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工艺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与泡沫塔上部加入的浓硫酸以及中部加入的稀硫酸在各个筛板上汽液充分接触,氯气中的水份被硫酸吸收,氯中含水降至 60 106( Wt),硫酸由于吸收水份而被稀释至 75%左右,自塔底排出,进稀酸储罐。 自泡沫干燥塔出来的氯气进入酸除雾器,除掉氯气中夹带的酸雾进入氯压机,压缩Q/SHG。 J04。 01- 2020 16 后送到氯气分配台 ,供用户使用。 自电槽出来的湿氢气,约 85℃经一次喷淋冷却塔冷却至 45℃左右,进入水环式真空泵或罗茨风机压缩至 ~,再进入二次冷却塔冷却至 35℃以下(冬季要经固碱干燥,以防管道存水冻结),送入氢气分配台,供用户使用。 d)离子膜工序 一次盐水从盐水工序送到预过滤盐水储罐,用泵将盐水打入 E516 氯气盐水换热器,与高温湿氯气换热后,再在 E507 板式换热器内用蒸汽将盐水温度升至 56~65℃左右,经过白煤过滤器过滤以及加酸中和后,盐水储存在过滤盐水储罐中,再通过泵将过滤盐水打到 C504 螯和树脂塔 ,进行盐水二次精制,精制后盐水送入盐水高位槽,在此盐水可以加酸进一步降低进槽盐水酸度,减少阳极副反应,从盐水高位槽出来的盐水再根据电槽温度,经过 E519 板式换热器,用蒸汽将盐水加热至合适温度后,进入离子膜电槽阳极侧,参加电解反应。 电槽阴极侧产生的 32%流出碱储存在半成品碱罐内,用泵打到片碱工序进行浓缩。 电槽阳极侧产生的淡盐水由于含有游离的氯气,需经过物理脱氯、化学脱氯以及氯酸盐分解后,将盐水打到盐水工序化盐。 碱罐储存。 ( 2) 98%离子膜片碱的生产 从 EV2送来的碱液在降膜蒸发器 EV3内,用 EV4来的二次蒸汽将碱液浓缩至 55%左右, EV3 产生的蒸汽在表面冷凝器 C2 中冷凝并在 EV3 内形成真空。 浓缩后的液碱再通过泵打入 EV4 内,用高温的熔盐将碱液直接浓缩至 98%浓度以上,从 EV4 流出的熔碱通过分布器 D10 分配到片碱机内,熔碱通过冷却、刮片、计量、包装等程序,生产出 98%的离子膜片碱。 EV4 所需要的热量有熔盐来传递,传热盐是通过 P6 泵在 H1 中强制循环的,熔盐在 H1 内用燃烧重油的方法将温度提高到 430℃左右,供 EV4 液碱浓缩所需热量。 同时为防止浓碱腐蚀管路设备,在溶糖罐 T5 中配制 糖溶液,用计量泵打入进 EV4 前的工艺流体中去。 e)水气工序 ( 1)西回收水站:氯氢冷却下水以及蒸发各碱冷却器下水汇流入西回收水站冷水池,通过供水泵分别送入顺流喷射冷凝器、阶梯冷却槽 1~3 号槽,以及逆流喷射冷凝器。 然后回到西回收水站热水池,通过循环泵打入冷水池上部的凉水塔内,通过风机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回收水进入冷水池。 控制冷水池液位,过量的回收水在热水池排入下水。 Q/SHG。 J04。 01- 2020 17 ( 2)东回收水站:氯氢冷却下水汇流入东回收水站冷水池,通过供水泵送到片碱工序供液碱冷却,冷却后下水回到东回收水站热水池,通过循环泵打入冷水池上 部的凉水塔内,通过风机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回收水进入冷水池。 控制冷水池液位,过量的回收水在热水池排入下水。 ( 3)空压站:东西两个空压站通过空压机,将空气经过滤、压缩、干燥后,供生产工序仪表自动阀及空气搅拌用。 f)蒸煮工序 三效顺流、三效逆流工序生产的半成品液碱在成品碱罐内用 ~ 空气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按规定进行取样分析,经公司质量检验部门分析合格后,即可装车检斤出厂。 