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万吨合成氨厂工艺设计内容摘要:
表 42 出塔气体组分含量(%) NH3 Ar H2 N2 小计 ③ 合成率: 33NH6 6 N H 62N 100%N (1 y )Ary合 成 率 =[ 1()] x100% =% ( 2) 氨分离器气液平衡计算 设 氨分离器进口气液混合物 F,进口物料组分 m( i);分离 气相 组分 y( i),气量 V;分离液相组分 x( i),液量 L;其中进口物料组分 m( i)等于合成塔出口气体组分,根据气液平衡原理,以 1Kmol进口物料为计算基准,即 F=1Kmol。 由气液平衡原理: F m ( i) V y ( i) L x ( i) m ( i) ( 1) y(i)K(i)=x(i) ( 2) K( i) 组分 i平衡常 数 将( 2)式代入( 1)式得: 年产 20万吨合 成氨工厂工艺设计 13 m( i) V( )K (i) 1L x (i) L m ( i)L x( i)= L ( i )V1+( ) K ( i )L ( 3) L L(i) ( 4) 液体组分 Lix(i)=L( ) ( 5) 1V F L L ( 6) 气体组分 ( ) ( ) ( )() V i m i L iyi VV ( 7) 已知分离器入口混合物组分 m(i) 表 43 入口混合物组分 3NHm Arm 2Hm 2Nm 小计 查 t=20℃ ,P= 表 44 平衡常数 KNH3 KAr KH2 KN2 设 ( ) 代入 (3)式中计算各组分溶解液量 3330 . 2 1 0 . 1 8 1 4 31 0 . 0 3 5 4 . 51 ( )NHNH NHmL K m o lV KL 0 .1 8 8 8 8 0 .0 0 0 2 11 2 0 0 4 .51 ( )ArArArmL Km o lVKL 2220 . 4 1 6 4 8 0 . 0 0 0 3 91 2 4 0 4 . 51 ( )HH HmL K m o lV KL 陕西科技大学毕业设计 14 2220 . 1 8 4 6 4 0 . 0 0 0 1 51 2 7 0 4 . 51 ( )NN NmL K m o lV KL 分离液体量 3 2 2NH A r H NL L L L L =+++ = 分离气体量 1 1 0 . 1 8 2 1 8 0 . 8 1 7 8 2V L K m o l 计算气液比 39。 ( ) ( ) 39。 VV( ) ( ) 4 .5 0 0 4 .4 8 9LL 1 0 0 % 0 .2 4 4 %V4 .5 0 0()L 误 差 假定正确。 分离液体组分含量 液体中氨含量 33 0 . 1 8 1 4 3 1 0 0 % 9 9 . 5 8 8 %0 . 1 8 2 1 8NHNH Lx L 液体中氩含量 0. 00 02 1 10 0% 0. 11 5%0. 18 21 8ArAr Lx L 液体中氢含量 22 0 . 0 0 0 3 9 1 0 0 % 0 . 2 1 4 %0 . 1 8 2 1 8HH Lx L 液体中氮含量 年产 20万吨合 成氨工厂工艺设计 15 22 0 . 0 0 0 1 5 1 0 0 % 0 . 0 8 3 %0 . 1 8 2 1 8NN Lx L 氨分离器出口液体含量( %) 表 45 氨分离器出口液体含量( %) NH3 Ar H2 N2 小计 分离气体组分含量 : 气体氨含量 333 0 . 2 1 0 . 1 8 1 4 3 1 0 0 % 3 . 4 9 3 %0 . 8 1 7 8 2N H N HNH mLy V 气体氩含量 0. 18 88 8 0. 00 02 1 10 0% 23 .0 70 %0. 81 78 2A r A rAr mLy V 气体氢含量 222 0 . 4 1 6 4 8 0 . 0 0 0 3 9 1 0 0 % 5 0 . 8 7 8 %0 . 8 1 7 8 2HHH mLy V 气体氮含量 222 0 . 1 8 4 6 4 0 . 0 0 0 1 5 1 0 0 % 2 2 . 5 5 9 %0 . 8 1 7 8 2NNN mLy V 氨分离器出口气体含量( %) 表 46 氨分离器出口气体含量( %) NH3 Ar H2 N2 小计 ( 3) 液氨储罐气液平衡计算 液氨储罐入口液体含量( %) 表 47 液氨储罐入口液体含量( %) 3NHm Arm 2Hm 2Nm 小计 陕西科技大学毕业设计 16 查得 t=17℃ P= 表 48 平衡常数 KNH3 KAr KH2 KN2 540 575 620 根据气液平衡原理 以液氨储罐入口 1Kmol液氨为计算基准 设 ( ) 代入上式得 3330 . 