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工程水保方案内容摘要:

850mm 以下,尤其是嘉陵江上游的麻亚亭、中寨、武都、文县一带只 300~500mm;中游阆中 ~三磊之间降水量为 1100mm 左右;下游北碚、合川、广安地区降水量约为 1100~1200mm;涪江中游地区降水量为 900mm 左右。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具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冬季( 12~次年2 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 %, 6~9 月进入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的 66%。 嘉陵江流域是长江流域多暴雨的地区之一。 渠江上游地处大巴山西南鹿的16 迎风坡上,有利于暖湿气流的抬升,西南低涡的移动路径又经过此处,因而形成著名的大巴山暴雨区,日暴雨量大于 50mm 的天数每年达 5d 以上。 涪江上游位于盆地边缘,分水岭山脉走向呈“ C”型,有利于东南气流的 辐合上升,是著名的川西暴雨区,多年平均暴雨日达 6~7d。 流域实测最大 24h 点雨量和最大 3d 点雨量的分布特点与暴雨日数分布一致,渠江上游是个大值区,最大24h 雨量达 ,最大 3d 雨量达。 涪江上游是另一个大值区,最大 24h 雨量达 ,最大 3d 雨量达。 流域内暴雨移动方向大多自西向东或自北向东南移动,也有少数暴雨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一日暴雨笼罩面积可达 4~5 万 km2,最大时可笼罩整个中、下游地区。 水文 北碚市区为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由于受太平洋副热带 高压的影响,夏季高温酷热,长达 5 个月( 5~9 月),秋季多绵雨,冬季无严冬,据北碚气象站 1935~1993 年统计,北碚年平均气温为 ℃,极端最高气温 43℃,极端最低气温 ℃。 由于北碚处于缙云山暴雨区,降水较为丰沛,据 1935~1993年北碚降水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年降水超过 1000mm 的年份占 70%,最大降水年份为 1968 年,降水量为 ,最小降水年份为 1961年,降水量为 ,最大、最小相差约 倍。 降水年内分不均,季节特征明显,春季( 3~5 月 3)平均 为 ,夏季( 6~8 月)为 ,秋季( 9~11 月)为 ,冬季( 12~次年 2 月)为。 北碚市区的相对湿度以秋季和初冬为大,春季较小,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80%。 ( 1)嘉陵江流域概况 工程位于嘉陵江干流和其支流梁滩河的交汇处。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左岸的一条主要支流,干流长度 1120km,流域面积 160000km2,地理位置界于北纬29176。 20ˊ ~34176。 33ˊ,东经 102176。 30ˊ ~109176。 00ˊ之间。 它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流经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四省市。 干流分东西两源,东源出 自陕西省凤县以北的秦岭镇,向南流经微县县略阳的两河口,与源自甘肃省礼县的两汉水相汇,过阳平关进入四川省境内,南流至四川省广元市昭化镇与上游最大支流白龙江相汇,流经阆中附近有东河汇入,至南部又有西河汇入,17 再经南充、武胜,至渠河嘴与渠江汇合,在合川市区与涪江相汇,于北碚毛背沱有梁滩河汇入,构成巨大的扇形水系。 嘉陵江干流在广元以上为上游,全长 380km;广元至合川段为中游,河长645km,天然落差 284m,平均比降 ‰;合川至重庆段为下游,长约 90km,落差 28m,平均比降 ‰。 梁滩河,又名龙凤溪 ,位于嘉陵江右岸,缙云山与东山之间。 有东、西两源,东源白市河,源自巴南区福寿场达摩冲,至白市驿始名青水河,流经涵谷场、赖家桥、土主场,至双河口与西源汇合;西源虎溪河,源自巴南区走马场,北流龙凤场、曾家场,东西源汇合后,水源渐增,河道曲折迂回,北流经飞雪崖瀑布、何家桥、梁滩桥、李官桥,在察家坝附近进入北碚区,经大磨滩,至高坑崖成为悬河,西以小坑崖、红石桥、陈家院子、河嘴、马坪坝、龙凤桥,至毛背沱注放嘉陵江。 该河全长 ,平均坡降 ‰,流域面积。 在毛背沱汇入嘉陵江,入汇角约 90176。 由 于受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河道蜿蜒曲折,左右岸坡度较缓,河床底坡不大,枯季河宽不到 50m。 从河道形态看,嘉陵江干流城区段可划分为上部顺直段,中部弯曲段和下部峡谷段。 上部顺直段和中部弯曲段洪水期河宽约 400~600m,弯曲段尾部为毛背沱回流区。 下部峡谷段洪、枯季节水面宽度相差不大,约 200~250m。 