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管道新建铁路隧道下穿天然气管道安全施工技术方案内容摘要:

、衬砌可靠程度,获取二次衬砌及仰拱施作时机,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在隧道施工期间实施监测,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用以评定隧道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并对可能发生危及安全的隐患或事故及时、准确地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的同时指导设计和施工,实现“动 态设计、动态施工”的根本目的。 监控量测主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和产权单位签定安全监控协议,由他们委托浙江逸欣天然气公司负责管线的调查(包括:管道的材质、管壁的防护、焊缝情况)和监控管道位置的变化(包括:管道的下沉和扰动)等。 二是,由我们自己做好隧道内、外的监控量测工作,及时掌握隧道拱顶变化、净空变化、地表沉降情况,为安全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具体操作流程为: 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管道顶部及前后5m 断面)等必测项目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 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按表 6 进行,洞口及浅埋段量测断面间距取小值。 必 测 项 目 量 测 断 面 间 距 和 每 断 面 测 点 数 量 表 6 围岩级别 断面间距( m) 开挖方法 每断面测点数量 净空变化 拱顶下沉 Ⅴ级 5 三台阶七步法 20 个测点 1 点 CRD法 3 条基线 3 点 Ⅳ级 10 临时仰拱台阶法 2 条基线 1 点 沉降观测按围岩级别确定,本隧道Ⅴ级按 5m、Ⅳ级按 10m 布设一个监测断面。 隧道洞口里程、隧线分界里程、明暗分界里程、有仰拱和无仰拱陈其变化历程 及隧道衬砌沉降缝两侧均设置一个断面。 除变形缝外每断面布置 2 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隧这篇论文来自[无忧文档]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道中线两侧各 处,变形缝处每个观测断面布置 4 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 和变形缝前后各 处。 ①水平收敛 测方法采用水准抄平方法,基准点分别设置在洞内和洞外(用于校核),视线长度一般不大于 30m,监测误差控制在 以内(高程误差 ),必要时采用冗余观测方法来提高监测精 度。 测点布置如图 2 所示。 ②拱顶下沉 在确定监测的断面隧道开挖或初喷后 24 小时内,在隧道拱顶部位埋设 1个带挂钩的测桩(测桩埋设深度约 15cm,钻孔直径约 20cm,用早强锚固剂固定),并进行初始读数。 监测仪器采用水准仪和水准尺。 ③地表沉降 隧道浅埋地段地表下沉的量测与洞内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在同一横断面内。 监测断面垂直于隧道轴向布置,监测断面横断面方向应在隧道 中线两侧每隔 2~ 5m 布设地表下沉测点,每个断面设 5 点,中心点在隧道拱顶正上方,直到拱脚与水平方向 45 度夹角的地层滑动线与地 表交点,在最外测点以外至少 5m设两个不动点作为参照基点,通过精密水准仪量测不同时刻测点的高程即可得到测点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下沉值,如图三所示。 另外,在沿着管道纵向每 5米悬吊点的桁架上做好标记,测好桁架完全受力时的初始读数,之后开挖至管道下方前后 20m 范围每天测两次,根据铁四院的设计参数,地表沉降按最大值 2cm 来考虑加固管道。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目的 TSP203 探测系统可预报施工隧道掌子面前方以下不良(或特殊)地质问题: 1)软弱岩层的分布, 2)断层及其破碎带, 3)节理裂隙发育带, 4)含水情况, 5)空洞, 6)围岩类别,即可以预测即将开挖隧道相关地质结构及其周围地质状况,同时也可以对力学参数(动态弹性摸量、剪切摸量、泊松比、密度、弹性纵波速度、弹性横波速度等)进行评估,有利于及时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状况,以便正确指导隧道施工。 隧道开挖后为了防止拱顶下沉而导致地表下沉,一方面我们在天然气管道下方前后 10m 范围将钢拱架的间距调整到 ,另一方面采取在初期支护内圈增设Ⅰ 20 的工字钢做护拱,护拱的间距等同初期支护的工字钢架的间距,以增加拱圈 的刚性,避免拱顶围岩柔性变形产生拱顶下沉导致地表下沉。 由于隧道埋深只有 14m,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可能产生沉降,由此,可能导致天然气管道产生较大的变形,甚至开裂。 因此,在隧道中线左右各 (铁四院提供的参数)范围外的不动点 处设置两个混凝土支墩,支墩为门式框架墩,上面架设桁架梁将管道悬吊起来,使地表的下沉不带动管道的下沉,确保施工过程中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输气。 避免由于任何原因对天然气管道输气造成影响。 (后附桁架设计图) ㈡安全保证措施 天然气管道事故应急预案 发生事故时要迅速 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