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实施方案范本114_图文内容摘要:
降水及下垫面条件与小南岔河上游基本一致,径流补给条件也相同,均为山溪河流,没有发生断流现象。 因此选用牙塘河流域的牙塘水文站作为参证站,小南岔河上游取水口处 年径流量由邻近流域牙塘河的径流来推求。 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小南岔河发源于太子山南麓,河源最高海拔高程 3345m,自南向北在杜家崖附近汇入广通河。 取水口断面以上属石质或次生林带,植被茂盛,林草地及森林 地约占流域面积的 95%,水土流失轻微流域内气候高寒阴湿,流域比较湿润,降雨量大,蒸发量较小。 年降雨量在 1000mm 以上,地表水流主要靠冰川、积雪融水、基岩裂隙水和降水补给,单位面积产流多,河流水量比较稳定,产沙量较小,水质清澈。 气 象 XX 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东北向西南光照减少、温度降低、降水量增多、作物生长期缩短。 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春季回温迟、秋季降温快、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雨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变化率大;全县总的气候条件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旱少雨,自然灾害频繁。 项目区属于温凉型大陆性半干旱气候,靠近上游取水口段偏湿润,下游供水段偏干旱。 整个工程受益区气候温凉,冬季寒冷,夏季短而不热,光照充足,甘肃省 XX 县 XX 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经济评价 5 昼夜温差大,降雨集中在夏季,春旱及初夏旱、冰雹、霜冻为主要灾害天气。 区内多年平均气温为 ℃,气温日差较大,降水 量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 830mm 左右,北部黄土区年均降水量为 ,年平均蒸发量 ,年平均日照时数 2050h,无霜期 130d。 多年平均风速为 ,区内最大积雪深度为 23cm,最大冻土深度为。 年径流量 小南岔 河无实测水文资料,径流计算分别采用水文比拟法 和 等值线图法计算 ,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较大,水文比拟法采用的参证流域与设计流域面积比较接近,降水产流条件相似,有 31 年水文系列资料做支撑,计算结果比较可靠。 等值线图法体现了分区综合的特点,采用流 域平均径流深计算年径流,受雨量变化影响,尤其缺乏流域实测降水资料,计算结果可能有偏差。 因此推荐水文比拟法计算值作为设计值。 采用 Cv=, Cs=,推算取水口处不同频率的流量 计算结果进行 见表。 表 — 1 小南岔河上游 ( 取水口 处)年径流计算成果表 P=(%) P=15% P=25% P=50% P=75% P=85% P=90% P=95 Kp Q( m3/s) 洪水 小南岔河上游 洪水为暴雨洪水,多发生在汛期 5— 10 月,洪水持续历时一般在一天以内。 洪水计算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合理性分析对比后确定。 经过分析比较,本次设计采用铁一院经验公式计算结果。 表 — 2 小南岔河上游 ( 取水口 处)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表(推荐值 ) 河流 Qm CV 不同频率洪峰流量( m3/s) 1 2 (1/3) 5 10 20 小南岔河 (取水口处) 泥沙 小南岔河上游无实测泥沙资料,泥沙移用邻近流域牙塘水文站泥沙参数进行计算,多年平均含沙量 ,计算小南岔河取水口处悬移质年输沙量,推移质按悬移质输沙量的 20%计,计算结果见表 2— 6。 小南岔 河泥沙甘肃省 XX 县 XX 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经济评价 6 主要是在汛期洪水携带,伴杂有小草、树枝等。 表 小南岔河(上游取水口处)泥沙计算成果表 名 称 悬移质(万吨) 推移质(万吨) 合计 备注 取水口处 工 程地质 区域构造的基本特征 工程区大地构造单元属秦岭东西向构造体系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体系西褶带的复合地带,临夏第三纪凹陷盆地西南部。 本工程区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为强烈褶皱剥蚀的石质高山区,海拔高程 2500m 以上,流域内植被良好,林草地及森林地约占该流域面积的 95%,其中 90%以上的面积为石质山林区,水土流失甚微;东北部为低缓的丘陵及黄土梁卯地带,海拔高程 20202300m左右。 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及地震基本烈度 工程区大地构造单元属秦岭东西向构造体系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体系西褶带的复合地带,临夏第三纪凹陷盆地西南部。 工程区属构造运动相对平稳、地震不活跃地区。 根据 2020 版 1: 400 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20)之附图 A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附图 B1《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50 年超越率 10%)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因此,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应按Ⅶ度考虑。 