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葫芦减速器设计普通及数控工艺及数控铣夹具设计、数控编程及3d设计内容摘要:

改变夹紧作用力方向,但是其夹紧行程小,效率低,适用范围于机动夹紧装置中 ( 2)螺旋夹紧装置结构简单 ,制造容易 ,夹紧可靠但是夹紧动作慢 ,效率低,适用于手动夹紧装置。 ( 3)偏心夹紧装置也是由楔块夹紧装的一种变形 . 偏心夹 紧与螺旋夹紧相比 ,夹紧行程小 ,夹紧力小 ,自锁能力差 ,但夹紧迅速 ,结构紧凑 ,所以常用与切削力不大 ,振动较小的的场合 ,常与其他夹紧元件联合使用。 ( 4)定心夹紧结构是一种利用定位夹紧元件等速移动或弹性变形来保证工件准确定心或对中的装置。 使工件的定位和夹紧过程同时完成 ,定位元件与夹紧元件合二为一。 3 电动葫芦减速器箱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零件的图纸与工艺分析 零件的作用 图 CD/MD型电动葫芦 减速器是一种动力传达机构,利用齿轮的速度转换器,将 电机 的回转数减速到所要 的回转数,并得到较大转矩。 它主要 是将电动机、减速器、卷筒、制动器和运行小车等紧凑地合为一体的起重机械,由于它轻巧、灵活、成本较低,且安全可靠,零部件通用程度大,互换性强,单重起重能力高,维护方便等特点,是目前用途安徽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 9 广泛,深受欢迎的轻型起重设备。 本次的设计主要是箱体和箱盖的设计,这两者有好的性能才能保证减速箱内部零件的安全工作。 箱体零件的结构型式和加工质量对于整个机器的使用性能如振动、噪声、发热、寿命和效率、工作精度有很大影响。 其零件图 见说明书附图, 图一 为该零件的三位渲染图片。 零件的工艺分析 由图 ,其材料为 HT2040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振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要求耐磨的零件。 该零件上主要加工面为φ 235外圆、φ 90孔、第三轴孔φ 47H7的右端面,第一轴孔φ 47J第二轴孔φ 47H7及以φ 235外圆的左端面,φ 90、φ 85孔及第三轴孔φ 47H7,φ 85孔左端面,密封圈槽面,箱体外轮廓,φ 90孔内倒角,第一轴小孔φ 47H7内部挡圈槽,第一轴小孔φ 47H7,第二轴孔φ 47H7,第三轴孔φ 47J7,第一轴φ 90、φ 85大孔, 4φ 13孔, 8φ , 4φ 13孔, 2φ 8销孔 ,锪 8φ12孔底平面, 8 M6内螺纹。 因为该零件形状复杂,仅平在φ 235外圆左右端面有较大面积的平面,且在箱体的左端面有较高的突出部分不易作为定位基准,此外箱体的主要加工面都集中在左边,纵观整个零件宜采用一面两销定位,因此,需要先以左端面为粗基准加工右端面,再以左端面为粗基准加工右端面,再把右端面作 为精基准,最后加工其它加工面时也以右端面为定位基准,以保证加工的精度要求。 工艺规程定性设计 生产类型与毛坯制造方法的确定 根据零件材料 HT2040确定毛坯为铸件,已知零件的生产纲领为 8000件 /年,通过计算,该零件质量约为 ,由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 91版)表 ,其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大批 ),毛坯的铸造方法选用砂型机器造型。 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铸造后安排人工时效处理。 由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 91版) 级为 CT810, MAG级。 定位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减速器 箱体右端面既是 装配基准又是设计基准,用它作为精基准,能使加工遵循基准重合的原则。 其它待加工 面都采用 右端 面做基准,这使得工艺路线又遵循 “ 基准统一 ” 的原则, 右 端面的面 积比较大,定位比较稳定,夹紧方案也比较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粗基准的选择:选择零件的重要面和重要孔做基准。 