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方案通用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和流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井管使用完毕,井管可用人字桅杆借助钢丝绳、倒链、绞磨或卷扬机将井管徐徐拔出,将滤水井管洗去泥砂后储存备用,所留孔洞用砂砾填实,上部 50cm 深用粘性土填充夯实。 , 深井井点 深井井点降水是在深基坑的周围埋置深于基底的井管,通过设置在井管内的潜水电泵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低 于坑底。 本法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深 (15m),不受吸程限制,排水效果好;井距大,对平面布置的干扰小;可用于各种情况,不受土层限制;成孔(打井)用人工或机械均可,较易于解决;井点制作、降水设备及操作工艺、维护均较简单,施工速度快。 如果井点管采用钢管、塑料管,可以整根拔出重复使用;单位降水费用较轻型井点低 (80~120 元 /m2)等优点;但一次性投资大,成孔质量要求严格;降水完毕,井管拔出较困难。 适于渗透系数较大 (10~250m/d),土质为砂类土,地下水丰富,降水深,面积大,时间长的情况,降水深可达 50m 以内, 对于有流砂的地区和重复挖填土方地区使用,效果尤佳。 1,井点系统设备 :由深井井管和潜水泵等组成。 井管 :由滤水管、吸水管和沉砂管三部分组成,可用钢管、塑料管或混凝土管制成,管径一般为300~357mm,内径宜大于潜水泵外径 50mm。 A,滤水管 在降水过程中,含水层中的水通过该管滤网将土、砂颗烂过滤在外边,使清水流入管内。 滤水管的长度取决于含水层的厚度、透水层的渗透速度及降水速度的快慢,一般为 3~9m,通常在钢管上分三段轴条(或开孔),在轴条(或开孔)后的管壁上焊¢ 6mm 垫筋,要求顺直,与管壁点焊固定,在 垫筋外螺旋形缠绕 12 号铁丝,间距 1mm ,与垫筋用锡焊焊牢,或外包 10 孔 /cm2和 41 孔 /cm2镀锌铁丝网各两层或尼龙网。 上下管之间用对焊连接。 B,简易深井亦可采用钢筋笼作井管,用 4~8 根¢ 12~16mm 钢筋作主筋,外设¢ 16~12mm@150~250mm钢筋箍筋,并在内部设¢ 16@300~500mm 加强箍,主筋与箍筋、加强箍之间点焊连接形成骨架,外包孔眼 1mm*1mm 和 5mm*5mm 铁丝网。 亦可在主筋上外缠 8 号铁丝,间距 2~3mm,与主筋点焊固定,外包14目尼龙网;或沿钢筋骨架周边绑设竹杆,外包草帘、草 袋各一层,用12号铁丝扎紧。 每节长 8m,考虑有接头,纵筋应长于井笼 300mm,钢筋笼直径比井孔每边小 200mm。 C,当土质较好,深度在 15m 内,亦可采用外径 380~600 mm 、壁厚 50~60mm、长 ~ 的无砂混凝土作滤水管,或在外再包棕树皮二层作滤网。 吸水管 连接滤水管,起挡土、贮水作用,采用与滤水管同直径的实钢管制成。 沉砂管 在降水过程中,起极少量通过砂粒的沉淀作用,一般采用与滤水管同直径的钢管,下端用钢板封底。 水泵 :用 QY— 25 型或 QW40~25 型潜水电泵,或 QJ50~52 型浸油或潜水电泵或深井泵。 每井一台,并带吸水铸铁管或胶管,配上一个控制井内水位的自动开关,在井口安装 75mm 阀门以便调节流量的大小,阀门用夹板固定。 每个基坑井点群应有2台备用泵。 通用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部分 :土建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 集水箱 :用¢ 325~500mm 钢管或混凝土管,并设 3%o 的坡度,与附近下水道接通。 2,深井布置 深井井点一般沿工程基坑周围离边坡上缘 ~ 呈环布置;当基坑宽大度较窄,亦可在一侧呈直线布置;当为面积不大的独立深基坑,亦可采取点式布置。 井点宜深入到透水层 6~9m,通常还应比所需降水的深度深 6~8m,间距一般相当于埋深 ,由 10~30m,基坑开挖深 8m以内,井距为 10~15m; 8m以上,井距为 15~20m。 井点不宜设在正式工程上,但可利用少量保护壁的人工挖孔作临时性降水深井用。 在一个基坑布置的井点,应尽可能多地为附近工程基坑降水所利用,或上部二节尽可能地回收利用。 2,深井井点埋设与使用 深井井点一般施工工艺程序是:井点测量定位 — 挖井口、安护筒 — 钻孔就位 — 钻孔 — 回填井底砂垫层 — 吊放井管 — 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砂砾过滤层 — 洗井 — 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 试抽水 — 降水井正常工作 — 降水完毕拔井管 — 封井。 成孔可根据土质条件和孔深要求,采用冲击钻研钻孔( CZ22 或 CZ20 型)、回转钻钻孔、潜水电钻钻孔,用泥浆护壁,孔口护壁护筒,以防孔口坍方,并在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 孔径应较井管直径每边大 150~250mm。 钻孔深度,当不设沉砂管时,应比抽水期内可能沉积的高度适当加深。 成孔后应立即安装井管,以防坍孔。 深井井管沉放前应清孔,一般用压缩空气洗井或用吊筒反复上下取出泥渣洗井,或用压缩空气(压力为 、排气量为 12m3/min)与潜水泵联合洗井。 井管下放时,将预先制作好的井管用吊车或三木塔借卷扬机 分段下设,分段焊接牢固,直下到井底。 井管安放应力求垂直并位于进孔中间;管顶部比自然地面高 500mm 左右。 当采用无砂混凝土管作井管,可在成完孔后,逐节沉入无砂混凝土管,外壁绑长竹片导向,使接头对正。 井管过滤部分应放置在含水层适当的范围内,井管下入后,及时在井管与土壁间填充砂砾滤料。 粒径应大于滤网的孔径,一般为3~8mm 的细砾石。 砂砾滤料必须符合级配要求,将设计砂砾规格上、下限以外的颗粒筛除,合格率要大于 90%,杂质含量不大于 3%;不得用装载机直接填料,应用铁锹下料,以防分层不均匀和冲击井管,填滤料要一次连续完 成,从底填到井口下 1m 左右,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封口。 管周围填砂滤料后,安设水泵前应按规定先清洗滤井,冲除沉渣。 