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室外管网技术标内容摘要:
,暗敷时敷设在混凝土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30mm. 电缆转弯处必须大于最小“弯曲半径”,即电缆直径的 10 倍。 多根电缆敷设时,先 敷设规格较大的电缆。 电缆接头和电缆端头施工必须采用规范的方法,敷设过程中电缆接头应留有 米左右的余量。 按规范对接头接牢,用环氧树脂对接口进行处理。 电缆长度逐盘核对,应无电缆头的接续。 敷设线管时管道内预穿一根镀锌铁线。 穿放电缆时宜涂抹黄油或滑石粉。 管口光滑,注意封堵,进入管道的电缆应保持平直,并采取防潮、防腐蚀、防鼠等措施。 设备安装 、接线及 联动调试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采用集中火灾报警 控制系统,消防中心控制室设在会所首层。 消防控制室内的报警控制设备由火灾报警控制主机、联动控制台、打印机、消防直通对讲电话设备、电源设备以及 CRT 彩色图文显示系统等组成。 在地上住宅电梯前室、公共走道及地下层公共区域、辅助用房和会所等处设置烟感探测器;在地下车库内设置感温探测器;在住宅电梯前室和各人员主要疏散口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在消火栓箱内设置消火栓报警按钮,在空调机房、变配电值班室、电梯机房、排烟机房等重要场所设置消防直通对讲电话分机。 通过输入模块监视湿式(预作用)报警阀、压力开关、水流指示器、检修阀以及 70 度、 280 度防火阀的动作信号,通过控制模块对下列设备进行联动控制:室内消火栓系联动统、水喷淋系统联动、消防报警及联动、消防广播联动、消防电话、空调及防排烟系统联动、正压送风系统联动、防火阀联动、电梯迫降联动、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的联动、非消防电源强切以及防火卷帘门控制联动等;并按规范要求,通过多线电缆在消防中控室实现防排烟风机和消防水泵的手动启停控制。 布线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穿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 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工 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布线,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18 的规定,对导线的种类、电压等级进行检查。 在管内或线槽内的穿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 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从接线盒、线槽等处引到探测器底座盒、控制设备盒、扬声器箱的线路均应加金属软管保护。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火灾探测器的传输线路,宜选择不同颜 色的绝缘导线或电缆。 正极 +线应为红色,负极 线应为蓝色。 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导线的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 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 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 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管子长度每超过 45m,无弯曲时;管子长度每超过 30m,有 1 个弯曲时;管子长度每超过 20m,有 2 个弯曲时;管子长度每超过 12m,有 3 个弯曲时; 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外侧均应套锁母。 在吊顶内敷设各类管路和线槽时,宜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 线槽的直线段应每隔 设置吊点或支点,在下列部位也应设置吊点或支点:线槽接头处;距接线盒 处;线槽走向改变或转角处。 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 6mm。 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 缝等)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导线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 500V 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20MΩ。 当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的控制信号和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在同一总线回路上传输时,其传输总线的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消防控制、通信和警报线路采用暗敷设时,宜采用金属管或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 30mm。 当采用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 保护,并应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电缆时,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竖井或吊顶内有防火保护措施的封闭式线槽内。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用的电缆竖井,宜与电力、照明用的低压配电线路电缆竖井分别设置。 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两种电缆应分别布置在竖井的两侧。 19 ,其接线端子上应有相应的标号。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网络不应与其他系统的传输网络合用。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 火灾报警控制器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不应小于 ~ ;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 ,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 落地安装时,其底宜高出地坪。 消防控制室内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 ;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 2m。 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 3m。 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 1m。 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 4m 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 1m 的通道。 火灾报警控制器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 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 取加固措施。 引入控制器的电缆或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退色;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 2 根;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 20cm 的余量;导线应绑扎成束;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 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 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 控制器的接地,应牢固,并有明显标志。 消防控制设备的安装 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 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当采用金属软管作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 2m,且应采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 金属软管与消防控制设备的接线盒(箱),应采用锁母固定,并应根据配管规定接地。 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消防控制设备盘(柜)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系统接地装置的安装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地 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Ω;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1Ω。 工作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不得利用镀锌扁铁或金属软管。 20 由消防控制室引至接地体的工作接地线,在通过墙壁时,应穿入钢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管。 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保护接地导体不得利用金属软管。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专用接地干线,并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专用接地板。 专用接地干线应从消防控制室专用接地板引至接地体。 专用接地干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 ,其线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 25mm2 专用接地干线宜穿硬质塑料管埋设至接地体。 由消防控制室接地板引至各消防电子设备的专用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 4mm2。 消防电子设备凡采用交流供电时,设备金属外壳和金属支架等应作保护接地,接地线应与电气保护接地干线 (PE 线 )相连接。 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后,应及时作隐蔽工程验收。 