生产主要操作控制条件 盐水工序精制岗位 编号 控制项目 控制要求指标 分析方法标准 测试地点 频 率 负责人 1 原盐(三极品) NaCl Mg2+ Ca2+ SO42 水不溶物 水分 ≥ % ≤ % ≤ % ≤ % ≤ % ≤ % 重量法 重量法 重量法 重量法 重量法 重量法 皮带机 皮带机 皮带机 皮带机 皮带机 皮带机 1 次 /日 1 次 /日 1 次 /日 1 次 /日 1 次 /日 1 次 /日 分析工 * 分析工 * 分析工 * 分析工 * 分析工 * 分析工 * 2 化盐温度 55177。 10℃ 温度表 化盐桶 1 次 /小时 精制工 3 化盐浓度 ≥ 4 精制盐水 NaOH ≤ 5 精制盐水Na2CO3 ≤ 6 精制盐水 Nacl ≥ 盐水工序澄清岗位 Q/SHG。 J04。 01- 2020 18 编号 控制项目 控制要求指标 分析方法标准 测试地点 频率 负责人 1 澄清温度 50177。 10℃ 温度表 澄清桶出口 1 次 /小时 澄清工 2 清液层高度 ≥ 测量 澄清桶 1次 /4 小时 澄清工 3 澄清盐水含镁、钙离子 ≤ 盐水工序中和岗位 编号 控制项目 控制要求指标 分析方法标准 测试地点 频率 负责人 1 2 3 4 中和盐水 NaCl Mg2++Ca2+ SO42 NaOH ≥ ≤ 监测~ 容量法 络合滴定 容量法 容量法 地槽 地槽 地槽 地槽 1 次 /4 小时 1 次 /班 1 次 /日 1 次 /小时 分析工 分析工 分析工 * 分析工 盐水工序洗泥岗位 编号 控制项目 控制要求指标 分析方法标准 测试地点 频率 负责人 1 洗水含盐 ≥ 2 排泥含盐 ≤ 3 纯碱液浓度 ≥ 盐水工序压泥岗位 编号 控制项目 控制要求指标 分析方法标准 测试地点 频率 负责人 1 盐泥温度 50177。 5℃ 温度表 盐泥贮罐 1次 /小时 压泥工 2 废盐水温度 50177。 5℃ 温度表 盐泥贮罐 1次 /小时 压泥工 3 空气压力 ~ 压力表 压滤机入口 1次 /小时 压泥工 4 工业水压力 ≥ 压力表 压滤机入口 1次 /小时 压泥工 5 盐泥压力 ~ 压力表 压滤机入口 1次 /小时 压泥工 电解工序送碱岗位 Q/SHG。 J04。 01- 2020 19 序号 控制项目 控制指标 分析方法标准 测试地点 频率 负责人 1 电解液浓度 ~ 电解工序氢气泵岗位 序号 控制项目 控制指标 分析方法标准 测试地点 频率 负责人 1 氢气温度 ≤ 35℃ 温度表 二次冷却塔出口 1 次 /小时 操作工 2 氢气纯度 ≥ % 比色法 氢气分配台 1 次 /4 小时 分析工 3 氢气压力 ~ 温度表 氢气分配台 1 次 /小时 操作工 4 电机电流 ≤ 120A 电流表 氢气泵 1 次 /小时 操作工 ≤ 280A 电流表 氢压机 1 次 /小时 操作工 ≤ 100A 电流表 罗茨风机 1 次 /小时 操作工 电解工序氯气干燥岗位 序号 控制项目 控制指标 分析方法标准 测试地点 频率 负责人 1 氯气温 度 ≤ 60℃ 温度表 一段钛冷出口 1 次 /小时 操作工 2 氯气温度 12~ 20℃ 温度表 二段钛冷出口 1 次 /小时 操作工 3 稀酸比重 58~ 61oBe/ 比重计 干燥塔出口 1 次 /小时 操作工 4 进塔浓酸量 ≥ 100L/h 流量计 干燥塔进口 1 次 /小时 操作工 5 氯气温度 ≤ 22℃ 温度表 干燥塔出口 1 次 /小时 操作工 电解工序氯压机岗位 电解工序冷冻岗位 序号 控制项目 控制指标 分析方法标准 测试地点 频率 负责人 1 冷却水温度 ≤ 35℃ 温度表 氨冷 凝器出口 1 次 /小时 操作工 2 冷冻水温度 2~ 12℃ 温度表 冷冻水槽 1 次 /小时 操作工 3 氨气压力 ≤ 压力表 氨压缩机出口 1 次 /小时 操作工 4 氨气压力 ≤ 压力表 氨压缩机入口 1 次 /小时 操作工 离子膜看槽岗位 Q/SHG。 J04。 