区内物理地质现象较为发育,主要表现为小型滑坡体、冲沟溯源侵蚀、土流等。 地层岩性 工程区 露出最老的地层为二迭系岩、砂岩和板岩,分布于水源地以南。 大片出露的地层为第三系上新临夏组( N2L)、中下更新统石质黄土( plQ22) ,上更新统风积马兰黄土( eolQ32)以及全新统各种成因的堆积层( Q4)。 现分述如下: ( 1)二迭系下统下部岩组( P1) 分布于出水口以及西南部中低山区,构成水源地附近的基地岩层。 岩性甘肃省 XX 县 XX 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经济评价 7 已浅灰色中厚层灰岩为主,夹青灰色变质长石石英砂与青灰色板岩。 ( 2)第三系上新统临夏组( N2L) 褐红色砂质粘土岩、砂岩、砂质泥岩,分布广发,厚度大,产状近水平,构成黄土丘陵区至基地岩层。 ( 3) 第四系( Q) 区内分布广泛,主要由河谷冲积层、沟谷洪积物、坡积物组成。 ①中下更新统( al— lQ 1+2) 零星分布于项目区的黄土丘陵地区,岩性为冲积、湖积相低液限粘土及微胶结砾石层。 ②全新统( Q3) alQ32(冲积层):分布于河谷 II 级阶地,上部为砂壤土,下部为青灰色卵砾石。 厚度为 520m。 al— plQ42(冲 — 洪积层 ):分布于河谷高漫滩及 I 级阶地,上部砂壤土,下部为青灰色、灰色砂卵砾石。 厚度为。 物理地质现象 工程区大地构造单元属秦岭东西向构造体系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体系西褶带的复合地带,临夏第三纪凹陷盆地西南部。 区内物理地质现象较为发育,主要表现为小型滑塌体、冲沟溯源侵蚀、土流等。 枢纽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枢纽 工程区 地面高程在 , 岩性为 下二叠统( P1)板岩夹结晶灰岩( P1Sl+Ls) , 一般二者比例为 7:3— 6:4,青灰色、灰黑色板岩( P1Sl)主要为凝灰质板岩及薄层状泥质板岩,以青灰色具多,层理发育,抗风化能力较弱;灰、灰黑色、灰白色结晶灰岩( P1Ls),层厚约在 510m 层理不明显,具重结晶现象,岩石较坚硬、致密,抗风化 能力较强,锤击声脆,单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在。 强风化层厚约。 建议结晶灰岩 允许承载力 600KPa,板岩允许承载力 400KPa, 抗剪强度 C=0. 81. 1MPa,φ =3944176。 , 砼 /石摩擦系数。 建议在清除基岩强风化层后接肩于基岩弱风化层中。 重结晶现象,岩石较坚硬、致密,抗风化能力较强,锤击声脆,单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在。 强风化层厚约。 建议结晶灰岩 允甘肃省 XX 县 XX 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经济评价 8 许承载力 600KPa,板岩允许承载力 400KPa, 抗剪强度 C=0. 81. 1MPa,φ=3944176。 , 砼 /石摩擦系数。 建议在清除基岩强风化层后接肩于基岩弱风化层中。 左坝肩和坝闸基础将置于基岩弱风化层上,为弱透水性。 建议基槽开挖时:开挖边坡 1: ~ 1:。 引水管线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任家庄输水干管桩号 0+0000+09 0+1256+49 6+570 8+971 、8+99115+251 段和槐庄输水干管 0+0000+32 0+3785+153 段:粉质粘土 ,呈黑褐色、砖红色,含有植物茎枝,黑褐色粉质粘土具团粒状结构,砖红色粉质粘土较密实 ,土质 均匀。 为高压缩性、弱湿陷性土。 其ρ = , ρ d =, ω =24%,原状土抗剪强度 :C=35KPa,Ф =25176。 建议开挖边坡1:。 任家庄输水干管桩号 0+0980+12 6+4966+570 和 8+9718+991 段和槐庄输水干管 0+3280+378 段: 管基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砾石( alQ411 ),结构中密,允许承载力 ,上部有 ~ 不等的洪积砂壤土( PlQ22 )。 建议开挖边坡 1:。 蓄水池工程地质条件 与评价 蓄水池地处原有荒地 , 地层岩性:上部为洪积碎石土( PlQ42MLG),结构稍密,层厚约 ,一般粒径为 28cm,磨圆度差,呈棱角 次棱角状。 下部为冲洪积级配不良砾( alplQ41GP) , 层厚约 5m,结构稍密,一般粒径为28cm,磨圆度一般,呈次圆 次棱角状。 底部基岩为下二叠统( P1)角砾状、团块状灰岩( P1LsJT ),物理力学性质同压力管道段。 建议洪积碎石土允许承载力 280KPa,级配不良砾允许承载力 300KPa,团块灰岩允许承载力600KPa。 建议在挖除洪积碎石土、级配不良砾后和基岩强 风化层以基岩弱风化层为基础持力层, 砼 /石摩擦系数为 , 基槽开挖时:覆盖层水上开挖边坡 1: ,水下开挖边坡 1::,基岩 开挖时开挖边坡 1: :。 天然建筑材料及施工用水 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主要是砼用粗及细骨料。 工程区内天然建筑材料粗骨料较为丰富,各支流的河漫滩和低阶地均有分布,可就近在小南岔河漫滩进行筛取,符合砼用粗骨料要求,平均运距 5km。 砼细骨料位于小南岔河 XX 乡附近的河漫滩,砂砾料丰富,细骨料必须经过筛洗后方能使用,平甘肃省 XX 县 XX 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经济评价 9 均运距为 5km。 地表水为小南岔 河河水,水量充足,抽取方便,水质良好 ,对普通混凝土无腐蚀性。 河水在洪水期含泥砂量较大 ,作为生活用水 ,需进行必要的净化处理,建议仅用于施工用水。 