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博导内容摘要:
0余篇,其中被SCI和 EI收录 40余篇,出版教材 4部,专利 3项,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项;先后完成科研项目 10 项,目前在研纵向项目 3项,横向项目 4项。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2)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 3)电力 信息技术。 联系电话: 03127522754; 13832282030 Email: 19 / 46 刘教民 ,男,生于 1958 年 7月 5日,现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博士生导师。 1998 年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电机与电器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6 年任教授。 获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称号,河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机电工程学会可靠性专委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专家顾问委员。 1.主要研究方 向: 低压电器开关电弧运动机理及仿真研究 新型高帧频信号检测及电弧成像理论研究 2.主要科研成果: 多媒体图象处理及基于网络高速传输的研究( 696051) 基于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异地制造系统研究( 600248) 无位置传感器开关磁阻电动机智能控制研究( 601043) 基于免疫功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研究( F2020000115) 基于三层网络结构的新型智能断路器的研究( F2020000077) 低压电器电弧仿真研究( 603378) 电机综合参数测试与分析虚拟仪器的研究( F2020000101) 刘教民教授治 学严谨,学风正派。 在国内外科技刊物和会议上共发表科技论文 200余篇。 刘教民教授在国内最早把高速图像采集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电器可靠性研究,在国内在低压电器智能化研究方面,提出了可靠的高精度信息采集、分析方法及基本算法,实现 20 / 46 了一些低压电器产品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使低压电器产品的设计更加科学和准确,有利于提高电器产品的可靠性,为我国在低压断路器等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在支援河北省经济建设和企业科技发展方面做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河北省科技 进步一等奖两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电话: 031188623755 Email: 刘连光 ,男, 1954 年 2月生,汉族,吉林汪清人, 1994 年获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1991年获能源部优秀中青年教师称号, 2020年入选 河北省第五届省管优秀专家( 2020年获评延续管理), 2020 年获国务院政府特贴及证书, 2020年获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在教学上 ,获 2020年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1)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1)。 在科研上,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计划和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等纵向科研项目十余项,横向项目二十余项,主持承担的项目和成果获 2020 年中国 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 1)、 2020年 吉林省 科技进步三等奖( 1) 和 2020年国家安监总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1)各 1项,指导 的刘春明的博士学位论文获 2020年 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优博论文指导教师奖)。 21 / 46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网安全防御与灾变控制、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和电能质量。 他关注自然灾害环境下 电网灾害机理和防控理论的研究,开创的 “ 空间天气对我国电网安全的影响 ” 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目前,与该领域国际领军科学家、加拿大自然资源部 David Boteler 和芬兰气象研究院 Risto Pirjola 合作研究“ 中低纬输电系统的空间天气影响问题研究 ” 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项目。 还与弗吉尼亚电力科学研究院、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过,郑宽、张冰等博士生都到国外做过 1年论文研究。 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是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基础研究 “ 十二五 ” 规划的重要任务,与灾害性环境相关的电网 安全科学理论是刘连光指导博士生的选题重点。 他是很多次 “ 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 ” 重要学术会议召集人之一,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过 “ 日地系统空间天气整体变化及其影响 ” 等重大研究计划或专项项目的制定,是 “ 空间天气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 领域牵头人。 兼职还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输电线路专委会、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能源环境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委会、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标委会 委员 和电网与清洁能源编委等。 联系电话 : 13901259607 Email: 刘文颖 ,女, 1955年 12月生,汉族,北京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 生 导师。 任国家 863评审专家、国家自 22 / 46 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相结合,并将研究成果实施于电网运行。 主持承担 1 项省级自然基金、 20 余项电力企业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为:( 1)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2)电力系统安全 防御与恢复控制;( 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 主要科研项目有: “ 自动发电控制( AGC)的研发和应用 ” 、 “ 电网智能调度决持支持系统 ” 、“ 电网安全预警系统 ” 、“ 电网安全防御系统研 究 ” 、“ 电压稳定性研究及应用 ” 、“ 电网并解列问题研究 ” 、 “ 大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的优化配置研究 “ 、 “ 大电网运行特性及控制研究 ” 、“ 电网反应连锁故障机理与预防模型研究 ” 、 “ 电网过网网损研究 ” 、“ 电网优化研究 ” 等。 研发并应用的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3项,三等奖 4项,获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 1项,获网、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 特别在电网智能调度技术和电网安全预警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解决了数据拟合、实时可靠性评估、自动进行稳态和暂态计算分析、自动生成安全预警和调整控 制报告以及实时动画描述电网运行状态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对电网现在、将来和离线研究多种状态下进行电网分析和预警。 该方向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在国内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40余篇,其中 SCI收录 1篇, EI收录 18篇。 联系电话: 01051971466, Email: 23 / 46 刘云鹏 , 男, 1976年 04月生,汉族, 1999年和 2020年获华北电力大学高 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学士和博士学位, 2020年至 2020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联合博士后。 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力工程系副主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电网公司“特殊条件下输变电设备绝缘技术科研攻关团队”外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高电压技术》特约评审。 主要从事超特高压输电技术、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和智能化电气设备方面的研究工作。 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高电压技术》、《高电压测量》等课程。 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项、“ 973”子 课题 1项、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 1项,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重点项目 6项,以及其他多项横向课题;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特高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智能电网“ 863”项目等。 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 项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 3 项,已授权发明专利 2项,实用新型 3项,在《 IEEE 绝缘电介质汇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60多篇,被 SCI或 EI检索30 余篇。 