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架结构厂房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⒋ 柱子钢筋绑扎与预埋件的安装:柱子钢筋 绑扎前,先复查胎膜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按图示尺寸放臵预埋件,在胎膜上标示出来。 由于预制柱的含钢量较高,钢筋的间距、排距较小,柱子的主筋采用对接焊接(闪光对焊),牛腿处纵、横向箍筋及网片采用焊接,其他部位采用绑扎连接。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采用商品混凝土垫块进行控制。 重点控制主筋上下两层保护层厚度。 预埋件的制作要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焊接,安装时应尽量避免与柱子的钢筋相碰,可采用先放臵预埋件,后放臵钢筋的方法。 使其位臵的中心线控制在规范要求之 177。 5 mm; 侧向弯曲: L/750且 ≤20 mm 预 埋 件: 10 mm; 主筋保护层厚度: +10, 5 mm 表面平整度: 5 mm; 吊钩预埋位臵: 177。 20 mm; ⒍ 柱子弹线与找平:预制柱需三面弹线,按柱的两边中量取,吊车梁牛腿处标高最为重要,从吊车梁牛腿处向柱脚方向量取,来确定 177。 ,从 177。 到柱脚的距离来确定杯口找平的厚度。 预制柱浇筑完成后根据要求定期进行养护,根据天气情况对预制柱进行遮盖。 当预制柱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 100%时,才可以对预制柱进行移动。 预制柱应在达到设计强度 100%后,采用 起重机将柱身翻转 90176。 ,清理柱表面的杂物、弹线。 由于现场施工场地范围比较大,分散预制柱耗用成本比较高,故构件的预制采用现场集中预制,所以这就给预制柱的吊装就位带来了一定的麻烦,需在预制柱翻身就位时,先采用 QY25汽车起重机将集中预制的预制柱吊离,以便于预制柱就位。 由于采用现场集中预制,因此约有 95%的预制构件不能一次就位,需要进行现场二次倒运。 构件堆放时依序号安装顺序进行就位和集中、堆放,应注意构件的方向,边柱臵于跨外,构件堆放对应场地平整压实,并做好排水措施,构件按使用时的受力情况放在垫木上,重叠 构件也要加垫木,上下层垫木要在同一垂直线上,构件之间有 ,以免吊装时互相碰坏。 构件不论上车运输或卸车堆放,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叠放在车上或堆放在现场上的构件,构件之间的垫木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且厚度相等。 预制柱吊装将按以下顺序分阶段综合吊装,吊装所有柱子,沿纵 向每两排柱子为一单元综合吊装。 预制柱安装工序:杯口底部水泥砂浆找平,调整标高 → 柱吊装 → 预制柱就位 →杯口灌注无收缩灌浆料 → 校正柱位臵 : 本工程边柱采用进行跨外吊装,吊车的行走道 路采用图纸设计的纵向车行地坪的道路路基,行走路线边缘离吊装柱轴线最少要 2m。 对于选择吊车,吊车幅度、臂长、起重量、起升高度均满足要求时,方能起吊。 根据本工程特点,预制柱长度都在 9m左右,故选择 QY25型吊车较为经济适用。 :根据选用的汽车吊的性能要求,现场施工道路宽度为 6m,东西施工道路中心线与轴线的距离控制在 15m以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时杯底混凝土一般比柱底标高低 5cm左右,吊装前要对杯底标高和柱子长短进行 一次实测,然后根据它们的偏差,抹上找平层对杯底进行调整,使柱 子安装后,其牛腿标高能符合要求。 还需把柱距中心线引到杯口,以此作为柱子吊装时对中的依据。 c、杯口壁槽和预制柱插入深度面凿毛,以及所有柱、梁连接点(需二次浇筑)均需在地面凿毛,待吊装机械进场,构件翻身后,再将另一面凿毛。 d、吊装前预先加工垫铁、钢楔及木楔,钢楔及木楔用于临时固定和调整垂直度,斜垫铁用于在柱子牛腿面预埋件平整度偏差时调整其平整度,以确保梁底标高一致、梁身的垂直度符合要求。 预制柱吊装就位 柱子翻身脱模就位采用两点起吊,具体绑扎点已经按照图纸设计位臵,预埋了一级钢 冷弯而成的吊环,吊环严禁进行冷拉。 吊环的形式与构造,见设计图纸所示。 吊环的埋入深度不应小于 30d,并与主筋钩牢。 埋深不够时,可焊在受力钢筋上。 吊环露出混凝土的高度,应满足穿卡环的要求;但也不宜超过 100mm,以免遭到反复弯折。 柱的吊装采用一点垂直起吊,吊点的选择同样考虑到预制所承受的弯矩最小的原则,柱子在此吊点吊装时,由自重力产生的最大正弯矩等于最大负弯矩。 对整根柱子说来,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弯矩绝对值最小。 柱的就位和临时固定:柱脚插入杯口后,先使其悬空进行就位, 用八只楔块从柱的边沿插入 杯口,并用撬棍撬动柱脚,使柱子的安装中心线对准杯口的安装中心线,并使柱身基本保持垂直,即可落钩,将柱脚放到杯底,并复查对线。 随后,由两人面对面打紧楔子,并用坚硬石块将柱脚卡死,特别注意在宽面范围卡紧,以防发生柱子倾倒事故,杯口之间空隙太大时,应增加楔块厚度,不得将几个楔块叠合使用。 本工程柱子较重,起重机的起重杆仰角很大有时达到 80176。 ,一般机后还增加配重,起重机脱钩后,前轻后重,容易发生机身倾倒事故,因此,起重机吊柱时,应先落起重杆,再落吊钩,以保持机身的稳定性。 柱的校正:柱子的校正有平面位臵的校正和垂直 度的校正。 前者在临时固定时已对准中心线,校正时如发现走动,可用敲击楔块的方法(一侧放松,另外一侧必须卡牢)进行校正,为便于在校正时使柱脚移动,插柱前可在杯基底放少量粗砂,垂直度用两台经纬仪从柱子相邻两面观测中心线是否垂直,观测点与柱轴线夹角小于 15176。 ,水平距离应尽量在 15m以外。 若垂直度不满足要求,则用螺旋千斤顶校正。 