一般采用压缩空气洗井法,其原理是当压缩空气通到井管下部时,井管中为气水混合物,密度小于 1,而井管外为泥水混合物,密度大于 1,这样管内外产生压力差,井管外的泥水混合物,在压力差作用下流进管内,于是井管内就变成气、水、土三相混合物,其密度随掺气量的增加而降低,三相混合物不断被带出井外,滤料中的泥土成分越来越少,直至清洗干净。 当井管内泥砂多时,可采用“憋气沸腾”的办法,即采取反复关闭、开启管上的气水土 混合物的阀门,破坏井壁泥皮。 在洗井开始 30min 左右及以后每 60min 左右,关闭一次管上的阀门,憋气 2~3min,使井中水沸腾来破坏泥皮和泥砂与滤料的粘结力,直至井管内排出的水由浑变清,达到正常出水量为止。 洗井应在下完井管,填好滤料,封口后 8h 内进行,一气呵成,以免时间过长,护壁泥皮逐渐老化,难以破坏,影响渗水效果。 潜水泵在安装前,应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 检验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各部位螺栓是否拧紧,润滑油是否加足,电缆接头的封口有无松动,电缆线有无破坏折断等情况,然后在地面上转 3~5min,如无问题,始可放入井中使用。 深井内安设潜水电泵,可用绳吊入滤水层部位,带吸水钢管的应用吊车放入,上部应与井管口固定。 设置深井泵的电动机座应安设平稳,转向严禁逆转(宜有逆止阀),防止转动轴解体。 潜水电动机、电缆及接头应有可靠的绝缘,每台泵应配置一个控制开关。 通用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部分 :土建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 主电源线路沿深井排水管路设置。 安装完毕应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后始转入正常工作。 井管使用完毕,用吊车或用三木塔借助钢丝绳、倒链,将井管口套紧徐徐拔出,滤水管理体制拔出洗净后再用,拔出所留的孔洞用砂砾填充、捣实。 3,使用注意事项 ( 1) 井点使用时,基坑周围井 点应对称、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限度内。 ( 2) 靠近建筑物的深井,应使建筑物下的水位与附近水位之差保持不大于 1m,以免造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而出现裂缝。 为此,要加强水位观测,当水位差过大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补救。 ( 3) 井点供电系统应采用双线路,防止中途停电或发生其他故障碍,影响排水。 必要时设置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备用发电机组,以防止突然停电,造成水淹基坑。 ( 4) 潜水泵在运行时应经常观测水位变化情况,检查电缆线是否和井壁相碰,以防磨损后水沿电缆芯掺入电动机内。 同时,还须定期检查密封的可靠性,以保证正常运转。 ( 5) 基坑底部有不透 水层时,为排除上层地下水,亦可采砂井配合深井降水。 砂井数量和深度根据现场地质水文情况而定,一般间距 ~,深度至不透水层以下 ~。 砂井用粒径 5mm 粒料与粗砂各 50%混合填充而成,填至不透水层以上 2~3m 处为止。 地基处理 , 强夯地基施工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现场周围已建 成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必须采用时应采取防振措施。 1,参考标准及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 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 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 2020)。 2, 基 本 规 定 .强夯施工前,应在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以确定相应的施工参数。 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 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质。 .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 .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的强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 3, 施 工 准 备 技术准备 .应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结合场区内的具体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专业工种应进行短期专业技术培训。 .进行测量基准交底、 复测及验收工作。 .其他技术准备工作。 通用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部分 :土建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 , 主要机具 .夯锤:可用钢材制作,或用钢板为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 夯锤底面为方形或圆形。 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 25~ 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夯锤的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 250~ 300mm。 .起重机械:宜选用起重能力 15t 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起重设备,但必须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的要求,并均需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 .