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内容摘要:

量:每 200m 测 2处 1 7 基础垫层宽、厚 (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0m 测 2处 1 外观鉴定 1) 砌体内侧及沟底应平顺。 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2) 沟底不得有杂物。 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盲 沟 16 基本要求 1) 盲沟的设置及材料规格、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2) 反滤层应用筛选过的中砂、粗砂、砾石等渗水性材料分层填筑。 3) 排水 层应采用石质坚硬的较大粒料填筑,以保证排水孔隙度。 实测项目 见表。 表 盲沟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沟底高程 (mm) 土 15 水准仪:每 10~20m 测 l处 1 2 断面尺寸 (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m 测 1处 1 外观鉴定 1) 反滤层应层次分明。 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2) 进出水口应排水通畅。 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排水泵站 基本要求 1) 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应扰动基底土壤。 2) 井壁混凝土应密实,混凝土强度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进行下沉。 3) 沉井下沉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正位,发现偏位及倾斜时须及时纠正。 4) 沉井封底应密实不漏水。 5) 水泵、管及管件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 实测项目 见表。 表 排水泵站 (沉井 )实测项目 17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 (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 检查 3 2 轴线平面偏 位 (mm) 1%井深 经纬仪、纵、横向各 2处 1 3 垂直度 (mm) 1%井深 用垂线检查:纵、横向各1 处 2 4 底板高程 (mm) 士 50 水准仪测 4处 1 外观鉴定 泵站轮廓线条清晰,表面平整。 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6 挡土墙、防护及其它砌筑工程 一般规定 对砌体挡土墙,当平均墙高小于 6m或墙身面积小于 1200m2时,每处可作为分项工程进行评定:当平均墙高达到或超过 6m 且墙身面积不小于 1200 m2时,为大型挡土墙,每处应作 为分部工程进行评定。 悬臂式和扶臂式挡土墙,桩板式、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挡土墙应作为分部工程进行评定。 丁坝、护岸可参照挡土墙的标准进行评定。 本章第 节可用于本标准第 8 章及本章未列出名称的其它砌石构造物的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均应包含钢筋加工及安装分项工程,其评定见本标准第 节。 砌体挡土墙 基本要求 1) 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的强度、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2) 砂浆所用 的水泥、砂、水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18 3) 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础埋置深度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4) 砌筑应分层错缝。 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干砌时不得松动、叠砌和浮塞。 5) 沉降缝、泄水孔、反滤层的设置位置、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实测项目 见表。 表 砌体挡土墙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砂浆强度 (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 附录 F 检查 3 2 平面位置 (mm) 50 经纬仪:每 20m 检查墙顶外边线3 点 1 3 顶面高程 (mm) 177。 20 水准仪:每 20m 检查 1点 1 4 竖直度或坡度 (%) 吊垂线:每 20m 检查 2点 1 5△ 断面尺寸 (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m 量 2个断面 3 6 底面高程 (mm) 177。 50 水准仪:每 20m 检查 1点 1 7 表面平整度 (mm) 块石 20 2m 直尺:每 20m 检查 3处,每处检查竖直和墙长两个方向 1 片石 30 混凝土块、料石 10 表 干砌挡土墙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平面位置 (mm) 50 经纬仪:每 20m 检查 3 点 2 2 顶面高程 (mm) 177。 30 水准仪;每 20m 测 3 点 2 3 竖盲度或垃摩( %) 尺量:每 20m 吊垂线检查 3 点 1 4△ 断面尺寸 (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m 检查 2 处 2 5 底面高程 (mm) 177。 50 水准仪:每 20m 测 1 点 2 6 表面平整度 (mm) 50 2m 直尺:每 20m 检查 3 处,每处检查竖直和墙长两个方向 1 外观鉴定 1) 砌体表面平整,砌缝完好、无开裂现象,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 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2) 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 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进行处理,并减 1~3 分。 3) 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 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进行处理,并减 1~3 分。 19 悬臂式和扶臂式挡土墙 基本要求 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石、砂、水和外掺剂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 地基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 不得有露筋和空洞现象。 4) 沉降缝、泄水孔的 设置位置、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实测项目 见表。 表 悬臂式和扶臂式挡土墙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 (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 检查 3 2 平面位置 (mm) 30 经纬仪:每 20m 检查 3 点 1 3 顶面高程 (mm) 177。 20 水准仪;每 20m 检查 1 点 1 4 竖直度或坡度 (%) 吊垂线:每 20m 检查 2 点 1 5△ 断面尺寸 (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m 检查 2个断面,抽查扶臂 2 个 2 6 底面高程 (mm) 177。 30 水准仪:每 20m 检查 1 点 1 7 表面平整度 (mm) 5 2m 直尺:每 20m 检查 2 处 1 外观鉴定 1) 混凝土施工缝平顺。 