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1913-2540-m950锅炉本体及管道阀门检修工艺规程内容摘要:

底部四段, 155 片膜式屏,其中包括 4 组水冷套出厂。 水冷壁结构 炉膛由膜式壁组成。 从炉膛冷灰斗进口(标高 8300mm)到标高 49670mm 处炉膛四周采用螺旋管圈,管子规格为φ ,节距为 54mm。 在此上方为垂直管圈,管子规格为φ,节距为 56mm。 前后墙水冷壁标高 19601mm 与水平呈 55176。 的夹角形成冷灰斗,冷灰斗下倾至标高8600mm 处形成深度为 1220mm 的出渣口。 水冷系统主要管子规格 名称 规格 型式 材料 节距 前墙垂直段 Φ 光管 SA213- T12 56 侧墙垂直段 Φ 光管 SA213- T12 56 后墙折烟角 Φ 光管 SA213- T22 56 后墙悬吊管 Φ 光管 SA213- T22 336 螺旋段 Φ 光管 SA213- T12 54 燃烧器区水冷壁 Φ 光管 SA213- T12 水冷壁管子在各负荷下的质量流速如下表: 负荷 单位 螺旋管段 垂直管段 BMCR Kg/ 3093 1121 BRL Kg/ 2944 1067 75% BMCR Kg/ 2320 841 50% BMCR Kg/ 1547 561 30% BMCR Kg/ 966 351 在每层水平刚性梁与水冷壁之间浇灌绝热层,以使炉膛四周形成连接绕带,防止水冷壁与护板之间产生烟气通道。 刚性梁转角处,添以矿物纤维棉绝热层。 炉膛,水平烟道,垂直烟道的炉墙绝热层是由矿 物纤维棉组成,用销钉钉住,并在转角上用网格多孔金属拉网板固定住,炉墙外护全部使用带筋的外护板。 技术规范 水冷壁 名称 规格型号、材质 单位、数量 备注 水冷壁设计压力 MPa 水冷壁受热面积 4574 m2 含悬吊管及屏管 水冷壁管管型 光管 水冷壁管根数 1304 根 水冷壁进口管焊口 (和集箱焊 ) φ 、 T12 163 水冷壁进口管焊口 φ 、 T12 163 水冷壁前墙螺旋管与灰斗焊口 φ 、 T12 158 水冷壁前墙垂直管 φ 、 T12 336 水冷壁前墙过渡段散管焊口 φ 、 T12 336 水冷壁前墙过渡段散管焊口 φ 、 T12 84 前墙灰斗螺旋管焊口 φ 、 T12 257 前螺旋水冷壁与过渡管排焊口 φ 、 T12 71 前墙引出管 φ 、 P12 2 水冷壁进口管焊口 (和集箱焊 ) φ 、 T12 163 水冷壁进口管焊口 φ 、 T12 163 水冷壁后墙螺旋管与灰斗焊口 φ 、 T12 159 水冷壁后墙垂帘管与上集箱焊口 φ 、 T22 56 水冷壁后墙垂帘管与上集箱焊口 φ 、 T12 280 水冷壁后墙折焰角与垂帘管焊口 φ 、 T22 56 水冷壁后墙折焰角与垂帘管焊口 φ 、 T12+T22 280 水冷壁后墙折焰角与过渡段焊口 φ 、 T22 168 水冷壁后墙过渡段散管焊口 φ 、 T12 336 水冷壁后墙过渡段散管焊口 φ 、 T12 84 后墙灰斗螺旋管焊口 φ 、 T12 257 后螺旋水冷壁与过渡管排焊口 φ 、 T12 71 水冷壁进口管焊口 (和集箱焊 ) φ 、 T12 2 根 后墙引出管 φ 、 P12 163 水冷壁左侧墙垂直管 φ 、 T12 316 水冷壁左墙过渡段散管焊口 φ 、 T12 316 水冷壁左墙过 渡段散管焊口 φ 、 T12 79 左螺旋水冷壁与过渡管排焊口 φ 、 T12 65 左墙引出管 φ 、 P12 2 根 水冷壁右墙过渡段散管焊口 φ 、 T12 316 水冷壁右墙过渡段散管焊口 φ 、 T12 84 水冷壁右侧墙垂直管 φ 、 T12 316 右螺旋水冷壁与过渡管排焊口 φ 、 T12 65 右墙引出管 φ 、 P12 2 根 13 燃 烧器下部转角焊口 φ 、 T12 229 24 燃烧器下部转角焊口 φ 、 T12 301 燃尽风孔上部转角焊口 φ 、 T12 105 螺旋水冷壁与水冷套焊口 φ 、 T12 433 水冷壁集箱 炉膛水冷壁集箱( KKS: 10HAD11BB020) 名称 规格型号、材质 单位、数量 备注 设计压力 MPa 设计温度 