在保证各加工面均有加工余量的前提下,使重要孔或面的加工余量尽量均匀,此外,还要保证定位夹紧的可靠性,装夹的方便性,减少辅助时间,所以粗基准为 第一轴大孔及第三轴孔作为粗基准。 安徽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 10 工艺路线的拟定 根据各表面加工要求,和各种加工方法能达到的经济精度,确定各表面及孔的加工方法如下: 表 31 加工方法 类型 加工面 粗糙度 公差等级 加工方法 面 加 工 φ 47J7 孔左端面 一般公差 粗铣 — 精铣 第二轴孔 φ 47H7 左端面 一般公差 粗铣 — 精铣 φ 235 外圆左端面 一般公差 粗铣 — 精铣 φ 235 外圆右端面 一般公差 粗铣 — 精铣 φ 108 外圆右端面 一般公差 粗铣 — 精铣 第三轴 孔 φ 47H7 左端面 一般公差 粗铣 — 精铣 φ 85 外圆右端面 一般公差 粗镗 — 半精镗 φ 85 外圆左端面 一般公差 粗镗 — 半精镗 第二轴 φ 36 外圆侧面 一般公差 粗铣 — 精铣 φ 孔右端面 一般公差 扩 — 锪 孔 加 工 φ 47J7 孔 IT7 粗镗 — 半精镗 — 精镗 第二轴孔 φ 47H7 IT7 粗镗 — 半精镗 — 精镗 φ 85 孔 一般公差 粗镗 — 半精镗 φ 90H7 孔 IT7 粗镗 — 半精镗 — 精镗 第三轴孔 φ 47H7 IT7 粗镗 — 半精镗 — 精镗 8 φ 孔 一般公差 钻 — 扩 — 铰 4 φ 13 孔 一般公差 钻 — 扩 — 铰 销孔 2Fφ 8H8 IT8 合箱配作 精铰 8 φ 12 螺纹孔孔 一般公差 钻 — 扩 — 锪 槽 φ 47H7 孔内槽 一般公差 粗铣 — 精铣 左端面槽 一般公差 粗镗 — 半精镗 倒角 φ 90H7 孔倒角 一般公差 粗车 第一轴孔 φ 47J7 孔 一般公差 粗车 圆弧 φ 235 外圆轮廓 IT8 粗铣 — 精铣 安徽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 11 R39 外圆轮廓 IT8 粗铣 — 精铣 R8 过度圆弧 IT8 粗铣 — 精铣 因本箱体零件加工工序较繁杂,它们的加工宜采用工序集中原则,减少装夹次数,提高加工精度。 根据先面后孔原则,将左右端面的粗铣放在前面,左右端面上需用左端面定位的后加工。 初步拟 订以下加工路线方案: 表 32 加工路线 序号 工序内容 定位基准 10 铸造 20 时效 30 粗铣φ 235外圆、φ 90孔、第三轴孔φ 47H7的右端面 以φ 235外圆左端平面及第三轴孔φ47H7外壁为粗基准 40 粗镗φ 90、φ 85孔及第三轴孔φ47H7 以φ 235外圆左端平面及第三轴孔φ47H7外壁为粗基准 50 粗镗φ 85孔左端面 以φ 235外圆左端平面及第三轴孔φ47H7外壁为粗基准 60 粗铣第一轴孔φ 47J第二轴孔φ47H7及以φ 235外圆的左端面 以φ 235外圆右端面 、φ 90孔及第三轴孔φ 47H7为粗基准粗 70 粗铣密封圈槽 以φ 235外圆右端面、φ 90孔及第三轴孔φ 47H7为粗基准粗 80 粗铣箱体外轮廓 以φ 235外圆右端面、φ 90孔及第三轴孔φ47H7为粗基准粗 90 精铣φ 235外圆、φ 90孔、第三轴孔 47H7的右端面 以φ 235外圆左端平面及第一轴孔φ 47J第二轴孔φ 47H7为基准 100 半精镗φ 85孔左端面 以φ 235外圆左端平面及第一轴孔φ 47J第二轴孔φ 47H7为基准 110 半精镗、精镗φ 90、φ 85孔及第三轴孔φ 47H7 以φ 235外圆左端平面及第一轴孔φ 47J第二轴孔φ 47H7为基准 120 车φ 90 孔倒角 以φ 235外圆左端平面及第一轴孔φ 47J第二轴孔φ 47H7为基准 130 精铣第一轴孔 φ 47J第二轴孔 φ47H7 及 以 φ 235 外圆的左端面 以 φ 235外圆右端面及第三轴孔 φ 47H7为安徽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 12 精基准, 140 精铣密封圈槽 以 φ 235外圆右端面及第三轴孔 φ 47H7为精基准, 150 粗铣箱体外轮廓 以 φ 235外圆右端面及第三轴孔 φ 47H7为精基准, 160 粗镗半精镗第一轴小孔 φ 47H7 及其内部挡圈槽 以 φ 235外 圆右端面及第三轴孔 φ 47H7为精基准, 170 粗镗半精镗第二轴孔 φ 47H7 以 φ 235外圆右端面及第三轴孔 φ 47H7为精基准, 180 按要求取出多余毛刺 190 中间检查 200 从箱体方向 钻 扩铰 4 φ 13孔,深至箱体 以外轮廓的两个圆弧面为定位基准 