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维修与保养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这对延长机械寿命都有很大好处。 保养方面 对机械实行定期保养是延长机械寿命的关键。 不少施工单位对机 械的保养有很多的明确规定,但是一到工期紧、任务重时往往忽视 保养工作,认为机械在正常运行,没有故障,无需停下进行保养。 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使用上常常是 “重 浅 谈 工 程 机 械 的 维 护 与 保 养 第 8 页 用轻养,以修代养 ” ,虽然 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却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 性,没有能明确落实到人。 正确、及时的保养能消除机械隐患,若 不及时保养,往往会使机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事故。 这 样既增加维修费用,又耽误工程工期。 树立保养意识 必须重视设备的维修保养,把技术保养列入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将技术保养制度化,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是分开的,保养是维持设备的正常性能,维修是 恢复设备的基本性能。 但在日常的设备使用过程中,往往是重修理而轻保养,甚至是“以修代养”。 然而事实证明,机器异常磨损、故障的 75%是由于操作保养不当造成的,因此保养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 所有与设备有关的人员应达成共识,将技术保养工作列入机务管理人员的职责范畴,并纳入制度化管理,编制相应的保养计划,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监督是否按保养的项目、内容、规程进行保养及做相应的保养记录等,并要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做到奖罚分明。 加强人员培训 一般来说,工程机械的操作手都应持证上岗,但 不少操作手、驾驶员文化程度偏低,没有经过严格的正规培训,对设备的构造、原理、性能以及工作中的协调性和如何提高效率等知之甚少,而技术保养的主要内容是靠操作手、驾驶员来完成的,因而必须制订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对设备管理人员、保养维护人员,特别是操作手、驾驶员进行 浅 谈 工 程 机 械 的 维 护 与 保 养 第 9 页 较为系统的培训,确保各项操作和技术保养等能按规程进行。 注重各类维修技术人才的培养现代机械维修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只有通过有主动性、责任心、掌握了现代维修思想和先进维修技术的人才,才能真正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 ( 1)改革传统的办学模式,让专业 院校与企业走联合办学之路,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2)将人才培训纳入国家及行业的计划,采用分级培训方式。 ( 3)充分利用每一次设备采购机会,接受工程机械生产厂家、代理商的使用和维修培训。 ( 4)高等院校可以与工程机械生产厂家、代理商、施工企业、维修企业合作,利用互联网建立专业网站,实现资源共享,以加强与各界毕业学生的交流。 第三章 工程机械的 保养 现状 工程机械保养的必要性 工程机械的技术保养的目的是:①保证机械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减少故障停机日,提高工程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工程进度。 ②减缓机械磨损,增加修 理间隔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③避免出现机械事故,保证安全生产。 ④降低机械运行和维修成本,提高机械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使机械的动力、燃润油料、零件及各种消耗材料降到最低限度。 因此,必须对工程机械进行有计划的保养。 设备在使用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零部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如不及时进行技术保养维护,其动力性、可靠性、经济性 浅 谈 工 程 机 械 的 维 护 与 保 养 第 10 页 将随之下降。 在高寒地区,施工机械要保证其完好率和使用效率,机械的保养显得尤为重要。 1 保养等级类别 设备维护保养通常分为日常保养和等级保养。 国内外主要工程机械的保养等级多分为 3个等级 ,个别中小型机械分为 2个等级。 从整体来看,国外工程机械各级保养间隔期比国产机械长,而国产工程机械厂家规定的等级保养间隔期又比部队服役的工程机械的等级保养间隔期长。 设备的各等级保养间隔期一般为:一级保养为 100 h,二级保养为 300~ 400 h,三级保养为 900~ 1 200 h。 工程机械的大修间隔期不等,主要有 3 600 h、 4 200 h 及 4 800 h 等 3种情况。 这就是说,在机械的一个大修间隔期内,一般情况下,三级保养进行 2次,即中修 (中修间隔期为该机大修间隔期的 1/2)前、后各进行一次;二级保养 8次 ;一级保养 24次。 2 技术保养的发展现状 (1)施工受季节影响大。 (2)施工带有突击性。 