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出租车行业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内容摘要:

公司成为最后的幸运儿。 与他们一样幸运的公司,截至 1993 年 5 月底,有 1085 家。 发展热潮在迅速缓解出租车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新问题:由于放宽车型, “面的”数量剧增,满街“蝗虫”乱跑;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为争夺司机竞相压低 司机单车承包金,企业面临亏损;司机也反映收入下降。 2020 年 10 月 27 日,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局 出管局 召开新闻记者座谈会, 局长将市场混乱的罪魁归结为,“出租车总量增长 过猛,市场供过于求,引起无序 竞争”。 自此,出管局停止批准新的公司。 1993 年 10 月,北京市出租车管理局先 后召开 3 次行业会议,向“已经取得批准书或者营业执照、尚未购车的单位反复讲 解形势,劝其放弃设立出租车企业的打算”。 1994 年 4 月,出管局发出正式文件, 继续贯彻不批准的方针。 第一阶段即告结束。 从此,行业准入,变成了切切实实的 “禁入”。 所有的进入者包括企业与个人,皆被挡在了门外。 除 1996 年北京为筹 办“世界妇女大会”批准少数企业增加车辆外,政府至今仍坚持限量管制政策。 即 使个别企业被吊销了营业资格,其占用的“经营指标”也不会被分配给新的经营 者,指标随之死亡;业绩优良的公司如果要继续扩大规模,也无法从主管部门申请 到新的“经营指标”。 这样,就使得兼并其他公司,成为日后大公司扩大规模、加 快发展的惟一途径。 (二) 租价管制 所谓租价管制是指拥有运营执照的出租公司,意识到运营执照的来之不易,得 到了就要借它生财,所以便从出租车司机身上尽其所能的获取超额利润。 北京出租车行业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其明显标志是,京出管( 1996) 129号文 件的出台。 此时,政府支持的中大型公司开始出现。 在 1996 年 10 月 31 日前,主管部门并没有干预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 大多数 公司采用的是承包制的经营方式。 合同约定了每月司机向公司上缴的承包金额和车 4 北京市出租车行业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辆保险及运营费用,公司一般不承担司机工资和福利。 新月联合公司的司机魏立彬, 1992 年 起开始干出租, 1993 与当时的三生出租汽车公司签定承包合同,开一辆松 花江“面的”,抵押金 3000 块左右。 每月缴纳份儿钱 3300 元,月收入在 万元, 每月“纯利”有 6600 元左右。 1992 年到 1993 年,一年下来魏立彬挣了 8 万块。 1994 年开始,很多公司到了还贷款的高峰,因此,“预收承包款”合同开始流行 ――即司机在订立承包合同后一次性缴纳承包期内的承包额,承包期内每月缴纳小 额管理费。 新月联合的另一位胡姓司机, 1996 年与公司的“预收承包款合同”内 容为: 旧“夏利”一辆,承包期 6 年,购车款 12 万,每月固定承包金 1400元。 1995 年前后,由于出管局不再审批新的企业,北京下岗工人逐渐增多,郊县农民也加入 了竞争行列。 有限的出租车成为司机们竞争工作机会的稀缺资源。 预收承包款合同 发生了变化。 此时,胡师傅的一位同伴要签定这样的合同,同一辆旧夏利,预收款 的价格已经涨为 16 万,每月承包金也涨至 1500 元。 但是,很多司机还是签了合同。 因为在他们看来,“预收款”高出现值的部分,是从公司“购买”出租车经营特许 权的对价 是一种限制契约责任范围的 工具 ,因而,他们有权“转卖”,而有些公 司也承诺,当合同到期,公司协助将车辆过户给司机。 这样,司机与司机之间、公 司与公司之间的“经营权”交易开始了。 一些小公司“一车二卖”,也导致了司机 被迫缴纳两次承包款的情况发生。 大量法律纠纷开始出现①。 1996~ 1999 年是出租公司发展的第二阶段。 (三) 总量控制 总量控制是指为了避免所谓“过度竞争”,管理部门对准入数量作了人为控制。 僧多粥少,运营执照自然成了身价不菲的稀缺资源。 1999 年 5 月 14 日,北京市出租管理局、审计局、工商局等 6 部门联合发布 《关 于整顿出租汽车行业强化企业管理的意见》,集体着手清理“挂靠”企业与上级主 管单位的关系。 要求“对所属出租汽车企业没有投资也不进行管理的单位,均不得 向企业收取管理费,不得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市工商局则要核查上级主管单位 出资情况,出租汽车企业要“按规定办理登记变更手续。 ”对于私人资本的正式确 ①季奇武,马术华:出租车行业需继续完善运行机制,运输经理世界, 2020 12。 5 北京市出租车行业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认,让大公司欢呼不已。 就在这一阶段,大量民营企业身份的公司开始“还原”。 ① 银建、新月联合、北方、渔洋联合等公司纷纷成为股份制企业。 2020 年 6 月 21 日,在北京市整顿出租汽车企业和行业、小公共汽车经营和营 运秩序领导小组第二次全 体会议上,审议了首汽、北汽、银建、万泉寺和双祥等五 家出租企业的整改工作,先把他们作为品牌公司“推出来”。 当时,出租车管理处 处长梁建伟曾经对一家媒体说,重组的目的,“是想促成一批大型公司,不管在资 本实力还是在专业化管理水平上,一家拥有 2020~ 3000 辆车的公司比只有一两百 辆车的公司更有优势”。 品牌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首批 5 家品牌公司“成为品牌 企业”后, 2020 年 9 月 13 日,东方、友联两家国有出租汽车公司成为北京市第二 批拥有品牌出租车的企业。 2020 年 9 月, 一份《关于整顿本市出租车行业和企业的通知》的文件,对出 租车企业的资产重组提出了明确要求:“到 2020 年底出租车数量控制在 6万辆左 右,出租车企业控制在 200 家左右。 ”据业内人士估算,这次重新洗牌,有3 万多 辆出租车被重新组合,产权变更,涉及的资产总额接近 50 亿元,动用的资金量超 过 20 个亿。 ①洪生伟:出租车运输服务质量体系,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0。 6 北京市出租车行业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三、国外出租车行业管理经验及启示 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出租车行业普遍存在消费 者与出租车之间信息不对称、加大交通压力、过度竞争等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 各国政府都对出租车行业进行政府管制。 但政府管制的结果,却产生了垄断集团利 益、司机收入较低、公众利益受侵害等问题,目前各国仍在不断对出租车管理体制 进行改革和调整。 (一) 国外出租车行业管理经验 英国 是世界上最早对出租车行业施行政府管制的国家。 早在 1635 年 ,由于伦敦 和威斯敏斯特的出租马车堵塞城市交通 ,这两个城市开始限制出租马车数量以缓解 交通拥堵问题。 今天,政府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 考试和审查进行。 在伦敦申请做一名出租车司机,必须通过严格的“伦敦知识”考 试。 再经过严格的体检和个人经历审查,才能获得营业执照①。 伦敦的出租车司机 都是个体经营者。 伦敦出租车的管理部门是出租汽车司机协会。 考试合格的司机, 除得到驾驶证外,还有一枚徽章。 徽章分为绿、黄两 种颜色。 伦敦交通管理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