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最新整理by阿拉蕾)内容摘要:

的合并,或改变顺序达到简化或取消一部分工序 4 设备、工具 改变加工设备、工具使工作更简便、效率更高 5 操作动作 能否改进操作方法,使操作动作更简便 一个企业的作业系统可以分为生产性作业系统(简称作业系统)和管理性作业系统(简称管理系 统)两大类。 工作研究是以生产作业系统为主要对象,同时也注意研究管理事务作业系统。 二、工作研究内容 工作研究包括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 方法研究目的在于寻求经济有效的工作方法,通过作业系统的再设计,使其可以发展为理想的作业系统。 作业测定的目的是确定各项作业科学合理的工时定额。 两者目的虽各有侧重,但两者的关系又是十分紧密的。 其关系和具体内容如图 31所示。 工作研究就是通过方法研究分析每个作业以及系统化作业,强调最好的方法,通过作业测定分析运转状态并测定单位作业时间,设定标准时间与作业量,然后依据方法研究与作业测 定设定最佳方法和时间组合,设计最佳的作业系统。 方法研究 方法 材料 工具与设备 工作环境条件 对整个制造程序或工序的分析 —— 工艺程序图 程序分析 产品或材料的流程 —— 流程程序图 搬运分析 —— 搬运流程图,搬运活动性表 人机操作分析 操作分析 联合作业分析 双手操作分析 动作分析 动作要素分析 动作经济原则 14 图 31 工作研究的内容 三、工作研究的步骤 挖掘问题和确定工作研究项目 —— PQCDSME 调查表 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大多不会明显存在,因此首先应具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有必要对过去的统计资料(效率、机器运转率、成品率、单耗等)进行仔细核查。 按表 32所示的 PQCDSME调查表进行调查,可以更加有效地确认问题之所在。 表 32 基于 PQCDSME 的调查表 序号 调查项目 调查重点(举例) 1 生产率( P) Productivity 生产率是否下降 是否能够提高生产率 2 质量 (Q) Quality 产品质量是否有所下降 不合格率是否更高了 合格率是否能够提高 15 观察现行方法,记录全部事实( 5W1H) 问题一旦明确,就要确立调查计划,进行现场分析。 按表 33所示的 5W1H进行全面的、毫无遗漏的调查是至关重要的。 当进行方法研究时,表 33的问题必须有系统的一一询问,这种有系统的提问技巧乃是方法研究分析成功的基础。 严格考察记录事实,寻求改进现状的可能方案( ECRS) 通过分析记录的事实,确定问题的重点和改善目标,在充分考虑改善四原则的基础上,寻求改进现状的可能方案。 改善四原则见表 34所示。 表 33 基于 5W1H的调查表 16 表 34 改善四原则 评价和拟定新方案( TEED) 对于一些复杂和重大的改进,通常会形成几个方案。 这些方案通常各有所长和所短,这就需要通过评价比较,选择较为优秀和合理的方案,作为拟定的实施方案。 评价和选择方案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应 该包括: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方案实施的难易程度。 具体内容见表 35所示。 制定作业标准及时间标准 对于选定的改进方案要经过标准化的步骤,才能变成指导生产作业活动和操作方法的规范和根据,才能使改进方案真正落到实处。 作业标准化是新方法报告书的具体化,其中主要应该包括作业中使用的机器设备和工具标准化,工作环境标准化,工作地布置标准化以及序号 项目 问题 1 对象 做什么。 What 2 作业人员 谁来做。 Who 3 目的 为什么这样做。 Why 4 场所、位置 在哪里做。 Where 5 时间 什么时候。 When 6 方法 怎样做。 How 原则 目标 例子 排除 ( E) 是否 可以不做 如果不做将会怎么样 省略检查 通过变换布局省略搬运 合并( C) 是否可以更简单 将 2个以上的加工同时作业 将加工和检查同时作业 重排( R) 是否可以调换顺序 更换加工顺序提高作业效率 简化( S) 2个以上的工序是否可以合并起来 重新认识作业 自动化 17 作业指导书等。 作业指导书是指导工人掌握作业或操作方法的要领,包括正确使用设备和工具等,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针对拟订的标准方法制定标准时间,为企业的生产计划 、人员安排等提供依据。 表 35 评价方案调查表 新方案的组织实施 这应该是工作研究中关键的一步。 因为只有新方案真正在生产中得以实施,工作研究的真正效果才能发挥,工作研究的目标才能实现。 新方案的组织实施包括以下工作: 获得有关部门主管的认可和支持;相关人员的学习、培训 ,掌握新方案;现场实验运行 (模拟实验 确认方案的可行性 );维持新方案 ,切勿半途而废。 检查和评价 新方案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应该由工业工程部门主管对此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出评估。 检查 重点是考察方案实施以后产生的种种影响; 方案原定目标是否实现;分析制定的作业标准与实际的差异 ,考虑有无调整的必要等。 第四章 方法研究 序号 调查因素 调查重点 1 技术( T) Technology 采取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是否简便、有效 对产品质量是否会带来不利影响 2 经济( E) Economy 方案实施后可 能带来的节约额 3 环境( E) Environment 方案的实施是否会对作业现场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带来影响 4 实施难易程度( D) Difficulty 方案实施时组织调度工作量的大小 方案被相关主管人员和操作者接受的程度 18 一、方法研究的涵义 所谓方法研究是指遵循科学的步骤,对现行的工作方法或拟议的工作进行系统的观察、记录、分析,改进其中不必要和不合理的部分,以寻求更为简便、有效、安全和经济的工作方法的原理和技术。 二、方法研究的应用范围 设计和调整全厂与车间平面布置,确定原材料、半成品在工作或车间的运输路线。 调整和改进生产组织与劳动组织,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利用设备、厂房和人力资 源等。 改进生产和管理业务流程,避免和消除不必要及不合理的作业步骤和管理。 改进操作方法,使操作者的作业活动更为安全、有效,并减轻体力和精力疲劳。 为制定作业标准时间提供合理的作业程序和操作方法。 三、方法研究的特点 求新意识 —— 不自满,永无止境的求新意识是方法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不以现行的工作方法为满足,力图改进,不断创新。 方法研究的指导思想 —— 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力求在不投资或少投资的情况下,获得大的经济效益。 方法研究的着眼点 —— 系统整体优化,方法研究首先着眼于整个工作系统、生 产系统的整体优化(程序分析),然后再深入地解决局部问题(操作分析),再进而解决微观问题(动作分析),从而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的目的。 四、方法研究的主要分析技术 19 方法研究的分析技术分为三类: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 程序分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