01- 2020 20 编号 控制项目 控制要求指标 分析方法标准 测试地点 频率 负责人 1 电槽阳极液 ~2 阳极液 pH ≥ pH 计 电槽阳极侧 1 次 /台 .日 分析工 3 电槽阳极液 200~ 230g/l 比重计 电槽阳极侧 1 次 /2 小时 看槽工 4 电槽阴极液 ~ % 比重计 电槽阴极侧 1 次 /2 小时 看槽工 5 电槽温度 82~ 90℃ 温度计 电槽阳极侧 1 次 /2 小时 看槽工 离子膜物料供给岗位 编号 控制项目 控制要求 指标 分析方法标准 测试地点 频率 负责人 1 纯水电导率 ≤ ㎝ 电导仪 P401A/B 1 次 /班 分析工 2 纯水 PH值 ~ PH计 P401A/B 1 次 /天 分 析工 * 3 高纯酸含氯 ≤ Q/ P526 1 次 /班 分析工 4 高纯酸浓度 ≤ % Q/ P526 1 次 /班 分析工 5 高纯酸含铁 ≥ PPm Q/ P526 1 次 /天 分析工 * 6 过滤后盐水 PH值 ~ PH计 P507A/B 1 次 /班 分析工 7 过滤后盐水钙镁 ≤ 8 过滤后盐水 SS 值 ≤ PPm Q/ P507A/B 1 次 /班 分析工 9 进槽盐水镁钙 锶 铝 钡 硅 锰 铁 镍 ≤ PPb ≤ 20 .0PPb ≤ 100 .0PPb ≤ 50 .0PPb ≤ ≤ PPb ≤ ≤ PPb ICP E519 2 次 /周 分析工 * 10 进槽盐水 SS 值 ≤ PPm Q/ E519 1 次 /天 分析工 * 11 进槽盐水浓度 ~ g/l Q/ E519 1 次 /天 分析工 * 离子膜产品处理岗位 Q/SHG。 J04。 01- 2020 21 编号 控制项目 控制要求指标 分析方法标准 测试地点 频率 负责人 1 淡盐水 PH值 ~ PH计 DM501 1 次 /班 分析工 2 氯酸盐分解 塔含酸 ~ g/l Q/ R505 1 次 /班 分析工 3 氯酸盐分解塔含氯酸盐 ≤ * 4 亚硫酸钠浓度 ≥ % Q/ P525 1 次 /天 分析工 * 5 脱氯盐水含氯 0 Q/ P502 1次 /4 小时 分析工 7 脱氯盐水含盐 监测 Q/ P502 1 次 /天 分析工 * 8 脱氯盐水含碱 ≤ g/l Q/ P502 2 次 /班 分析工 9 碱中含氯酸盐 ≤ % Q/ P201 3 次 /周 分析工 * 10 碱中含盐 ≤ % Q/ P201 1 次 /天 分析工 * 11 流出碱浓度 ~ % Q/ P201 1 次 /班 分析 工 12 碱中含铁 ≤ % Q/ p201 3 次 /周 分析工 * 三效顺流蒸发岗位 序号 控制项目 控制要求指标 分析方法标准 测试地点 频率 负责人 1 电解液预热温度 ≥ 100℃ 温度表 预热器后 1次 /小时 蒸发工 2 Ⅰ效一次汽压力 ≥ 压力表 加热室 1次 /小时 蒸发工 3 Ⅰ效二次汽压力 ≤ MPa 压力表 加热室 1次 /小时 蒸发工 4 Ⅱ效二次汽压力 ≤ MPa 压力表 加热室 1次 /小时 蒸发工 5 Ⅲ效 二次汽压力 ≤ MPa 真空表 加热室 1次 /小时 蒸发工 6 Ⅰ效碱液温度 145~ 165℃ 温度表 蒸发罐 1次 /小时 蒸发工 7 Ⅱ效碱液温度 120~ 138℃ 温度表 蒸发罐 1次 /小时 蒸发工 8 Ⅲ效碱液温度 85~ 110℃ 温度表 蒸发罐 1次 /小时 蒸发工 9 循环水温度 ≤ 38℃ 温度表 上水总管 1次 /小时 蒸发工 片碱工序主要控制条件 Q/SHG。 J04。 01- 2020 22 序号 控制项目 控制指标 分析方法标准 测试地点 频率 负责人 1 EV1 真空度 ≥a 真空表 EV1 二次 蒸汽管道 1 次 /小时 操作工 2 EV2 碱液温度 ≥136℃ 热电偶 EV2 1 次 /小时 操作工 3 EV2 加热蒸汽压力 ≥ 压力表 蒸汽总管 1 次 /小时 操作工 4 EV2 含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