365 ℃ 水压试验压力 MPa 水冷壁前墙下集箱 Φ 、SA106C 1 水冷壁前墙中间集箱 Φ 、 P12 1 水冷壁前墙上集箱 Φ 、 P12 1 水冷壁后墙下集箱 Φ 、SA106C 1 水冷壁后墙中间集箱 Φ 、 P12 1 水冷壁后墙上集箱 Φ 、 P12 1 左侧墙上集箱 Φ 、 P12 1 左侧墙中间集箱 Φ 、 P12 1 左侧墙下集箱 Φ 、SA106C 1 右侧墙上集箱 Φ 、 P12 1 右侧墙中间集箱 Φ 、 P12 1 右侧墙下集箱 Φ 、SA106C 1 过热器 概述 过热器采用辐射,对流组合式,均布置于烟气高温处,且顺列布置,在过热器各级受热面之间采用集中大管道及大三通连接,增加了充分混合条件并简化了布置,左右两侧的连接管不进行大交叉,以避免汽温偏差叠加。 各级受热面的管子选材,都经过了大量的壁温计算,即保证安全又考虑了材料的合理 使用。 过热器由五级组成,即炉顶→尾部包覆过热器、延伸侧墙→分隔屏→后屏→末级过热器。 炉顶、延伸侧墙及尾部包覆过热器 炉顶分前后两部分,前部构成炉膛及水平烟道顶部,后部构成后烟井顶部。 前炉顶管共168 根,每根由前后不同管径的两段构成。 前段管子规格为 Φ ,节距为 112mm,材料为 SA213 T12, 后部炉顶为Φ ,节距为 168mm,材料为 SA213 T12,采用分段鳍片散装管。 组成后炉顶和后烟井后包复,后烟井前包复并进入后烟井下部环形集箱。 从 环形集箱分别引出二路受热面,其一为后烟井两侧包复受热面,其二为水平烟道底部及延伸侧墙。 各包复受热面的结构特性分别为:后炉顶、后烟井后包复和后烟井前包复的管子规格为 ,材料为 SA213 T12,数量为 113 根。 后烟井两侧包复管子规格为,材料为 SA213 T12,数量为 280 根。 水平烟道底部及延伸侧墙管子规格为,材料为 SA213 T12,数量为 255 共计 110 根。 从两侧包复和延伸侧墙出来的工质分别引至分隔屏过热器。 管子上焊有支承吊耳 ,前部炉顶管上还设有供升降检修平台用的缆绳孔管。 分隔屏 分隔屏位于炉膛前上方,本炉膛分隔屏过热器共 6 片,沿炉膛宽度布置,横向平均节距S1 为 2688mm, S2 为。 每片屏由六个小屏组成,共 72 根管子,六片屏总计 432 根管子。 管子规格为 ,材料为 SA213 T23, A213 T91。 分隔屏管间定位采用耐热不锈钢制成。 分隔屏不仅吸收炉膛上部的烟气辐射热,降低炉膛出口烟温,并能分隔气流,降低炉膛出口烟温偏差。 减弱切向燃烧时炉膛出口烟气残余旋转的作用。 分隔屏管间采用耐热不锈钢制成的滑动连接件, 1 块凸形和 2 块凹形连接件组成,直接焊在管子上,将管子相互连接在一起,并保证每根管子能上下自由膨胀,连接件沿管屏高度分 5 处布置。 分隔屏横向采用蒸汽冷却定位管。 定位管从分隔屏进口集箱引出共 6 根,分别穿过分隔屏和后屏,将分隔屏夹持定位,然后引入后屏出口集箱,冷却定位管内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蒸汽流通,在最高壁温处采用了 SA213 TP347 不锈钢。 后屏过热器 后屏过热器布置在分隔屏之后,共 20 片,每片由 20 根并列套管组成,总计有 420 根管子。 最外圈管子外径Φ ,其余内圈均为Φ 54mm,横向节距 896mm,材料除最外圈底部及最内圈绕管底部用不锈钢 SA213 TP347H 外,其余为 SA213T23, SA213 T91 合金钢,管子规格有 、 、 、。 管间纵向定位与分隔屏相同,亦采用活动连接件,连接件沿后屏高度布置 5 处,管屏间的横向定位采用流体冷却定位管,冷却蒸汽从延伸管侧墙进口连接管道上分 4 路引出,其中2 路作为后屏过热器的横向定位,另 2 路作为屏式过热器纵向定位。 带定位块的冷却管水平横向穿过管屏,插入 焊接在管屏上的支撑块中,使管屏保持一定的横向节距,定位管从管屏穿出后被引入后屏进口集箱。 末级过热器 末级过热器布置于水平烟道,与烟气成逆流布置,共 82 片,沿炉膛宽度均布,横向节距 S1 为 244mm,纵向节距 S2 为。 每片受热面有 12 根管子组成,共计 984 根管子。 