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浙江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实施方案第3次修改内容摘要:

要在继续为行业主管部门及交通行业企业提供培训、科研、咨询等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与交通行业企事业单位联系、参与各项学术活动和行业会议,及时交流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交流技能型人才 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为专业开发、调整和优化提供准确的思路和方向,为服务浙江交通三大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校企合作育人才 进一步增强与企业的联姻力度,继续探索和实践多种层次和方式的校企合作,形成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加大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力度,大力加强集设施设备投入、教学体系与资源、师资交流与培训、招生与就业等环节为一体的全面深度合作;二是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企业提出人才规格目标,学校按照企业提出的要求实施教学,定向培养学生;三是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增加合作企业数量 ,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或进行短期专项技能训练,同时进一步加强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定期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企业顶岗实习。 (三)专业建设显特色 紧紧抓住浙江省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推进现代交通‚三大建设‛的有利时机,依托汽车后市场、现代物流业、机械制造业等新兴支柱产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设施优势,大力抓好专业建设,在目前细分汽车维修专业的基础上,推进汽车专业的品牌化、精细化建设,并适时将汽车营销等专业进一步细分为汽车销售、保险与理赔、汽车评估等分支专业;建好物流 专业,建成浙中地区最大的物流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主动适应金华市建设全省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人才需求,培养以汽车零部件加工为主要方向的机械加工技能人才,形成以交通、机电类专业为主体,以现代服务类专业为辅助的专业布局,并以此统领整个示范项目建设。 (四)三大建设推改革 一是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评估标准等在内的一整套人才培养方案,创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育规律与人才市场规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人 才培养模式;二是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更多行业企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重点建设‚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三是根据职业技能培养需要以及企业生产性要求,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引进企业资源,并与企业共建共管,使学校办学与企业生产实现深度融合,突显‚做中学,学中教‛的交通职业教育特色,实现人才培养与就 10 业的自然衔接。 (五)服务社会助发展 以培养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人才为目标,建立校企融合的开放式办学长效机制,实现学校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的持续提升,通过向社会、行业、企业及个人提供培训 、科研、咨询等服务,不断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打造浙江交通中职教育品牌,充分发挥规模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形成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成员单位共同发展。 继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建立辐射机制,加大教育帮扶的力度,对省内部分落后农村中职学校、西部和民族地区薄弱学校开展对口支援,充分发挥示范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紧贴浙江省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打造 5 个与行业企业结合紧密、具 有良好建设基础的重点专业。 在二年建设中, 创新与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 核心的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一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校企协作、联合实施的校级优质核心课程,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一体化管理的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 创新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 运行 机制 ,实现职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协调发展,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建设,使学校成为办学理念先进、交通行业特色鲜明 、社会满意的 国内一流 中 职 示范学 校 ,带动全国交通类中等职业学校和 全国 技工学校的改革发展。 (二)具体目标 汽车维修专业:紧密围绕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对汽车维修行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依托省级示范 性专业优势,完善实践‚校内技能阶梯提升,校外顶岗轮动实习‛的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完成开发 3 门校级优质核心课程;打造一支以部、省级专业带头人为引领,学校骨干教师为核心,兼职教师为支撑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使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专业的综合水平在省内同类学校中领先,国内同类学校中一流,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紧密围绕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对汽车维修行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 加强 与‚一汽丰 田‛、‚北京现代‛等知名 企业的 深度融合,探索实践‚名企引领、按岗培训、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完成开发 2 门校级优质核心课程,建立完善的项目课程评价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学团队的职业教育能力,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使示范专业、 11 品牌专业的效应从浙江延伸到全国。 汽车营销专业:汲取国内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成功经验,结合企业、岗位及学校实际,探索实践 ‚ 6310‛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完成开发 2 门校级优质 核心课程,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成汽车营销实践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满足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建成既灵活自如又相互制约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为中职学校树立校企合作示范;把汽车营销专业建成省级品牌、国内一流,成为汽车营销行业中高级技人才的培养基地。 现代物流专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构建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主线、二阶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与该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造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建设具有高水平的集教学 、科研、培训、鉴定于一体的综合型教学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通过 2 年的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培养现代物流专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特色品牌专业,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提供高技能物流人才保障和技术咨询服务。 