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测量接地电阻,并作记录;查验应提交的技术文件;审查施工质量。 调试前的准备 火灾自 动报警系统调试前应具备设备布置平面图、接线图、安装图、系统图以及其它必要的技术文件及调试必需的其它文件。 调试负责人必须由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所有参加调试人员应职责明确,并应按照调试程序工作。 调试前应按设计要求查验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备品备件等。 调试前按规范要求检查系统的施工质量。 对属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会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并有文字记录。 按规范要求检查系统线路,对于错线、开路、虚焊和短路等应进行处理。 系统的调试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在建筑内部装修和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应先分别对探测器、区域报警控制器,集中报警控制器、火灾警报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的有关要求对报警控制器进行下列功能检查:一、火灾报警自检功能;二、消音、复位功能;三、故障报警功能;四、火灾优先功能;五、报警记忆功能;六、电源自动转 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七、备有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 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在备用电源连接充放电 3 次后,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应能自动转换。 21 应分别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 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应逐个进行调试,除自动控制调试外,还应手动直接控制调试。 探测器、手动按钮、消火栓按钮等应逐个进行报警试验,其报警应准确无误。 火灾警报装置与应急广播的调试,其控制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二层及以上的楼房发生火灾 ,应先接通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 (2)首层发生火灾,应先接通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3)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接通地下各层及首层; (4)含多个防火分区的单层建筑,应先接通着火的防火分区及其相邻的防火分区。 消防电话分机、插孔应逐个进行通话试验,其声音清晰。 应能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并接通警报装置及火灾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标志灯。 消防控制室在确 认火灾后,应能控制电梯全部停于首层,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水流指示器应逐个进行调试,其动作信号应正确。 防火卷帘的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两侧,应设置火灾探测器组及其警报装置,且两侧应设置手动控制按钮;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应按下列程序自动控制下降: (1)感烟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至距地 (楼 )面 ; (2)感温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到底; 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火灾探测器动作后,卷帘应下降到底; 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及防 火卷帘的关闭信号应送至消防控制室。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竣工验收,应在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监督下,由建设主管单位主持、设计、施工、调试等单位参加,共同进行。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验收应包括下列装置: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装置(包括各种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区域报警控制器和集中报警控制器等);二、灭火系统控制装置(包括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水、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等固定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 三、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控制装置;四、通风空调、防烟排 烟及电动防火阀等消防控制装置;五、火灾事故广播、消防通讯、消防电源、消防电梯和消防控制室的控制装置;六、火灾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控制装置。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验收前,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应进行操作、管理、维护人员配备情况检查。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验收前,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应进行施工质量复查。 复查应包22 括下列内容: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等安装位置及施工质量;二、消防用电设备的动力线、控制线、接地线及火灾报警信号传输线的敷设方式;三、火灾探测器的类别、型号 、适用场所、安装高度、保护半径、保护面积和探测器的间距等;四、各种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型号、数量、类别、功能及安装质量;五、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和施工质量。 消防用电设备电源的自动切换装置,应进行 3 次切换试验,每次试验均应正常。 火灾报警控制器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功能抽验:一、实际安装数量在 5 台以下者,全部抽验;二、实际安装数量在 6~ 10 台者,抽验 5 台;三、实际安装数量超过 10 台者,按实际安装数量 30%~ 50%的比例、但不少于 5 台抽验。 抽验时每个功 能应重复 1~ 2 次,被抽验控制器的基本功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中的功能要求。 火灾探测器(包括手动报警按钮),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模拟火灾响应试验和故障报警抽验:一、实际安装数量在 100 只以下者,抽验 10 只;二、实际安装数量超过 100 只,按实际安装数量 5%~ 10%的比例,但不少于 10 只抽验。 被抽验探测器的试验均应正常。 室内消火栓的功能验收应在出水压力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条件下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工作泵、备用泵转换运行 1~ 3 次;二 、消防控制室内操作启、停泵 1~ 3 次;三、消火栓处操作启泵按钮按 5%~ 10%的比例抽验。 以上控制功能应正常,信号应正确。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抽验,应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条件下,抽验下列控制功能:一、工作泵与备用泵转换运行 1~ 3 次;二、消防控制室内操作启、停泵 1~ 3次;三、水流指示器、闸阀关闭器及电动阀等按实际安装数量的 10%~30%的比例进行末端放水试验。 上述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干粉灭火系统的抽验,应在符合现行各有关系统设计规范的条件下按实 际安装数量的 2。小区室外管网技术标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山东省建设工程概算定额概算费用编制规定
准设备可按国家或主管部门颁发的非标准设备指标计价或按制造厂的报价计算,也可按类似设备现行价格及有关资料估价计算;次要设备可参照主管部门颁发的指标或类似工程项目次要设备占主要设备价格比例计算。 (二)设备运杂费 指设备从供应地点到达施工现场所发生的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等费用。 运杂费 一般可按 设备 费的 3%~ 4%计算。 11 (三)设备 采购保管 费 设备 采购保管费 一般按 设备
山东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网络选修课考试(工程造价)
方法。 每次邮递员送来的信件,我都要亲自检查有无开封、损坏的函件,如果发现有损坏的函件,我马上联络接收人亲自来查收。 需要到邮局领取的函件,我都亲自到邮局领取,并把信函分别发放到每个收件人的手里。 对于收到的所有信函,我都分门别类的登记,标注好收发人的单位、姓名还有来函日期等等。 我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受到了村委会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在他们的鼓励下,我的工作干劲更 足了。 在工作之余
b工业企业统计报表制度-南京市统计局
街 (村 )、门牌号 191 单位规模 □ 1 大型 2 中型 3 小型 4 微型 192 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人 其中:女性 人 193 企业主要经 济指标 营业收入 千元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千元 资产总计 千元 通用基本信息二 1031 行业类别 (GB/T 47542020) 行业代码 (统计机构填写 ) □□□□ 主要业务活动 (或主要产品 ) 1 2 3 201 单位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