由于阳光照射对柱子产生的温差影响在校正时,也要考虑阴阳两面应温差影响会是柱顶产生水平位移,所以宜在早晨或阴天进行校正。 柱的最后固定:灌缝工作在校正后立即进行,灌缝前,应将杯口空隙内屑等 垃圾清除干净,用水湿润柱身与杯壁,浇捣混凝土时,不得碰动楔块。 如柱脚与杯底有较大空隙时,先灌一层砂浆坐实。 无收 缩灌浆料浇灌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先浇至楔块下端,当所浇混凝土强度达到25%设计强度时,即可拔去楔块,浇第二批混凝土,将杯口灌满。 在浇灌过程中,还应对柱子的垂直度进行观测。 发现偏差要及时纠正。 构件安装验收要求 柱构件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柱杯口接头采用无收缩灌浆料浇筑,混凝土浇筑前,严格按照材料说明书进行拌和;由于无收缩灌浆料的流动性好,无需 进行振捣,这样减少了作业的工序,大大提高了二次灌浆的质量; 由于设计要求二次灌浆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方可吊装上部构件,无收缩灌浆料的强度成长迅速,能在 1~ 2d内强度上升到 C30~ C40,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养护时间,为构件吊装赢得了 宝贵的时间,更为工程的整个实施工期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 施工准备 → 原材料采、验、进厂 → 下料 → 制作 → 检验校正 → 预拼装 → 除锈 → 刷防锈漆一道 → 成品检验编号 → 构件运输 → 预埋件复验 → 钢梁吊装 → 檩条、支撑系统安装 → 主体初验 → 刷面漆 → 屋面板安装 → 验收 、钢构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 、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钢网架用高强度螺栓、普通螺栓、铆钉、自攻钉、拉铆钉、射钉、铆栓(机械型和化学式剂型)、地脚铆栓等紧固标准件及螺母、垫圈等标准配件,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 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出厂时应分别随箱带有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力)的检验报告。 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 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1135或《钢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3323的规定。 ,应在两端留有加工余量。 ,焊接顺序要按焊接工艺要求的顺序进行。 ,所有连接板、节点板必须配对钻孔,制孔精度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采用抛丸除锈,达到 ST2级。 构件表面不应误涂(特别是摩擦连接面)、漏涂、涂层不应脱皮和返锈等。 涂层应均匀、无明显皱皮、流坠、针孔和气泡等。 构件出厂前要进行检验和编号,编号时一般要标注轴线列号,超重超长构件 有时还要标注重量和起吊重心位臵。 ,选择运输车辆型号,对运输不便的构件,采用现场拼装的方式。 装卸时对容易变形的构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装卸时要保护构件的油漆面。 、平整,排水良好。 ,要垫高 200以上,平稳地放 在支座上,支座间地距离,应不使构件产生残余变形为限。 ,应考虑到现场安装的顺序。 、 定位尺寸、标高、露出长度等,复核确认预埋件砼的龄期。 对照图纸,查验核对现场构件编号与设计的一致性,防止错装。 ,确定吊车行走路线,制定吊装实施方案。 ,螺栓应能自由穿入孔内,不能随意扩孔,高强螺栓不能替代临时螺栓使用。 25T轮式起重机作为吊装机械。 ,吊装前应事先确定吊点,并进行试吊,以保障其稳定性。 钢梁吊装后进行临时固定,安装水平支撑后,经复核垂直度后最终固定。 毕后,应当对已经安装的框架再作一次检查,确认所有构件的安装的正确性,连接件是否都已紧固,整体弯曲度是否在规范规定的偏差以内。 ,应由土建施工单位配合及时浇灌柱底板砼,该砼应为膨胀砼。 钢构件的面漆施工也可实施。 C 型檩条进行检查,对几何尺寸超偏或在运输中已经严重变形的檩条,退场调换。 ,必须垂直于屋脊拉线,确保屋檩在一平面大于 250 mm。 搭接处填密封胶。 : ,应按规范要求取样试验,以防止地面由于不均匀沉降出现的裂缝,地面整平之后,用压路机压实再浇筑砼地面。 ,经业主和质检部门认可后方可大面积施工,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操作。 每道工序完毕,均要由质检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以保证地面施工质量。 、裂纹是施工中的关键,施工应严格执行公司关于解决地面空鼓、裂缝等质量通病的技术措施文件,并按规定设臵伸缩缝,地面面层施工完毕后,要做好成品保护 工作。 地砖面层 :地砖应按照颜色和花纹分类,有裂纹、掉角和表面的地砖,应予剔除,品种不同的地砖不得混杂使用。 : a 铺贴砂浆用标号较高的水泥混合粘结层;地砖与结合层间以及在墙角、镶边和靠墙处,均应紧密贴合,不得有空隙,亦不得在靠墙出用砂浆填补代替面砖。 b面砖的铺贴工作,应在砂浆凝结前完成。 铺贴时,要求面砖平整,镶嵌正确。 C 地砖铺贴完毕后,用 1: 1 稀水泥砂浆填缝。 面层上溢出的水泥砂浆应在凝结前予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