本河段河床纵向起伏较大,深泓线最高、最低相差近 50m。 两岸基岸裸露,分布有众多的石梁、礁石、突嘴等,这些石梁、石嘴起着控制河势的作用。 在河段上部有象鼻子和金钢背两个突嘴分布在左右岸,中部右岸有楚石坝、何家碛大沙坝 ,两沙坝之间有白玉石礁石分隔,左岸基本由基岩组成,分布有李家梁、大梁、二梁等石梁,下游峡谷段两岸由基岩组成,峡谷进口左右突嘴对峙,控制了河势。 ( 2)洪水特性 北碚洪水主要由流域暴雨形成,与流域暴雨分布特性一样,年最大洪峰多发生在 9 月。 据统计,从 1951 年到 2020 年,北碚水文站在这三个月出现年最大洪峰的比例高达 80%,其中 7 月份发生机会最多, 8 月份流域受太平洋副主控制,常出现伏旱,年最大洪峰发生机会相对减少, 9 月份以后由18 于极峰南移,有时呈准静止峰,流域出现秋季洪水,年最大洪峰出现机率仅次于 7 月。 北碚洪水具有涨落迅速,变幅大等特点。 据统计,最大涨率可达每小时1m 多,一天可上涨 10m 以上。 一次洪峰过程约 5~7d,其中主峰历时 2~3d,峰顶时间一般为 4h 左右。 由于流域内支流众多,各支流暴雨中心时空分布不同,洪水发生时间先后不五,故讯期洪水多为连续多峰型。 嘉陵江流域位于川东北的大巴山、秦岭及龙门山之南,受地形及气候因素影响,流域内雨区分东西两处。 东处位于大巴山南麓,渠江流域的南江、万源一带;西处位于龙门山南麓的涪江上游安县、江油,嘉陵江的剑阁、广元一带。 北碚位于渠江、嘉陵江、涪江交汇区的下游。 若 两江或三江洪水遭遇,对北碚城区防洪不利。 根据 1951~1999 年武胜、罗渡溪、小河坝站洪水资料统计,北碚洪水主要来自于嘉陵江干流和渠江。 特殊年份,由于暴雨分布不同,洪水组成差异悬殊。 如 1975 年 10 月上旬的洪水是渠江流域一次特大的后期洪水,暴雨中心位于大巴山,北碚洪水主要来自于渠江;又如 1981 年发生的“ 8 17”洪水,暴雨中心位于嘉陵江干流昭化广元一带,北碚洪水主要来自于涪江(约占 %)和嘉陵江干流。 由于暴雨中心位置不同,洪水的组成遭遇也不同,涪江与嘉陵江常为同一雨区,洪水的同步性较好,洪水遭遇的机 会也较多,一般在 42%左右。 涪江与渠江两流域东西相隔,暴雨发生的时间各不相同,洪水遭遇的机会较少,一般仅 14%左右;嘉陵江与渠江属相邻流域,但雨区往往不一致,洪水遭遇机会也不大,一般在 28%左右;三江洪水遭遇的机会更小,一般在 10%左右。 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人口 根据北碚区 1999 年统计年鉴: 工程所在地北碚区市 17 个辖镇乡 2 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万人,非农业人口 万人。 19 土地利用 北碚区幅员面积 ,人口平均密度 819 人/ km2。 土地利用情况如表 2- 5- 1。 表 251 土地利用类型表 序号 土地利用种类 数量( km2) 占全区幅员面积( %) 1 耕地 2 经济果木林地 3 林地 4 非农业用地 5 水域 6 末利用地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北碚区位于重庆市的西北面,地理位置介于北纬 29176。 39ˊ ~30176。 05ˊ,东经 106176。 18ˊ ~106176。 40ˊ之间,东界渝北,南接壁山县,西与沙坪坝区相连,北与合川市毗邻。 全区幅员面积 , 1999 年底总人口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万人,非农业人口 万人。 北碚区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经济较为发达。 据调查,区内煤、石灰石、白云石等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区内至今保存着丰富的植物种类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 区内农业已由自给型向商品型转化,特色业初具规模。 区内工业生产经过抗战时期和二线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建设,已成为全国三大仪器仪 表工业生产基地之一,形成了以仪器仪表工业为主体,具有机械、化工、玻璃、电子、煤矿、纺织等 30 多个行业、 100多个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 据统计,北碚区 1999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 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 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 亿元。 北碚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旅游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是重庆市著名的旅游区和文化区。 