁夯打电线,以防触电。 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基底处理 → 配置炉渣 → 招标高、弹线、做找平墩 → 基层洒水湿润 → 铺炉渣垫层 → 刮平、滚压(振实)→ 养护 操作工艺 炉渣垫层采用炉渣或水泥与炉渣或水泥、石灰与炉渣的拌合料铺设,其厚度不应小于 80mm。 1 基层处理:铺设炉渣垫层前,对粘结在基层上的水泥浆皮、混凝土渣子等用钢凿子剔凿,钢丝刷刷掉,再用扫帚清扫干净,洒水湿润。 2 炉渣(或其拌合料)配制: ( 1)炉渣或水泥炉渣垫层的炉渣,使用前应浇水闷透;水泥石灰炉渣垫层的炉渣使用前应用石灰浆或用熟化石灰浇水拌合闷,闷透时间均不得少于 5d。 ( 2)炉渣在使用前必须过两遍筛,第一遍过大孔径筛,筛孔径为 40mm,第二遍用小孔径筛,筛孔为 5mm,主要 筛去细粉末,使粒径 5mm 以下的颗粒体积不得超过总体积的 40%。 ( 3)炉渣垫层的拌合料体积比应按设计要求配制。 如设计无要求,水泥与炉渣拌合料的体积比宜为 1:6(水泥:炉渣),水泥、石灰与炉渣拌合料的体积比宜为 1: 1: 8(水泥:石灰:炉渣)。 18 ( 4)炉渣垫层的拌合料必须拌合均匀。 先将闷透的炉渣按体积比与水泥干拌均匀后,再加水拌合,颜色一致,加水量应严格控制,使铺设时表面不致出现泌水现象。 水泥石灰炉渣的拌合方法同上,先按配合比干拌均匀后,再加水拌合均匀。 ( 5)找标高、弹线、做找平墩:根据墙上水平标高线及设计 规定的垫层厚度(如无设计规定,其厚度不应小于 80mm),往下量测出垫层的上平标高,并弹在周墙上。 然后拉水平线抹水平墩(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抹成 60mm 60mm 见方,与垫层同高),其间距 2m 左右,有泛水要求的房间,按坡度要求拉线找出最高和最低的标高,抹出坡度墩,用来控制垫层的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