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3煤层毕业设计内容摘要:
存较深或冲积层较厚时; II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井筒需要特殊施工时; III 多水平 开拓的急倾斜煤层; IV 其他井筒形式无法开拓的条件。 由于 屯留 矿里矿井煤层埋藏较深,且倾角较小,所以,本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 ( 2) 井筒数目 采用斜井或立井开拓时, 新建矿井一般要开凿一对井筒,满足提升和辅助运输的需要并满足矿井通风和施工的需要。 风井的个数是根据通风系统要求以及安全生产的需要合理确定的。 若采用主井通风,用箕斗或胶带输送机井筒做风井时,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屯留矿井 瓦斯涌出量 相对较高 ,所以设 1 个主井、 1 个副井、 1 个风井。 确定工 业广场及井口位置 (1)工业广场及井口位置确定的原则如下: ① 对初期开采有利,即储量必须可靠,井巷工程量省,建井工期较短。 ② 应使井田两翼储量大致平衡,即井筒应位于储量中心,利于井下运输、通风和开采系统布置,减少生产经营费用。 ③ 尽量不占良田、少占农田。 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布置工业广场,以便使地面生产系统合理,便于与外界沟通,使运输方便。 ④ 井筒应尽量避免穿过流沙层、较大含水层、较厚的 冲积层、有煤和瓦斯突出的煤层以及较大面积的采空区和大断层,以减少施工困难,并尽量少压煤。 ⑤ 工业广场和井筒应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不受洪水、岩崩、泥石流、滑坡及森林火灾的威胁。 ⑥ 用斜井开拓时,应考虑井筒层位的合理选择,考虑其经济技术的合理性。 根据上述原则和 屯留 矿区条件,可以将工业广场和主副井井口布置在井田走向的中央。 (2) 风井位置的确定 风井位置应根据通风系统合理选择 ① 采用中央 分列 式通风系统时,主、副井 筒设在井田中央,风井设在井田上部边界中央。 ② 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时,进、回风井并列在工业广场内。 一般可利用副井进风,主井回风,也可以设单独回风井。 ③ 采用对角式通风系统时,风井设在井田两翼上部边界。 ④ 采用分区式通风系统时,风井设在各采区的上部边界。 根据 屯留 矿的新井设计:产量为 180 万吨 /年。 为 保 证井下生产时有足够的风量并考虑到尽快投产的需要,本矿井采用 中央并列式通风 确定开采水平和阶段高度 开 采水平的确定是矿井设计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基本建设投资及生产经营费用,是矿井开拓的重要参数。 开采水平的高度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及水平接替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 其中开采水平有合理的服务年限很重要,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水平垂高可按下表选取: 表 41 矿井水平垂高 表 井 型 缓倾斜、倾斜煤层 急倾斜煤层 大、中型矿井 200~ 350 100~ 150 小型矿井 80~ 120 60~ 120 采用上下山开拓 时,水平垂高可大于 250 m。 对倾角在 16176。 以下的缓倾斜煤层,为扩大水平的开采范围,可采用上下山开拓。 在井田深部受自然条件限制时,且储量不多,深部境界不一致,设置开采水平有困难或不经济时, 可在最终水平以下设下山开采。 