不符合要求时减 12分。 2) 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 %,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减 3 分;深度超过 1cm 的必须处理。 3)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减 1~3 分。 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 必须处理。 4) 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 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进行处理,并减 1~3 分。 5) 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 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并减 1~3 分。 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挡土墙 基本要求 20 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和外掺剂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 地基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锚杆、拉杆或筋带的强度、质量和规格,必须满足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根数不得少于设计数量。 4) 筋带须理顺,放平拉直,筋带与面板、筋带与筋带连接牢固。 5) 混凝土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实测项目 基础和肋柱预制分别按本标准第 、 节有关规定检查。 其它实测项目见表 至。 表 筋带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筋带长度或直径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m 检查 5根 (束 ) 2 2 筋带与面板连接 符合设计 目测:每 20m 检查 5处 2 3 筋带与筋带连接 符合设计 目测:每 20m 检查 5处 1 4 筋带铺设 符合设计 目测:每 20m 检查 5处 1 表 锚杆、拉杆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锚杆、拉杆长度 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每 20m 检查 5根 2 2 锚杆、拉杆间距 (mm) 177。 20 尺量:每 20m 检查 5根 1 3 锚杆、拉杆与面板连接 符合设计要求 目测:每 20m 检查 5处 2 4 锚杆,拉杆防护 符合设计要求 目测:每 20m 检查 10处 2 5△ 锚杆抗拔力 抗拔力平均值 ≥ 设计值,最小抗拔力 ≥ 设计值 拔力试验:锚杆数 1%,且不少于 3 根 3 表 面板预制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 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 (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 检查 3 2 边长 (mm) 177。 5 或 %边长 尺量:长宽各量 1次,每批抽查 10% 2 3 两对角线差 (mm) 10 或 %最大对角线长 尺量:每批抽查 10% 1 4△ 厚度 (mm) +5, 3 尺量:检查 2 处,每批抽查 2 21 10% 5 表面平整度 (mm) 4 或 %边长 2m 直尺:长、宽方向各测 1次,每批抽查 10% 1 6 预埋件位置 (mm) 5 尺量:检查每件,每批抽查10% 1 表 面板安婪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每层面板顶高程 (mm) 177。 10 水准仪:每 20m 抽查 3 组板 1 2 轴线偏位 (mm) 10 挂线、尺量:每 20m 量 3 处 2 3 面板竖直度或坡度 +0, % 吊垂线或坡度板:每 20m 量3点 1 4 相邻面板错台 (mm) 5 尺量:每 20m 面板交界处检查 3处 1 注:面板安装以同层相邻两板为一组。 表 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档土墙总体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 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墙顶和肋柱平面位置 (mm) 路堤式 +50, lOO 经纬仪:每 20m 检查 3 处 2 路肩式 177。 50 2 墙顶和柱项高程(mm) 路堤式 177。 50 水准仪:每 20m 测 3 点 2 路肩式 177。 30 3 肋柱间距 177。 15 尺量:每柱间 1 4 墙面倾斜度 (mm) +%H 且不大于 +50,1%H 且不小于 100 吊垂线或坡度板:每 20m测 2 处 2 5 面板缝宽 (mm) 10 尺量:每 20m 至少检查 5条 1 6 墙面平整度 (mm) 15 2m 直尺:每 20m 测 3处 1 注: ① 平面位置和倾斜度 “+” 指向外, “ ” 指向内。 ②H 为墙高。 外观鉴定 1) 预制面板表面平整光洁,线条顺直美观,不得有破损翘曲、掉角啃边等现象。 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2) 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 %;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减 2 分;深度超过 1cm 的必须处理。 22 3)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减 1~3 分。 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 必须进行处理。 4) 墙面直顺,线形顺适,板缝均匀,伸缩缝贯通垂直,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5) 露在面板外的锚头应封闭密实、牢固,整齐美观。 不符合要求时减 1~5 分。 桩板式挡土墙 桩按本标准第 条相关规定评,面板预制及总体按本标准第 节相关规定评定。 墙背填土 基本要求 1) 墙背填土应采用透水性材料或设计规定的填料,严禁采用膨胀土、高液限粘土、腐植土、盐渍土、淤泥、白垩土、硅藻土和冻土块。 填料中不应含有机物、冰块、草皮、树根等杂物或生活垃圾。 2) 墙背填土必须和挖方路基、填方路基有效搭接,纵向接缝必须设台阶。 3) 必 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 4) 墙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75%以上时方可开始填土。 实测项目 除距面板 1m 范围以内压实度实测项目见表 外,其它部分填土和其它类型挡土墙填土的压实度要求均与路基相同。 表 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挡土墙墙背填土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距面板 lm 范围以内压实度 (%) 90 按附录 B检查,每 100m 每压实层测 1处,并不得少于 1处 1 外观鉴定 1) 填土表面应平整,边线直顺。 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2) 边坡坡面平顾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 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23 抗滑桩 基本要求 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和外掺剂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 施工中应核对滑动面位置,如图纸与实际位置有出入,应变更抗滑桩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