推土机:用 T3— 100 型, 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锚。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度、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作业条件 .场地已整平,机械设备进出场道路已修好。 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 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现场积水已排除,满足机械行走作业。 4, 施工方法 ,工艺流程 : 场地平整→布置夯点→机械就位 →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夯锤自由下落→按设计要求重复夯击→低能量夯实表层松土 设计 .有效加固深度: H≈ a M178。 h 式中 a—— 修正系数,一般黏性土取 ,砂性土到 ,黄土取 ~ ; H—— 有效加固深度 (m ); M—— 夯锺重(t);h —— 落距(m)。 实际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很多,除了锤重和落距外,还有地基土层的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顺序、地下水位以及其他强夯的设计参数等都与有效加固深度密切相关。 在缺少经验或试验资料时,可按规范表格预估。 .夯点的夯击次数 ,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 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量小于 4000kN178。 m 时为 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为 4000~ 6000kN178。 m 时为 100mm;当单击夯击能量大于 6000kN178。 m时为 200mm; ( 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 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 2~ 3 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 2 遍,满夯可采用轻锤 或低落距多次夯击,锤印搭接。 .两遍夯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 3~ 4 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 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 ~ 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 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通用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部分 :土建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 适当减小。 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 1/ 2~ 2/ 3,并不宜小于 3m。 .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 应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土建施工方案通用施工组织设计
相关推荐
相见排列 3 卷宽 177。 2㎝ 4 卷长 依实际需要而定 5 草丝 纤度 直绒 11000dtex,圈绒 8800 dtex 6 草丝尺寸 单丝宽 2 ㎜, 100微米厚,总宽度 12 ㎜ 7 草高 50 ㎜177。 1 ㎜ 8 行距 直绒 5/8,圈绒 1/2 9 底布 塞尔隆底布 10 第一背衬 塞尔隆聚酯增强 PP编织布,抗紫外线 11 第二背衬 塞尔隆聚酯 PP编织布 12 密度
标高: +820m; ⑥ 最低开采标高: +810m; ⑦ 安全平台宽度: 2m; ⑧ 终了边坡角 :50186。 最终绘制终了境界剖面图见附图 2。 采场深度 80 米。 采场上周:长 120 米宽 80 米 采场底部:长 80 米宽 25 米 三、矿山规模、服务年限、工 作制度 矿山规模 本设计矿山生产规模定为 500 立方米 /年。 生产规模的验证。 按矿山工程延伸速度验证生产能力 A
人指挥; ( 4)公路上行驶必须遵守道路交通规则;运载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时,应遵循有关规定,除必要的随车人员外,不得搭乘其他人员。 自卸汽车 除应遵循上述载重汽车的各条规定外,还应遵循下列规定: ( 1)发动机启动后应检查起翻装置,确保良好;严禁在驾驶室外进行操作,翻斗内严禁载人; (2)当装载高度超过高车厢拦板时,应平稳行驶,不得猛力加速,也不得紧急制动; ( 3)卸料起斗时,
天然气(含煤层气)项目、建设项目、铀矿等共 7 个部分。 《规程》明确了方案编制内容和格式的一般性要求,并按不同矿种、不同开采方式和不同活动类型土地复垦工作特点,明确了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 7 项行业标准。 TD/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第 1 部分:通则
a 10GB hard drive also can not store a few minutes of video images, it is necessary to press image data. 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 the method that using MATLAB Wavelet Transform for pression.