210 从箱体方向钻扩 2 φ 8铰销孔至箱盖 以外轮廓的两个圆弧面为定位基准 220 销钉定位 230 从箱体方向钻孔 8 φ 深度至箱盖, 以外轮廓的两个圆弧面为定位基准 240 从箱体方向扩铰孔 8 φ , 4φ 13 深度至箱 体 以外轮廓的两个圆弧面为定位基准 250 从箱体方向 扩、锪 8 φ 12 孔底平面 以外轮廓的两个圆弧面为定位基准 260 从箱盖方向攻 8 M6 螺纹 以外轮廓的两个圆弧面为定位基准 270 精镗第一轴小孔 φ 47H7 及其内部挡圈槽 以外轮廓的两个圆弧面为定位基准 280 粗镗第二轴孔 φ 47H7 以外轮廓的两个圆弧面为定位基准 工艺规程定量设计 机械加工余量、工艺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计算底面加工余量公式如下 : AA 式中 : e —— 余量值; maxA —— 铸件的最大尺寸; A —— 加工表面最大尺寸; 安徽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 13 C —— 系数 因工件的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毛的铸造方法选用砂型机器造型。 根据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90版 )表 : 表 加工表面 基本尺寸 加工余 量 等级 加工余 量数值 说明 φ 235外圆右端面 235 G 4 双 侧加工 φ 90孔右端面 108 G 3 单侧加工 第三轴孔右端面 78 G 4 单侧加工 φ 85孔 右端面 90 G 3 单侧加工 第一轴 小 孔左端面 60 G 4 单侧加工 第二轴孔左端面 90 G 4 单侧加工 φ 235外圆 左端面 235 G 4 双 侧加工 密封圈槽 223 G 4 双 侧加工 箱体外轮廓 235 G 3 单侧加工 φ 90孔内倒角 2 G 3 单侧加工 第一轴小孔挡圈槽 G 4 双 侧加工 第一轴 小孔φ 47H7 47 G 3 双 侧加工 第二轴孔φ 47H7 47 G 4 双 侧加工 第三轴孔φ 47J7 47 G 3 双 侧加工 第一轴φ 90大孔 90 G 4 双 侧加工 φ 85大孔 85 G 3 双 侧加工 4φ 13孔 13 G 3 双 侧加工 8φ G 4 双 侧加工 2φ 8销孔, 8 G 3 双 侧加工 锪 8φ 12孔底面 12 G 3 单侧 加工 8 M6内螺纹。 6 G 3 双 侧加工 切削余量 的 确定 各工步余量和工序尺寸公差列于 表 表 切 削 余量 类型 加工面 加工方法 每步加工余量( mm) 安徽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 14 面加工 φ 47J7 孔左端面 粗铣 — 精铣 —— 第二轴孔 φ 47H7 左端面 粗铣 — 精铣 —— φ 235 外圆左端面 粗铣 — 精铣 —— φ 235 外圆右端面 粗铣 — 精铣 —— φ 108 外圆右端面 粗铣 — 精铣 —— 第三轴 孔φ 47H7 左端面 粗铣 — 精铣 —— φ 85 外圆右端面 粗镗 — 半精镗 2—— φ 85 外圆左端面 粗镗 — 半精镗 2—— 第二轴 φ 36 外圆侧面 粗铣 — 精铣 —— 孔加工 φ 47J7 孔 粗镗 — 半精镗 —精镗 —— 1—— 第二轴孔 φ 47H7 粗镗 — 半精镗 —精镗 —— 1—— φ 85 孔 粗镗 — 半精镗 —— 1 φ 90H7 孔 粗镗 — 半精镗 —精镗 —— 1—— 第三轴孔 φ 47H7 粗镗 — 半精镗 —精镗 —— 1—— 8φ 孔 钻 — 扩 — 铰 5—— 1—— 4φ 13孔 钻 — 扩 — 铰 12—— —— 销孔 2Fφ 8H8 合箱配作 钻扩精铰 7—— —— 深 12mm的 8φ 12螺纹孔底面 钻 — 铰 — 锪 10—— —— 槽 φ 47H7 孔内槽 粗铣 — 精铣 —— 左端面槽 粗镗 — 半精镗 2—— 倒角 φ 90H7 孔倒角 粗车 第一轴孔 φ 47J7 孔 粗车 安徽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 15 圆弧 φ 235 外圆轮廓 粗铣 — 精铣 —— R39 外圆轮廓 粗铣 — 精铣 —— R8 过度圆弧 粗铣 — 精铣 —— 切削 参数及基本工时 的 确定 由于次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