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规程(总校稿)内容摘要:
倍。 块石距混凝土结构物表面的距离, 当 有抗冻要求时 , 不得小于 300mm;当无抗冻要求时,不得小于 100mm或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 2 倍。 块石的总量不得超过混凝土体积的 25%。 水平施工缝 处 埋入的块石 应 外露一半。 受拉区的混凝土不得埋放块石。 当 环境温度 低于 0℃时,应停埋块石。 当 采用预制混凝土块替 代 块石 时 , 混凝土块 强度不应低于现浇混凝土强度 , 并进行凿毛处理。 表面保温和 养护 根据保温和养护措施 ,对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用 模板进行 构造设计 和 验算。 1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 及时 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14d。 养护 宜 采取覆盖、 蓄水、 洒水、 喷雾 和涂养护剂等措施 , 不得采用海水养护。 养护水温 度 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宜大于 15℃; 蓄 水 深度不宜小于 200mm。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 5℃时 , 不得 向裸露的混凝土 表面 直接洒水,应采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保湿 养护。 混凝土 保温 层 厚度 可 按 附录 E 计算 确定。 低温季节 应 选择当日气温较高时段拆模并立即采取保温措施 ;当 混凝土 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 大于 15℃ 时 应推迟拆模时间。 当 出现气温骤降时 , 28d 龄期内的混凝土 应 进行表面保 温。 保温材料 应 覆盖 严密,接缝处重叠 覆 盖 不少于 300mm,边角处 应 加倍保温。 低温季节应将竖井、廊道等孔洞封堵,基础 部位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 应 及时回填。 其 它 措施 有特殊防裂要求的混凝土结构, 可 采用纤维混凝土 等特种混凝土,或 掺加 降低 水化热 、减少收缩的特种外加 剂。 宜采用透水模板衬 (布 )。 14 8 施工期温 控 监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 监 测 混凝土 浇筑温度、 内部 温度、 环境温度、冷却水温度 等参数 ,同时监控 内表温差 和 降温速率 , 并及时 调整 和优化 温控措施。 必要 时宜监测 混凝土 应 变。 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试 误差 : 177。 ℃( 25℃环境下) ; (2)测试范围: 30~150℃ ; (3)绝缘电阻大于 500MΩ; 应变测试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试误差 : 177。 ; (2)测试范围: 1000~1000με; (3)绝缘电阻大于 500MΩ; 测 点 的布置 应 满足下列要求。 测点的布置范围应 以所选混凝土浇筑块体平面 图 对称轴 线 的半条轴线 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 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 测点位置与数量根据混凝土浇筑块内温度 、 应力 的分布 和 温 度控制 的要求确定。 温度 测点应 能 测出 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 、表面温度和温度梯度。 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应变测点应 能 测出 混凝土 内部最大应变。 应 变测试 应设置 零应力测点。 测试元件 的安装 和 保护 应 符合下列规定。 安装前 测试元件 进行 水下 1m处 浸泡 试验, 24h 不损坏。 安装位置准确 、 固定牢固,并与钢筋 等 金属体绝 缘。 集中布置 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并加以保护。 浇筑 和 振捣时 不得直接冲击测试元件及引出线。 混凝土温度和应 变 监测应遵 守 以下 规定。 15 混凝土浇筑温度 监测频率 每台班不少于 2 次。 环境温度、冷却水温度 和 内部 温度 升温期间每 2~4h 监测一次,降温期间每天监测 2~4 次。 温度 监测 持 续 时间 应不少于 20d,应变 监 测应 不少于 60d。 应 及时记录监测 数据 ,温度监测记录 参照 附录 F。 监测 数据 应 及时 分析 整理。 16 附录 A 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计算 水泥 水化热 总量 水泥 水化热 总量 可参考出厂检验值。 水泥水化热 无参考值时 可按 下 列公 式 计算 : tQtnQt 01 () 00 QtQnQtt () 370 /3/74 Q () 式中 Qt ——龄期 t 时的累积 水泥 水化热 (kJ/kg); Q0——水泥水化热总量 (kJ/kg); t——龄期 (d); n——常数 (d),随 水泥品种、比表面 积等因素 不同而异。 水泥 水化热总量 也可通过下列步骤画图确定 : ( 1) 以龄期 t 为横坐标, t/Qt 为纵坐标画图, 绘出 一条直线 ; ( 2)确定 直线斜率 1/Q0; ( 3) 求出水泥水化热总量 Q0。 