目前主要研究课题包括:( 1)复杂环境下超特高压输电的外绝缘和电晕特性;( 2)电气设备智能化和状态检修;( 3)复合绝缘材料的老化特 性。 联系电话: 13833231825 24 / 46 Email: 卢铁兵 , 男, 1970年 1月生,汉族。 1991年 7月和 1994年 7月分别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2020 年 4 月于华北电力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现为国际计算电磁学协会( ICS)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磁干扰专委会委员,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 12月 2020年 12月曾赴美国 Clemson大学作为客座教授进行科研工作。 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二项、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二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多项,作为主研人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项目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一项以及横向科研项目多项。 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 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 50多篇被 SCI和 EI收录。 出版教材 2部。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先进输变电技术、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等, 目前主要致力于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电晕放电及其电磁环境效应、电磁场数值建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联系电话: 01051971394 Email: 律方成 , 男, 1963 年 8 月生,汉族,内蒙古赤峰人。 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5 / 46 律方成教授主要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高电压绝缘技术》等课程。 在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电气设备状态评估与状态检修、智能电气设备、设备绝缘材料老 化机理等领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 973”子课题一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一项、博士点基金二项以及多项横向科研项目。 曾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140余篇,其中 SCI及 EI 收录论文 60 余篇;出版教材 1部,获得专利授权 11 项。 2020 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20 年获河北省教学名师称号、 2020 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现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助理、河北省“输变电设备安全防御”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所长。 兼任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 工程教学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及电器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曾培养或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10 余名、硕士研究生 100 余名。 联系电话: 01061772019 03127522283 Email: 马进 , 1975 年生,毕业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获博士学位。 博士生导师,曾应邀到国外多所高校作访问学者,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外事委员会委员,国际大电网组织 , IEEE会员, IET 26 / 46 会员, 2020 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 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 项,作为主研人参加国家 973项目子课题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两项。 研究成果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其中 SCI/EI 收录 50余篇,学术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同行关注。 同时,致力于工程实践应用,与多个网省电力公司合作完成多项横向科研项目。 联系电话: 01051971657 Email: 米增强 , 男, 1960 年 6 月出生,汉族,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现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助理,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兼任中国电力教育电力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高教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高校教材建设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河北省高校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储能科学与技术》编委会副主任,《物理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等杂志特约审稿人等学术职务。 近年来,米增强教授带领学术团队,注重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在研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国南方电网重点科技项目等,完成十几项 27 / 46 企业委托科技项目和多项国家与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 获河北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一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部教学成果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 申请国家专利 1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项、实用新型授权 4项,软件著作权 4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 70 多篇,其中被 SCI、 EI 收录 40 多篇。 主要研究方向:新能 源电力系统,电力储能,电力系统信息处理与建模等。 联系电话: 03127522322 Email: 石新春 , 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 1950 年 1 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1 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硕士学位。 曾任高压直流输电研究室主任,华北电力学院科技开发部经理,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现任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学院责任教授,主要从事电。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博导
相关推荐
18 2 观感质量 建筑物及地下结构 、不均匀沉降、结构裂纹 、地面、屋面不渗水、不漏 水 1 处 1 处 渗 /漏 5 5 测量控制点和 沉降观测点 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与布置图一致 ,且防护完好 ,标识规范 ,记录齐全 1 处 1 验证单位工程 观感质量 、内容应符合规定 、立面垂直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不符 不符 1 处 1 处 1 处 1 1 混凝土工程 、色泽均匀,表面无严重缺陷
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 ( N·mm) ; wk — 风荷载标准值 (N/mm2), 按 条的规定计算; la — 立杆纵距 (mm); h — 立杆步距 (mm)。 考虑风荷载产生的附加轴力,验算边梁和中间梁下立杆的稳定性,对单层支架按下式重新验算: ut iHNNfAK () 对两层及两层以上支架,考虑叠合效应,按下式验算: iHNN fAK () 式中: Ni
经常检查电线和漏电保护是否完好。 从孔中抽水时排水口就距孔口 5 米以上,并保证施工现场排水畅通。 当天挖孔,当天浇注护壁。 人离开施工现场,要把孔口盖好 ,设立 警示红灯等警戒标志。 孔盖打开施工前,排除有害气体并检测后方可作业。 挖孔 610 米深,每 1 小时至少向孔内通风 1 次,超过 10 米用专用通风设备向孔内保持通风。 爆破时严格控制炸药用量,防止震动过大造成流塑状态淤泥的流动
.......................................................................................................... 70 、 结论 ....................................................................................
得大于 8%,并进行冻融性试验;严格控制和验收镶贴施工质量;嵌缝必须采用勾缝条抽压出浆至密实。 ( 12)窗台应采用现浇砼浇筑。 窗台、窗眉、阳台、雨蓬、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 2%。 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必须设置滴水线(槽),滴水线(槽)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滴水线(槽)深度、宽度均不低于 10mm。 (六) 厕所、卫生间 楼地面 渗水、漏水质量 防治的技术措施
0 ≥ 6 15 续表 A 平均 回弹值Rm 测区 混凝土 强度换算值 ƒcicu, ( MPa) 平均碳化深度值 dm( mm) 0 ≥ 6 16 续表 A 平均 回弹值Rm 测区 混凝土 强度换算值 ƒcicu, ( MPa) 平均碳化深度值 dm( mm) 0 ≥ 6 17 续表 A 平均 回弹值Rm 测区 混凝土 强度换算值 ƒcicu, ( MPa) 平均碳化深度值 dm( mm)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