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厂安全生产三项制度(新)内容摘要:
年至少进行12 次培训。 各种作业人员培训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必须由有关专业部门对其进行专门技术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已经取得证 书的特种作业人员,按要求参加专业部门组织的培训、考试和考核,对操作证进行复审签认。 新工人的安全培训制度。 新进企业的工人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40 小时,考试合格后,在有安全工作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工作满 4 个月,然后再次考试合格,方可独立工作。 全体职工安全教育制度。 所有生产作业人员,每年接受在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 20 小时。 复工工人安全教育制度。 凡休假 7 天以上返岗必须经过班组进行复工安全教育,工伤休假 1 个月,其他休假 3 个月以上者,必须经二级生产单位、班组两级复工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 上岗作业。 换岗工人安全教育制度。 调换工种的工人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包括本岗位操作规程、危险因素等。 “ 四新 ” 安全教育制度。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生产,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安全知识考核制度。 实行上级对下级的层层考核制度,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试成绩存入个人档案,作为评比升级的条件之一。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将预防职业病方面所需的安全投入纳入年度生产和资金计划,提留专项资金,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 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要给予资金保证。 加强防尘措施。 采取密闭、通风、防尘的办法减少和杜绝作业工人接触粉尘的机会,加强对司机室的防护,做好运输过程中的防尘。 为工人配备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具,为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和劳保用品,并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用品的购买、验收、发放、使用、更换和报废等制度,并严格执行。 职工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要制定本公司的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劳动者健 康监护档案,并做好完善、保管工作。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 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在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的同时,应将其所从事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如实告知对方,并在劳动合同中注明。 公司在录用有职业危害岗位工作的职工之前,需对方提供指定的卫生部门出具的体检证明,要录用者做专项职业健康检查,即岗前检查。 不得安排未经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的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职业。 1对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有 害岗位职工和从有害岗位调到一般岗位的职工,在终止合同或调离前要进行有害岗位离岗前健康检查。 1 职业健康检查必须到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 体检结果和相关资料由各公司建档保管,并将检查结果告知被检职工。 1在设备大、中修时,要同时将改进和检修劳动防护及职业病防护装置列入各项设备检修之中。 1公司要定期对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监测并记录结果在案,并要在做好职业卫生监测的同时要建立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管理制度和检查纪录。 1公司职业病防治专职或兼职人员应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有关 规定定期与认证的职业卫生部门取得联系,组织人员进行体检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1对从事有职业危害岗位的职工建立健全有关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主要包括: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对于离退休或调离职业危害岗位职工的健康监护档案要封存保管,保存期限一年。 1职工在离岗或退职后,有权索取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管理人要如实提供。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对每个重大危险源制定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 在重大危险源设 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对重大危险源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复查和验收,由 总经理 指定副 总经理 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并组织整改验收。 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检验和评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进行演练,必要时加以修订。 成立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机构,由 总经理 任组长。 安全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 建立健全以岗位负责制为基础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实施设备管理负责制,主要设备实行三定:定人、定机、定责。 加强对设备操作、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制定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对大型、特殊、专用设备用油坚持定期分析化验制度。 设备发生缺陷,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能排除的应立即排除,并在工作记录中详细记录。 岗位操作人员无力排除的设备缺陷要详细记录并逐级上报,同时精心操作,加强观察,注意缺陷发展,防止缺陷扩大。 实行系统的设备巡检标准、保证体系,确保职责明确、检查有效。 同时,做好信息传递与反馈,建立检查登记台账。 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资格证书。 对于设备管理中由于违章操作、违 章指挥、玩忽职守等造成设备事故时,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理;对于精心操作、忠于职守、设备使用维护良好者,将给予奖励。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发生工伤事故后,负伤者或最先发现的人员,必须立即报告班组长等有关领导,有关领导必须立即转报主管 总经理 ,并在 1 小时内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情况。 发生伤亡事故后,要组织抢救伤员,防止事故发展和扩大,保护好现场,对事故现场的处理,必须经过当地公安、安监、工会等部门同意,方可进行。 按国家规定,给予受伤或死亡的职工一定的经济补偿,抚恤 职工家属。 协助安监部门搞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分析事故原因,按照 “ 四不放过 ” 的原则,处理好生产安全事故。 由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国家或他人造成损失的,按规定予以赔偿。 