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 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 宜 在水泥 、外加剂 和 矿物 掺合料用量确定后通过试验得出。 胶凝材料水化热 无试验数据时, 可 按下式计算 : 021 QkkQ () 式中 Q——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 (kJ/kg); k1——粉煤灰掺量对应 的 水化热调整 系数 , 按粉煤灰掺量参照 表 取值 ; k2——粒化高炉矿渣粉 掺量对应 的 水化热调整 系数 , 按粒化高炉矿渣粉 掺量参照 17 表 取值。 Q0——水泥水化热总量 (kJ/kg); 矿物 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 表 掺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粉煤灰 (k1) 1 / / 粒化高炉矿渣粉 (k2) 1 注: 表中掺量为 矿物 掺合料占胶凝材料总用量的百分比。 18 附录 B 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 混凝土绝热温升 宜根据实际混凝土配合比 通过试验得出。 无试验数据时, 混凝土绝热温升 可按 下列公式 计算: cWQT () )1( mtt eTT () 式中 Tα——混凝土最终绝热温升 (℃ ); W——每立方米 混凝土 胶 凝 材 料 用 量 (kg/m3); Q——胶凝材料 水化热总量 (kJ/kg); ρ——混凝土 质量 密度 (kg/m3), 可取 2400kg/m3; c——混凝土 比热 容 (kJ/(kg℃ )), 可取 (kg℃ ); Tt——龄期 t 时的混凝土绝热温升 (℃ ); m——系数 (d1), 与 水泥品种、比表面积、浇筑温度 等因素有关 , 一般为 ~。 t——混凝土 龄期 (d)。 19 附录 C 混凝土温度及温度应力实用计算 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计算 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可按 下 式计 算: cop TTTT max () 式中 Tmax——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 (℃ ); Tp——混凝土 浇筑 温度 (℃ ); Tα——混凝土 最终 绝热温升 (℃ ); Tco——冷却水管降温效果值 (℃ ),一般为 2~4℃。 水管间距较密时(小于 1m)取较大值,反之取较小值;未采用水管时取值为 0℃ ; ξ ——温升折减系数, 与结构 最小断面尺寸 等 因素 有关。 温升折减系数 可按下列原则取值: (1)一次浇筑的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ξ 直接按表 取 值; (2)分层浇筑 时 ,第一层 ξ 直接 按表 取值。 第二层及以上浇筑层, 已浇筑各 层总厚 度 小于 2m, ξ 按本层 厚度加 已浇筑各层 总厚度 取值 ; 已浇筑各层 总厚度 大于等于2m, ξ 按本层 厚度加 2m取值。 温升折减系数 取值 表 浇筑层厚度 (m) 1 2 3 ξ 浇筑层厚度 (m) 4 5 6 ξ 注:浇筑层厚度不单指竖向厚度。 若为墙体、柱体结构,浇筑层厚度应指墙体厚度和柱体最短边长度。 混凝土弹性模量 计算 混凝土弹性模量可按 下 式计算 : )1()( 0 bateEtE () 式中 E(t)——龄期 t 时 的 混凝土弹性模量 (MPa); E0——混凝土 最终 弹性模量 (MPa), 通过 试验 确定 ; 20 t——混凝土龄期 (d); a——系数 ,通过 试验 确定 ; 无试验数据时 ,可取 ; b——系数, 通过 试验 确定 ; 无试验数据时 ,可取。 温度应力计算 混凝土表 层 拉应力可按 下 式计算: Pnbs KtTtEt )()(2)( () 式中 σs(t)——龄期 t 时混凝土 表层 拉应力 (MPa); α——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 1),可 取 10106℃ 1; E(t)——龄期 t 时 混凝土 弹性模量 (MPa); Δ Tnb(t)——龄期 t 时混凝土内表温差 (℃ ); Kp——混凝土徐变引起的应力 松弛系数 ,可取。 混凝土内部最大 拉应力可 按 下 式计算: )()(1 m a xm a x wPc TTRKtE () 式中 σcmax——混凝土内部最大 拉应力 (MPa); α——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 1),可 取 10106℃ 1; μ——混凝土泊松比, 可 取 1/6; E(t)——与 混凝土内部达到稳定温度 或准稳定温度 龄期 t对应 的 混凝土 弹性模量(MPa); Kp——混凝土徐变引起的应力 松弛系数 ,可取 ; Tmax——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 (℃ ); Tw——混凝土浇筑块体稳定温度 或准稳定温度 (℃ ); R——龄期 t 时 刻 基础 约束系数。 混凝土基础约束系数 可 下 式计算 : )2/)(c os h (11LtHECRx () 式中 L——混凝土浇筑块体长度 (mm); 21 H——混凝土浇筑块体厚度 (mm); Cx——外约束介质 (地基或老混凝土 )单位面积 的水平变形刚度 (N/mm3),可按 表 取值。 水平变形刚度 取值 表 外约束介质 软粘土 砂质粘土 硬粘土 风化岩、 低 等级 素混凝土 配筋混凝土 Cx(102N/mm3) 1~ 3 3~ 6 6~ 10 60~ 100 100~ 150 抗裂安全性 评价 表层 混凝土 温控 抗裂 安全系数 K 应满足 式 要求 : ≥)(/)( ttfK ssp = () 式中 σs(t)——龄期 t 时 刻 混凝土 表层 拉应力 计算值 (MPa); fsp(t)——龄期 t 时 刻 混凝土劈 裂抗 拉强度 试验值 (MPa)。 