数控加工专业:面向浙江省机械制造企业,立足金华及周边地区,构建以‚ X+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数控加工专业中、高级技能人才为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突出 学生的技能训练;以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目标,积极培养与引进优质师资;改革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使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与融通。 通过建设,将数控加工专业打造成综合实力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品牌专业。 社会培训能力建设和对口支援服务:以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成果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和行业优势,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与再就业提供服务,成为全省交通行业和省内外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进一步开展省内外对口支援,拓展对口支援领域,力争为省内外 5 所同类学校提供教育支 援,带动省内外中职学校共同发展。 以校企文化融合为特色 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行业企业文化调研,总结提炼学校文化,积极探索校企文化对接的途径和方式;通过‚营造基于校企文化互融的职业环境‛、‚搭建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文化桥梁‛、‚开展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组织基于创设特色文化品牌的专项研究‛四大校园文化项目的建设,逐步建立起融学校文化、企业文化、 12 交通文化于一体的具有职业教育和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预期效益 1.宏观效益 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的全面实施,学校在办学实力、 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辐射能力等方面将有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力量、社会服务能力和示范引领效应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成为一所实力雄厚、社会认可度高、行业特色鲜明、在国内技工教育领域和交通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具有标杆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和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为浙江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2.近期效益 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到 2020 年底,学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浙江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的作用,依托行业,加 强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企业生产和学校教育融合、企业工艺与学校课程融合、企业评价与学校教学融合、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融合、企业团队与学校团队融合 ; 建立辐射机制,充分发挥国家示范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受援学校的职业教育水平。 专业建设:国家示范学校的 5 个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平。 学校在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有显著提升,为相关行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和评价模式改革上取得明显 成效,形成新型教学模式,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立起具有校企融合特色的、开放性、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师资队伍:形成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以中青年教师为基础、以企业兼职教师为纽带的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 实训基地建设:显著提升 5 个重点专业校内外实训条件,建成职业化、规范化的高仿真实训车间,并能在满足校内学生实训需要的基础上,为区域内其他兄弟院校和行业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等服务。 社会服务:完善‚长短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建成全省汽车维修与制造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拓宽技能培训领域,加大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增强服务能力,为汽车、机电、物流行业提供更优质的成人培训、技术咨询和技能研究服务。 13 第三部分 重点建设内容 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一 汽车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 一、需求论证 (一)专业建设背景 进入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 中国汽车工业稳步发展,汽车产销量年年攀升。 近四年来,汽车销量年均增幅达到 %。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2020 年我 国累计生产汽车 万辆,同比增长 %,销售汽车 万辆,同比增长 %。 成为了世界第一产销大国。 浙江是经济大省,汽车保有量一直居全国前列。 据浙江省车辆管理部门公布, 2020 年底,浙江省汽车保有量已超过 500 万辆,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量超过 15辆。 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将 以每年 23%左右的速度增长 ,到 2020 年,浙江汽车保有量将高达 1280 万辆。 近 几年, 浙江省 提出 建设‚ 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 ‛ 的发展目标,既对汽车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 为汽车行业 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同时学校所在地金华市,目 前拥有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 1700 多家,关联企业 2020 多家,关联产值达 500 多亿元,从业人员近 20 万人,并形成包括整车、零配件、关联产品等三大板块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和产业链。 在金华 市政府 的产业发展规划中,已明确把汽、摩 、 配产业作为第一大产业予以重点扶持。 截至 2020 年底,浙江省有汽车维修 企 业 21838 家,摩托车维修业户8588 家 , 从业人员近 10 万余人 ;另外 从统计资料看, 汽车维修行业现有维修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处在较低的水平,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维 修人员所占的比例也较低。 据有关部门统计,浙江省 汽车维修人员高 素质高技能人才 年需求高达 8000 人左右,浙江省的汽车类专业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供求要求,急需培养出更多具有汽车故障诊断与分析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维修技术人才。 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和地方经济特色及目前维修行业的现状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办学 历史悠久 汽车维修专业是我校传统主干专业,已有 37年的办学历史,是浙江省示范专业。 2020 年 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六部委确定为 “ 汽车运用维修 技能 型 紧缺人才 培养基地 ”。 2020 年 ,汽车实训基地 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30 多年来, 14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以汽车专业为主的优秀技工人才。 2.校内专业实训基地设施完善 学校一直来重视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按企业生产要求配置教学设备,建有 40 个 功能齐全的实训室 ,同时还与企业共建了‚ TTEP” 实训室、‚北京现代班‛实训室, 完全能够满足 学生 实训要求。 3.校企合作成效明显 近几年依据市场需求,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模式。 先后与青年汽车集团、上海永达公司、萧山长运公司等企业合作,定向 培养学生,学生学完专业知识、达到相应的技能要求后,直接输送到企业实习就业。 2020 年,与丰田汽车公司 进行 TTEP 项目合作。 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开办丰田技术员、丰田专业技术员班,被授予 ‚丰田 TTEP 项目重点合作学校‛、 ‚ 2020 年 TTEP 优秀学校‛; 2020 年与北京现代汽车公司合作,成立北京现代班。 2020 年度 被北京现代公司评为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