9 9 5 8 8 0 . 9 9 0 8 41 0 . 0 0 8 5 0 . 5 9 81 ( )NHNH NHmL K m o lV KL 0 .0 0 1 1 5 0 .0 0 0 2 11 0 .0 0 8 5 5 4 01 ( )ArArArmL Km o lVKL 2220 . 0 0 0 2 1 4 0 . 0 0 0 3 61 0 . 0 0 8 5 5 7 51 ( )HH HmL K m o lV KL 2220 . 0 0 0 8 3 0 . 0 0 0 1 31 0 . 0 0 8 5 6 2 01 ( )NN NmL K m o lV KL 出口液体总量 3 2 2NH A r H NL L L L L =+++ = 放出气体总量 m(i)L(i)= V1+ ( )K (i)L年产 20万吨合 成氨工厂工艺设计 17 1 1 0 . 9 9 1 5 4 0 . 0 0 8 4 6V L K m o l 计算气液比 39。 ( ) ( ) 39。 VV( ) ( ) 0 . 0 0 8 5 0 . 0 0 8 5 3LL 1 0 0 % 0 . 3 5 3 %V0 . 0 0 8 5()L 误 差 液氨储罐出口液体含量( %) 表 49 液氨储罐出口液体 含量( %) NH3 Ar H2 N2 小计 放出气体组分含量由式 iii MLy V计算 液氨储罐出口气体含量( %) 410 液氨储罐出口气体含量( %) NH3 Ar H2 N2 小计 ( 4) 液氨储罐物料计算 以液氨储罐出口一吨液氨为基准折标 3米 计算 液氨储罐出口液体量 319 10 00 22 .4L 13 18 .5 83 m ( )0 .9 99 29 17 标 其中 : 3NH 33 31 9 1 9 1 9 1 3 1 8 . 5 8 3 9 9 . 9 2 9 % 1 3 1 7 . 6 4 7m ( )N H N HL L x 标 Ar 31 9 1 9 1 9 1 3 1 8 .5 8 3 0 .0 2 1 % 0 .2 7 7 m ( )A r A rL L x 标 陕西科技大学毕业设计 18 2H 22 31 9 1 9 1 9 1 3 1 8 . 5 8 3 0 . 0 3 7 % 0 . 4 8 8 m ( )HHL L x 标 2N 22 31 9 1 9 1 9 1 3 1 8 . 5 8 3 0 . 0 1 3 % 0 . 1 7 1 m ( )NNL L x 标 液氨储罐出口气体量 31 8 1 90 . 0 0 8 5 0 . 0 0 8 5 1 3 1 8 . 5 8 3 1 1 . 2 0 8 m ( )VL 标 其中 : 3NH 33 31 8 1 8 1 8 1 1 . 2 0 8 5 9 . 5 7 4 % 6 . 6 7 7m ( )N H N HV V y 标 Ar 31 8 1 8 1 8 1 1 .2 0 8 1 1 .1 1 1 % 1 .2 4 5 m ( )A r A rV V y 标 2H 22 31 8 1 8 1 8 1 1 . 2 0 8 2 1 . 0 4 % 2 . 3 5 8 m ( )HHV V y 标 2N 22 31 8 1 8 1 8 1 1 . 2 0 8 8 . 2 7 5 % 0 . 9 2 8 m ( )NNV V y 标 1 9 1 8LV液 氨 储 罐 出 口 总 物 料 =+ = 3m( )标 由物料平衡 19 18 17L V L 317 13 29 .79 1m ( )L 标 则进口液体组分 3NH 33 31 7 1 7 1 7 1 3 2 9 . 7 9 1 9 9 . 5 8 8 % 1 3 2 4 . 3 1 2 m ( )N H N HL L x 标 Ar 31 7 1 7 1 7 1 3 2 9 . 7 9 1 0 . 1 1 5 % 1 . 5 2 9 m ( )A r A rL L x 标 2H 22 31 7 1 7 1 7 1 3 2 9 . 7 9 1 0 . 2 1 4 % 2 . 8 4 6 m ( )HHL L x 标 2N 22 31 7 1 7 1 7 1 3 2 9 . 7 9 1 0 . 0 8 3 % 1 . 1 0 4 m ( )NNL L x 标 年产 20万吨合 成氨工厂工艺设计 19 ( 5) 合成系统物料衡算 将整个合成系统看作一个系统 ,进入该系统的物料有新 鲜补充气体 V补 ,离开该系统的物料有去深冷净化装置的回收气 V回 ,液氨储罐弛放气 V弛 ,产品液氨 L氨。 