突击作业使得机械的日工作小时、施工期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机械设备得不到及时保养,大负荷工作时问长。 (3)工作装置和行走机构磨损严重。 工程机械的作业对象大多数为泥土、沙石或其它一些工程建筑材料,施工工地尘土飞扬或泥浆遍地,这些都会使得工程机械工作装置和行走机构磨损加剧。 (4)气候条件差。 野外施工的 浅 谈 工 程 机 械 的 维 护 与 保 养 第 11 页 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得工程机械工作不稳定。 气温过高会使得发动机和液压、液力传 动系统过热,效率下降,由于润滑不良而使磨损加剧。 气温过低又会使得液压油和润滑油粘度过大,使发动机启动困难,机械由于摩擦造成的功率损失增大。 (5)地理条件恶劣。 施工一般都是在野外进行的,施工现场没有道路,地面不平导致机械行驶颠簸、振动剧烈,行驶机构严重打滑。 轮胎和履带的磨损严重。 若地形复杂,作业时机械转向和回转频繁、加速了机械磨损和损坏。 高原空气稀薄,使得工程机械起动困难,功率下降:高原的紫外线强度大,造成液压系统软管易老化。 (6)机件工作的润滑条件差。 施工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使得工程机械的润滑不可靠。 气温 过高使润滑油粘度下降,油压下降,润滑不可靠。 气温过低,润滑油粘度增加,油液不易到达润滑部位,润滑效果同样差:工地空气中的粉尘量大,使油液杂质增加,气温过高会加速油液的氧化,这些都使得润滑油的品质变差。 机械表面经常布满的灰尘和泥土,增加了润滑工作的困难。 2 工程保养的必要性 工程机械的技术保养的目的是:①保证机械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减少故障停机日,提高工程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工程进度。 ②减缓机械磨损,增加修理间隔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③避免出现机械事故,保证安全生产。 ④降低机械运行和维修成本, 提高机械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使机械的动力、燃润油料、零件及各种消耗材 浅 谈 工 程 机 械 的 维 护 与 保 养 第 12 页 料降到最低限度。 因此,必须对工程机械进行有计划的保养在设备大修期内应优化各级的保养内容,合理分布保养的等级,减少高等级的保养次数,使各级保养有机地衔接,保持不间断的维修,既不要保养过剩,又不能保养滞后,使保养间隔期符合工程机械使用过程的客观规律。 对设备实行计划预防保养维修就是以预防为主,有计划的按时按期进行各级保养和保修。 例行保养和一级保养由操作手和驾驶员执行;其他二、三级保养和大修、项目修理等由修理人员和操作手、驾驶员协同完成。 3.保养制 度的建立 设备的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要树立积极的设备保养意识 ,把设备的技术保养列入设备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将技术保养制度化,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设备保养与维修的目的是不同的,保养的目的是维护设备的正常性能,维修的目的是恢复设备的原有性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是重使用、重修理,而轻保养,甚至出现“以修代养”。 统计资料证明,机器异常磨损、故障的 75%是由于操作和保养不当造成的,因此设备的保养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采取积极主动的保养措施。 所有与设备有关的人员应达成共识, 将技术保养工作做作为设备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形成制度化管理,将每台设备每天或每周期要做的保养形成明确的计划,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管理人员监督操作人员是否按照日常检查项目完成了检查,监督维护人员 浅 谈 工 程 机 械 的 维 护 与 保 养 第 13 页 是否按保养的内容正确的进行了保养操作,还要对周期性保养工作做好保养记录。 3. 1 对机械操作与维护人员的要求及管理 设备的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和性能延续的主要力量,是企业设备管理的主体。 一个拥有一定数量施工机械的企业或项目,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的维修、操作与机务管理人员是非 常重要的。 设备性能的延续和故障的及时排除,需要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努力,互相协作,同时设备的操作、维修和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学习,努力做到业务精通。 企业也应尽可能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条件,使设备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管理人员的技术力量得到不断的加强。 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在上岗前除了完成必要的培训外,需要熟读所操作设备的操作使用说明书,努力做到“三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