根据以上标准, 根据屯留矿井的实际情况, 屯留矿 设 一 个 水平, 带区式准备方式,采用倾斜长臂采煤法。 水平标高为 +400m。 开采水平布置及井底车场的选型 开采水平布置的 原则: (1)运输大巷一般布置在底板岩层中,但在下列条件下,也可考虑布 置在煤层中: ① 距其他煤层很远,储量有限的单个 薄及中厚煤层; ② 煤组(或煤系)底部有距离很近的富含溶洞水或含水层,不宜布置底岩石运输大巷,而在煤层中有坚硬顶板、有布置大巷条件的薄及中厚煤层; ③ 井田走向较短,运输大巷服务年限不长,而煤层厚度又不大、大巷维护不困难时; ④ 煤组(或煤系)底部有煤质坚硬、围岩稳固、无自然发火危险的薄及中厚煤层,经技术经济比较有利时; ⑤ 煤层赋存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的中、小矿井,尤其是地方小矿井或生产勘探性矿井。 (2)大巷若布置在煤层中,需在上下帮两侧各留 30~ 40 m 保护煤柱。 (3)岩石运输大巷应布置在坚硬、稳 定、厚度较大的岩层中, 应考虑大巷距上部煤层的法线距离。 根据我国经验,这一法线距离一般为 20~ 30 m。 对急倾斜煤层,一般应布置在底板移动线之外,并留出 10~ 20 m 的安全岩柱。 (4)大巷的方向与煤层走向大体一致。 为便于机车行使,大巷应尽量取直,不宜弯曲折转过多。 但要注意,不要因取直巷道造成大巷维护不利和开采困难。 (5)近水平煤层的大巷应与井田内煤层的主要延展方向一致,便于在其两侧布置盘区。 采用分煤层(组)布置大巷时,上下煤层(组)的大巷方向应一致,平面位置宜重叠,便于留设安全煤柱,并便于上下煤层配采。 (6)矿井通风系统要求设置总回风道时,总回风道的布置原则,同上述运输大巷基本相同。 矿井第一水平的总回风道应尽可能保持标高一致。 当井田上部边界标高不一致时总回风道可按不同标高分段设置,但分段不宜过多。 当井田上部冲积层厚、含水丰富,留有防水煤柱时,总回风道应布置在防水煤柱内。 由于本矿为高瓦斯矿,本矿井的水平大巷布置在地板岩石中。 回风大巷和辅助运输大巷也应布置在底板岩层当中。 采 区划分及其布置 屯留矿平均倾角在 9 度左右,符合倾斜长臂采煤法的应用条件,因此,使用倾斜长臂采煤法。 因此,井田内要划分成 若干带区,带去内部再划分成若干分带。 屯留 煤矿第一阶段划分为 3 个带区 , 每个带区分为 18 个分带,采用多分带的带去准备方式,每六个分带组成一个统一的采准系统。 井田范围内采用 仰斜和俯斜 开采顺序。 同时生产的 带 区 为 一个 ,保证全矿的产量。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 井田概况 屯留井田位于山西省屯留、襄垣县境内,潞矿集团的西部 , 井田范围内地面标高约为+950~ +970m 左右,表土层及风化带厚度(垂高)约 45 m。 井田内广为第四系黄土覆盖。 南部及工业场地附近地形较平缓。 总体上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井 田内最高点在北部的老干庄东南的白云山 (+ m),最低点在屯留县南侧 1 Km 的绛河河滩处 (+ m), 煤层下一 +260m 底板等高线为界, 工业场地和东风井场地地面标高在十 950~+ 970 m 之间。 开拓方案技术比较 由于本井田地势平坦,表土层 45m 左右 ,且煤层埋藏较深 ,所以 ,确定采用立井开拓( 主井设箕斗),按煤矿设计手册上的规定, 井筒布置在储量中央。 本设计矿井煤层赋存较深 ,无法进行平硐开拓 ,斜井开拓明显工程量很大。 所以在设计时也不用考虑斜井开拓,设计参与比较的方案都是基于立井开拓。 现在将几种技术上均可行的方案进行经济比较。 为减少煤柱损失和保证大巷维护条件,大巷设于下煤层底板下垂距为 10m 的厚层粉砂岩内。 采用在大巷两侧直接布置工作面的方式。 