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每年提取 3 万元作为安全生产专项奖励基金,由主管安全生产的副 总经理 批准后拨付使用。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分别给予表彰或奖励: ( 1)忠于职守,积极做安全工作和劳动保护工作,成绩卓著的; ( 2)抢救事故有功,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免遭重大损失的; ( 3)在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性危害方 面有重大发明创造和科研成果的; ( 4)在安全技术、尘毒治理方面提出重要建议,效果显著的。 奖励分为记功、晋升、发放奖金等形式。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 1)不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佩带劳动防护用品、不遵守劳动纪律等违章行为,未造成事故的,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造成事故的追究其责任。 ( 2)阻碍、干扰安全人员执行公务的,给予警告、记过、开除等行政处分或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必须建立较完善的安全生产档案,并由专人管理安全生产档案。 安全生产档案 应包括以下内容: ( 1)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及变动记录; ( 2)安全机构设置情况及专职、兼职安全员名单; ( 3)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件及人员名单; ( 4)特种设备清单及有关档案资料; ( 5)危险源 (点 )资料及三级危险源 (点 )管理清单; ( 6)作业环境监测资料 (地压监测、边坡监测、岩石移动观测、涌水量观测、洪水量观测、粉尘浓度监测、风速、风量监测、噪声测定等 ); ( 7)职工健康档案及健康监护资料; ( 8)职业病人档案及监护资料; ( 9)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及整改情况; ( 10)安全例会及 安全日、月活动记录。 ( 11)职工代表大会关于安全生产的提案及整改落实情况; ( 12)安全生产事故记录和统计资料; ( 13)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等有关伤亡事故管理的档案资料 (见 “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 ” 共 12 项 ); ( 1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及作业安全规程,并汇编成册; ( 15)安全措施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 ( 16)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 1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及实施记录; ( 18)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情况记录。 安全生产档案要编写详细的目录并分档存放,以便于查阅。 要逐步实现安 全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人员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按要求将统计该上报有关部门的上报有关部门;该定期向职工公布的向职工公布。 有关领导和安全生产机构负责人要经常检查安全生产档案的建档和档案管理工作,使安全生产档案逐步完善和科学管理。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企业必须履行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对企业预防生产安全事故、职业病危害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职业病危害的后果承担责任。 企业必须接受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其落实安全生产经营责任情况实施依法监管。 企业应当 建立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及成绩突出的部门予以表彰,对落实不到位的负责人和部门依法实施责任追究。 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为了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企业每年支出专项资金,配备安全设施,加强安全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每年支出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安全生产改造,专款专用,不准减少或挪为它用。 完善、改造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 、监控支出。 安全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费用。 1消防安全管理。水泥厂安全生产三项制度(新)
相关推荐
量:每 200m 测 2处 1 7 基础垫层宽、厚 (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0m 测 2处 1 外观鉴定 1) 砌体内侧及沟底应平顺。 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2) 沟底不得有杂物。 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盲 沟 16 基本要求 1) 盲沟的设置及材料规格、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2) 反滤层应用筛选过的中砂、粗砂、砾石等渗水性材料分层填筑。 3)
理措施草坪种植施工完成后,一般经过 1~ 2 周的养护就可长成丰满的草坪。 草坪长成后,还要进行经常性的养护管理,才能保证草坪景观长久地持续下去。 草坪的 养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灌水、施肥、修剪、除杂草等环节。 1.灌溉 灌溉可以改善草坪生育环境,补充草坪植物的水份,是草坪正常生育的保证。 鉴于草坪生长季节内,草坪与环境均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水又是协调土壤肥力和改善小气候的中心环节
理层次,与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 项目经理严格按《项目目标管理责 任书》进行目标控制,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本工程施工组织 管理 机构见 图 - 1。 7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项项 项 项项 项
起重机安装后未经验收,扣 5 分 10 3 起重扒杆 起重扒杆无设计计算书或未经审批,扣 10 分 扒杆组装不符合设计要求,扣 5~ 10 分 扒杆使用前未经试吊扣 5 分 10 4 钢丝绳 与地锚 起重钢丝绳磨损、断丝达报废要求,扣 10 分 滑 轮不符合要求,扣 4 分 缆风绳安全系数小于 倍,扣 3 分 地锚埋设不符合设计要求,扣 5 分 10 5 吊点 位置不符合设计要求,扣 5 分
检验、试验、运输储存或堆放。 劳动力准备 公司协助项目经理部建立精干的施 工队,并组织劳动力进场。 做好职工入场 安全 教育工作,安排好职工生活,并进行安全、防火、文明施工和遵纪守法教育,使职工严格遵守项目部颁发的各项规章制度。 施工现场准备 根据业主提供的水源点和电源点,并通过用水量、用电量的计算,布置施工临时用水、用电。 本着使用方便,不妨施工 的位置设置临时工器具房,专人保管
( 8)钻孔使用的泥浆,宜设置泥浆循环净化系统 ;并注意防止或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专项方案监理实施细则 第 19 页 共 86 页 19 减少环境污染。 ( 9)泥浆池应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和防护围栏,针对于泥浆池内边坡应加固处理防止坍塌,桩基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泥浆防止污染环境。 ( 1)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佩带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特别是孔下作业人员,必须穿好长筒绝缘胶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