结论 工程区不存在地质构造断裂带和滑坡体等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的不安全因素;改建取水口位于小南岔河上游出山口右岸,建筑物基础位于含漂石卵石层上,承载力满足要求;配水管道主要沿黄土山梁及河谷地带前行,管道及建筑物地基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各种成因土层,通过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工程地质条件可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工程区内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工程区主要建筑物按Ⅶ度设防; 工程区无工程地质问题,具备修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筑物的条件。 工程任务和规模 水源地 经过实地勘测及调研,本工程计划从小南岔河上游河道取水, 水源 地坝址以上植被条件良好, 无工业废水及其它污染,水质化验 表明 , 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 Ⅱ 类水标准,适宜生活饮用, 属良好的供水水源 ,经过简单的消毒处理就能够满足饮用水标准。 因此,小南岔河坝址处水源地是小南岔河上最适宜、最理想的水源地。 供水范围、 水平年及保证率 项目总体供水范围涉及 XX 乡的 腰套 、前进、何马家、草滩、奋斗、槐庄村 6 个村,供水范围内共有 6 个行政村, 65 个自然村, 1877 户, 6 所农村学校 , 共计 10539 人。 设计水平年: 本 阶段 以 2020 年为现状年、 2029 年为设计水平年。 设计保证率:根据《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 ( SL6872020) ,本工程设计保证率取 90%。 需水预测 设计参数 ( 1)用水量标准 甘肃省 XX 县 XX 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经济评价 10 农村饮水工程用水范围通常包括生活、禽畜、乡镇企业、公共建筑、水厂自用、管网漏失和消防等几方面。 本工程为抗旱应急水 源工程,仅考虑生活及散养禽畜用水,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规定,项目区属一区,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按照《抗旱规划实施方案( 20202017)编制大纲》,确定本项目 居民 最高日用水量定额为 40L/(人 .d),再考虑家庭散养牲畜及其他用水,按《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及《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规定, 管网漏失水量与未预见水量之和 一般可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 10%~20%计算 , 鉴于本工程规模较小,且供水对象主要为乡村,因此, 管网漏失水量与未预见水量之和 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 10%计算。 ( 2)工程设计年限 根据《村镇供水工程 技术规范》规定,工程设计年限宜为 10~15 年,本项目设计年限充分考虑工程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以近期为主,近、远期结合,项目设计年限按 15 年考虑。 供水人口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实施方案范本114_图文
相关推荐
算子的优缺点并用可视化界面呈现出来 第四章 图像边缘处理的实现 41 算法之间的比较 定位性 上一章我们只是简单的比较了一下几种算法的区别在本章中我们将详细的对这几种算法进行比较为了能更好的说明各算法之间的区别特选取四张复杂度不同的图片 在 Matlab 中输入如 下的程序 f imread D\m\1jpg 读入图像 f rgb2gray f 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 f im2double
改及补充材料 法定代理人: XXX 联系电话: XXX 九、 备品备件、易损件清单及价格表 备件名称 单价(人民币)单位:元 1. MPM R02 电子板 2. MPM E11 电子板 3. MPM M11 电子板 4. MPM C16 电子板 5. TX99 电子板 6. R50 层楼指示板 7.内 /外呼按钮 8.磁控管 9.厅门吊轮 10.门滑块 4 536 16 380 13 860
旅游促销 34 月份,以潍坊、莱芜、新泰、淄博等周边地市为重点,每到一处,先与当地旅游局对接,摸清当地旅行社情况,点对点推介 XX“品红、赏绿、访古、拜卧佛”二日游旅游线路(在上述四个地市中选择两个地市的报纸或电视做一周的XX 旅游形象宣传)。 邀请上述地市旅行社老总来我县踏线。 ( 1)时间安排: 每个城市用 45 天的时间走访完全部旅行社,对有意向的旅行社单个突破。 拟定 3 月 21 日
职工服务帮扶中心(站) ”,凡一级法人机构统一称为职工服务帮扶中心,职工人数 50人以上的二级单位可以建立职工服务帮扶站。 人员。 有明确的服务帮扶机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3。 有服务帮扶机构办公场所和服务活动场所,可以与工会办公室、职工活动室、职工之家(小家)、职工书屋、职工俱乐部等场所合署办公。 有专门的服务帮扶经费,服务帮扶经费可以采取建立职工帮扶资金的方式,按照企业行政每年拨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