缙云山风景名胜区是 1982 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4 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包括缙云山、北温泉、嘉陵江小三峡和合川钓鱼城,形20 成一个完整的旅游体系。 北碚区为 重庆市的主城区, 212 国道从城边穿过,公路距重庆市仅 45km,公路等级为 2 级;嘉陵江水运常年可通行 200T 级船舶,水路距重庆朝天门码头 58km;城区内有国家铁路干线襄渝线北碚三等客货站,交通条件较为方便。 项目区发展规划 根据《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和《重庆市北碚区城市总体规划》,北碚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统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坚持科教兴区、生态园区、工业强区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强化区域工业的主导地位和北碚在重庆市的文化旅游名城地位,大 力发展和繁荣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都市型先导农业,把北碚建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科技工业区和文化旅游城。 城市建设方面,中以北碚旧城区为核心城市,以 212 国道、碚青路、碚两路和嘉陵江为轴线,采取分区布局,递度推进的模式进行规划建设。 城镇体系拟分为三级,即北碚母城、主城外围组团和重要工业点及物资集散地、一般乡镇。 根据《重庆市北碚区城市总体规划》,北碚母城的城市性质是,以仪器仪表工业为主导产业的重庆市风景旅游文化城市。 城市范围为北起规划的 212国道,南到回龙水库,西以缙云山为界,东到鸡公山、飞蛾 山一带,共划分为 8 个主要功能区。 规划 2020 年城区面积发展到 20km2,城市人口达到 20万人; 2020 年城区面积达到 24km2,城市人口达到 25 万人。 施工方案 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所在地北碚区交通便利,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可由本市解决。 本工程具有施工战线长、土石方开挖量大、填筑量大、施工地点靠近城区的特点,施工道路利用现有的下河汽车码头布置。 堤防工程土方及卵砾石开挖采用 挖掘机配 5t 自卸汽车运输;石方开挖采用 80 型潜孔钻钻孔,浅孔爆破,然后采用用 m3 挖掘机配 10t 自卸汽 车出渣。 土方填筑采用机械21 施工,填筑采用 74kw 推土机平料, 12~15t 振动碾压实,局部用 蛙式打夯机补夯,个别部位采用人工夯实;堤基石方开挖采用人工手持式风钻钻孔,小药量爆破的方法,挖运方式、堆放地点、填筑方法和土方开挖相同。 浆砌石工程采用人工施工。 施工用水直接从江中提取。 弃渣、取料 重庆市嘉陵江北碚城区段沿江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全线挖方 万 m3,可回填利用量达 万 m3,弃方为 万 m3。 工可中考虑砾石、石方开挖全部利用,土方利用 70%,基础和边坡开挖产生 的弃渣严禁随地倾倒、堆放,施工弃渣 万 m3 先运至陈家山弃渣场,后做为规划用填土料。 各工段方量见表 2- 7- 1。 表 271 工程方量表 序号 施工部位 堤 长 ( km) 挖方 (万 m3) 回填利用 (万 m3) 弃方 (万 m3) 备注 1 嘉陵江右岸 2 梁滩河左岸 3 梁滩河右岸 合计 工程所需总填方量为 万 m3,除去回填利用 万 m3 ,本工程还需填方量为 万 m3,需设三个取料场 ,其中水土料场取砂砾石方量 万 m3;陈家山料场取土石方量为 万 m3;马儿石料场取料量为 万m3,条(块)石获得率为 50%,开采后弃料 万 m3 作为回填料。 工程主要用料表见表 2- 7- 2。 表 272 主要填筑料、条块石用量调配表 施工部位 填筑料 条(块)石 取料点 数量(万 M3) 取料点 数量(万 M3) 嘉陵江 水土 马儿石 马儿石 陈家山 22 开挖弃料 梁滩河 水土 马儿石 马儿石 陈家山 开挖弃料 施工进度 工程施工按业主要求 5 个年度完成,安排施工总工期 4 年。 梁滩河地势较高,嘉陵江在建段至污水处理厂现有防洪标准较低,为使 该工程尽快发挥防洪效益,故先进行在建段至污水处理厂区间段施工。 施工高峰期人数 888 人,具体施工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年 7 月至 8 月为施工准备期, 10 月至第二年 4 月底完成嘉陵江在建段至污水处理厂的土石方开挖和条(块)石砌筑,并适当进行该段回填;进行梁滩河钻孔灌注桩施工。 月施工强度为:土方开挖 万 m石方开挖 万 m砌石 万 m钻孔 万 m、填筑 6 万 m3。 第二年 5 月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