由前面计算数据列入下表 表 411 衡算表 名称 NH3 Ar H2 N2 气量 3m( )标 补充气 V补 回收气 V回 弛放气 液氨 入塔气 V入 出塔气 V出 根据物料平衡和元素组分平衡求 V补 , V回 , V入 , V出。 循环回路中氢平衡 2 2 3 323322H H NH NHHV y V y V y V y V y L 回 回 弛 弛 回 回 弛 弛补 补 氨 ( 1) 循环回路中氮平衡 2 2 3 321 1 12 2 2N N NH NHNV y V y V y V y V y L 回 回 弛 弛 回 回 弛 弛补 补 氨 ( 2) 循环回路中惰性气体平衡 rrAAV y V y V yr 回 回 弛 弛补 A 补 0. 00 25 0. 20 11 7 0. 11 11 1V V V回 弛补 8 0 .4 6 8 4 9 8 .1 2 8VV回补 ( 3) 陕西科技大学毕业设计 20 循环回路中氨平衡 33 3 3NHN H N H N HV y V y V y V y L 入 入出 出 回 回 弛 弛 氨 0 . 2 1 0 . 0 2 5 0 . 1 5 8 5 5 1 1 . 2 0 8 0 . 5 9 5 7 4 1 3 1 8 . 5 8 3 0 . 9 9929V V V 入出 回 0 . 2 1 0 . 0 2 5 0 . 1 5 8 5 5 1 3 2 4 . 3 2 4V V V。年产20万吨合成氨厂工艺设计
相关推荐
新的中长期上升行情。 此时,投资者可以开始逢低分批建仓。 二、卖出信号 (一) DIF 线和 MACD线的交叉情况分析 0值线以上区域的强势 “死亡交叉 ” 当 MACD技术指标中的 DIF线和 MACD线在远离 0值线以区域同时向上运行很长 一段时间并向上远离 0值线后,当 DIF 线开始进行横向运行或慢慢勾头向下靠近 MACD 线时,如果 DIF 线接着向下突破 MACD线,这是
边线、门窗洞口线。 ( 3)摆砖撂底 首先注意选择比较标准的砖进行摆砖,防止用偏差大的砖撂底造成上不砌筑困难;其次摆砖应遵循 “山丁檐跑”的原则,即山墙排丁砖,檐墙排顺砖。 在同一墙面各部位的组砌形式应统一,并尽量使左右对称,上下一致; 门、窗等洞口底部必须用丁砖。 对于清水墙在转角部位须用七分头砖,而在墙体中间部位不能用七分头砖,只能采用整砖。 ( 4)弹水平标高控制线
89 二、实行多级计划控制 90 三、协调各种资源要素,有效控制项目进度 93 四、施 工进度计划(附图) 95 五、实现计划的管理程序 95 六、各阶段进度保证措施 96 七、机械设备投入及退场计划 97 第十七章、竣工验收、工程收尾阶段以及保修 阶段的管理措施 98 第十八章 、施工总平面布臵图 105 一、总平面布臵图设计原则 105 5 二、施工平面布臵图设计的依据 105 三
日 联 系 电 话 传 真 企 业 网 址 电子信箱 法定代表人 职务 职称 企 业 经 理 职务 职称 技 术 负 责 人 职务 职称 发生重大质 量安全事故 发生 次 经济损失 万元 死亡 人 重 伤 人 15 企业从业人员状况 从业人员年末人数 人;年末离退休人员 人 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人;其中:管理人员 人 有中专以上学历 人 工程 技术 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总数 人 有职称人员 人
拉力时 延伸率 (聚酯 胎);外观;不 透水性 若不能提供,或必检项目的检测指标,与提供的报告有较大差异,则应进行下列指标的检验: 1) 可溶物 含量 2)不透水性 3)拉力 4)耐热度 5)低温柔度 6)最大拉力时 延伸率 (聚酯胎) 7)外观 8)撕裂强度 9)面积 10)最低卷重 11)厚度 4.结论: 1)抽样必检:根据 GB1824220( GB182432020),该批 SBS(
作和专用工具的使用。 本《规定》不适用于采用焊接方方按的带压堵漏和极度有害介质的带压堵漏。 第 3 条 本《规定》是对中石化系统应用带压堵漏技术进行管理的基本规定。 带压堵漏的研究、生产和使用部门都应认真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由主管带压堵漏技术应用的管理部门负责贯彻执行,由安监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第 4 条 为有利于带压堵漏技术应用管理,根据带压堵漏技术及封堵条件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