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加工概论考试总结内容摘要:

/s) ,油品就会变成无定型的玻 璃状物质,失去流动性,这种凝固称为粘温凝固。 不是很确切,仍是可塑性物质,而不是固体。 构造凝固:含蜡原油或油品,在温度下降过程中,由于蜡结晶析出而引起的凝固。 33. 同一油品:浊点高于结晶点。 冰点比结晶点高 1~ 3℃。 34. 浊点 冰点 结晶点 35. 浊点 结晶点 凝点 出现雾状浑浊 出现肉眼能分辩的结晶 失去流动 性 冷滤点 冰点 倾 点 不堵塞滤清器时的最低温度 升温至结晶消失 能流动的最低温度 36. 对比状态是用来表示物质的实际状态与临界状态的接近程度 对比状态定律:对于不同的物质,当具有相同的对比温度 Tr 和对比压力 Pr 时,其对比体积 Vr 也近似相等 37. 压缩因子 定义: 实际气体的 PVT 关系常用下式表示: Z = PV / RT 38. 当实际气体处于临界点时,此时的压缩因子称为临界压缩因子 Zc。 39. 对于小的球形分子如氩、氪、氙等惰性气体,其 ω =0,这类 物质称为简单流体。 其余的物质称为非简单流体,它们的 ω > 0。 对于同一系列的烃类,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偏心因子也越大;当分子中碳数相同时,烷烃的偏心因子较大,环烷烃和芳香烃的较小。 40. 石油馏分的焓值是温度、压力及其性质的函数。 在相同温度下,密度小、特性因数 K 值大的石油馏分具有较高的焓值,烷烃的焓值高于芳香烃的,轻馏分的焓值高于重馏分的。 41. 实验测定烃类的质量热容时可以发现,不论是液态还是气态,其质量热容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压力对于液态烃类质量热容的影响一般可以忽略;但气态烃类的质量热容随压力的增高而明显 增大。 就不同族的烃类而言,当分子量接近时,烷烃的质量热容最大,环烷烃的次之,芳香烃的最小。 42. 闪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溢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汽油的闪点是相当于爆炸上限的油品温度,而煤、柴油和润滑油等的闪点是相当于爆炸下限时的油品温度。 石油产品的馏程越轻,蒸汽压越大,闪点越低。 闪点越低表明其着火危险性越大。 因此石油产品以其闪点作为着火危险等级的分级标准。 43. 轻质油品采用闭口杯法测定( GB/T261);重质油品和润滑油采用开口杯法( GB/T267)。 同一油品的闪点:开口杯 闭口杯 44. 闪点和燃点与烃类的蒸发性能有关,而自燃点与油品的馏程和氧化性能有关 同族烃中,随分子量增大,闪点增高,燃点增高,自燃点降低;油品越轻,闪点越低,燃点越低,自燃点越高 烷烃比芳烃易于自燃,所以烷烃的自燃点低 (芳香烃比烷烃稳定 ),但烷烃的闪点却比粘度相同而含环烷烃和芳香烃较多的油品高 汽油的自燃点常在 400C 以上,柴油的自燃点只有 220~250C,渣油的自燃点则更低 45. 从安全放火的角度来说,轻质油品防明火,以防外界火源而引燃爆炸,重质油品应防止高温泄露,遇空气自燃。 46. 当某一油品与溶剂以一定比例混合时,在较低温度下,因溶解度低两者不完全互溶而呈液 液两相,存在相界面;当温度升高时,溶解度逐渐增大,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两者达到完全互溶,相界面消失,这时的温度称为该混合物的临界溶解温度。 即相界面消失的最低温度称为临界溶解温度。 临界溶解温度越低,表明烃类与溶剂的互溶能力越强,同时也说明两者之间的分子结构越相似。 47. 苯胺点:就是以苯胺为溶剂,与油品按体积比为 1∶ 1 混合时的临界溶解温度。 48. 不同烃类的苯胺点差别很大,碳原子数相同时:多环芳烃〈 单环芳烃〈 烯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