管子规格为 ,材料为 SA213 T23, T91, TP347H。 管间采用不锈钢板制成的梳形管夹定位,沿高度布置 4 处,横向定位用不锈钢板通过U 形圆钢与各管屏相连,以保持管屏间的横向节距。 过热器流程 从 汽水分离器 引出的饱和蒸汽 进 入炉顶进口集箱,蒸汽经炉顶管至后烟井包覆,后烟井延伸 侧 墙,再引入 至 分隔屏进口集箱,流经分隔屏和后屏,从后屏出口集箱分两路进入末级过热器进口集箱,通过末级过热器到末级过热器出口集箱,再由两只末级过热器出口集箱引入至两根主蒸汽管,进入汽轮机高压缸。 即: 汽水分离器→饱和蒸汽引出管→炉顶进口集箱→前炉顶过热器→后炉顶过热器→后烟井前后墙→后烟井前后墙下部→后烟井侧墙下集箱、延伸墙下集箱→后烟井侧墙、延伸侧墙→后烟井侧及延伸墙上集箱→连接管道→分隔屏进口集箱→分隔 屏过热器→分隔屏出口集箱→连接管道、一级减温器→后屏过热器进口集箱→后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出口集箱→连接管道、二级减温器→末级过热器进口集箱→末级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出口集箱→主蒸汽出口导汽管→主蒸汽管道→汽轮机。 技术规范 炉顶、延伸侧墙及尾部包覆过热器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备注 设计压力 MPa 水压试验压力 MPa 顶棚过热器受热面积 744 m2 包墙过热器受热面积 2315 m2 后烟井延 伸侧墙及底部弯曲半径 R 150 mm 炉顶进口集箱数量 1 台 炉顶进口集箱筒身长度 18816 mm 炉顶进口集箱设计温度 ℃ 炉顶出口集箱数量 1 台 炉顶出口集箱筒身长度 18696 mm 炉顶出口集箱设计温度 ℃ 后烟井侧墙上集箱数量 左右各 1 台 后烟井侧墙上集箱筒身长度 ~12868 mm 后烟井侧墙上集箱设计温度 ℃ 后烟井侧墙下集箱数量 左右各 1 台 后烟井侧墙下集箱筒身长度 ~ mm 后烟井侧 墙下集箱设计温度 ℃ 后烟井后墙下集箱数量 1 台 后烟井后墙下集箱筒身长度 mm 后烟井后墙下集箱设计温度 ℃ 后烟井前墙下集箱数量 1 台 后烟井前墙下集箱筒身长度 ~18144 mm 后烟井前墙下集箱设计温度 ℃ 后烟井前墙上集箱数量 1 台 后烟井前墙上集箱筒身长度 12768 mm 后烟井前墙上集箱设计温度 ℃ 后烟井延伸侧墙下集箱数量 1 台 后烟井延伸侧墙下集箱筒身长度 mm 后烟井延伸侧墙下集箱设计温度 ℃ 后烟井延伸侧墙上集箱数量 左右各 1 台 后烟井延伸侧墙上集箱筒身长度 3690 mm 后烟井延伸侧墙上集箱设计温度 ℃ 前炉顶过热器 (KKS:10HAH20AC010) 部位 数量 规格 (mm) 选用材料 节距 (mm) 备注 前段 168 Φ SA213T12 112 以悬吊管中心线后 250焊口为界; 总重量 42091kg 前段 168 Φ SA213T12 112 后段 168 Φ SA213T12 168 鳍片 δ = SA387GR12CL2 后烟井延伸侧墙及底部 (KKS:10HAH46AC010。 10HAH46AC020) 部位 数量 规格 (mm) 选用材料 节距 (mm) 备注 侧墙管子 110 Φ SA213T12 109 总重量 19101kg 底墙管子 110 Φ SA213T12 鳍片用钢板 δ = SA387GR12CL2 后烟井前墙 (KKS:10HAH41AC010) 部位 数量 规格 (mm) 选用材料 节距 (mm) 备注 管子 113 Φ SA213T12 112 总重量 38974kg 鳍片用钢板 δ = SA387GR12CL2 后烟井侧墙 (KKS:10HAH31AC010。 10HAH32AC010。 10HAH31AC020。 10HAH32AC020) 部位 数量 规格 (mm) 选用材料 节距 (mm) 备注 管子 160 Φ SA213T12 114 总重量 76106kg 鳍片用钢 板 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