根据以上分析,列出技术上可行的几种方案: 方案一,立井 单 水平 上下山 开拓; 方案二,立井 多 水 平上山 开拓; 方案一:优点在于技术上简单,系统简单,生产环节较少, 岩巷开凿少。 缺点: 采用俯斜开采的时候存在着下行回风的问题,底部瓦斯易积聚 ;方案二:优点在于 不存在下行回风问题,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工程量明显的加大。 在技术上两方案都可行,但方案一的基建时间段 ,投产快,这对矿井的生产极为有利,况且下行回风的问题通过一些技术改良而得到改善并非行不通。 因此,技术上方案一更加适合。 经济比较 本矿井在主井、副井、风井的施工上, 方案 二比方案一的井筒都要长,方案二的通风费用明显比方案一高。 由于方案二比方案一多了一个水平,因此在准备巷道上要比方案一的费用高。 很明显,经济投资上方案二明显高于方案一。 本井田煤层平均 倾角 90,采用带区式准备,不设上下山和石门,车场比较简单,在回采巷道上,方案二也明显高于方案一。 因此,方案一明显比方案二经济。 结论 综上所述,认为方案 1 和方案 2 在技术均可行 ,但经过经济比较发现方案 1 明显比方案2 节约资金 ,最终选择方案 1 为井田开拓方案。 由于本井田储量非常巨大,而设计的矿井年产量较小,因此实际操作与理论之间有一定的出入 矿井基本巷道 井筒 (1) 设计主井井筒断面 图 44 主井断面图 48 主井断面技术参数表 井型 180 万吨 基岩段毛断面积 井筒直径 6. 5 米 提升容器 一对 16 吨箕斗 井深 560m 井筒支护 混凝土井壁厚 450mm,充 填 混 凝 土50mm 净断面积 33. 17m2 (2) 设计副立井断面形状特征 图 45 副井断面图 49 副井井筒特征表 井型 井筒 直径 井深 净断面积 基岩段毛 段面积 表土段毛段 面积 180 万 t 560m m2 m2 提升容器 井筒支护 罐道规格 罐道梁格 一对 1t 双层 四 车罐笼 混凝土井壁厚450mm 充填混凝土厚50mm 球扁钢组合罐道 槽钢 2[28b组合悬臂梁 (3)风井井筒 600井筒中心线110850 850200 653001071井 筒 中 心 线400600600 图 风井断面图 表 410 井筒特征 井型 井筒直径 井深 井筒断面积 180 万吨 6m 560m m2 井底车场 (1) 确定井底车场的形式和各种硐室的布置 选择井底车场形式的经验及原则: ① 对于开采缓倾斜和倾斜煤层的立井和穿岩斜井,当井筒距运输大巷距离近时(如 40~ 60 米),可采用卧式环形车场或梭式车场;井筒距离运输大巷较远时(如大于 120 米),可采用刀式环形车场或尽头式车场;井筒距运输大巷适中时,选用立式车场;如井筒出车方向与大巷斜交,且距离较近时,可采用 斜式环形车场 ;对中、小型矿井,无论甩车场或平车场,井底车 场都可采用梭式车场。 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可采用刀式环形车场或尽头式车场。 ② 井底车场的形式应与矿井的井型相适应。 大中型矿井可采用环形式或折返式车场。 生产能力大于 120 万 t/a 的矿井,可采用增设主井复线的环形式或车站式车场;井型大,大巷用底卸式矿车运煤时,应采用折返式车场 (注意 ,底卸式矿车受卸载方向限制不能掉头 )。 打巷用胶带输送机运煤时可采用环形式或折返式车场。 中、小型矿井,按距井筒的远近,可采用刀式环形车场、尽头式车场或梭形车场。 ③ 选择井底 车场的形式还应考虑到地面出车方向的限制,有时要求采用斜式环形车场。 井底车场的位置应选在坚硬、稳定的岩层中,避开断层和破碎地带。 如果不得不在围岩不太好的地区设置时,不宜选用巷道断面大的车场。 设计矿井采用立井刀式井底车场,如图所示: 1主井。 2副井。 3中央煤仓。 4轨道主石门。 