内部 混凝土 温控 抗裂 安全系数 K 应满足 式 要求 : )( ma x ≥′= csp tfK () 式中 σcmax——混凝土内部最大拉应力 计算值 (MPa); )(tfsp′ ——混凝土 块体 达到稳定温度 或准稳定温度 时 劈裂抗拉强度 试验值 (MPa)。 22 附录 D 混凝土 出机口温度 、浇筑温度计算 混凝土 出机口温度 计算 混凝土 出机口温度 可按 下 式计算: W+)W+W+0. 2( W )TWQ WQ(W++TWQ+ wcgs wggsswccgggSSS )+()+( 0 = () 式中 T0——混凝土 出机口温度 (℃ ); Qs——砂的含水量, 以 重量百分比 计 (%); Qg——石的含水量,以 重量百分比 计 (%); Ws——每 立 方 米 混凝土中砂的重量 (kg); Wg——每 立 方 米 混凝土中 石 的重量 (kg); Wc——每 立 方 米 混凝土中 胶凝材料 的重量 (kg); Ww——每 立 方 米 混凝土中 水 的重量 (kg); Ts——砂的温度 (℃ ); Tg——石的温度 (℃ ); Tc——胶凝材料 的温度 , 为 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温度的重量加权平均 (℃ ); Tw——水的温度 (℃ )。 混凝土 浇筑温度 计算 混凝土 浇筑 温度可按 下 式计算: Tp= T0+(Ta–T0)(θ1 +θ2 +θ3 )+Tf。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规程(总校稿)
相关推荐
教育实习的目的,端正态度,切实做好教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赴常德市第七中学教育实习总结材料 13 育实习的各项准备工作。 ,接受双方教师的指导。 对实习工作如有意见和建议,应及时向系指导教师反映。 ,自觉遵守纪律。 实习期间,必须每天按时到 校,不迟到、不早退。 因故不能到校,应事先请假。 :讲课前,必须先写好教案,进行试讲,并且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制订好班主任的工作计划
美国 TVL- TWA ACGIH 窒息性气体 美国 TLV- STEL 未制定标准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普通大气压下无毒。 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 氩浓度达 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 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 当空气中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 继而,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
员购置必要的试验仪器设备督促各部门管理人员做好试验检测工作负责组织项目试验检测计划的编制并委托公司试验室或有关试验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负责检查督促项目试验员工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根据试验检测工作反馈的资料和信息促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应用负责组织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鉴定检验工作 2
学本科教育实习成绩评定表(分散实习) 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 2020 年 12 月 26 日 10 东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育实习安全管理规定 教育实习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教育硕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为加强教育硕士教育实习的安全管理,增强教育硕士的安全意识,避免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教育硕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排入废水处理系统。 防止发生次生 危 害的预防措施: 应 特别注意对水体的影响。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理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佩戴佩戴防护眼镜和胶皮手套。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应当注意倒空容器内本品残留物。 稀释或配制溶液时应把碱倒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应用贮槽储存,防止碰撞及与酸性物品接触。 贮槽应设有围堤
: .80**250 0 *75 UK AEN av 计算照度 : lxUKEav .2 7 **2 5 00*1AN 实际安装功率 = 光源数 (光源功率 + 镇流器功率 ) = 1*(36+5)= 实际功率密度 : 41W/=某小区住宅楼建筑电气工程设计 8 折算功率密度 : W/m2 *= W/m2 : 要求平均照度 : 实际计算平均照度 : 符合规范照度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