5中区轨道巷 图 大巷用胶带输送机的井底车场线路布置图 调车及运煤方式: 如上图,采用胶带输送机代替矿车运煤,煤炭经输送机直接送入煤仓,井底车场只担负辅 助运输任务,故车场形式和路线结构有明显简化,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带有机电绕道的单环行车场。 运煤系统是:各采区煤以胶带输送机系统通过运输大巷汇集到中央煤仓,集中后由主井箕斗装载出井。 该矿井井底车场实际只担负辅助提升任务。 副井设有罐笼,除担负部分矸石提升任务外,主要用于升降人员和下放材料。 由各采区驶来的矸石列车与副井重车线解体后,电机车经机车绕道至副井空车线牵引空车出场,材料的运行路线与矸石空车线相同。 主井运煤采用胶带上仓方式,主井井底只掘至井底车场水平,煤仓及装载硐室均高于车场水平以上,故主井清理洒煤系统简单 方便。 (2) 验算空、重车线长度 运输大巷采用机车运行时,根据所选的电机车类型、矿车规格,验算主、副井空、重车线长度是否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设计规范》规定: “主井空、重车线长度应能容纳~ 2 列矿车 ”; “副井进、出车线的长度,大型矿井应各能容纳 1~ 列车;中、小型矿井应各能容纳 ~ 1 列矿车。 在出车线上应增设一段双道,作为材料和设备车的停放及编组之用,其长度对大型矿井应能容纳 10 以上的材料车;对中、小型矿井应能容纳 5~ 10 个以上的材料车。 ” 可用下式进行验算: L = mnL1 + L2 + L3 式中: L — 空、重车线长度; m — 列车数,应别为: ~ 2,或 ~ ;取 n — 每列车矿车数, n=17; L1 — 一列矿车长度, L1 =3450mm; L2 — 电机车长度, L2 = 4500mm; L3 — 电机车制动距离,一般取 12~ 15m,这里取。 井下全部采用胶带输送机连续运煤 ,所以不做主井车线设计 ,现在只做副井车线计算 副井空重车线 的长度至少为 : L = 17 + + = m。屯留3煤层毕业设计
相关推荐
不合格 合 格 统计参保人员名单 交由财务部进行确认,公司统一缴纳金额,并入帐、转帐 按规定核算员工社会保险的缴纳金额 重新 提供 原单位有社会保险的,由原社保中心开具社会保险转移单 无须上社会保险的出具书面说明 参保人员的资格认证 (身份证姓名、号码、上缴年限等) 薪酬主管制作社会保险单 编入员工的社会保险基金帐户 28 日 — 30 日交至社保中心 重新修改 确认 管理资料下载网
村里安置路灯。 (由于安置路灯费用较大,计划两年内安置完成。 ) 打算引进、发展经济作物山芝麻、小叶桔的种植,预计首先发展 20 户左右小面积尝试种植。 三、以党建工作为突破强化自身力量 加强思想政治学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入开展 “百千万党员干部素质提升行动 ”活动。 针对工商联现状
4 5 6 7 即时防区 传递防区 延时 1 防区 延时 2 防区 备用 备用 24 小时救护防区 24 小时紧急防区 8 9 10 11 12 13 14 15 24 小时胁持防区 24 小时防拆报警防区 备用 钥匙开关防区 24 小时盗警防区 24 小时火警防区 门铃防区 未使用 防区脉冲响应次数 脉冲响应次数是指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接到某防区报警多少次后才触发警报,可设置在 0 到 15 之间
排放; III氢氟酸酸洗酸雾(GGGG1G1G18):利用不同浓度的氢氟酸对单晶硅棒头尾料、埚底料和单晶硅片进行腐蚀或清洗过程产生的酸雾,产污工段包括拉制单晶硅棒生产线单晶硅棒头尾料、埚底料清洗工段,单晶硅片切割及处理生产线RCA清洗(湿式化学洗净技术)工段、电池片生产线去硅玻璃工段,采用玻璃钢碱喷淋塔处理废气; IV硝酸酸洗酸雾(G3):利用20%HNO3溶液对单晶硅棒头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